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二 布政使司、分守道;按察使司、分巡道

明朝的“承宣布政使”,不是中央官,而是最高的地方官。每一個承宣布政使的轄區(qū),稱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為“布政司”,而不稱為“行省”。在正式的文件中,為了避免“行省”兩個字,地名下面加上“等處”。例如,江西“行省”,被稱為“江西等處布政使司”。所有的布政使,不分左右,官階概為“從二品”,不像元朝之有時以中央的正一品丞相與從一品平章政事,派到行省來,或另派“專任”的行省丞相與從一品行省平章政事。

元朝尚右,明朝尚左。元朝在行省的編制上有所謂“右左丞相”,與“右左平章政事”等等,并不填滿。明朝的每一個布政司,在編制上有左右兩個布政使,與從三品的左右兩個“參政”(參知政事),以及無定額的從四品左右參議——事實上也不填滿。

元朝的行省衙門,等于是小規(guī)模的中書省(行政院)。明朝的布政司衙門,除了參政、參議而外,屬官僅有經(jīng)歷、都事、照磨、檢校、理問、副理問、提控案牘、司獄、庫大使、副使、倉大使、副使,與四個局(雜造、軍器、寶泉、織染)的大使、副使,共只二十個人而已。(官下面的胥吏,未計在內(nèi)。)

每一個布政使司,有“督冊道”若干人,“督糧道”一人,“分守道”三人至八人。“督冊道”無定額,有設(shè)有不設(shè)。督糧道很重要,差不多是今日的糧食處長,不過在任務(wù)上是專管征收田賦,不管增產(chǎn),分守道,無甚實權(quán),是府省之間的一種催辦公事的人。大省如“湖廣”(包括今日的湖北湖南二省),設(shè)有分守道八人,駐在武昌、鄖陽、澧州等處,稱為“武昌道”、“下荊南道”、“上荊南道”等等。小省如山東,僅設(shè)分守道三人,稱為濟(jì)南道、東兗道、海右道,都駐在省城。

這些道員,均由布政司的參政參議兼任。

布政使所主管的是民政。司法也管,但主管司法的是提刑按察使。因此之故,布政使的屬官之中有所謂“司獄”;提刑按察使的屬官之中,也有“司獄”。把司法和民政完全劃分,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國民政府奠都南京以后才開始推行的事。明清兩朝及其以前的中國人,沒有這個司法與民政劃分的觀念。知縣與知府均“兼管司法”。布政使因此也多少有點(diǎn)司法權(quán)力。但是,提刑按察使在司法范圍內(nèi)是一省的最高負(fù)責(zé)人(差不多等于今天的高級法院院長),而且兼有一部分的監(jiān)察權(quán)力。

明朝有十三個提刑按察使,與承宣布政使平行,而官階略低:正三品。提刑按察使的衙門及其轄區(qū),稱為“提刑按察使司”,簡稱“按察司”。司里有若干正四品的副使與正五品的僉事,兼任本省的“分巡道”。分巡道的衙門稱為“按察分司”。有時候“分巡道”本人,也被老百姓稱為“分司”。全國共有四十一個“分巡道”,但是各布政使下面的“分守道”卻有六十個之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东县| 镇雄县| 新营市| 习水县| 壶关县| 佛冈县| 长宁县| 普格县| 潮州市| 崇明县| 北票市| 绍兴县| 淮安市| 建瓯市| 福建省| 株洲市| 偃师市| 连江县| 毕节市| 新丰县| 绥化市| 会泽县| 丹巴县| 杨浦区| 湄潭县| 焉耆| 台东县| 汪清县| 庆城县| 肥西县| 鄂尔多斯市| 郁南县| 明星| 文成县| 忻城县| 武胜县| 凤凰县| 白山市| 论坛| 南丰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