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原始群居的社會生活

第一節 緒說

一、人類的起源

我們講中國古代史,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是從哪里來的?人類又是怎樣出現的?第一次科學地回答這個問題的,是一百多年前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C.R.Darwin)。

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他的名著《物種起源》,說明生物是進化來的,不是上帝創造的。書里還提到人類也同樣是進化的產物。不久,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T.H.Huxley)用比較解剖學、胚胎學、古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詳細闡述了動物和人類的關系,論定了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論。

達爾文和赫胥黎發現了生物發展的法則,推論現代人是由一種遠古生存的古猿演變而來,這就奠定了生物學上進化學說的基礎,給后人指出了正確的研究道路,這是他們的卓越功績。但是,古猿為什么會演變成人?他們卻始終沒有找到演變的根本原因。到了1876年,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這篇論文中才肯定地指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8頁。這就是說,古猿由于勞動的結果,才逐漸演變成人類。近百年來,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許多從猿到人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人類化石,完全證實了從達爾文到恩格斯的人類進化的理論。

科學家們在歐、亞、非等洲從地下發掘了許多一兩千萬年前的古猿化石,這些古猿有些特征是介于人和猿之間的。

過去,有些學者認為森林古猿(Dryopithecus)可能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但經過多年的研究,學術界已經否定了這個推測,而把森林古猿劃入了猿科。

迄今為止,科學家公認人類是從拉瑪古猿(Ramapithecus)或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發展而成的。南方古猿的化石,最初是1924年在南非金伯利市北湯恩(Taung)火車站附近的山洞里發現的。后來在其他地區迭有發現。目前已發現的,總共約90多個個體。包括頭骨、下頜骨、牙齒、肩胛骨、四肢骨等,男女老幼都有代表性的個體。其特征是有突出的頜,沒有下頦,頭蓋低平,額向后傾,外貌很像猿;但腦積可達600毫升,顯然大于猿,眉骨脊有的不甚發達,牙齒的構造和排列同人很接近,并且腦底部大孔的位置也比猿類靠前,盆骨、腿骨都近似人,已能直立行走,只是不如現代人平穩、挺直。這表明他們已逐漸離開了真正的猿。

南方古猿大概已能使用天然工具。但還沒有人工石器,也沒有用火的痕跡。這種具有人和猿的特征的現象,說明他們是向人類過渡的古猿,是“正在形成中的人”(恩格斯語)。

拉瑪古猿的化石,首先發現于印度北部西姆拉低山區的中新世后半期或上新世前半期地層中。1956到1957年,在我國云南開遠小龍潭上新世初期的煤炭層中先后發現了10顆古猿牙齒的化石,專家們經過研究,最后把它們劃入拉瑪古猿見《云南開遠發現的森林古猿牙齒化石》,《古脊椎動物學報》第1卷第1期,1957年。。1976年在云南祿豐又找到了古猿下頜骨和牙齒,專家們初步認為也應歸屬于拉瑪古猿見《光明日報》1976年7月26日《云南祿豐發現古猿化石》。。近來學者認為,祿豐拉瑪古猿在形態上更接近于人類,可能是人類的直系祖先見徐慶華、陸慶五:《云南祿豐發現的臘瑪古猿和西瓦古猿的下頜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77年第1期。。1978年12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又在云南祿豐縣石灰壩古猿遺址中發現祿豐古猿頭骨化石,面骨保存較為完整,眼眶、梨狀孔以及上頜牙齒的形態都清晰可見。它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各類古猿中的第一個古猿頭骨見《人民日報》1979年9月6日《我國發現一具八百萬年前的古猿頭骨化石》;《光明日報》1981年1月14日《祿豐臘瑪古猿頭骨化石系世界首次發現》。。這種古猿,一般地說,身體有黑猩猩那樣大小,面部縮短,有拱形的腭和形似南方古猿的下頜骨,牙齒和上頜骨的特征和南方古猿也接近,牙齒的紋飾具有許多人類牙齒的萌芽,幾乎是距今1500萬年到1000萬年前的人類的前驅了見賈蘭坡:《有關人類起源的一些問題》,《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74年第3期。

關于人類起源的學說,歷來存在著一元(即一祖)或多元(即多祖)的問題。所謂一元說即認為全世界人類起源于一種古猿,這種古猿后來才演化成各種不同的人種;而多元說則認為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種是由各種不同的古猿演化來的。近幾十年來,由于廣大地區發現大批的猿類和人類化石,經過科學家的分析研究,已充分證明一元說是正確的。

人類既是出于一祖,那末這最初人類的誕生地在什么地方呢?有些學者看到非洲發現的化石材料中有1500萬年前可能是人類最早的祖先的拉瑪古猿,又有其后的南方古猿,以及更后的能人、直立人等這些較完整的整個人科系列的化石材料,而在亞洲則至今還未發現從七八百萬年到三四百萬年前之間的比較完整的人科化石,因而認為非洲地區最可能是人類的誕生地。

主張亞洲是人類的搖籃的學者則認為,亞洲不僅有拉瑪古猿化石,而且材料比非洲更多;較晚的猿人(直立人)化石的最早年代為近200萬年前,也比非洲為早。1978年5月,瑞典皇家科學院在瑞典召開名為“早期人類的現代論證”的諾貝爾學術討論會。會上一位美國生物學家提出他進行的病毒基因序列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結果表明,各個人種的病毒基因序列的變異范圍,和從亞洲猿類所得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而與非洲猿類則有相當大的不同,從而論證人類應是起源于亞洲而不是非洲見吳汝康:《在瑞典召開的早期人類國際討論會上》,《光明日報》1978年10月19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布朗博士通過解析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的遺傳基因,證明不管黑人、白人還是黃色人種都起源于亞洲,在36至18萬年前(相當于亞洲出現“大荔人”和歐洲出現“尼安德特人”的時代),他們都具有相似的遺傳基因。尼安德特人的形態和現在的人有很大差異。所以,其是否是現代人的直接祖先,值得懷疑;而在中國發現的大荔人卻具有“北京人”及新人共同的要素,最后得出結論:人類從“北京人”經過“大荔人”發展成現在的各個人種見《人民日報》1980年8月28日《現代人起源于亞洲》。

人類的發源地到底是在非洲還是在亞洲,學者們對這個問題意見分歧,難以作出一致的結論。當然,從現有的各方面的證據來看,可以說非洲和亞洲南部的廣大地區都有可能是人類的發源地。如何更進一步論定具體的地區,有待今后廣泛的田野發掘和科學家們深入的分析研究。

人的祖先古猿究竟是怎樣轉變成人的呢?從現有的材料分析,不外內因和外因兩方面的因素。內因是這種古猿本身的結構就存在著向人類發展的基因,如古猿的手和腳的運用已經有了某種分工;他們懂得利用天然的木棒或石塊來保衛自己和獲得食物;能直立行走,兩眼能向前平視,以擴大視野和增強觀察能力等等。當然,只具備內因還不行,還需要外因的刺激促其轉化。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指出:“雞蛋因得到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矛盾論》,《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77—278頁。古猿變人的外因是氣候的改變。

據古地質學家研究,在遠古時期曾經有過地殼運動,使大陸上升,因而引起氣候的變化。地球上又突然遭受到冰川襲擊,氣候寒冷,很多生物不能適應新環境而滅絕了。那些參天的原始森林,有的也漸漸凍死。古猿生活所在的熱帶森林也變成草原間隔的樹叢。因此,慣于樹上生活的古猿被迫轉移到地面上來,用兩手采集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如撿拾果實等。兩只手勤于勞動的結果,使大拇指與其余的四指更加分開,抓拿東西更方便、更靈活,因而成了兩只運用自如的手。從此古猿的體質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如前肢變成手,不得不把走路的任務讓給后肢去擔任,后肢發展成單獨支持身體的腳。手和腳分了家,身體完全直立起來。古猿用四肢行動的時候,頭部如太大,頸項側面的拉力不能支持,這樣就限制了頭腦的增長。等到完全直立行走后,以頸椎支持腦袋,頭部再增大也可以支持得住。這就創造了使頭部發達的條件,腦容量得以發展,因而也就增長了智慧。再加上人類因為群居、勞動的需要,逐漸嘗試制造粗笨的工具,用以彌補手足的不足。又由于直立行走,頭顱位置的改變,使喉嚨如釋重負,加強了喉嚨和口腔的聯系,聲帶等發音器官得以逐步改造,促進了發出單音節聲音的能力,在勞動過程中慢慢地發展成簡單的語言。這一系列的變化,才使得古猿逐漸過渡到人類。

人是從古猿發展而來的,這已是目前世人公認的觀點。但分子人類學的研究表明,人類不是從某一種古猿直接演化而來的,而應是不斷分化的結果。而且我們認為,在從古猿向人類發展的每一階段,這種分化的趨勢都存在:一部分停滯在某一階段水平上,另一部分繼續向靠近人類的方向發展……直到能人,到直立人,到智人。

大約到四五百萬年前時,人類同古猿揖別而分離開來。此時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粗壯型南猿,有的已能制造石器,應該屬于人類范疇。但這一支“猿人”因身體構造過分特化,終于在100萬年前或稍晚一些時候滅亡了。而另一支纖細型南猿則可能通過能人而發展到直立人。

二、原始社會史的分期

古猿一邁進“人”的范疇,人類社會也就同時出現了。在人類社會史中第一個階段就是原始社會。這個階段年代最長,從人類的產生到國家的最初出現,有好幾百萬年,而階級社會的歷史,總共才幾千年。

原始社會的經濟和社會組織隨著時代的推移,發生著重要的變化。因此產生原始社會史怎樣分期的問題。

19世紀初期史學家把人類文化演進的次序,從物質上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原始社會屬于石器時代。由于石器時代太長,因而分為舊石器與新石器二期。這種分期法一直到今天還為考古學工作者所襲用。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科學中,原始社會的分期,是從社會經濟這個角度劃分的。最初是按照恩格斯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轉述的摩爾根(L.H.Morgon)的分期法。摩爾根的《古代社會》把原始社會分為“蒙昧”和“野蠻”兩期。蒙昧時期起自正在形成中的人到弓矢的發明;野蠻時期則從制造陶器開始,也是農業和畜牧業發生與發展的時期。恩格斯說,直到日益增多的資料認為需要改變時為止,摩爾根所提供的時代劃分法“無疑依舊是有效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恩格斯和列寧利用了摩爾根的分期法,并進一步從生產關系的發展上,區別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大階段。如1875年恩格斯在致彼·拉·拉甫羅夫的信中說:“最初的人想必是群居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64頁。。請注意“群居的”是指最初的人,不是指古猿。列寧在1913年12月寫給高爾基的信中更明確地提出原始社會分為“原始人群和原始公社”兩個連續階段《列寧全集》第35卷,第111頁。“原始人群”應當是“原始群”。。所謂“原始人群”即恩格斯所說的“群居的”人。列寧的說法與恩格斯所說的是一致的。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一書中又說到“使用棍棒的猿猴群、或原始人、或組成克蘭社會的人們的原始組織”《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8頁。。有的學者便說列寧這里所說的“使用棍棒的猿猴群”,是專指“原始群”,認為這是在完全形成為人類社會之前,因而把“原始群”(即使用棍棒的猿猴群)和“原始人”以及“組成克蘭社會的人們的原始組織”并列,定為原始社會的三個階段把原始社會分為三期的學者及其著作主要有:林志純《原始群問題編年提綱(學習筆記)》,《吉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3年第2期;吳汝康《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科學出版社1976年版;吉林師范大學等編《世界上古史綱》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林耀華《試論原始社會史的分期問題》,《文史哲》1978年第4期。。這種三段分期法,是根據人類化石的新發現提出的。新的事實需要作出新的解釋,這種態度是科學態度,應當受到鼓勵。然而這種提法本身是否正確,還應該討論。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三點理由:

第一,恩格斯說過:“隨著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現而產生了新的因素——社會。”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12頁。所謂“完全形成的人”必然已經進入會制造工具的真人階段,這就是說,只有到形成人的階段,才能有這個新的因素——社會。顯然,列寧說的“原始群”,若是指人類社會第一個階段,就必然是指已會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的組織,決不會專指“使用棍棒的猿猴群”。因為向人類發展的“猿”,還不是人,怎么能把尚屬于“猿”的群體,單獨提出來,說成是人類社會一個獨立的階段呢?

第二,列寧講的“原始人群”(或稱“原始群”),就是這里說的“原始人”的群體,絕對不會是專指“猿猴群”,因為若是指“猿”群,就沒有必要分別什么原始、不原始。“原始群”也好,“原始人”也好,顯然基本上已進入了人的范圍。所以,我們認為“原始群”是指“原始人”的“人類社會”組織的第一個階段。不過,既然承認人是由古猿轉變來的,就必須承認形成人類之前有古猿這個過渡階段。它雖然不能單獨構成人類社會的一個階段,但可以附屬在人類社會原始群之內。

第三,列寧所說的“組成克蘭社會的人們的原始組織”,實即前面他所說的“原始公社”。所謂原始公社,是原始氏族公社的簡稱。有了氏族,才能有公社。

根據列寧的說法,人類的原始社會,應當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即:1.原始群階段,包括向人類過渡的古猿和已會制造工具的“原始人”。2.原始氏族公社階段,分前后兩期:前期是母系氏族公社,后期是父系氏族公社。

列寧這個兩段分期是符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提出的分期法的。恩格斯采用摩爾根的說法,把原始社會分為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兩期。蒙昧時代的低級階段實際是指還不會制造工具的古猿,也就是列寧所說的“使用棍棒的猿猴群”;中級階段相當于原始人知道用火、會制造工具的舊石器時期;高級階段是指發明了弓箭的中石器時期。整個蒙昧時代和列寧所說的“原始群”的內容,完全相同。野蠻時代是從陶器的應用開始的,也就是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期,相當于列寧所說的“原始公社”的社會階段。

為了把原始社會兩段分期與三段分期的異同表示清楚,可以簡單地列成下表:

原始社會兩段分期與三段分期異同表

三段分期法與兩段分期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其中主要的不同在于三段分期法把兩段分期法的第一階段(原始群)又細分為兩期。這種分期法的最大缺點,就是把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獨立的階段,這在邏輯上也是不易說通的。

歷史科學尤其是原始社會的歷史學,是隨著古人類學、考古學的新發現、新研究的進展而發展的。學者們對原始社會史的分期,也應根據新的發現而發展和改變。但是截止到現在,我們認為恩格斯、列寧的兩段分期法“無疑依舊是有效的”。

下面所要講的原始社會,基本上按照兩段分期法進行敘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平市| 樟树市| 蓝田县| 油尖旺区| 连州市| 石首市| 盐池县| 海南省| 龙山县| 乐陵市| 南陵县| 清远市| 安庆市| 股票| 囊谦县| 三门峡市| 宜州市| 吉林省| 兴隆县| 陕西省| 建宁县| 正定县| 繁昌县| 白河县| 新津县| 驻马店市| 台北市| 扎兰屯市| 卓尼县| 南陵县| 云和县| 彭山县| 大同县| 大石桥市| 涪陵区| 外汇| 灵石县| 揭阳市| 忻城县| 尼玛县| 潼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