- 神經的邏輯
- (美)埃利澤·斯滕伯格
- 1039字
- 2020-04-14 10:46:39
用分心來專注
當我們試著同時做兩件事,比如一邊開車一邊打手機,這時如果不是兩個系統分別完成兩項任務,而是只有一個系統在兩項任務之間分配注意,結果會如何呢?那樣的話,我們在每項任務上的表現就取決于我們愿意分配多少注意給它了。一般來說,我們給一項活動的注意越多,這項活動就能完成得越好。但這個理論并不符合我們對習慣行為的體驗。當我們對某項活動練習了許久,到了做它全憑習慣的地步,這時就最好不要對它注意太多,讓身體自動發揮,效果往往更好。
2011年2月10日,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球員雷·阿倫(Ray Allen)投出了職業生涯的第2561個三分球,打破了原先由雷杰·米勒(Reggie Miller)保持的三分球紀錄。在NBA效勞的這些年里,阿倫向來以工作勤奮而為人稱道。他常常在比賽開始前三個小時來到球場,練習投球。在一次訪問中,記者問阿倫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他在投球的時候又在想些什么。阿倫這樣回答:“如果你在投球時刻意瞄準,那么瞄準的那一刻,也就是你把球投到籃筐左邊或右邊的時候。只要瞄準,就有各種錯誤發生。要想投進,你只須走到一個能夠舒服投籃而不必瞄準的位置……接著只要身子躍起,手腕一翻,球就自己飛進籃筐了。”
對于雷·阿倫,投籃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運動員們所說的“肌肉記憶”,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在投三分球之前,阿倫的專注方式是不專注于投球。一旦對這一球想太多,他的表現就會變差。而當他讓習慣系統來發揮平日訓練的內容時,他就能打出最好的水平。
這一點對其他運動員同樣適用。在對資深高爾夫球員的一項研究當中,研究者要求球員在兩種條件下揮桿擊球。第一種條件,他們要專注于自己揮桿時的技術原理,并且留心自己揮桿的力度、瞄準的方向以及擊球時的體態。第二種條件,他們完全無須考慮揮桿細節,但是要分心去完成另一個任務:他們要聽一段錄音,并留意其中“嗶”的一聲;當“嗶”聲響起,他們就必須大聲宣布自己聽見了它。研究者比對了這兩種條件下球員的表現。平均而言,當球員不專心考慮自己的擊球原理時,他們的落點反而離球洞更近。這一點和雷·阿倫的體會相同:球員在不關心自己的技術時表現更佳。
運動員的表現會隨著習慣或意識對行為的支配而變化,這個事實佐證了人腦中有兩套平行的系統在控制行為的觀點。大量練習會使一個行為變得自動,由習慣系統接管。這樣就把有意識的、非習慣的系統解放了出來,使它能專心開展別的活動。
人腦在兩個系統之間的分工不僅限于籃球或高爾夫球。我們的那些最精細的行為既可以由習慣支配,也可以由明確的意識引導,當支配的系統轉換,我們自己也能覺察其中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