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關系精要(第七版)
- (美)卡倫·明斯特 伊萬·阿雷奎恩-托夫特
- 1045字
- 2020-03-30 17:22:20
用理論思考
理論(theory)是通過詳細闡述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來尋求解釋現象的一套命題和概念。理論的最終目的是預測現象。好的理論能夠解釋不同空間(如不僅能解釋發生在阿根廷的事件,也能解釋發生在摩洛哥的事件)和時間(如不僅能解釋發生在今天的,也能解釋發生在10世紀)的事件。好的理論提出很多可以檢驗的假說(hypothese),假說即說明兩個或更多變量之間特殊關系的具體的可證偽的陳述。通過檢驗各組彼此相關的假說,理論得到駁斥或證實和精煉——但永遠不能被排他性地“證明”——新的關系被發現,這些新的關系需要經受隨后的檢驗。
自然科學中一個強理論的例子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進化論。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及其適者生存的概念,可以解釋之前令人困擾的屬于同一物種的鳥類在不同環境中為何會有不同顏色和不同形狀的鳥嘴這個問題。我們說達爾文的理論是強有力的,因為它已經經受了很多挑戰,其邏輯是一致的,甚至還有在達爾文提出其理論的時候還不能獲得的證據也提供了佐證。該理論因此是非常普遍的,因為他可以解釋表面看起來在不同空間和時間非常獨特的變異。但是,不論在自然科學,還是在社會科學,我們從不把理論看作“證明了的”或“已經確定的”或“既成事實”。理論——不論是達爾文的理論、愛因斯坦的理論,還是華爾茲的理論——總是能夠被新的證據或更好的理論所推翻或駁倒。理論因此并不是科學家“相信”的某種解釋。相反,我們說理論更強或更弱,得到的支持更多或更少。

巴格達薩達姆塑像的摧毀成了薩達姆政權2003年被美國領導的聯盟擊敗的象征。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薩達姆要冒險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開戰,以及為什么美國選擇入侵伊拉克。
從描述到解釋再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可檢驗假說,這個過程并不是直線式的。盡管理論依賴于從假定到假說的邏輯演繹,以及對假說的檢驗,但是,由于越來越多的數據取材于經驗世界,因此理論必須進行修正或調整。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創造者必須容忍模糊性,關注或然性,懷疑絕對性。
國際關系理論具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國際關系研究中的四種一般理論或理論視角:現實主義(和新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新自由制度主義)、激進主義理論(這里主要討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它們試圖雄心勃勃地解釋像戰爭、和平、鎮壓、經濟發展和危機之類非常重要和復雜的事情,但各種解釋總是需要不斷的檢驗和修正。在更詳細地考察這些理論之前,我們用三個層次的分析方法——國際關系理論家用于管理極其復雜的經驗世界的一種工具——分析2003年美國及其聯盟對伊拉克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