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兀魯思的分授與繼承
經過大半生的拼死搏殺與殘酷征服,成吉思汗在完成蒙古草原諸部統一的基礎上,又征服了黃河以北半個中國以及中亞的大部地區,建成規模空前的大蒙古國。在創業中,母親訶額侖,諸弟中合撒兒、別里古臺等,都是成吉思汗取得成功的助力。汗國是黃金氏族的公產。“太祖皇帝初起北方時節,哥哥弟兄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地土,共享富貴。”根據這一定約,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以后,就先后對子弟與貴戚進行了分封。
根據現存資料推測,成吉思汗在建國以后曾四次對其子弟與貴戚、勛臣進行了分封。
第一次大規模分封當在1206年建國后不久,《元朝秘史》里保存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太祖將百姓分與了母親及弟與諸子說:共立國的是母親,兒子中最長是拙赤,諸弟中最小是斡惕赤斤。母親并斡惕赤斤處共與了一萬百姓。母親嫌少,不曾做聲。兒子拙赤處與了九千,察阿歹處與了八千,斡哥歹處與了五千,拖雷處與了五千。弟哈撒兒處與了四千,阿勒赤歹處與了二千,別勒古臺處與了一千五百。”“太祖于訶額侖母親并斡惕赤斤處與了一萬百姓,委付了古出等四個官人。拙赤處委付了忽難等三個官人,察阿歹處委付了合剌察兒等三個官人”,“斡哥歹處委付了亦魯等二人,拖雷處委付了哲歹等二人。”每一個人所得的分子(qubi忽必)都有相應的牧地。拙赤合撒兒的禹兒惕和游牧營地,“在蒙古斯坦的東北部額兒古涅河、闊連海子和海剌兒河一帶”
。哈赤溫的“兀魯思和禹兒惕在東方,位于蒙古斯坦正東部,在契丹人所筑的起自哈剌沐漣直到女真海為止的長城邊境,靠近女真地區。”
哈赤溫早逝,其子阿勒赤歹襲位。斡赤斤“的地面和禹兒惕位于蒙古斯坦遙遠的東北角上,因此在他們的彼方就再也沒有蒙古部落了。”
別里古臺的封地在“斡難、怯魯連之地”,是一片比較貧窮的地區。他們合稱為“東道諸王”或“左手諸王”。《秘史》記載,成吉思汗對合撒兒是心懷疑忌的,在神巫帖卜騰格理的讒間下,“后太祖不教母親知,將合撒兒百姓奪去,止與了一千四百”。但由于合撒兒在開國中的功勛卓著,所以,成吉思汗仍“將〔崇高的〕官位和封號授予他和他的兒子們。直到現今,在全體叔伯和堂兄弟之中,成吉思汗的兀魯黑只讓拙術合撒兒的兀魯黑坐于宗王之列,其余都坐在異密之列”
。成吉思汗對幼弟斡赤斤友于甚篤,西征時曾令其任留后,管領大斡耳朵。“當他回來時由于有人對斡惕赤斤那顏說了些壞話,他才改變了〔自己〕對他〔的態度〕。”
這都說明,諸弟的封戶,后來還有過褫降。因此,據《史集》所記,作為“忽必”,惕赤斤從成吉思汗那里最終所分到的是五千戶,阿勒赤歹為三千戶,合撒兒為一千戶,別里古臺為三千戶。在這次分封中,四個兒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與拖雷)也應該各有自己的封地,不過因為后來拓地既廣,成吉思汗對他們又重新進行了分封,當時的地域劃分已經沒有意義,不再為人所注意了。
第二次分封是在1214年,其起因在《元史·特薛禪傳》里還可以約略窺知。“初,弘吉剌氏族居于苦烈兒溫都兒斤、迭烈木兒、也里古納河之地。歲甲戌,太祖在迭蔑可兒時,有旨分賜按陳及其弟火忽、冊等農土。若曰:是苦烈兒、溫都兒斤,以與按陳及哈撒兒為農土。申諭按陳曰:可木兒溫都兒、答兒腦兒、迭蔑可兒等地,汝則居之。諭冊曰:阿剌忽馬乞迤東,蒜吉納禿山、木兒速拓、哈海斡連直至阿只兒哈溫都、哈老哥魯等地,汝則居之。當以胡廬忽兒河北為鄰,按赤臺(即阿勒赤歹)為界。又諭火忽曰:哈老溫迤東,涂河、潢河之間,火兒赤納慶州之地,與亦乞列思為鄰,汝則居之。又諭按陳之子唆魯火都曰:以汝父子能輸忠于國,可木兒溫都兒迤東,絡馬河至于赤山,涂河迤南與國民為鄰,汝則居之。”東蒙的一些地區,原來便是弘吉剌、亦乞列思兩部的居住地。這兩部都是成吉思汗的姻親部族,早附于成吉思汗,他們作為貴戚無疑有權保有本部族原來的領地。但由于成吉思汗將諸弟封至東部,相錯列居,這就不可避免發生疆界的糾紛。金朝的邊防線被突破以后,原來的一部分甌脫之區已成為可供分賜的良好的牧地,成吉思汗因此在這個時候對東部諸王、貴戚的疆域重新明確劃分。同時分封的至少還當有亦乞列思部,但材料失載,其詳已不可考。
第三次分封當在西征完成以后。其時國土已大大擴張,諸子所得的“忽必”自然已遠較原封地龐大得多。“從海押立(Qayaligh)和花剌子模地區,伸延到撒哈辛(Saqsin)及不里阿耳的邊境,向那個方向盡韃靼馬蹄所及之地,他賜與長子術赤。察合臺受封的領域,從畏吾兒地起,至撒麻耳干和不花剌止,他的居住地在阿力麻境內的忽牙思(Quyash)。皇太子窩闊臺的都城,當其父統治時期,是他在葉密立(Emil)和霍博(Qobaq)地區的禹兒惕”,“拖雷的領地與之鄰近,這個地方確實是他們帝國的中心,猶如圓中心一樣。”之所以說拖雷的領地是“帝國的中心”,是因為按照蒙古的習俗,作為幼子,他將繼承父親的產業,領有成吉思汗大斡耳朵所在的斡難—怯綠漣地區,并包括其所有的人戶、軍隊、斡耳朵與財產等等。據《史集》的記載:成吉思汗的蒙古國,總計兵力為十二萬九千人。分給諸弟、侄者為一萬二千人(即東道諸王所有),諸子為一萬六千。其中術赤四千、察合臺四千、窩闊臺四千、闊列堅(另一妃子所生)四千。其余之十萬一千,由成吉思汗保留,并將由拖雷全部繼承。應該指明的是,這里的人數是指蒙古人,至于術赤等人在自己的兀魯思里所組建的軍隊,是不列入這份遺產表中的。
第四次分封是在1226年。《元史·木華黎附孛魯傳》:“丙戌夏,詔封功臣戶口為食邑,曰十投下,孛魯居其首。”“投下”意即封主(諸侯)或封地。木華黎受任專征,其主力為弘吉剌、亦乞列思、兀魯兀、忙兀與扎剌亦兒五部所組成的軍隊,時稱五投下。兀魯兀部主兒扯歹(《元史》作術赤臺)與忙兀部忽亦勒答兒(《元史》作畏答兒),在成吉思汗敗王罕的決戰中,都戰功卓著,忽亦勒答兒且負傷致死。木華黎系出扎剌亦兒部,“由于他是有威望的異密,建有功勛,成吉思汗將所有的扎剌亦兒部軍隊都交給了他,他將扎剌亦兒人按千戶劃分后,報告了〔成吉思汗〕;扎剌亦兒人總共是三千。”
他們由于在伐金戰爭中拓地有功,成吉思汗故就以東蒙的金源邊堡附近牧地分賜給他們為封邑。據后來人估計,當時東道諸侯的分封,以二十計之,答里臺斡赤斤獨有其九,忙兀、兀魯兀、扎剌亦兒、弘吉剌、亦乞列思五諸侯合有十一。從這里可窺見諸投下規模的大概。
應該指出:所有成吉思汗時代的分封,都只限于草原游牧地區。至于農耕城市地區,則被視為大汗委派官吏管領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公產。這些地區被征服不久,成吉思汗還來不及考慮分封處置的問題。
成吉思汗生前,對其長妻孛兒帖所生四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與拖雷在繼承上做出了周密的考慮。他們四人無疑都是很出色的軍事指揮官。在平時,“成吉思汗替他們各自選擇了一項特殊的職務。他命長子術赤掌狩獵,這是蒙古人的重要游樂,很受他們的重視。次子察合臺掌札撒和法律,既管它的實施,又管對那些犯法者的懲處。窩闊臺他選擇來負責〔一切需要〕智力、謀略的事,治理朝政。他提拔拖雷負責軍隊的組織和指揮,及兵馬的裝備。”術赤在血統上流言籍籍,察合臺性情暴躁,兩人的關系十分緊張。這使“他對于大位和大汗尊號的〔傳授〕猶豫不決起來:他時而想到窩闊臺合罕,時而又想到幼子拖雷汗,因為在蒙古人中間自古以來就有幼子掌管父親的根本禹兒惕和家室的這樣一種習俗和規矩。后來,他說道:〔掌管〕國家和大位是艱難的事,就讓窩闊臺掌管吧!而包括我所聚集起來的禹兒惕、家室、財產、庫藏以及軍隊在內的一切,則讓拖雷掌管。”
在出發西征前,他便作出了以窩闊臺繼承汗位的決定,得到了諸子的一致同意。在西征中,術赤在攻克玉龍杰赤后就擅自撤回自己在錫爾河以北的輜重屯駐地。1223年在西征歸途中,成吉思汗召諸子來見,然術赤稱病不至,惟遵父命驅野獸至忽蘭巴失以供圍獵,并獻馬二萬匹。成吉思汗對此十分惱怒,懷疑術赤存心叛命,甚至考慮發兵親討。恰在這時術赤的死訊傳來,成吉思汗始凄然作罷。術赤死后,其兀魯思由第二子拔都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