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總助口述
我是山本。剛才已經(jīng)介紹過我了。我名片上寫的職業(yè)有環(huán)境廳自然公園指導(dǎo)員、岐阜縣自然保護員等,但這些基本上都是志愿者性質(zhì)的工作,都是我喜歡的,同時也是為了培養(yǎng)繼承人。而其實我的本業(yè)是修剪樹木。所謂修剪樹木就是剪掉樹的小枝杈。樹苗種植好,長到大概第七年,就要開始修剪枝杈了。這樣一來,樹才會不斷地長大。大家的家里用的杉樹或扁柏的木料,都是針葉樹,要讓這些樹木成為有用的木材,就不能讓它有樹節(jié),這就是我的工作。
樹通過修剪枝杈可以恢復(fù)生機,即便是多年的老樹,經(jīng)過修剪后也可以恢復(fù)青春。經(jīng)過修剪的樹木,年輪也會變得更寬,所以樹木的修剪對于森林的成長是很好的幫助。
從事我這行的,在昭和(1926—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初期,最多的時候有三十人左右。現(xiàn)在我的兒子算是其中最年輕的,也三十一歲了。他從學(xué)校畢業(yè)后,從二十五歲開始跟著我學(xué)徒,接替我修剪樹木,現(xiàn)在我們這些人組成了一個七八人的小團體。
我每天幾乎都是在樹上度過的。每天早上吃過飯我就上樹了。從一棵樹到另外一棵樹,中午肚子餓了,就從樹上下來吃午飯,然后再上樹,還是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有時候連吃飯都不下來,因為有很多事情要做。
爬樹世界第一
我名片的背面寫著,我曾經(jīng)和加拿大的爬樹冠軍比賽,我獲勝了,所以我是世界爬樹冠軍。加拿大是一個樹非常多的國家。比賽的時候,從加拿大運來了一棵非常大的冷杉樹,它的根系可以深達(dá)地下十米,地上的樹干部分高達(dá)五十米,正好是適合攀爬的尺寸,樹干的周長大約有五米。爬樹的時候,工具只用一根繩子。割下一截繩子,在兩邊都打上結(jié),雙手抓著繩子“嗒嗒嗒”地沿著樹干往上爬,十五分鐘左右就爬到樹頂了。站在樹頂,我就這樣張開雙臂大喊“萬歲”,歡呼了一下。這時最上面那一米左右的樹干搖晃起來。和我比賽的選手真的是世界冠軍,可我超過那個人先到達(dá)了樹干的頂部。也就是說我戰(zhàn)勝了世界冠軍,那我就成了世界上爬樹最快的人了,這個還被記載在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的《吉尼斯世界紀(jì)錄大全》里面了呢。
比賽的時候,那個加拿大人穿的是釘鞋。如果穿釘鞋,那誰都可以爬上來。(笑)就跟爬電線桿是一樣的。我就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什么都沒帶,就用一根繩子,靠腳來保持平衡,就這樣爬上去了。這個是相當(dāng)不容易的。(笑)樹干頂部的直徑雖然也有一米寬,但是面積并不大,需要緊緊地貼著樹干往上攀爬。我站在頂上高興地喊了“萬歲”。
其實我們是差不多同時爬上來的。但是我比他更快地站在樹干的頂部,所以我是第一。(笑)
從樹上下來的時候速度也是很快的。一般是在樹之間穿插著下,從別的樹換到要下來的這棵樹的時候,心想這棵樹真不錯,這么一想,我就倒著從上向下滑下來了。比松鼠還快呢。(笑)我一靠近,連松鼠都逃走了。我去爬樹,經(jīng)常繞著樹追松鼠,居然能逮到它們。(笑)這是真實發(fā)生的事情。
從樹上下來的時候,二十米高的樹我差不多三四秒就下來了。倒著往下滑的時候,滑到底下必須停住,因為是頭朝下滑下來的,需要精準(zhǔn)地停住。如果停不住的話,身體就要鉆進土里去了,那人瞬間就報銷了,要找和尚超度去了。(笑)
比松鼠還快的逆向下樹法
今天我把爬樹用的工具都帶來了,一會兒我就來爬這棵不太粗的杉樹。我來實際演示一下。
爬樹的方式有很多,這種叫“繞繩法”,是比賽時常用的方法。首先,要像這樣把繩子繞在樹上,然后用繩子扣住樹干往上拉動身體。身體上去以后,再把繩子往上挪,不斷重復(fù)這個動作。我總是教這個方法,但幾乎沒有人知道要這樣拿繩子,如果反著拿,手指就會卷到繩子里頭,就會全部折斷。你們看,我的手很大,比著名相撲手北海勝(現(xiàn)在的名字叫八角親方)的手還要大呢。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手,大概有八寸吧(1寸約合3.0303厘米。“寸”是日本傳統(tǒng)度量衡“尺貫法”中的長度單位,該計法以“尺”為基本長度單位,1尺約合30.303厘米。1丈=10尺、1寸=1/10尺、1分=1/10寸、1厘=1/10分,依次類推,與中國市制單位1尺約合33.333厘米的計法略有不同——編者注),很大是吧。繩索要這樣拿。這樣拿了以后如果想往上跳,一下子就跳上去了。我的這個綁腿是用山里的藤條做的。藤樹在每年的五六月會開紫色的花。我們就是把這種野生的藤條壓扁后做成綁腿的。爬樹時,綁腿能保護我們的趾甲不受傷。
下面我就來演示另一種爬樹的方式。你們在熱帶風(fēng)光片中一定看到過有人用這種方式爬椰子樹。一般是根據(jù)樹干的粗細(xì)給繩子打結(jié),就是這樣,做一個圈。然后把兩只腳放進這個圈里面。這是一種比較簡便的爬樹方法。把腳放進繩圈里,然后這樣撐著它,跳上樹。像這樣,放在繩圈里的兩只腳要夾住樹干,因為腳的外面有繩圈套著,所以不會掉下去,之后就像尺蠖那樣往上爬就行了。手是自由的,像我這樣,手是可以離開樹干的。(觀眾歡呼)這樣往上爬的時候只要腳緊緊地盤著樹就沒有問題。這種爬樹的方式叫作“足繩攀登法”。
下面這種方式是誰都會的。可以說這是最方便和最安全的方法。用這個方法,連八十歲的老爺爺也能爬。這種方法叫“振繩法”。工具只需要木棒和繩子。木棒一根長五十厘米即可,樹越大,這個繩索也會越長。今天咱們現(xiàn)場的這棵樹,用十五米就可以了。樹干的周長如果是七八米的話,這個繩索可以再長一些。剛才說了,木棒的長度只要有五十厘米就行,用這個方法,只要是日本人,誰都能爬上樹。
需要的工具就是這些了。先把繩子套到樹干上,再用它繞住這根木棍。這樣,就有了一個放腳的地方。準(zhǔn)備工作就完了。用腳蹬著這里爬上去,然后再把另外一根木棍拉過來,做另外一個腳蹬。下面的腳蹬要做得比較容易松開,然后只要重復(fù)這個動作就可以爬到樹上了。這確實是一種簡單安全的爬樹方法。
有時候樹有幾十米高呢,那就不斷地重復(fù)這個方法,也是可以爬到樹頂?shù)摹H绻谂赖耐局锌吹綐渲Γ拖襁@樣,首先保持自己身體的平衡,然后再去剪掉那個樹枝。剪完了樹枝以后,就可以下樹了。
以上介紹了幾種爬樹的方法。下樹的時候因為沒有樹杈了,所以就比較安全了。
我從小就擅長爬樹。跟小伙伴們追跑打鬧、玩捉迷藏的游戲,誰都抓不到我。如果是在竹林里玩兒的話,我會瞬間就爬上竹子,在竹子下面等著的話,永遠(yuǎn)都抓不到。如果感到不妙,馬上要被抓到了,或者小伙伴已經(jīng)跑到樹的下邊了,那我就跳到旁邊的另一棵竹子上去。這個我還是很輕松就能辦得到的,要不然的話我也干不了現(xiàn)在這個活兒。
逆向下樹法除了我以外誰都不會。雖然我祖父、父親和哥哥都是修剪樹枝的,但是他們都不會。這個技能如果不常訓(xùn)練的話是根本做不到的。沒有人會爬到十米、二十米高的樹上,然后大頭沖下地練習(xí)這種下法,那樣的話太傻了。我也是從一米高的地方開始練習(xí)的,剛開始的時候總是“咕嚕嚕”地就掉下來了。幾次以后就有點明白,應(yīng)該在什么地方停,怎么用腳來停。不能用手,因為如果用手去停的話,手掌摩擦生熱,皮膚會被燒壞。大家看看我的手,粗糙得很吧。如果靠手來停的話,手一定會磨爛的。所以一定不能用手,但是手可以作為支撐身體的輔助工具。在身體下落的時候,用自己的綁腿和膠底足袋(日本野外作業(yè)時穿的一種布袋鞋子)來控制速度,但這可不是想停住就能停得住,這些動作只有通過反復(fù)地練習(xí)才能掌握。
我為什么要頭朝下下樹呢?因為我想在別人修剪兩根樹枝的時候剪掉三根。為了這個目的,我就要比別人更快,如果不想點其他的點子,還是按部就班的話,那肯定不行。一般人在下樹的時候都小心翼翼的,但是我“啪”的一下子就下來了。用這樣的速度干活的話,一天下來,我干的活兒就是別人的三倍。我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其他人都做不到。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如果早上起來肚子疼,那可就不行了。腳疼、手疼都不行。我這種下樹的方法要用到全身。我的體重和一般人大概是一樣的,保持在六十到六十三公斤之間,這個體重我已經(jīng)保持幾十年了。如果體重超過了六十三公斤,那么上樹的時候就會感到動作有不對勁的地方。同時,如果感覺身體不舒服了,那可能體重就降到了五十多公斤了,也是不行的。也就是說,在樹上干活太瘦了也不行,身體會吃不消的。
我說得有點跑題了。來說說我們修剪枝杈用的工具。我基本上就用柴刀,這就是我用的柴刀。
我用的這把柴刀重量大概是八百克吧,稍微有點輕。這種柴刀就是普通的超市貨,中間帶著刀片,周圍也是一般的金屬材料。一般是這樣拿柴刀。砍的時候,是用手腕的這個部分用力,這樣不管砍多少次,都能砍在同一個地方。砍掉樹枝后,就可以收起柴刀了。柴刀一定要快,我的柴刀都可以剃胡須了。平常,我一天要磨四次呢,所以它非常快,必須要保持這么鋒利才好用。
森林的饋贈
我這個修剪樹枝的活計看起來好像是在玩兒一樣吧,但這個確確實實是我的工作。我們修剪的比較多的還是杉樹和扁柏等針葉樹,山里還有很多闊葉樹,像櫸樹,我也會修剪,但是修剪的最多的還是針葉樹。大家家里用的那些杉木、柏木、松木和櫸木,它們的樹都是修剪過的。闊葉樹之類的到了秋天紅葉非常好看,春天發(fā)芽時嫩嫩的綠葉也非常美麗。針葉樹也一樣,我覺得自己親手種的樹比人都可愛。

用振繩法爬樹。

用繞繩法爬樹,小腿的綁腿是用山藤手工制作的。

解開腳底的振繩環(huán)后逆向下樹。
每次進山我都會感嘆,大山真是了不得啊。不管是酷暑的夏天,還是臺風(fēng)肆虐的日子,樹苗都會緊緊地貼著巖石,小樹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不斷地長成了參天大樹,這個過程太美妙了。
岐阜縣有大約百分之八十三的土地都是山地。大山養(yǎng)育了我們這些山里人,我們接受著來自大山的饋贈,但是我覺得真正受到大山恩惠的應(yīng)該是生活在城里的人。比如山里的小草和樹木蓄積了山里的雨水,存儲在自己體內(nèi),然后再不斷地釋放出來成為地下水。生活在名古屋周圍的人每天都在抽取地下水。如果你問一下名古屋人,他們會說大山好啊,物產(chǎn)很豐富啊,山里很涼快啊,等等。人們抽取地下水飲用。類似這樣的恩惠還有很多很多,但是我覺得很多人都忘了這一點。
我?guī)缀趺刻於际窃卺樔~樹的森林里度過的。針葉林真是好,到處都是綠色,美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里的朝霞很美,到了傍晚,森林的顏色會發(fā)生變化,也很美。每天早上進山的時候,雖然看不到別的人,但我還是會說“早上好”,然后再進山。晚上回家的時候我會回頭看一眼大山,然后說“晚安,明天我還會來”,就是這樣一直對大山懷著感恩的心情。只要看著大山,你就永遠(yuǎn)不會生氣。如果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我就狂砍樹枝。(笑)這樣反倒干活變快了,真好。
將樹留給后代是家長的職責(zé)
我非常喜歡綠色。一棵樹是“木”(日語漢字當(dāng)中,“木”就是樹的意思),兩棵樹就是“林”,三棵樹就是“森”。我認(rèn)為“親”(日語“ 家長”的意思)這個字特別好。把這個字拆分一下,就是“看站立的木”, “親”和“見”組合在一起就是“親”這個字,造得太偉大了。
如果一個人不讓自己的孩子觀望筆直站立的“木”,這個人一定不是一位好家長。每天進山后,在針葉林中,我能看到自己修剪過枝葉的樹,以及祖先在數(shù)百年前留下來的大樹。這種感覺非常棒。看著這些樹,我有很多聯(lián)想。關(guān)于大自然的,關(guān)于自己的祖先的。將這些樹留給其他人看,這就是家長的職責(zé)吧。“親”這個字真是一個很棒的字。
所以如果大家有機會進山,請你們一定不要漫無目的地閑逛,一定要仔細(xì)地觀察樹木。看到樹的時候,一定要有“這棵樹好棒啊”的感覺。也許大家覺得每棵樹看上去都一樣,但其實每棵樹都有自己的脾氣。
我住的地方在日本海一側(cè),那邊種了很多杉樹。每一棵杉樹的樹葉都不一樣。杉樹的樹葉是針狀的,長在太平洋一側(cè)的杉樹的針葉都是向外打開的,但是長在日本海一側(cè)的針葉則是像我演示的這樣,是彎曲的,而這些都是它們自然形成的。
這是為什么呢?到了冬天,山里會下雪,我的家鄉(xiāng)就像電視上報道的那樣,一年的降雪量大概會在一米左右。這里是關(guān)原,歷史上在這里發(fā)生的關(guān)原之戰(zhàn)是一個決定性的戰(zhàn)役。這里也下雪。
為什么杉樹的針葉會彎曲呢?那是因為針葉不愿意讓大雪落在自己的葉子上面。如果葉子是彎曲的,雪花就落到地上而不是粘在葉子上了。在氣溫比較高的地方就沒有這個必要了,所以針葉是打開的。闊葉樹的葉子到了冬天就都掉光了,因為在冬天,如果沒有葉子,樹容易恢復(fù)精神。
每年到了九月,樹就會停止給樹葉提供液體和養(yǎng)分了。它們是在遵守著自然的生態(tài)規(guī)律,因為如果樹還在繼續(xù)吸水的話,到了冬天就會全部凍起來,一旦上凍,樹干就會開裂。因此,進山的時候如果注意去觀察這些,森林是很有意思的。只要仔細(xì)地觀察樹木,你就會明白我說的這些道理了。
山里的樹,即使只有一棵,你看它的樹枝、樹葉、根的張力、樹皮的變化、開的花、結(jié)的果,還有秋天變紅的樹葉,都很有意思。大自然中的每一棵樹都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變化。而且,除了這些外在的變化以外,樹的內(nèi)部也會發(fā)生很多變化。但其實樹也并不是一直靜靜地佇立在那兒的,它們要想在自然界中生存,還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大自然教給我們很多東西。
在我們的工作中,天氣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大自然會告訴我們關(guān)于天氣的所有情況。比如傍晚時分,我們抬頭看一下天空,就會知道,嗯,明天的天氣不錯,或者也許明天的天氣會很糟糕。透過對天的觀察,馬上就能知道這些信息。自然還會告訴我們,可能臺風(fēng)就要來了。如果很多大雁向西飛,這就是在告訴我們馬上要下雪了。
這份工作沒有任何讓人感覺痛苦的地方,我要是對自己的工作沒有自豪感,沒有興趣,怎么能堅持下來呢?進了山,里面幾乎到處都是朋友,樹木也是朋友。這么一想是不是會很快樂?
還有,如果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一定要往大的方向去想。日本列島只有一個,就像是一艘船,船里邊的所有人都應(yīng)該好好地相處,只有那樣自己才能很好。如果沒有這樣的想法,是無法做好我們這份工作的。
人與人之間是這樣,樹與樹之間也是這樣的,一定要和睦相處。森林中,長在下面的樹枯死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沒人會去救治它們,所以就枯死了。如果人想著為它們做點什么,幫它一個忙,讓它們每天也能曬到一次太陽,那么它們的生命也許就能保住了。還有就是當(dāng)臺風(fēng)來襲的時候、下雪的時候,大樹其實能很好地保護小樹。這些都是需要我們?nèi)怂伎嫉膯栴}。
弱肉強食,有時候確實是強者能夠獲勝,但這是不對的。
自然狀態(tài)下樹木是無法成材的
樹在自然環(huán)境下,如果對它們放任不管,盡管也能長大,但是數(shù)量會減少,也會逐漸消失。山里有很多高大的落葉松和魚鱗云杉,但是那些樹是挖個水塘就能活嗎?當(dāng)然不可能。因為樹干上會爬滿青苔,樹也會枯死掉。臺風(fēng)過后,很多樹木也會枯死。樹干可能會長苔蘚,受到病蟲害的侵蝕,遭到小鳥的啄食,等等,這些都會導(dǎo)致樹木枯死。如果栽種的樹和自然生長的樹都能長大成活的話,日本就會到處都是樹,多到連人待的空間都沒有了。但是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
因此,不能放任樹木自由地生長。如果任其自由生長的話,樹干會彎曲,雖然有的樹長得很粗壯,但是它們成不了材。
這一點和人的成長很相似。人在成長中一定要吃苦,適度的吃苦是好的。我認(rèn)為樹也是這樣的。下雪的時候,有的樹“啪”的一聲被大雪壓彎或者壓斷了,這時候就需要人去扶起它。但是如果老去扶它的話,這棵樹最終會出現(xiàn)問題。
我覺得樹和小孩子很像,小孩兒學(xué)習(xí)走路的時候有時會跌倒。他會大聲地哭,然后躺在地上用小眼睛滴溜溜地看著周圍,這時候如果身邊沒有人的話,他就會自己爬起來扭著小屁股往前走。而如果父母在身邊,可能會一下子把他抱起來,但是,如果一哭就去抱的話,孩子再跌倒的時候就會放聲大哭,不會自己爬起來。如果每次都要父母跑過去抱起來,孩子永遠(yuǎn)堅強不了,樹也是同樣的。我們應(yīng)該告訴孩子,下次再跌倒要自己學(xué)著爬起來。
對于樹,我也會扶起它,但是樹枝會這樣向下張開,需要“咔咔”地從里面剪去兩根才是,我們稱之為剪枝。這樣一來,樹自然就變輕了。一側(cè)因為剪掉了一些樹枝所以變得很輕,而另一側(cè)的樹枝就可以充分地吸收養(yǎng)分,同時能夠獲得優(yōu)勢,長得更加茂盛,樹也就可以自行直立起來了。
自然真的很神奇。樹木是可以自己站立起來的。樹教給我很多知識。
最近,我聽說有的年輕人認(rèn)為老年人礙事。但是在我們這個行當(dāng)里是沒有這樣的情況的。因為我們是靠先人的恩德才有了這片森林,樹木是不可能瞬間長成參天大樹的,只有歷經(jīng)多年的風(fēng)雨才可能有今天的森林。現(xiàn)在能砍伐的樹基本上都是三代以前的,也就是七八十年前種的樹。所以,我們應(yīng)該尊重和善待先人,當(dāng)年是他們?yōu)楹笕朔N下這些樹,并且培育了它們。
剛才的話又有點跑題了。總之,我們要將倒下的樹扶起來,這是我們樹枝修剪匠的工作。我們要適度地幫助森林。我們修剪針葉樹,也是為了保持森林的光照強度,讓森林保持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亮度。如果光照度在百分之十以下,樹木就會枯死了。但是如果光照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話,樹底下的灌木類又會長得很快,樹也不容易存活。所以,我們的工作還是挺難做的。
百分之二十的光照度是可以用機器測量而得知的。外行也有其他的方法獲得這個數(shù)據(jù)。比如,先種一棵針葉樹的樹苗,這棵樹苗的樹尖如果每年可以長十到十五厘米,那么樹林里光照度大約就是百分之二十。樹尖的部分今年長了多少呢?我就用我的手去測量一下,我的手一拳長約十厘米,經(jīng)過對比就知道樹尖是不是長了十厘米。我就是用這種方式自己來判斷光照度的多少。如果覺得這片樹林比較暗的話,我就會開始剪枝,如果剪枝的進度趕不上樹木長高的速度的話,林子就會變暗,那就要索性采取間伐、砍樹的方法。
如果有機會,請大家來觀看爬樹。辛苦大家了。
(1992年6月5日訪談)
(任春生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