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明朝
- 黎東方
- 2878字
- 2020-03-26 17:14:50
一三 元朝內斗
朱元璋在大舉北伐以前,早就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派遣一個“千戶”王時,到浙江搭上方國珍的運糧船,由海路混進大都,窺探元朝政府的虛實。
那時候,丞相脫脫已遭貶黜而死。朝中最重要的人是察罕帖木兒。此人的祖先是西夏人(唐兀氏),住在北庭(新疆孚遠),從祖父以來移居河南沈丘已有三代。他有一個號,叫做“廷瑞”,并且姓了李。當地的人稱他為李察罕。他應過“進士舉”,雖則沒有中,可見漢化已深。他在至正十一年有感于劉福通香軍之殺官燒城,“騷擾地方”,而元朝的官軍毫無鎮壓能力,就招集了沈丘的子弟幾百人,自保鄉里。不久,他會合了羅山人李思齊的“義兵”,從香軍的手中奪得羅山縣城。元朝政府發表他為汝寧府(汝南)的達魯花赤。(元朝在每一個路或府,與每一個縣,均設達魯花赤,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或其他的“非漢人”充任,位于漢人總管與縣尹之上。)此后,他東征西討,到了至正十八年之時,已經官拜“陜西行省右丞兼陜西行(御史)臺侍御史兼河南行樞密院同知”,受詔“守御關陜晉冀,鎮撫漢沔荊襄,便宜行閫外事”。這一年年底,他被升為陜西省平章政事。次年五月,他“收復”汴梁(開封),使得劉福通不得不退守安豐(壽縣),元朝升他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陜西行臺御史中丞,仍便宜行事”。他兼了豫陜兩省的文武行政,同時握有監察全權。至正二十一年,他拿下了全部山東,只有益都和莒州尚在香軍手中。元朝更進一步,升他為(中央的)中書平章政事(位置僅次于丞相),兼“知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陜西行臺御史中丞”,地盤由兩省而擴充為三省(比現在的這三個省大)。
這一年八月間,朱元璋為了怕他轉師南下,派了一個小官汪河,前往山東,和他“通好”。通好的內容如何,明朝的官方歷史家不敢明說。(實際上可能是向元朝稱臣。)
次年六月,察罕帖木兒被田豐、王士誠刺死。他的事業,由養子王保保(擴廓帖木兒)繼承。王保保在五個月后打下益都,殺了田豐、王士誠,也打下了莒州。王保保派人到應天(南京),與朱元璋重溫舊好,朱元璋再派汪河前往,卻被王保保扣留,拘在河南陜州。一拘,便是三年,到了至正二十五年才放回來。
王保保的為人,不如察罕帖木兒:野心大,地盤思想重。和王保保勢均力敵的,有一位孛羅帖木兒與一位李思齊,孛羅帖木兒與王保保搶山西,搶中央的政權;李思齊呢,和王保保鬧意氣。結果,內戰連年,給朱元璋造下北伐中原的機會。
孛羅帖木兒,是道地的蒙古人。他的高祖父的祖父孛羅帶,是成吉思汗的衛兵。孛羅帶的兒子太答兒,是蒙哥可汗(元憲宗)的一個都元帥。太答兒的兒子紐瞞,打下成都,也受委為都元帥。紐瞞的兒子也速答兒,打下重慶,歷事元世祖、成宗、武宗,官至云南行省左丞相平章政事。也速答兒的兒子南加臺,作了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南加臺的兒子答失八都魯,是元順帝的大將,曾經打下香軍所占的襄陽與太康,官至河南行省左丞相,兼知樞密院事,加“開府儀同三司,太尉”,四川行省左丞相,死于至正十七年十二月。答失八都魯的兒子,便是孛羅帖木兒。
元順帝在至正十八年正月,派孛羅帖木兒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統率答失八都魯的部隊。在其后兩年半的期間,他打下了衛輝(汲縣)、濮州、曹州,擊敗關先生于云中,擊敗楊誠于蔚州及飛狐,擊敗王士誠于臺州(五臺),駐軍大同。
這時候,王保保駐軍在冀寧(太原)。元朝政府叫王保保與孛羅帖木兒兩人各守防地,以石嶺關為界。孛羅帖木兒一心要把冀寧劃入自己的范圍內,在至正二十年九月出兵逾過石嶺關,對王保保作戰,然而打不下冀寧。打到至正二十三年正月,他奪得了王保保的真定(河北正定)。
這時候,元朝內部醞釀著宮闈政變。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為第二皇后高麗人奇氏所生。奇氏信佛崇孔,見到元順帝荒淫昏聵,頗想假借王保保的力量,逼迫元順帝讓位。她有一個親信,宦官樸不花;也有一個羽黨,右丞相搠思監。反對她的人也很多,以御史大夫老的沙為首。她卻有辦法叫老的沙失寵于元順帝,加以放逐。老的沙逃奔到孛羅帖木兒的軍營。皇太子派人去要,孛羅帖木兒不給。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右丞相搠思監用元順帝的詔書,削去孛羅帖木兒的兵權。孛羅帖木兒抗命,而且殺了欽差。四月,孛羅帖木兒帶兵進京,見到元順帝,恢復了兵權與官職(太保,中書平章政事,兼知樞密院事),滿意而去:回大同。五月,右丞相搠思監又慫恿了元順帝,命令王保保進攻孛羅帖木兒的大同。孛羅帖木兒再度帶兵來京,皇太子統率若干軍隊出城抵御,大敗,逃到太原,投奔王保保。元順帝把搠思監與樸不花押解給孛羅帖木兒,殺掉。孛羅帖木兒進入大都,受拜為中書左丞相,整個政府入于他的掌握。他開除了一些宦官,禁止番僧胡作非為,努力節省中央開支,停止了若干不必要的修繕營造,也把第二皇后禁閉了一百多天。他派遣一位伊蘇,帶兵南下,打王保保,不料這伊蘇卻與王保保講和,連在一起。
至正二十五年七月,王保保的兵逼近大都,元順帝埋伏了幾個勇士在宮內延春閣,把孛羅帖木兒打死。八月,第一皇后宏吉剌氏去世。九月,王保保帶了太子回大都,被拜為太傅,左丞相。事前事后,第二皇后奇氏與太子均叫王保保逼迫元順帝讓位,退居為太上皇,王保保不肯。王保保在大都住了兩個多月,不耐煩,請求元順帝派他打朱元璋。元順帝封他為“河南王”,授權給他“總制關陜晉冀山東諸路并迤南一應軍馬,凡機務錢糧黜陟予奪,悉聽便宜行事”。年底,第二皇后奇氏被升為第一皇后。
王保保去了懷慶(河南沁陽);次年二月,渡河南進。他征調在陜西的李思齊、張思道、孔興、脫列卜這四個將領的兵。這四人均不奉命。王保保于是不再南進,而轉師西向,派關保進入潼關,打這四人。一共打了一百多仗,不分勝負。
到了至正二十七年七月,他加派貊高去打。貊高的兵,多半是孛羅帖木兒的舊部,開到中途,便在衛輝(汲縣)叛變,奉貊高為“總兵”,向元順帝上表,告王保保的狀。這時候,元順帝已經于第一皇后奇氏的影響之下,命令皇太子主持一個新立的“大撫軍院”,“悉總天下軍馬”,把王保保的防區限制在潼關以東。貊高叛變以后,元順帝索性罷免王保保本兼各職,令他以“河南王”的資格,退居河南(洛陽)。王保保很氣,便擅自把軍隊撤回黃河以北。
關保在陜西,也對王保保叛變,不再打李思齊等人。元順帝命令貊高與李思齊合力,討伐王保保;又把王保保的根據地劃給關保駐防。李思齊倒未敢走出潼關,找王保保打;貊高、關保二人,與王保保交鋒,均被王保保擊敗,殺死。王保保回到太原,不肯出來抵御朱元璋的北伐軍。
這一年,至正二十七年,十月甲子日,朱元璋命令徐達、常遇春二人統率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先打山東,后打河南,然后打河北,指向大都。
王保保原有一個弟弟,脫因帖木兒,帶領若干精兵留在山東。為了對貊高作戰,這脫因帖木兒被調走,山東只剩下江蘇興化人王宣和他的兒子王信。這王宣與王信父子是經不起徐達、常遇春一打的。
徐達、常遇春由山東轉到河南,在汴梁(開封)的梁王阿魯溫不戰而降。這位阿魯溫,是察罕帖木兒的父親,年已老邁。元順帝到了最后關頭,才下詔取消“大撫軍院”,恢復王保保的官職與爵位,求王保保救援大都。
王保保不曾來得及整師而出,大都已經入于徐達、常遇春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