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明朝
- 黎東方
- 957字
- 2020-03-26 17:14:49
九 張士誠
和陳友諒比較起來,張士誠略高一等:他既未害友,亦未弒君。他從未存“復宋”之心,與“反元”之后而又降元,降了元之后再度反元,也并不足怪:因為,他不曾參加過彌勒教或香軍,無所謂叛教或變節。并且,他對老百姓尚屬寬厚,待讀書人也很客氣。
然而,他不是英雄,不是君子,也不是良民。他的出身是一個兼賣私鹽的官鹽販子,一生,直到稱王失敗而死,唯利是圖。
他為了賣私鹽而受到小官吏的欺侮,一怒而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殺人造反。他沒想到元朝政府這紙老虎,一戳便穿,不費什么力氣,就占領了家鄉泰州與鄰近的興化、高郵。于是,他自以為得到老天保佑,便在高郵稱孤道寡,國號大周,年號天祐。
次年十一月,元朝中央的右丞相脫脫,親自率領大軍來打,圍住了高郵城。張士誠帶了十七個好漢突圍而走,當小土匪,實踐了“敗則為寇”四個字。
他無聲無臭地度過了至正十五年一個年頭。到了至正十六年正月,有一個江陰的土匪朱英,引他過江,偷占常熟。兩個月以后,他又偷占了十分富庶的平江(蘇州),吃用不盡。元朝的右丞相脫脫這時候已被奸臣害死。
其后,張士誠擴展領土,向南,到湖州、杭州、紹興、諸全(諸暨);向西,到長興、宜興、常州;向北,到通州(南通)、高郵、淮安、徐州、宿州、濠州、泗州,并且圍了安豐(壽縣),殺了劉福通。
朱元璋雖則從他的手中奪了常州、長興、諸全、濠州,卻不得不于消滅陳友諒以前,對他容忍,只是略微和他爭一爭前方的據點罷了。他卻也并無警覺,坐視朱元璋之日益富強。朱元璋屢屢攻他的紹興,他也屢屢攻朱元璋的諸全,如此而已。
他在至正十七年八月降元,元朝賞他一個“太尉”虛銜,他按年繳糧,由方國珍用船“海運”到大都。六個年頭以后,他求封為王,元朝不肯,他就自封起來,對元朝翻半邊臉。這一次,他的國號是“吳”,不是“周”;年號仍用元朝的“至正”二字。
朱元璋恰好在張士誠自稱吳王以前的兩個月,打垮了陳友諒;以后,朱元璋不慌不忙,從容布置,一直等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才向張士誠下手。第一步,奪了江陰,割斷他的長江以北的領土。第二步,從至正二十六年八月開始,攻湖州,取杭州,吞他的太湖以南。第三步,從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開始,圍攻那成為孤城的平江(蘇州),圍到次年九月,張士誠被俘,解到應天。朱元璋叫他降,他不降,自縊而死。他這一輩子,總算結束得還“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