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四 突厥問題

突厥,分東、西二支。與隋朝發生密切關系的,是突厥汗國,又稱東突厥,或稱北突厥。這是典型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產、生活,無固定居處。

東突厥以狼為圖騰,姓阿史那氏,早年由叫阿賢設者開創部落,后漸強大。到北魏后期,經第一任可汗伊利的征戰,破了北方強族茹茹。第二任可汗逸繼振雄風。第三任可汗木桿滅茹茹,大拓領土,北方各族為之服膺。第四任可汗佗缽,自以為總可汗,下分立二可汗,以爾伏可汗統管東面,以步離可汗統管西面。佗缽實力雄厚,北齊、北周不得已而臣服,各自貢獻,一則避免受攻擊,二則爭取他的支持以對付對方。從而佗缽驕狂地說:“我在南兩兒常孝順,何愁貧窮!”

從伊利到佗缽,都是兄終弟及,沒一人傳兒子的。佗缽臨終,感念其兄木桿可汗傳位的恩情,關照他的兒子菴羅不得爭位,當讓給木桿的兒子大邏便。可佗缽亡后,突厥貴族卻欲立菴羅,而拒絕大邏便。尤其是主管東面的爾伏可汗(名攝圖,也是佗缽之子),更是以武力相脅,堅持要這樣安排。最終,菴羅得立。然大邏便不服,每每喚人前去辱罵。菴羅無法招架,將第一汗位讓給了最得人心的攝圖,自為第二可汗。攝圖當仁不讓,號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又名沙缽略可汗。大邏便不甘,請求給予汗位,沙缽略心雖不愿,然恐他為患,令為阿波可汗,統率他的本部。

沙缽略為第五任可汗,他勇敢善戰,深得人心,成為北方眾望所歸的領袖。時隋文帝已登基,他不像北齊、北周那樣極力討好突厥,而是采取了冷淡的態度。沙缽略怨恨,出兵攻擊隋邊境城鎮。沙缽略的妻子宇文氏,是北周的千金公主,她為了向隋文帝復仇,日夜向丈夫吹枕邊風。于是,沙缽略出動了四十萬大軍,向隋發動了更猛烈的進攻??伤宄缫巡捎昧舜蟪奸L孫晟的計策,拉攏西突厥的達頭可汗,使東、西突厥互相猜疑。當沙缽略大舉行動時,達頭按兵不動,致使隋軍的迎擊獲得成功,沙缽略被打得大敗。

沙缽略是和阿波共同出兵的,但隋朝在他們中間也使了離間計。當阿波連遭敗績時,長孫晟派人對他說,當警惕沙缽略借機鏟除你的陰謀,不如效法達頭,與大隋言和。阿波最終被說動了,他遣使朝見了隋文帝。沙缽略本就一直暗忌阿波的驍勇,此番見他臨陣叛賣,怒不可遏,獨自先行返回,襲擊阿波部落,殺得血流成河。阿波無家可歸,投奔了西突厥的達頭可汗。從此,東、西突厥進入了長期兵戎相見的階段。

東、西突厥爭得不可開交,為爭取隋朝的支持,雙方各自遣使向隋文帝請和求援。這下徹底改變了以往突厥控制中原的局面,由隋朝掌握了主動權。隋文帝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坐山觀虎斗。不久,沙缽略陷入了窘境,他西被達頭所困,東被契丹所擾,不得已,他卑詞致書,以“丈人”呼隋文帝,自謂“兒”,說突厥所有財物都是“丈人”所有,子子孫孫永不改悔。隋文帝不愿讓西突厥過分強大,他采取的戰略是,平衡突厥雙方的實力,使自己長居于仲裁者的地位。于是,他把天平轉而傾向了沙缽略,從政治名分,到軍事給養,給予了可觀的援助。得了大量的援助,沙缽略擊破了阿波,并與隋朝立約,以大磧為界,永為隋朝的藩國,時時貢獻。沙缽略立了約之后,確實是這樣做的。為羈縻沙缽略夫婦,隋文帝賜沙缽略之妻千金公主為楊姓,改封大義公主。

沙缽略原想選自己兒子雍虞閭為繼承人,然慮雍虞閭性格有缺陷,轉立其弟處羅侯。沙缽略撒手西歸后,處羅侯與雍虞閭叔侄彼此真心謙讓了一番,最后位歸處羅侯。隋文帝承認了第六任可汗處羅侯,賜予樂隊和儀仗。

處羅侯用隋朝所賜的旗鼓,前去征伐阿波,以示是奉大隋天子的旨意。這一招果然奏效,阿波的部下多被嚇得放下武器,紛紛投降。結果,成了孤家寡人的阿波束手就擒。突厥內部爭斗不已,使隋朝享受了幾年的太平。

當處羅侯再次西征西突厥時,中箭身亡。雍虞閭終于被擁立為第七任可汗,喚頡伽施多那都藍可汗,簡稱都藍可汗。新可汗繼續執行和隋政策,立市進行雙邊貿易。

北方的安寧,使隋朝得以全力進行平陳事業。統一后,隋文帝將陳叔寶的屏風賜給了大義公主。賞賜原本是高興之事,然大義公主卻觸景生情,從陳朝的滅亡聯想到北周的滅亡,不禁悲從中來,遂寫了一首詩以嘆自己的命運: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榮華實難守,池臺終自平。

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

杯酒恒無樂,弦歌詎有聲!

余本皇家子,飄流入虜庭。

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

唯有《明君曲》,偏傷遠嫁情。

詩是好詩,情是悲情,然這首詩被隋文帝獲悉后,卻引起老大的不快。大義公主為北周報仇,復與西突厥泥利可汗聯結。隋文帝恐引起后患,以大義公主與從人私通,下詔將她廢黜。為免養虎遺患,隋朝發動內外各種力量進言,激怒都藍殺了大義公主。生不逢時,遠嫁突厥的大義公主,成了北周宗室最后一個政治犧牲品。

在殺大義公主之事上起了特大作用的,是沙缽略的另一子染干,號突利可汗。他以此事為功,向隋朝求婚。都藍也曾向隋朝要求聯姻,但遲遲未獲回音。對兩可汗的求婚,長孫晟的主張是:都藍不可靠,不如允準染干的請求。這一主張的關鍵在于,用厚待染干的方法,來壯大其部落的力量,以為削弱突厥總部實力所用。隋朝嫁給染干的是宗室女安義公主,為離間染干和都藍的關系,特地鋪張了大排場,事先幾度讓宰相帶使團出訪染干部落。而染干為迎娶安義公主,從北方的治所南遷度斤舊鎮,并前后三百七十次派使者來洽談有關問題。

都藍的請求被拒絕,體面大失,憤怒地說:“我是大可汗,竟然反不如染干!”從此斷絕了對隋朝的朝貢,“化玉帛為干戈”,數度出動軍隊騷擾隋朝邊境。隋朝調幾路大軍予以反擊,打得都藍之部潰敗而返。

得了安義公主的染干,為隋朝充當耳目,隨時上報都藍的軍事部署。都藍原想出擊大同城,在遭到隋軍的重創后,他憤怒地轉而攻擊染干部落,盡殺染干兄弟子侄。染干夜以五騎隨長孫晟逃往長安,受到隋文帝的隆重接待,被拜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簡稱啟民可汗,成為突厥第八任可汗。安義公主病卒后,隋文帝復將義成公主嫁給了他。

啟民是忠于隋朝的,他成為隋朝的屏障,抵御突厥其他部落的侵擾。都藍不久在其部的內亂中被殺,達頭可汗自立為步迦可汗,派出軍隊攻擊啟民。在隋軍的及時援救下,啟民轉危為安。他向隋文帝表示由衷的感激,愿“千萬世,長與大隋放牧羊馬”。

突厥內部大亂,隋文帝審時度勢,令楊素護送啟民進行北伐。北伐是成功的,達頭全線潰敗,泥利可汗緊步后塵,北方眾多民族部落紛紛歸附,擁戴啟民為最高可汗。

啟民一直將對隋的友好關系保持到隋煬帝時代,并改變服飾以適應漢化。

啟民逝世后,隋煬帝為他廢朝三日,立其子咄吉世為始畢可汗。

始畢對隋朝的態度,是按著隋朝的興衰而變化的。初立之際,隋朝尚有較強的國力,他是恭敬來朝。當各路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后,他開始準備脫離隋朝,成為獨立的突厥可汗,由是數次進犯邊陲,在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竟兵圍隋煬帝于雁門(今山西代縣),在隋救兵的增援下,方撤退而去。

隋朝與突厥的關系,到此中斷。

隋末天下大亂,突厥由此復興,恢復了強盛,使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等人競相稱臣,以爭取它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潞西市| 元朗区| 垫江县| 资阳市| 中卫市| 历史| 桃园市| 华阴市| 屏东县| 宝鸡市| 新竹市| 江孜县| 堆龙德庆县| 呼伦贝尔市| 衡阳县| 甘南县| 文水县| 科技| 贵德县| 广南县| 太湖县| 临漳县| 洱源县| 邵东县| 昌都县| 岳西县| 托克逊县| 扶绥县| 泰顺县| 隆安县| 阿瓦提县| 内黄县| 琼中| 于田县| 若羌县| 大厂| 成安县| 连云港市| 富源县|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