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一 楊素

和隋朝兩代關系最為密切,且又在整部隋史上發揮極大作用,包括正反兩方面作用的大臣,可推楊素。

楊素,字弘道,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北周的官員。

楊素征戰有術,隋文帝、隋煬帝對他恩寵有加。

有一部美須髯,有一副好儀表,有一手好書法,有一肚子好學問,加上有一個好門庭,楊素年紀輕輕就胸懷大志。他善思,實干,敢作敢為。北周權臣宇文護看重他,引為高級文官,隨即升任大都督。

周武帝之際,時任汾州刺史的楊素父親楊敷,在對北齊的戰爭中以身殉職,卻未得朝廷褒獎。楊素為父親鳴不平,上表申論道理。申表如泥牛入海,沒回音。楊素接二連三地上,上得周武帝大怒,命推出斬首。楊素毫無懼意,且大呼:“臣事無道天子,死得應該!”這股英雄氣打動了周武帝,非但被免了死,且為父親爭得了大將軍的贈號,為自己取得了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的美職。

緊接這一大奇事后,楊素又制造了第二件奇事。周武帝讓楊素擬寫詔書,他信筆寫去,片刻便成,辭藻優美,義理服人。周武帝鼓勵道:“你若自強不息,何愁不富貴。”若是尋常官員聽到君主這般說,肯定激動不已,磕頭如搗蒜,千謝萬謝君恩浩蕩。可楊素卻應聲答道:“只恐怕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楊素自負得無以復加,胸襟寬闊的周武帝倒也絲毫不計較,遂成北周一段佳話。這是亂世,也是英雄惜英雄的時代,楊素生當其時。

不止有文才,楊素的武略同樣十分了得。在漫長的平齊過程中,他率領父親的舊部,連續立下了汗馬功勞,基本上是每戰有功。然后,他調轉兵鋒,先后多次重創陳軍,下了數地。由此,他被封為縣公。

許多人在讀隋史時,常誤以為楊素是楊堅的親戚。其實不然,楊素與楊堅在血緣上毫無瓜葛,他與楊堅的關系,純粹是政治關系,起始于北周末年。在楊堅當了丞相秉執朝綱后,楊素才靠上去。對文武全才的楊素,楊堅是求之不得,即刻委任為汴州刺史。楊素途遇尉遲迥起兵,楊堅加他為大將軍,全權負責對尉遲迥之子尉遲胄的戰事,他成功地完成了使命,晉爵清河郡公。

隋朝開國,“富貴”終于“逼”到楊素的頭上,加上柱國;三年之后,成了御史大夫。可他仍狂放得很,口無遮攔。他的妻子鄭氏極為潑悍,楊素忍不過,有次發火說:“我若作天子,卿定不配作皇后!”鄭氏跑去告御狀,隋文帝不是周武帝,以妄言之罪罷免了他全部官爵,還算手下留情,放了他一條生路。

平陳之前,楊素以高超的謀略上了一計。這一計上得隋文帝滿意,讓他擔任了信州總管,主持這一塊防區的軍事準備。楊素準備的是水師,他命造大船,名曰“五牙”。這是地道的樓船,上有樓五層,高一百多尺,前后左右安了六拍桿,可容八百名戰士。另外,還依次造了“黃龍”、“平乘”、“舴艋”等戰艦。

這支水師,是中國歷史記錄中數得上的水師,不僅戰艦容量大,且艦只數量可觀,并能大小相互組合、彼此照應。

伐陳開始,像韓擒虎、賀若弼一樣,楊素被任命為行軍元帥,換言之,也就是方面軍最高負責人。他率領水師沿江而下,以三峽為第一攻擊目標。三峽既有陳軍重兵把守,又地理形勢危峻,是易守難攻的去處。諸將憂懼,可楊素胸有成竹地將日戰改為夜戰,親自指揮數千艘“黃龍”輕緩而行,另派一部從岸上偷襲陳軍大營,兩下合力,拿下了三峽。

首戰告捷,楊素釋放了所有的俘虜,以秋毫無犯的軍令,揮軍進入陳境。紀律嚴明,且有仁義之風,楊素所部得到了陳人的贊揚。水師順流東下,滿江旌旗蔽天、鎧甲耀日,容貌雄偉的楊素端坐在中間的大船上,威風凜然,引得觀望的陳人驚嘆道:“清河公就是江神!”

用兵如神,楊素一路掃蕩過去,正可謂遇關斬將,逢軍破敵。陳軍望風披靡,以至巴陵以東未有敢守者,遂使楊素直至漢口。凱旋,被拜荊州總管,封越國公;不久升為納言,再轉內史令(宰相)。

陳朝政權雖然被滅,但江南人心尚未被收定,擁兵起事者此起彼伏。精于將略的楊素,再度掛帥出征,先后平定了李棱、朱莫問、顧世興、陸孟孫、葉略、高智慧、汪文進、沈孝徹等各路造反者。經過楊素的經略,隋朝的根基才在江南扎了下來。

得勝回朝,楊素被命代蘇威出任尚書右仆射,與高颎同掌朝政。

突厥達頭可汗犯邊,楊素再創奇功。原隋軍與突厥交戰,為防對方勁騎沖陣,每以車、步、騎三個兵種共同編陣,而將騎兵置于陣內。楊素出塞,審時度勢,改變了原戰術,將諸軍一體編為騎兵。達頭大喜,以為天賜良機,引十多萬精騎迎擊。然對陣的結果,是突厥大敗,達頭受重傷。

楊素是個常勝將軍,他之所以能夠常勝,除了精通兵法奧秘外,還在于有個妙法,就是用“斬”來約束軍紀,提高戰斗力。有犯軍令者,無論輕重,立斬不赦;臨陣,必尋部下過失,多則百余人,少則十多人,全部斬首;對陣,先令一二百人沖鋒,不能克敵,全部斬首,再用二三百人沖鋒,不成,再全部斬首。將士懼怕楊素之威,懷著必死之心上陣,表現出了攻無不克的高度戰斗力。由此,楊素成了名將。再者,他是大權在握的重臣,對自己的部下即使輕功必給予重賞,而對其他部隊的立功者多加以排斥,由是,他雖殘忍,部下為了升官發財,很是樂意跟隨他。

高颎得罪了隋文帝,楊素代為尚書左仆射,成為首席宰相。

位極人臣,楊素最高限度地實現了當年他對周武帝的一席話。

楊素不是高颎,他雖是文武全才的能臣,可他更是私欲多而公心少的“佞臣”。時朝廷圍繞太子問題大起波瀾,楊廣處心積慮欲對楊勇取而代之。楊廣通過偽飾,已贏得母后的歡心,為爭取朝臣的支持,他不顧體面,卑躬屈膝地討好作為百官之首的楊素。楊素自然知道楊廣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為日后的“富貴”計,他迎著最大的風險下了賭注,拋棄已是太子的楊勇,而站到了準備“奪嫡”的楊廣一邊。楊素的考慮是:他和楊勇并無交情,若順著已確定的政治格局來走,一旦楊勇按部就班地繼了皇位,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傳統做法而言,他很難再繼續保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如轉而幫助楊廣,一旦楊廣爭取到皇冠,那他就是最大的功臣,將可在隋文帝百年之后,依然大富大貴。

說得好聽,楊素是足智多謀,說得難聽,他是詭計多端。在易換太子的風波中,他首先弄清了獨孤皇后的意圖,然后使出一個簡單卻甚為有效的方法,在隋文帝之前,用讒言中傷楊勇,用謊言美化楊廣。君主最難把握的,是對臣下言語的分辨,這是衡量他們昏明的一個重要標準。晚年的隋文帝是昏昧的,從理智判事,變為感情用事。他已討厭楊勇,此時楊素的話,如同水銀瀉地,句句滲透了他的心。太子終于易人,楊素的計謀得逞。

楊廣成為太子,恐手握重兵的蜀王楊秀遺為后患,再與楊素密謀,無中生有地羅織罪名,將他廢為庶人。

作為首席宰相,楊素在用心用力,可他的心力不是用在治理國家之上,而是用在保權、保位、保私利。只要朝中有異己或他看不慣的人,不管對方官爵多重,功勛多高,必欲除之而后快。如賀若弼、史萬歲、李綱、柳彧等,他都設陰計而將他們置于罪地或死地。對親戚和附會的黨徒,即使再無能、再庸碌,他必大力加以升擢,給予美官肥缺。朝臣奈何他不得,為避免迫害,為討取富貴,紛紛逢迎他,以他馬首是瞻。

不服者也有,兵部尚書柳述仗著是駙馬,大理寺卿梁毗仗著一身正氣,或上言,或上表,斥責楊素作威作福。說得隋文帝覺得楊素已權力過大,且有些心術不正,遂以優崇、關心楊素為名,暗中革去了他的實權。

隋文帝彌留之際,開始后悔易太子之事過于草率。時楊廣嚴密守護著宮禁,控制父親的一舉一動,阻止朝臣與隋文帝相見。楊廣有事致信向楊素討教,然回信卻被宮女誤送給隋文帝。隋文帝大怒,加上宣華陳夫人說太子對她非禮,一氣之下,大叫要召回楊勇。楊素為楊廣采取緊急措施,矯詔將擬詔令的柳述等人抓了起來,讓太子心腹宇文述統率東宮衛士前來“護駕”,另一心腹張衡入侍隋文帝。當天,對外宣布了隋文帝駕崩的消息。

隋煬帝登位,楊素再立新功,為新主平定了“造反”的漢王楊諒。

向來用陰謀算計別人的楊素,滿以為從此能長保富貴,可他打錯了算盤。比他更會算計的隋煬帝,只是利用了他,在利用之后,僅給了他表面的尊榮,背地里巴不得他快死。楊素患了重病,不肯服藥,從此一命歸西。

楊素的事情并未結束,他的兒子楊玄感在隋末掀起了一場特大風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温泉县| 丰都县| 准格尔旗| 宕昌县| 且末县| 龙泉市| 灵台县| 玛沁县| 柞水县| 广宁县| 忻城县| 古丈县| 依安县| 武邑县| 民乐县| 平果县| 永年县| 克东县| 忻州市| 社会| 儋州市| 石屏县| 宁津县| 龙井市| 镇宁| 通山县| 霍林郭勒市| 克什克腾旗| 宁国市| 浦北县| 海晏县| 民权县| 丰顺县| 江油市| 积石山| 蛟河市| 房产| 肥西县| 正阳县|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