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這本新書的各章內容反映了我最早的兩大研究興趣。大約在50年前,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寫的《沖突的策略》一書,該書的主題為“承諾”(commitment)。對于許諾(promises)和威脅、討價還價和談判、威懾和軍備控制,以及合約關系來說,承諾都是核心影響因素。我強調了這樣一個悖論:對于一個關系、許諾或威脅,以及談判地位來說,承諾要求放棄一些選擇或機會,對自我進行約束。承諾通過改變一個合作者、敵對者,甚至是陌生人對自己行為或反應的預期而發生作用。本書的第一章匯集了關于承諾問題的幾篇新文章。

20世紀的下半葉有件最重要的事件沒有發生:自長崎原子彈爆炸后世界上再也沒有使用過核武器,本書的最后一章對此表示了慶賀。我在1960年書的附錄中強調了不使用核武器這一傳統,那時才只有15年的這一傳統是基于如下認識:核武器是與其他武器根本不同的。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總統在1964年說到了自核武器首次使用以來“充滿危險的19年”。現在已經是充滿危險的六十多年了,而核武器沒有再被使用過。我們希望這一傳統對任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或組織都構成壓力。我相信,結果主要取決于政策,而非運氣。像伊朗和朝鮮這樣的國家已經獲得了核武器,這是大家都不希望見到的,我們需要一些制度和政策來強化對核武器使用的限制,并防止那些不利于禁止核武器的行為。

在我1960年的書中,有四章是專門討論核戰爭與通過軍備控制與謹慎策略來避免核戰爭的。在25年里,該主題一直是我的主要政策研究興趣。我已經出版了兩本核戰爭和核戰爭避免方面的書。Thomas C. Schelling and Morton H. Halperin, Strategy and Arms Control(New York: Twentieth Century Fund, 1961); Schelling, Arms and Influence(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6).在過去的大約20年時間里,我的主要政策研究興趣為溫室氣體、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這兩個方面的主題看似完全迥異:核裂變對紅外線吸收。但是這兩個主題也有許多的共同點,包括它們對外交方面的要求,以及所提出的挑戰類型。核武器要求對軍事思維進行前所未有的重新定位,這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在過去的一萬年里,氣候變化的趨勢從未像現在這樣顯著,這也需要10年或20年的時間來思考如何應對這一不可避免的全球問題。

雖然在氣候變化的挑戰方面不存在策略對手——氣候變化不可能通過威脅或遏制政策來進行阻止——但是這方面的聯盟問題可能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形成和發展還具有挑戰性。在三四十年的時間里,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所提出的“公地的悲劇”、曼瑟·奧爾森(Mancur Olson)所提出的“集體行動的邏輯”,博弈理論家所創造出的“多人囚徒兩難”[嚴格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兩難問題(dilemma),而只是一個困境(predicament)],以及一般的“搭便車問題”,都成為社會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全球大氣層是我們必須學習管理的最大的、也可能是最具有挑戰性的(或在挑戰性方面僅次于核擴散),并且持續時間最長的“公共品”,這里“我們”是指共同分享地球氣候的六十多億人口。本書中有三篇文章重點討論這一問題。

我發現承諾也是另一個策略領域的核心,這一策略領域為人們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控制管理自己的行為。在1960年的書中,我只是提及了這一點,而當我于20世紀70年代受邀加入國家科學院的藥物濫用和習慣性行為委員會時,我則開始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了。在這個委員會里,我認識了各方面問題的專業人員,包括涉及海洛因、香煙、酒精飲料、大麻、賭博、飲食紊亂、鍛煉以及其他“生活方式”等諸方面的專業人員。以前,我只考慮了承諾在影響別人行為方面的重要作用;此時我意識到,當人們在試圖控制自己的行為時,只有當他們像對待別人一樣,要求自己承諾遵守某種節制方案或行為表現時,他們對自己行為的控制才能常常取得成功。人常常都代表了兩個自我,一個是“不正常的”(wayward)自我,還有一個是“正常的”(straight)自我,后者對前者加以控制。如何將這類行為納入經濟理論的核心——理性選擇分析框架中,是一個挑戰。在《選擇與后果》(1984)一書的序言中,我談到了理性選擇:“和大多數經濟學家一樣,我也為理性選擇模型所吸引,這一模型至少可以充當一個基準,因為當該模型發揮作用時,我們使用標準的經濟學分析工具可以以最小的投入獲得巨大的產出。”但是我還補充道:“理性選擇模型不能很好發揮作用的一些情形也吸引著我。”本書有三篇文章反映了我這方面的興趣。

我還在哈佛大學創建了一個吸煙行為和政策研究所;本書中有一篇文章就是專門討論吸煙問題的。

臨終抉擇(end-of-life decisions)既是一個吸引人的人際(interpersonal)策略領域,又是一個個人內心(intrapersonal)策略領域。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倫理問題,并可能引起政治上的軒然大波。在本書的《生命、自由或對快樂的追求》一文中,我首先說道:“這本書的每個讀者對凱倫·安昆蘭(Karen Ann Quinlan)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而且大多數讀者都看了不止一個當年的司法判決。”我說這句話的時間是在1988年。而我寫這篇序言的時間是2005年,特麗·夏沃(Terri Schiavo)的照片仍然出現在報紙上,我覺得我在1988年的陳述還不完全,于是我將特麗·夏沃的名字加到那句話里,這樣年輕些的讀者就更好理解了。

1994年我應邀出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畢業生的畢業典禮并做了演講。當時正好是我從該校經濟學系畢業的50周年。“經濟學家了解些什么”是我一直想同經濟學者談的一個問題,伯克利分校又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我想討論一些經濟學家視為真理的事物,而這些事物有時僅僅被稱作核算恒等式。許多重要的恒等式由于是不可反駁的假說,因而往往被視為非科學,但是它們在其他學科中卻被奉為“守恒定律”。

“為什么經濟學只解決簡單問題”這一題目稍微有點迷惑性,也只是稍微有點而已。

在20世紀70年代末,我的一個在環境保護署工作的學生給我來了一個電話,他說他有一筆外部研究基金,如果在財政年度結束時還沒有合適的研究項目,這筆基金就會失去了。他問我是否有興趣承擔一些研究課題,重點分析為什么經濟學家熱衷于將環境問題放在價格體系范圍內討論。畢竟,其他人都不這么做,立法者、環境管理專員,或環境保護主義者都沒有像經濟學家這樣做。經濟學家是不是夸大了價格體系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過分低估了實施方面的困難,并且為自己的理論構建(theoretical construct)所困?或者他們只是沒有能夠讓自己的表述為別人所理解?經濟學家所面對的受眾是不是頑固地非理性地反對經濟學家的觀點,抑或是在啟用明智政策方面存在著其他可移除的障礙?

我接受了這個學生的科研經費,承擔了三個案例研究——苯、航空噪音和空氣污染——和一個關于態度的訪談研究。在匯集了研究成果的書中,我需要仔細說明為什么經濟學家要使用價格體系;這一說明也包括在本書中,標題為《作為規制工具的價格》。你可能想知道那本書得出了哪些結論,由于這些結論不屬于我的研究部分,在此我只提一下其中兩點結論。第一,對排放進行計價,不論是采取收稅或收費,還是通過所謂的“可交易的權利”或“排放限額與交易”計劃,都比所謂的“命令與控制”更行之有效。第二,如果規制標準是正確地基于收益和成本的話,價格體系的諸多優點都可以通過規制來實現,而這個結論是所有作者都沒有預期到的,也包括我在內。標準與機制一樣,都是很重要的東西;定價機制的一個主要優點在于對成本和收益的量化。我必須指出的是,在那個研究進行25年之后,歐洲和美國都轉為支持使用價格作為環境的規制工具。

《意外研究發現》敘述了一個從未說過的故事。核能和核武器發展的歷史故事很豐富,但是還沒有一個故事說明武器效果的重要知識是通過一次一次在武器試驗場發生的偶然事故而發現的[還沒有一個故事提到,1933年一個假想的機投原子彈在離查爾斯頓(Charleston)海岸480千米的水下爆炸了(作為一次武器試驗),引起了一次海嘯,導致9萬人喪生,從而人們預期到了原子彈的潛在威力。]對于喜愛《奇愛博士》的讀者,我在本書中添加了發表于《原子科學家通訊》的《流星、惡作劇和戰爭》一文的部分內容。

《隔離現象的動態模型》發表于《數理社會學期刊》1971年第一期,該期雜志現在很難找到了。此前我已經發表了簡略的動態模型;我希望完整版本也能面世。當我使用銅幣和鋅幣對我十二歲的兒子做試驗時,我并不知道我所做的正是后來被稱作“基于代理的計算模型”或“基于代理的計算經濟學”。在《隔離現象的動態模型》這一章序言部分,我提供了對這一過去經驗的近期反思,這也是我受邀為一本基于代理人的計算經濟學書所撰寫的。基于同樣的考慮,我在本書中還增添了一篇關于《社會機制和社會動態性》的文章。

在《沖突的策略》一書的序言中,我談到:“這些文章是‘純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混合體……在我看來,它們就從未分開過。純理論研究的促動因素幾乎都來自于對‘應用’問題的關注;對理論觀點的闡釋也都取決于對現實問題的確認。由于研究主題本身的原因或研究學者本身的原因,純理論研究和應用理論研究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持續的、強烈的。”45年后的今天,這段話仍未過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峡江县| 双柏县| 宣化县| 铜鼓县| 辉南县| 奉节县| 兖州市| 大宁县| 民勤县| 汝阳县| 汝阳县| 屏南县| 台山市| 莱阳市| 达尔| 河北省| 吴旗县| 禹城市| 钟祥市| 苏尼特左旗| 吕梁市| 东明县| 中牟县| 明溪县| 曲麻莱县| 高碑店市| 怀安县| 岳西县| 平南县| 北京市| 安陆市| 长子县| 五河县| 梁山县| 阳高县| 宿迁市| 青海省| 常山县| 柏乡县| 都匀市|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