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小結 從歷史中學習

21世紀的主要特征是否可以界定為大國之間的合作,抑或,這是一個國家之間圍繞新理念而展開沖突的時代嗎?最近發生在北非、中國南海和俄羅斯周邊的利益沖突是否預示著一種向19世紀多極(multipolar)體系的回歸?或者,整個極性概念都有違時代的發展潮流?我們怎樣預測,對當前的時代如何進行最佳界定,或者未來將帶來什么?變化中的國家身份,以及非國家行為體和組織的互動,會如何影響國家利益和國家向前發展的能力?

通過回顧過去,我們已經邁出了回答這些問題的第一步。我們對當代國際關系發展過程的考察,聚焦于國際關系的核心概念是如何出現和發展的,最突出的是國家、主權、民族、均勢和國際體系。這些概念每個都形成于特定的歷史背景,為當代國際關系提供了建筑材料。國家已經很好地確立了,但是它的主權可能受到外因和內因的侵蝕。當代國際體系的首要特征,正隨著冷戰兩極(bipolarity)體系的終結而處在變革過程之中。

此外,我們已經看到人民及其領袖記憶歷史事件的方式會極大地影響他們對既定事業或行動的合法性的認知。中國對南京大屠殺的記憶,以及認為日本從來沒有令人滿意地承認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犯下的種族主義暴行的感覺,依然影響著今天的中日關系。伊朗對美國和英國支持伊朗前國王(被伊朗看作邪惡獨裁者)的記憶,以及關于它們最近對兩個主要伊斯蘭國家——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入侵的記憶,嚴重影響著伊朗對于獲取獨立的核威懾能力的看法。因此,理解歷史事件是理解當代領導人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行為動機的好方式。

為幫助我們理解過去的發展趨勢和這些趨勢如何影響了當代思想,我們將轉向理論。理論提供分析的規則,并對具體事件提供一般性的解釋。第三章,我們將考察爭論中的國際關系理論。這些理論從極其不同的視角看待過去。

討論問題

1.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通常被看作現代國際關系的開始。該條約為什么是一個有用的基準?這個基準忽略了哪些因素?

2. 歐洲列強的殖民化已經正式結束了。然而,殖民時代的影響猶在。請用具體例子加以解釋。

3. 冷戰已經結束了。請探討兩個冷戰政治猶在的當代事件。

4. 國際關系作為一門學科的發展與西歐和美國歷史非常一致。帶著這種文明偏見,我們會忽略什么?

關鍵術語

均勢 資本主義 冷戰 殖民主義 遏制 緩和 威懾 多米諾效應 霸權 混合戰爭 帝國主義 國際聯盟 合法性 民族 民族主義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 推回 社會主義 主權 峰會 超級大國 第三帝國 跨國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反恐戰爭 華沙條約組織(華約)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宜阳县| 中方县| 平塘县| 精河县| 大石桥市| 茌平县| 田东县| 白玉县| 名山县| 黄平县| 澄城县| 永平县| 贡嘎县| 汉源县| 郓城县| 新和县| 农安县| 临西县| 化州市| 上饶市| 太谷县| 晴隆县| 连云港市| 阿鲁科尔沁旗| 台东县| 进贤县| 双江| 柳江县| 阜宁县| 晋中市| 奉新县| 马鞍山市| 巴里| 宾阳县| 务川| 兴城市| 泰和县| 三台县| 凤翔县|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