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脆弱的,我們必須要精心地呵護它,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在什么時候就會被奪走,以致我們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就像從未來過一樣。誰都不想遇到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那是每一個人都避之不及的事情,因為,災(zāi)難似乎永遠都和死亡畫著等號。死亡,是可怕的字眼,它意味著一個生命的終結(jié)和消失。但是,對于每個人來說,它又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死亡是每一個人遲早要開始的旅程。有時候,死神似乎很喜歡和人們開玩笑,它依附在一些毫不起眼的物體上,在人們稍不注意的時候就會奪人性命。對于突然降臨的災(zāi)難,我們每一個人都躲不掉。雖然任何事情都可以商量,但是唯獨死亡這件事情,完全沒有商量的余地。而那些因為“機緣巧合”而引起的死亡,一直在不停地提醒著人們,要好好地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學(xué)會享受生活。
1.走運的犯人,倒霉的法官
20世紀20年代,有一位名叫布萊克曼的年輕犯人,曾經(jīng)一度讓法官們談之色變。這并不是因為布萊克曼有多么強硬的后臺,也不是因為他犯下了多么十惡不赦的罪行,更不是因為他有什么超能力。布萊克曼入獄的理由,僅僅是因為他沒有支付給已經(jīng)離婚的妻子贍養(yǎng)費。那么,法官們?yōu)槭裁磿λ绱思蓱勀兀?
19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布萊克曼結(jié)識了他的妻子安妮。兩個年輕人彼此吸引,一見鐘情,很快便墜入了愛河。在經(jīng)過了兩年甜蜜的交往后,布萊克曼決定向自己的女友求婚。當他懷著忐忑的心情向安妮表露心跡后,安妮欣然接受了。就這樣,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終于修成正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俗話說“婚姻是愛情的墳?zāi)埂保@話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婚后,這對新婚燕爾的小夫妻,相敬如賓,日子過得倒也和美幸福。但是,時間一久,兩個人在生活中的缺點、性格上的不足就統(tǒng)統(tǒng)暴露出來了。由于兩個人經(jīng)常會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大吵大鬧,互不相讓,所以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而沒過多久,兩個人的婚姻就走到了盡頭。這一天,夫妻倆又因為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執(zhí)起來,而且隨后兩個人吵到了不可開交的程度。最后,布萊克曼忍無可忍,向法院提出了離婚。妻子安妮告訴法官,她可以離婚,但是布萊克曼每個月都要支付一部分生活費給她才行。法官同意了安妮的請求,于是離婚判決書上明確地將這一點體現(xiàn)了出來。但是,布萊克曼卻說,既然已經(jīng)離婚了,那么他和安妮就沒有任何關(guān)系了,他也就沒有義務(wù)再承擔安妮的生活費了。況且安妮有手有腳,完全可以賺錢養(yǎng)活自己,于是,布萊克曼就拒絕支付給安妮生活費。
后來,得不到生活費的安妮,以布萊克曼不遵守法院判決為由,多次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布萊克曼按照判決書上的規(guī)定,支付給自己一部分生活費。法官自然是支持安妮的請求的,但是,布萊克曼卻認為這樣的判決有失公允,于是他一直堅持不給。
20世紀20年代初,布萊克曼首次被起訴。因為他一再拒絕支付給前妻任何生活費用,所以法院最終判決布萊克曼入獄服刑半年。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那一天工作結(jié)束后,判定布萊克曼有罪的法官杜克收拾好東西準備回家,而就在他剛要站起來的時候,突然昏倒在地上。杜克的同事見此情景,急忙把他送往醫(yī)院去搶救,但是,當他們趕到醫(yī)院的時候,老法官杜克早就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后來,醫(yī)生說,因為杜克年紀太大了,而且身體一直不好,再加上連日來的疲勞,因而導(dǎo)致了他的猝死。
半年后,布萊克曼刑滿釋放。可是,他依然拒絕支付給安妮任何費用,于是,剛剛出獄不久的布萊克曼就再一次接到了法院的傳票。是的,安妮又向法院對布萊克曼提起了訴訟。這一次,年輕的法官莫林諾斯朗接手了這個案子,在聽完雙方律師的辯訴之后,莫林諾斯朗判決布萊克曼有罪,他必須按照判決書的規(guī)定支付給他的前妻生活費。然而,就在這個案子判決后沒多久,法官莫林諾斯朗就莫名其妙地患上了重病,甚至正當壯年的他最終竟然醫(yī)治無效而離開了這個世界。
由于數(shù)次的判決都是以布萊克曼的敗訴而告終,所以沒有律師愿意再為他辯護了。布萊克曼只能自己為自己辯護,盡管如此,依然改變不了他敗訴的命運。有了之前兩次的經(jīng)驗后,第三次出現(xiàn)在被告席上的布萊克曼一點兒都不在乎,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這一次的結(jié)果同前兩次一樣——布萊克曼依然被判有罪。而就在法官宣布布萊克曼有罪的幾分鐘后,該法官竟然暴斃。后來醫(yī)生尸檢表明,這位法官死于腦溢血,而他也因此成了英國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死在法庭上的法官。
經(jīng)過三次敗訴的布萊克曼十分不滿,于是,他更加堅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不給自己的前妻一分錢生活費。而與此同時,他也堅定了同法院對抗到底的決心。
當布萊克曼第四次站在被告席上的時候,他依然沒能逃脫掉敗訴的命運。這一次,把他送進監(jiān)獄里的是一位名叫麥卡尼斯的法官。就像布萊克曼逃脫不了敗訴的命運一樣,麥卡尼斯法官也沒能逃脫和之前幾位“前輩”一樣的命運。只不過,麥卡尼斯要比他們都幸運一點兒,他是在布萊克曼快要出獄之前才去世的。但是,麥卡尼斯的死沒有任何征兆,屬于突然死亡,就連醫(yī)生也檢查不出來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隨著第四位判布萊克曼有罪的法官的離世,不知道是誰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誰判布萊克曼有罪,誰就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這一“規(guī)律”,而且后來這一“規(guī)律”變得婦孺皆知,以致人們都紛紛開始驚嘆布萊克曼的命運。
即便如此,法院的第五張傳票還是如期而至,所以布萊克曼第五次站上了被告席。1924年,當人們得知法官赫爾比判定布萊克曼有罪的時候,他們不禁開始關(guān)注起法官的命運來,而且大家都在暗暗地為赫爾比捏著一把汗。果然,兩個月后,赫爾比與之前的麥卡尼斯一樣突然去世,而當時他沒有患病,也沒有發(fā)生任何事故。
接連五次被判有罪,而五次判布萊克曼有罪的法官都離奇去世,這樣令人驚奇的死亡巧合,不禁讓人懷疑是不是就連上帝也知道布萊克曼是清白的,于是在暗中幫助他呢?
2.于國慶日去世的美國總統(tǒng)
在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的世界第一經(jīng)濟強國美國,竟然有不止一位總統(tǒng)死于貧病交加,而且,更加讓人覺得巧合和諷刺的是,竟然有三位總統(tǒng)還是在國慶日那一天去世的。
約翰·亞當斯、本杰明·富蘭克林、托馬斯·杰斐遜這三個人都曾是美國《獨立宣言》的簽署者。三個人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除了富蘭克林之外,亞當斯和杰斐遜都曾經(jīng)擔任過美國總統(tǒng)一職。在1809年富蘭克林寫給亞當斯的信中,曾經(jīng)這樣寫道:“我做了一個夢,在夢里,我夢到了你和杰斐遜會在同一天去世。”沒想到,富蘭克林的夢最后竟然變成了現(xiàn)實,亞當斯和杰斐遜真的就在7月4日這一天離開了人世。
美國的馬薩諸塞州是獨立戰(zhàn)爭的爆發(fā)地,亞當斯是當時革命初期的主要領(lǐng)導(dǎo)人。那時,北美殖民地的割據(jù)現(xiàn)象依然很嚴重,亞當斯意識到單單憑借一個州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在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之后,亞當斯決定與南方諸州聯(lián)合。于是,1776年,他拉攏了弗吉尼亞州的托馬斯·杰斐遜、賓夕法尼亞州的本杰明·富蘭克林、紐約州的羅伯特·李文斯頓和康涅狄格州的羅杰·謝爾曼組成了五人小組,并共同完成了《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1789年7月4日,美國正式宣布獨立,喬治·華盛頓擔任美國的第一任總統(tǒng)。當時,亞當斯擔任副總統(tǒng),而杰斐遜擔任美國國務(wù)卿一職。這時,他們?nèi)齻€人齊心協(xié)力,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文明的美國史,同時也給美國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1796年的總統(tǒng)大選中,亞當斯以微弱的優(yōu)勢戰(zhàn)勝了杰斐遜,成為美國的第二任總統(tǒng),而杰斐遜則出任亞當斯的副手。但是,在后來的磨合過程中,兩個人在政見方面的分歧越來越大,兩人的關(guān)系開始變得僵硬。在之后1800年的總統(tǒng)大選中,杰斐遜反敗為勝,擊敗了亞當斯,成功當選為第三任美國總統(tǒng)。之后,杰斐遜便邀請亞當斯擔任副總統(tǒng)一職。但是,由于兩個人的政見分歧越來越大,再加之大選失敗的打擊,亞當斯沒有理會杰斐遜的邀請,而是獨自一人回到了他在昆西的家鄉(xiāng),從此不問政事,開始了隱居生活,以致兩人幾乎斷絕了來往。
在之后幾年的時間里,亞當斯一直是在孤獨和痛苦中度過的。除了家人,他唯一能夠聯(lián)系的朋友,就只有富蘭克林一個人了。兩個人書信來往頻繁,經(jīng)常會就一些時事或者歷史展開討論。1808年的3月4日,杰斐遜的總統(tǒng)任期已滿,他卸任了總統(tǒng)職位,并開始著手籌辦弗吉尼亞大學(xué)。到1811年,亞當斯和杰斐遜在一個朋友的熱心幫助下冰釋前嫌,開始重新聯(lián)系起來。
亞當斯的晚年雖然拮據(jù),但他還是擁有很多不動產(chǎn)的,而杰斐遜在他8年的總統(tǒng)生涯中,欠下了11000美元的債務(wù)。卸任之時,他不得不從其他地方借來足夠的錢償還債務(wù),以此順利離開白宮。杰斐遜在離開白宮之后,來到了蒙蒂塞洛。他出身于貴族家庭,在當時屬于富有階層,所以此時他還擁有一個小農(nóng)場和幾間小作坊。盡管如此,因為經(jīng)營不善,作坊和農(nóng)場也常常是入不敷出。在迫不得已之下,杰斐遜賣掉了一部分土地來還債,但是他依然還背有5萬美元的債務(wù),還債始終是困擾著他的一個大問題。他的大女兒在給他的信中寫道:“我什么都可以忍受,但就是不希望看到你這么大年紀還要為債務(wù)而煩惱。”
1812年,在第二次美英大戰(zhàn)中,英國人入侵并焚燒了美國國會圖書館。此時,杰斐遜將自己價值5萬多美元的藏書,以23500美元的價錢賣給美國國會以還債。盡管他手頭十分拮據(jù),但是他從1816年起,開始籌建弗吉尼亞大學(xué),此時他不僅奉獻出了自己的所有,還到處募捐、游說。最終,在他的積極游說之下,州議會最終決定每年支付給他15000美元來辦學(xué)校。終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弗吉尼亞大學(xué)于1825年3月7日開學(xué)(當時這所大學(xué)只有30名學(xué)生)。
后來,杰斐遜因為過度勞累病倒了,當人們得知他經(jīng)濟極度困難的消息后,美國各地為他籌集了16000美元的捐款,但是這些錢對于他的巨額債務(wù)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1826年,恰逢《獨立宣言》發(fā)表五十周年,杰斐遜和亞當斯二人各自的故鄉(xiāng)弗吉尼亞州和馬薩諸塞州都舉行了萬人空巷的盛大慶祝活動。然而,此時杰斐遜和亞當斯的身體狀況已經(jīng)非常差了,兩位老人都抱歉地推辭掉了《獨立宣言》五十周年紀念活動的邀請。在國慶節(jié)的前一天傍晚,杰斐遜突然昏迷不醒,這位清貧的總統(tǒng)最終在第二天中午12時50分的時候離開了人世,享年73歲。而就在杰斐遜去世的同時,坐在椅子上的亞當斯突然中風(fēng),沒過多久也撒手人寰。
就這樣,美國歷史上兩位偉大的總統(tǒng)在貧病交加下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第五任美國總統(tǒng)詹姆斯·門羅也是因貧困而死。門羅的家境不富裕,他的父母只經(jīng)營著一家小農(nóng)場。門羅于1816年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后來于1825年3月4日卸任總統(tǒng)一職(他和杰斐遜于同月同日卸任)。杰斐遜曾經(jīng)親自為他設(shè)計了一座橡樹莊園,而這所莊園,也成了門羅卸任美國總統(tǒng)后最后的歸宿地。
與杰斐遜一樣,總統(tǒng)微薄的工資根本不足以讓門羅支付日常的龐大開銷,所以當他離任的時候也已經(jīng)負債累累,他原有的莊園因為要還債也都賣得差不多了。迫于無奈,他只好寫信給當時的麥迪遜總統(tǒng),在信中他要求美國政府補償他的欠款,并請求得到國會的援助,否則,他將難以應(yīng)付退休以后的生活,但是他并沒有得到麥迪遜總統(tǒng)的回復(fù)。于是,他迫不得已賣掉了阿爾比爾和米爾頓附近的兩處土地,而在債權(quán)人的逼迫之下,他企圖向杰斐遜請求援助,但是他發(fā)現(xiàn)杰斐遜比他還要貧窮。于是,門羅聯(lián)合其他人,聯(lián)名要求弗吉尼亞立法機關(guān)接濟杰斐遜。
1830年9月23日,門羅夫人去世,在安葬完愛妻后,門羅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了。無奈之下,他只得搬到住在紐約的二女兒家中。當時的總統(tǒng)約翰·昆西為保證門羅一家的生活和收入,于是任命門羅的二女婿為紐約郵政局局長。為了維持生計,門羅不得不開始寫書,以此來換取一些稿費。后來,美國國會批準給予門羅在擔任總統(tǒng)一職期間的補償費,一共3萬美元,但是這也只夠還清門羅的債務(wù),依然沒有辦法改善他清貧的生活。1831年,門羅最后的家——橡樹莊園也被他賣掉了。這一年的7月4日,門羅因為心臟衰竭,死在了女兒家中,享年73歲。
美國的3位總統(tǒng)都是在國慶日這一天因為貧窮離開了人世,這樣的巧合除了讓人感到驚訝之外,更多的是辛酸和無奈。
3.因為愛情,恩愛夫妻同日逝
生活在英國的戴維斯·查爾斯夫婦,是社區(qū)里有名的模范夫妻——兩個人自從結(jié)婚以來一直相敬如賓,十分恩愛,從來沒有人看到兩個人吵架。據(jù)說,兩個人還十分默契,彼此能夠猜到對方的心思。比如,有時候丈夫忘記帶鑰匙了,那么妻子總是會很及時地趕回來,以致很多人都很好奇這是為什么,而妻子的解釋是,如果丈夫有什么事情的話,自己就會突然感覺心里很著急,預(yù)感會有什么事情要發(fā)生,于是便會立刻趕回家。而每次當她走到家門口的時候,就會看到丈夫已經(jīng)站在那里了。
步入中年以后,查爾斯感覺自己的身體健康每況愈下,而且經(jīng)常會失眠。后來,他終于無法忍受失眠的折磨,于是去醫(yī)院做了檢查,誰知道檢查結(jié)果令他震驚——醫(yī)生告訴他,他得了不治之癥,并且時日不多了。最開始的時候,查爾斯根本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他不相信向來身強體健的自己竟然會患上絕癥。但是,后來隨著病情的惡化,一些癥狀開始顯現(xiàn)出來,以致查爾斯逐漸相信了這一事實。
查爾斯幾次想要把自己患病的事情告訴妻子,可是每當看到自己深愛的妻子整日為家庭而忙碌的背影,嘴邊的話又被咽了回去,因為他不知道該怎樣開口,也不敢面對妻子聽到這個消息后的表情。1975年1月的一天,查爾斯感覺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對妻子說自己想要出去度假一段時間。隨后,他來到了位于列斯特市的姐姐家中。在姐姐家的時候,查爾斯終日悶悶不樂,情緒一直很低落。偶然的一次機會,姐姐發(fā)現(xiàn)查爾斯一個人在偷偷地吃藥,于是,姐姐關(guān)心地詢問查爾斯:“你怎么了,是不是最近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以前不都是全家人一起來這里度假的嗎?這次怎么就你一個人?而且你整天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似乎還在吃藥。這到底是怎么了?”在姐姐的再三詢問下,查爾斯只好把自己患上絕癥并將不久于人世的事情說了出來,而且他央求姐姐不要把這件事情告訴自己的妻子,因為他不忍心看到妻子為他難過。
查爾斯的姐姐在聽完他的敘述后感到非常難過,因為姐姐知道查爾斯患上的這種病是家族遺傳病,根本沒有治愈的希望,可是她的弟弟還那么年輕,怎么可以就這么死去呢?但是,殘酷的事實是誰都改變不了的。于是,只要一有空閑,姐姐就會帶著查爾斯出去散心,有時去附近的景區(qū),有時去公園,姐姐希望能帶給查爾斯溫暖和希望,同時也幻想著能夠看到弟弟康復(fù)的奇跡。但是,客觀事實是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查爾斯的病情不僅沒有好轉(zhuǎn)的跡象,還有加重的趨勢。終于,在28日凌晨3點鐘的時候,查爾斯帶著不舍和遺憾離開了人世。他在臨死前,希望姐姐能夠抽出一點時間去陪陪自己的妻子,因為在他看來,妻子肯定會接受不了這個打擊的,而他的姐姐只能含著眼淚點了點頭。
查爾斯的姐姐想要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給他的妻子,但是一連打出了好幾個電話都沒有人接。隨后她便得知,查爾斯的妻子也在同一天的凌晨3點鐘突然去世了,而她死前沒有任何的征兆。
其實,在我國的四川省綿陽市也有這樣一對夫妻,不過巧合的是,他們不僅是同一天去世的,而且還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
這對老夫妻住在綿陽市的游仙區(qū)街子鄉(xiāng)二村,丈夫名叫趙永發(fā),妻子名叫常桂英。據(jù)說,趙永發(fā)在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去外地求過學(xué),當時常桂英就住在他的學(xué)校附近。后來,兩人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相識,兩個年輕人彼此吸引,一見鐘情,很快就相戀了。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上,人們結(jié)婚都遵循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有自由戀愛的事情發(fā)生,所以,自由戀愛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很難有結(jié)果的。可是,對愛情的堅定讓這兩個年輕人沖破了家庭和社會的阻撓,并最終走到了一起。
就在他們剛剛確立關(guān)系沒多久,趙永發(fā)曾詢問過常桂英的生日。當他聽到常桂英說自己是1904年3月24日出生的時候,趙永發(fā)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這一年的這一天他也剛好出生。正因為如此,兩個人都倍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而且他們兩個人都認為他們的這段感情是上天注定好的。后來,兩個人修成正果,而當他們手牽手去登記結(jié)婚的時候,工作人員看到兩個人同年同月同日生,感到十分驚訝,因為這種情況實在是太罕見了。
在婚后七十年的時間里,夫妻二人一直都相敬如賓,相濡以沫,而且從來沒有發(fā)生過爭吵。兩位老人共同經(jīng)歷了那段動蕩不安的戰(zhàn)爭年代,而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兩個人依然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全部,小心翼翼地用生命呵護著彼此。兩位老人共育有三男兩女,后來孩子們也都長大成才,組成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們共有兒孫54人,個個知書達禮,可謂是一個幾世同堂的大家庭。兩位老人整日含飴弄孫,頤養(yǎng)天年,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但是,幸福的時光總是顯得那么的短暫——就在1997年6月3日,兩位老人突然同時病倒,家人急忙把他們送進醫(yī)院。晚上8點剛過,常桂英老人就因搶救無效去世了。丈夫趙永發(fā)十分傷心,他強忍著淚水對他的孩子們說:“在我死后,要把我和你媽葬在一起,這輩子我們沒有分開過,到了下邊我們依然不能分開。”之后,他又交代了一些身后事,便于當晚11點與世長辭。而老人在臨死之前,曾經(jīng)大喊了一聲:“老婆子,等等我!”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這兩位老人的愛情動容,而且不少人潸然淚下。兩位老人就這樣先后離開了,享年94歲。
據(jù)說,兩位老人生前不僅情深意濃,而且在當?shù)氐目诒捕挤浅:谩H绻従佑惺裁葱枰獛椭模瑑晌焕先丝隙〞诘谝粫r間伸出援手。此外,他們還經(jīng)常跟鄰居們分享自家的美味。因而,在兩位老人去世后,村里的人都非常傷心,而每到兩位老人的忌日時,除了他們的子孫以外,總會有村民自發(fā)地去墳前拜謁他們。
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是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樣的巧合,也只能說是上天賜給這對恩愛夫妻的緣分吧。
4.死在兔子“手”中的獵人,是巧合還是宿命?
說到兔子,大家的印象當中肯定會浮現(xiàn)出來一個溫順可愛的白色大絨球的形象,而關(guān)于兔子的形容詞,大家多半也都是會選擇膽小、溫順、機靈、可愛等一些帶有褒義色彩的詞匯。古語有云:“兔子急了也咬人。”而溫順的兔子就算在反抗的時候也只是拿牙齒咬人兩下,可以說,這對人根本就造成不了什么實質(zhì)性的傷害。然而,就有這么一只兔子,它急了可不是咬人,而是“開槍”把人給打死了。那么,這是一只什么兔子?它為什么竟然會如此厲害呢?
王冬才是住在河南省淮濱縣的一位農(nóng)民,由于他從小就喜歡槍,所以只要逮著機會就會不停地練習(xí)槍法,以至成年后的王冬才練就了一手好槍法。這樣一來,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草里鉆的,只要是被他看中的獵物,沒有一個能夠從王冬才的槍下逃脫的,他可以稱得上是百發(fā)百中的神槍手。
王冬才有一個習(xí)慣,就是每到麥收的時候,都會背著獵槍到處轉(zhuǎn)轉(zhuǎn),尋個機會練練槍法,順便也能品嘗一下野味。
又到一年麥收時,王冬才又背上他的獵槍出去溜達了。他看到成群的麻雀在偷吃麥子時,本來不想為這樣的獵物而浪費彈藥,但是一時間也找不到其他適合的獵物,而他的心里卻早已癢得如百爪撓心一般,于是他端上自己的獵槍,準備去打幾只麻雀。可是,就在他要開槍的時候,突然從麥田里躥出一只又肥又大的灰色野兔,而且那灰色的皮毛在陽光的照射下還發(fā)著亮光。意外出現(xiàn)的獵物讓王冬才喜不自勝,于是他拿起獵槍直奔野兔而去。誰知道,機靈的兔子似乎發(fā)現(xiàn)了危險的靠近,就在王冬才快要追上它的時候,野兔拔腿就跑。雖然王冬才在其身后緊追不舍,但是追著追著就不見了野兔的蹤跡。
“它會躲到哪里去呢?”王冬才一邊想著,一邊細心地觀察著周圍的環(huán)境。俗話說“再狡猾的狐貍也斗不過好獵手”,沒過多久,好獵手王冬才就發(fā)現(xiàn)了野兔的藏身之所,原來它躲到了一處和自己的皮毛顏色很接近的草叢里。于是,王冬才趕緊端起獵槍射了出去,但不知道是由于他過于興奮,還是過于著急,這一槍只是打中了兔子的耳朵,并未致命。受驚的兔子向前飛奔出去,結(jié)果竟然一不小心掉進了一口土井里。
王冬才追到井邊,探頭望下去,只見受了驚的兔子在井底一圈一圈地狂奔,這下他可樂開了花,心想:“兔子啊兔子,你早晚都得是我的盤中餐,你乖乖地讓我抓住,現(xiàn)在不就不用遭這份罪了嗎?你說你這是何苦來哉?”
王冬才打量了一下這口井,發(fā)現(xiàn)這土井有兩米多深,個子稍微矮一點的人掉下去估計都很難出來,更何況是一只兔子呢?現(xiàn)在兔子確實是跑不了了,可是怎么把它從井里弄出來成了一個大問題。因為王冬才個子不高,所以他是斷然不敢冒險下去把兔子給抓上來的。于是,他坐在井邊一邊抽煙一邊想法子,而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了井邊有一只廢棄的破水桶,頓時計上心來——只見他用繩子把水桶綁得結(jié)結(jié)實實的,然后像打水一樣把桶慢慢放到井里,想把兔子給撈上來。可是,那只兔子也很機靈,死活就是不往水桶里邊爬。這時已經(jīng)是中午了,毒辣辣的太陽曬得王冬才滿身大汗,可是再看看井底的兔子,這會兒倒是悠然自得,完全沒了剛才的驚慌失措。看到這種情況,王冬才不禁有點火大,如果這么一直耗下去的話,也不知道等到什么時候野兔的精力才會全部被耗光,但是如果就這樣走了,他又心有不甘。畢竟,煮熟的鴨子已經(jīng)到手,斷然不能讓它給飛走了。于是,他趴在土井邊,上身慢慢往井底探下去,他把手伸出來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距離井底已經(jīng)不遠了,而這時,他看到了他的獵槍,他想:“哎呀,我真笨,如果我用槍托把兔子打暈了,再撈上來不就容易多了嗎?”
有了這樣的想法,王冬才急忙拿起獵槍試了一下——如果他使勁兒探身下去的話,槍身的長度再加上王冬才手臂的長度,剛好能夠到井底。于是,他拿起槍,槍托朝下,用盡全身力氣向兔子身上砸去。受到意外重擊的兔子本能地躺倒在井底,以為這樣就能躲避再一次的重擊,但沒想到的是,槍托依然可以打到它,于是絕望的兔子開始在井底四處逃竄,躲避著隨時會從天而降的槍托。由于受到了驚嚇,再加上在井底亂竄消耗了很多體力,兔子的速度開始變得越來越慢。而王冬才一看覺得有戲,想著再來幾下就能把它給打暈了,不禁加重了手上的力道。但是,就在他準備狠狠地給野兔最后致命一擊的時候,巧合的事情發(fā)生了——野兔因為疼痛,在慌亂中本能地伸出爪子揮舞著來保護自己,這一下卻恰好碰到了獵槍的扳機上,而子彈早已上膛,于是一顆子彈從槍管中飛出來,不偏不倚地命中了王冬才的腦門,以致王冬才當場斃命。
雖然“兔子能殺人”,這話說給誰聽,誰都不會相信,但是,事情確實發(fā)生了。獵人王冬才最終真的死在了一只野兔的手里,而這樣的巧合著實讓人感到意外。如果當時王冬才不是那么心急要抓住野兔的話,他完全可以等野兔在井底折騰夠了再把它抓上來,或者直接一槍打死它也可以,那么他也就不會丟掉性命了。可他卻偏偏選擇了活捉野兔,但是誰又能想到這只兔子會扣動扳機呢?獵物無數(shù)的鄉(xiāng)村獵人,最終卻被一只兔子奪走了性命,這究竟是命運的巧合,還是獵人王冬才的宿命,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
5.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句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對王熙鳳的評價。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個小伙子就是這樣,機關(guān)算盡,最終卻死在了自己的子彈下。
羅納德·奧帕斯是一名美國人,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圣迭戈市。由于奧帕斯不求上進,所以他的母親便中斷了對其的經(jīng)濟資助,以致奧帕斯一時間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而與此同時,奧帕斯想了很久的計劃也因為一些事情遲遲沒能實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奧帕斯開始迷茫了,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夠干些什么,于是他就對生活充滿了絕望,而他的這種情緒壓得他喘不過氣,把他折磨得很苦,以致他有一天竟然萌生了自殺的想法。
2003年9月的一天,奧帕斯在寫好遺書后就從11層高的頂樓一躍而下,如果說他直接墜落到地面的話,那么他將必死無疑,可是他卻落在了位于8層的保護玻璃清潔工作業(yè)安全的安全網(wǎng)上。由于他跌落的高度僅僅三層樓,而且安全網(wǎng)又可以幫他緩沖掉很大一部分下跌的力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最多只是會受一點皮外傷,根本就不會有性命之憂。但是,奧帕斯竟然死了!警察趕到現(xiàn)場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奧帕斯并不是摔死的,而是在下落的過程中被子彈打死的。后來,警方調(diào)查得知,這顆神奇的子彈來自9層,是從窗戶里射出來的。
住在9層房間里的是一對老夫婦,夫婦倆一輩子沒和什么人結(jié)過仇。事發(fā)當天,夫婦二人因為一點小事大吵了起來,兩個人互不相讓,最后氣急敗壞的老爺子就拿起墻上的獵槍,對著老太太就扣動了扳機。不知道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神不好,還是水平太差了,總之,子彈沒有射中老太太,而是擦著她的肩膀飛了過去,穿透了窗戶。與此同時,跳樓自殺的奧帕斯剛好下落到了這個位置,子彈就直直地沖著奧帕斯去了,而且不偏不倚正中他的頭部。盡管這是一場意外,但是按照加利福尼亞州的法律規(guī)定,當犯罪嫌疑人試圖謀殺一個人,卻誤殺了另一個人的時候,同樣也算作是謀殺。
面對謀殺罪的指控,老頭的說法多半讓人覺得有點垂死掙扎的意味,他說他從未給獵槍上過彈藥,這么多年以來,每當他們夫妻倆吵架的時候,他總是利用墻上沒有彈藥的空獵槍來嚇唬妻子。這次殺死奧帕斯純屬意外,獵槍肯定被人動過手腳。警方經(jīng)過進一步的調(diào)查,找到了一位目擊證人。據(jù)目擊證人稱,他在事發(fā)的六周前看到有人在給這把獵槍裝彈藥,但是那個人并不是老頭,而是他們的兒子。而剛好在六周前,老頭的妻子決定不再給她那不上進的兒子一分錢。雖然兒子多次央求,但是老太太仿佛鐵了心似的并不為之動容。終于兒子惱羞成怒——因為他知道父親每次吵架時都會拿著沒有彈藥的空獵槍來嚇唬母親,于是,他決定利用這一點來借刀殺人,讓他的父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他的母親。
終于,事情真相大白了——最終的殺人兇手就是夫婦二人的兒子。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此時夫婦倆的兒子已經(jīng)死了,他是被子彈穿透腦袋打死的。沒錯,看到這里大家應(yīng)該都想到了,這對老夫婦的兒子就是那個跳樓者羅納德·奧帕斯,相信,他到死都沒想到,這顆原本他想用來殺死自己母親的子彈,最終卻要了自己的性命。
按照加利福尼亞州的法律,當死者和兇手為同一人的時候,這起案件的性質(zhì)就可以被定義為自殺案件。顯然,奧帕斯機關(guān)算盡,最終卻還是死在了自己手里。可以說,這樣的巧合不得不讓人感嘆:害人終害己呀。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也有一個人死在了自己手中,只不過殺死他的并不是子彈,而是自己剛剛新買的汽車。
這個人名叫彼得·卡爾平,是一名德國間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卡爾平奉命潛入法國搜集軍事情報。來到法國后,為了掩飾自己的身份,他找到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而且他還給自己買了一輛汽車,并認為,這樣做自己的身份就不會暴露了。而工作之余,他時常開著自己的汽車穿梭于巴黎警察局和陸軍部之間,試圖搜尋有價值的情報。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了英法聯(lián)軍的進攻目的地,而且他還成功地將這個情報送回了德國,然后等待上級下一步的指示。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任務(wù)竟然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而就在他準備逃跑的時候,被法國情報部門給抓了個正著。后來,他才知道,原來他竟然是被自己的同事告發(fā)的。
作為一名接受嚴格訓(xùn)練的間諜,他對法國情報部門的行刑手段和審訊方式都一清二楚。在開始的幾天,法國情報部門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不論他們怎么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卡爾平半個字都沒有說。但是,法國政府后來使出了非常手段,嚴刑逼供的程度令人發(fā)指,而就這樣接連被折磨了五天,卡爾平堅持不住了,最終交代了自己所掌握的情報,以致英法聯(lián)軍由此改變了行軍計劃。
由于法國情報部門封鎖了卡爾平被捕的消息,所以他的同事和德國方面都以為他還在工作。而為了揪出更多的德國間諜,法國情報局讓一位法國情報員冒充卡爾平。這位冒牌的卡爾平整日住在卡爾平的住所,開著卡爾平的車,就像自己真的是卡爾平一樣。由于冒牌卡爾平對卡爾平的行蹤了如指掌,于是他經(jīng)常出入卡爾平常去的地方,試圖聯(lián)系到卡爾平的接頭人。
一天,冒牌卡爾平接到通知說卡爾平打昏守衛(wèi)后化裝潛逃了,法國情報局命令各部門要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地把卡爾平給抓回來。于是,冒牌卡爾平立即開著卡爾平的車返回情報局。但是,就在他拐彎的時候,突然有一個黑影躥了出來,由于車速太快,他將黑影撞倒在地。而當冒牌卡爾平趕緊下車檢查傷者情況時,他發(fā)現(xiàn)人已經(jīng)斷氣了。正在冒牌卡爾平為“殺人償命”這件事苦惱的時候,他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被他撞死的人正是真的卡爾平。不得不說,卡爾平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倒霉蛋,他能夠從戒備森嚴的法國情報局逃出來,結(jié)果卻沒能避開自己買的汽車。這樣的巧合著實讓人感到無奈,如果早知是這樣的結(jié)果的話,相信當初卡爾平肯定說什么也不會買這輛車。
6.無人敢坐的豪華跑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塞爾維亞博物館內(nèi)收藏的一輛豪華跑車被德國盟軍在一次行動中炸得粉碎。從此,這輛被人稱為“被詛咒的跑車”帶著它一生的傳奇經(jīng)歷和別人對它的恐懼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這輛豪華跑車來自德國,不僅有著超級豪華的外觀,而且還配備了當時社會上最為優(yōu)越的設(shè)備,因而其性能和設(shè)備在當時無可比擬。當時,這輛車是為要去視察波斯尼亞的奧匈帝國的王儲法蘭茲·斐迪南專門定制的,而它見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也在以后的歲月中給它的主人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噩夢和恐懼。
經(jīng)過了兩次巴爾干戰(zhàn)爭,在奧匈帝國統(tǒng)治下的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的決心被激發(fā)出來,尤其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最為突出。他們強烈要求擺脫奧匈統(tǒng)治,想要與塞爾維亞合并,建立統(tǒng)一的國家。因而,一時間,反奧的青年組織和秘密團體不斷出現(xiàn),各地的民族運動也不斷高漲。奧匈帝國為了向塞爾維亞炫耀武力,決定在與塞爾維亞毗鄰的波斯尼亞進行軍事演習(xí)。于是在1914年6月28日這一天,奧匈帝國的王儲斐迪南和其王妃前往波斯尼亞進行視察,而這輛豪華的跑車正載著夫婦二人行駛在波斯尼亞的首都薩拉熱窩的街道上。
在薩拉熱窩居住的多是塞爾維亞人,由于當時奧匈帝國的一系列暴力統(tǒng)治讓塞爾維亞人民十分不滿,所以斐迪南夫婦在此時造訪,更加引起了他們的憤怒。斐迪南夫婦檢閱完軍事演習(xí)以后,在總督和市長的陪同之下,坐著這輛豪華跑車傲然地前往薩拉熱窩市政廳。街道兩旁站滿了圍觀的市民,在車輛行駛到一個街角處的時候,汽車為了保障安全開始減速慢行。而就在這時,隱藏在路邊的塞爾維亞族青年加弗利爾·普林西波用手槍對著斐迪南夫婦連發(fā)兩槍,夫婦二人當場喪命。這次驚人的刺殺事件迅速成為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的借口,隨著雙方的開戰(zhàn),英、法、德、俄等國家相繼被卷入戰(zhàn)爭中,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就這樣爆發(fā)了。
在一戰(zhàn)開戰(zhàn)一個星期后,一次機緣巧合,奧匈帝國的布迪洛克將軍得到了這輛跑車。但是巧合的是,這位在戰(zhàn)場上向來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常勝將軍,自從擁有了這輛汽車以后,每一場戰(zhàn)役都以慘敗收場。這使布迪洛克將軍的自信大大受挫,而這還不算什么,在他參加的最后一場戰(zhàn)役中,他率領(lǐng)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以致布迪洛克將軍因此而丟掉了軍職。這讓他從此一蹶不振,回到家后沒多久就瘋掉了,后來他死在了窮人收容所。
布迪洛克將軍死后,這輛豪華跑車落到了他屬下的一名上尉手中。這位上尉更是倒霉,在初次駕駛時就出了事故。那天天氣很好,上尉便想開著新買來的跑車去街上轉(zhuǎn)轉(zhuǎn)。雖然臨出發(fā)之前他特意檢查了車況,可是,他剛上路車子就突然失去了控制,朝著幾名路人直直地撞了過去。在把路人給軋死以后,車子筆直地撞上了路邊的大樹,上尉當場死去。后來,這輛車子又載過一位皇室成員,但是這位皇室人員在乘坐這輛車出行時也不幸遇難。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以后,這輛跑車成了南斯拉夫總督的專車。盡管這部車在之前已經(jīng)發(fā)生過很多次碰撞,但是憑借著它過硬的質(zhì)量和維修師傅的高超水平,表面上看起來還是像新的一樣,豪華又大氣。盡管之前有那么多人因為這輛車而死掉,但是這位總督并不在意,而且他還以能夠擁有王儲的車子而感到驕傲。于是,總督整日開著這輛車四處炫耀,而剛開始的幾天還一切正常,但是后來有一次,這輛車子在正常行駛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失去了控制,之后就撞到了路邊的墻上。不過,還好司機眼疾手快,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fā)生——總督只是受了一點輕傷。但是,隨后的幾場事故卻一次比一次兇險,總督的傷勢也一次比一次嚴重。最后,終于在第四場車禍中,總督失去了他的右臂,從此落得了終生殘疾。
總督感到十分惱火,就在他準備命人毀掉這輛“殺人汽車”的時候,一位名叫薩克伊斯的醫(yī)生表示想要購買這輛跑車,總督巴不得早點把這個燙手的山芋給處理掉,于是他就以最低廉的價格把它賣給了薩克伊斯醫(yī)生。最開始的時候,薩克伊斯還會想到這輛車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故,在開車上路的時候心里多少還是有點恐懼。可是,開了很長時間以后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這就使他漸漸地放松了警惕。不過,這位醫(yī)生也沒有那么幸運,在他買車6個月后還是出事故了。這一天,他像往常一樣,開著車行駛在下班的路上。這條路薩克伊斯每天都會走,所以他對這條路熟悉到就算閉著眼睛也能安全地把車給開回家的程度。但是,這一次卻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他竟然將這部車“開”進了路邊的洼地。結(jié)果車翻了,醫(yī)生薩克伊斯被甩了出來,重重地摔到了路邊,當場死去。
在薩克伊斯死后沒多久,他的遺孀就把這輛車賣給了一個珠寶商。雖然這輛車到了珠寶商手中倒是沒有發(fā)生過任何的事故,但是就在珠寶商買車一年之后,他突然就自殺了,而自殺的原因,卻沒人知道。
后來,這輛車又來到了一名醫(yī)生手中,這名醫(yī)生壓根就不信邪,整日開著這輛車去他的診所,久而久之,他的病人們都知道他們的醫(yī)生買了一輛“殺人汽車”,都怕自己會遭遇不測,于是,嚇得不敢來就診了。無奈之下,醫(yī)生只能把這輛車給賣掉,而就在此時,一位來自瑞士的賽車手看中了這部車,于是醫(yī)生就把這輛車處理給了這位賽車手。而賽車手在得到這輛車后十分高興,決定用這輛車參加越野賽。結(jié)果在比賽進行到一半,快要轉(zhuǎn)彎的時候,他被甩到了石墻上,被撞得頭破血流而死。
后來,幾經(jīng)輾轉(zhuǎn)這輛車又回到了薩拉熱窩,這一次得到它的是一個住在郊區(qū)的農(nóng)場主。農(nóng)場主和醫(yī)生薩克伊斯一樣,駕駛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發(fā)生任何事情,而就在他為自己花很少的錢買到這樣好的一輛跑車而慶幸的時候,意外又一次發(fā)生了——那天,農(nóng)場主一位很久沒有見過面的朋友邀請農(nóng)場主去自己位于市區(qū)的家里做客,農(nóng)場主欣然接受,他也剛好想要讓朋友見識一下自己的豪華跑車。于是,農(nóng)場主便開車上路了。可是誰知,車子在半路上陷入了一片泥淖之中,不論農(nóng)場主怎么努力,車子始終不見挪動,到最后就連引擎也發(fā)動不起來了。剛好就在這時,一位農(nóng)夫駕著馬車經(jīng)過這里,于是他請求農(nóng)夫用馬車把跑車給拖出來。好心的農(nóng)夫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可是誰知繩子剛剛綁到馬車上汽車就突然發(fā)動了,農(nóng)場主還沒反應(yīng)過來車子就沖了出去,徑直地從農(nóng)夫身上軋了過去,可憐的農(nóng)夫就這樣被活活軋死了。這件事情過去沒多久,農(nóng)場主也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去世了。
因為這輛跑車頻繁地引發(fā)車禍,所以人們都叫它“殺人汽車”,以致沒有人敢再接手這輛汽車了。而就在這時,一位汽車修理廠的老板把這輛已經(jīng)被撞得面目全非的跑車買回了家。他把這輛跑車修好以后,又把這輛車給漆成了他最喜歡的藍色,希望借此沖掉這輛車之前的晦氣。可是盡管如此,這輛跑車卻不領(lǐng)情。一天,這位老板載著他的三位朋友去參加婚禮,路上他想高速超過前面的一輛汽車,結(jié)果卻不幸撞上了路邊的電線桿,而倒下的電線桿把包括車主在內(nèi)的4個人砸死了。
終于,沒有哪個冒險家敢再接手這輛車了。后來,這輛車由政府出資修好,放入了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中。據(jù)統(tǒng)計,在它進入博物館之前,一共“殺死”了18個人(還有7個人因它而受重傷),不知這是巧合,還是宿命?它最終和博物館一起化為灰燼,這應(yīng)該是它最好的歸宿吧。
在美國也有一輛這樣的“殺人汽車”,它的名就如同它的主人詹姆斯·迪恩一樣,在美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迪恩是20世紀50年代家喻戶曉的好萊塢明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美國追求反叛和浪漫的“垮掉的一代”的代表。1955年,在參加電影《巨人》拍攝期間,迪恩還專門拍了一條公益廣告,廣告的內(nèi)容是提醒年輕人注意駕駛安全,其中有一句廣告語這樣說道:“謹慎駕駛,你挽救的生命也許就是我的。”巧合的是,拍完這條廣告沒有多久,迪恩就死在了一場車禍中。
迪恩本人是一位瘋狂的賽車愛好者,在拍攝電影《巨人》的時候,由于攝制組的嚴格要求,迪恩直到電影殺青以后才有機會參加賽車活動。他迫不及待地駕駛著自己的保時捷跑車趕往加利福尼亞,當他到達喬萊姆市的時候,由于車速太快,躲閃不及,與迎面而來的轎車相撞,致使迪恩當場死亡(年僅24歲)。這位年輕的好萊塢明星去世后,留給世人的除了無盡的感慨之外,還有一部無人敢坐的豪華跑車。后來,只要是和這輛車有過接觸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發(fā)生了意外。
這場事故發(fā)生后,詹姆斯·迪恩的跑車被拖到汽車修理廠進行拆卸,可是,誰知在拆卸過程中,原本已經(jīng)用千斤頂支撐好的車子卻莫名其妙地倒了下來,恰巧砸中了一名修理工的腿。后來,這輛車在拆卸以后,很多零件被拿來拍賣。這輛車的發(fā)動機被一位同樣喜歡賽車的醫(yī)生買下,這名醫(yī)生將發(fā)動機安裝在了自己的賽車上,后來卻在一場賽車比賽中,因為車禍而喪生;汽車的方向軸被一名賽車手買去,但巧合的是,這名賽車手也在一場比賽當中不幸身亡。
這樣一來,人們開始覺得詹姆斯·迪恩的跑車十分詭異,紛紛猜測說這輛車是不是被詛咒過,從此再也沒人敢買這輛車的任何零件。盡管如此,詭異的事情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后來,迪恩的這輛跑車的外殼被放在一處展覽館中向眾人展覽,而在一次展覽的過程中,車殼竟然莫名地從展臺上墜落,把一名游客的臀骨給砸傷。之后,展廳竟然又無緣無故地發(fā)生了一場火災(zāi)。可以說,這輛詭異的跑車,和它主人的離世一樣,在當時的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紛紛議論著這輛跑車,有人說它是被詛咒了的,也有人說發(fā)生的這些事只不過是巧合,但是不論怎樣,這些事情都詭異得讓人感到驚訝。
7.死在任期上的美國總統(tǒng),是詛咒還是巧合?
1865年4月14日,美國歷史上一位出色的總統(tǒng)——林肯在任職期間被刺殺,而就在全國上下都陷入一片沉痛的時候,一些年紀稍長的美國人開始高呼:“這是詛咒,印第安人的詛咒顯靈了!”那么,這些老人們口中的詛咒到底是什么?又從何而來呢?
現(xiàn)在就讓我們把時間再向后倒退一下,回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那段時間。當時,正值美國資本主義進入高速發(fā)展的時期,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土地和勞動力,美國人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西進運動”,因而大量的白人紛紛從他們在東北的家鄉(xiāng)遷移到西部這塊未被開墾的“處女地”上來。大量白人的遷入擾亂了當?shù)氐挠〉诎餐林用竦纳睢麄兇笏镣罋⒂〉诎踩耍加兴麄兊耐恋兀贁?shù)幸存下來的印第安人也被他們強行趕到了更為荒涼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遷徙的路途被稱為“眼淚之路”)。
1811年,一位名叫威廉·亨利·哈里森的將軍在一次與印第安人的作戰(zhàn)中大獲全勝。之后,他殘忍地殺害了這個部落的首領(lǐng),并將這個首領(lǐng)的腦袋當作自己的酒杯。而這對于印第安人來說簡直就是莫大的恥辱,這位首領(lǐng)的弟弟無法忍受哈里森對于印第安人的迫害,于是決定向哈里森復(fù)仇。1840年,哈里森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首領(lǐng)的弟弟就帶著一批巫師對哈里森下了一個詛咒:“哈里森定會死在任期之上,自他之后,每隔20年,每個在尾數(shù)是‘0’的年份當選的總統(tǒng)都不能活著離開白宮。每一任總統(tǒng)的死亡,都將是對我死去族人的祭奠。”因為這場戰(zhàn)爭發(fā)生在蒂皮卡諾,所以這個詛咒被稱為“蒂皮卡諾詛咒”。
而哈里森在得知這個詛咒的時候并沒有在意,但是就在他當選總統(tǒng)一個月后,這個詛咒就在他的身上應(yīng)驗了。哈里森舉行就職演說的那一天刮著很大的風(fēng),天氣特別的冷。盡管如此,這位新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還是持續(xù)了1小時40分鐘之久。之后,哈里森患上了感冒,并因此引發(fā)肺炎,在一個月以后不治身亡。就這樣,哈里森成了第一個沒有活著離開白宮的總統(tǒng)。他的死引發(fā)了世人對“蒂皮卡諾詛咒”的猜想,人們因此感到惶恐不安。
在哈里森死后20年的1860年,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在第一個總統(tǒng)任期里,林肯基本扭轉(zhuǎn)了整個美國的歷史進程,但是這位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也沒有逃過這個詛咒——1865年,就在林肯剛剛宣布獲得總統(tǒng)連任以后,就被南方的奴隸制度的維護者給刺殺了。此時,很多的老人都想到了“蒂皮卡諾詛咒”,因而很多人都開始說:“蒂皮卡諾的詛咒顯靈了,這是當年的印第安人向我們討債來了。”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辦法改變這件事情。
1880年,距離林肯上任剛好過去了20年,這一年的總統(tǒng)是詹姆斯·加菲爾德,他是一名共和黨人。1881年7月2日,剛剛上任不久的加菲爾德來到位于華盛頓的巴爾的摩和波托馬克火車站,此時已經(jīng)埋伏在那里的刺客看到只有加菲爾德一個人,便急步向前,跑到總統(tǒng)身后,連續(xù)開了兩槍,但是這并沒有當場要了他的命,然而在被送到醫(yī)院后,醫(yī)生沒能找到嵌在加菲爾德體內(nèi)的子彈。就這樣,耽誤了兩個多星期,加菲爾德最終在9月19日不治身亡。
1901年,美國總統(tǒng)威廉·麥金萊恰逢他的第二個總統(tǒng)任期,在9月5日這一天,麥金萊出席一場博覽會,在發(fā)表完一番激情的演說之后,開始與參加宴會的賓客們一一握手。之后,他被混跡在人群中的無政府主義者喬爾格斯開槍刺殺,送到醫(yī)院后,醫(yī)生們只在他的身體里取出了一顆子彈,還有一顆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們就縫合了總統(tǒng)的傷口。而也正是這顆未取出的子彈最后要了這位總統(tǒng)的性命——第二顆子彈在總統(tǒng)體內(nèi)引起了潰爛(這是導(dǎo)致總統(tǒng)死亡的根本原因)。1901年9月14日,麥金萊昏迷了過去,此后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然而,這可怕的詛咒依然沒有要停止的意思。時間轉(zhuǎn)眼就到了1920年,這一年沃倫·哈定當選為美國第29任總統(tǒng)。在1923年8月,還在任期內(nèi)的哈定決定做一次橫跨全國的“諒解旅行”。然而,這位總統(tǒng)的旅程才剛剛開始,他就死在了路上——醫(yī)生們的結(jié)論是哈定總統(tǒng)死于中風(fēng),但是在要求驗尸的時候,哈定的夫人卻嚴詞拒絕。于是就有人說,總統(tǒng)哈定是被自己的妻子毒死的。
下一個20年,就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這一次的總統(tǒng)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威望,也是連任次數(shù)最多的一名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他的執(zhí)政生涯一共持續(xù)了12年。在羅斯福的前三個任期里他都平安無恙,在1944年的總統(tǒng)競選中,他發(fā)揮自己的魅力再一次擊敗了對手,贏得了第四次總統(tǒng)連任的機會。1945年,羅斯福開始了他執(zhí)政生涯中的第四個總統(tǒng)任期。這一年羅斯福的身體狀況開始變得糟糕起來,所以在第四次總統(tǒng)連任不久以后,他就去做了溫泉療養(yǎng)。盡管如此,1945年4月12日,這位偉大的美國總統(tǒng)還是因腦溢血而離開了人世。
又一個20年過去了,1960年,約翰·肯尼迪接任美國第35屆總統(tǒng)。1963年11月22日,在他的第一個總統(tǒng)任期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他在前往達拉斯市為爭取自己的連任做準備活動時遇刺身亡。截止到肯尼迪總統(tǒng),距離“蒂皮卡諾詛咒”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120年,約翰·肯尼迪也恰好是第7個在任期內(nèi)死去的總統(tǒng)。在這120年內(nèi),逢“0”當選的美國總統(tǒng)都沒有活著離開過白宮。難道這個詛咒真的會永遠地跟隨著美國總統(tǒng)嗎?
轉(zhuǎn)眼間,又一個20年過去了,這一次趕在這個倒霉的時間上任的總統(tǒng)是羅納德·里根,但他也是最幸運的一位總統(tǒng)。因為,他是第一個打破了“蒂皮卡諾詛咒”的美國總統(tǒng),但他也是有過死里逃生的恐怖經(jīng)歷的。1981年3月30日,剛好是里根就任美國總統(tǒng)69天的時間。這一天,他前往希爾頓飯店與勞工代表們共進午餐,并發(fā)表演說。就在他們吃完飯走出飯店大門的時候,埋伏在飯店人群中的刺客欣克利拔出手槍,對著里根總統(tǒng)連開六槍,其中一槍打中了里根的秘書,一槍打中了里根的保鏢,只有一顆子彈擦著車門縫射進了距離里根心臟只有3厘米的肺部,中槍后的里根總統(tǒng)被立即送到了華盛頓大學(xué)醫(yī)院進行緊急救治。此時,人們又想起了“蒂皮卡諾詛咒”,人們認為里根總統(tǒng)將會不久于人世,因為當時里根已經(jīng)有70歲的高齡了。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里根竟然很快就恢復(fù)了健康,而且在遇刺12天后,他又重返白宮,繼續(xù)執(zhí)政。他在此后的1984年又獲得了總統(tǒng)連任的機會,一直到2004年6月5日,這位老人才離開了人世。然而,讓人感到可笑的是,刺客欣克利之所以會刺殺里根總統(tǒng)只是因為他想要得到女演員朱迪·福斯特的注意。后來,欣克利因為精神錯亂被判無罪。
在里根之后再一次逢“0”當選的美國總統(tǒng)是喬治·沃克·布什。這位第43任美國總統(tǒng)上任以后,同樣也平安度過了自己的兩屆任期。至此,“蒂皮卡諾詛咒”貌似已經(jīng)被打破。其實,關(guān)于“蒂皮卡諾詛咒”究竟是否確有其事,沒有人能夠給出確鑿的證據(jù)來證明。這些不幸死在任期上的美國總統(tǒng)或許只是一個巧合而已,可是,這跨越了100多年的巧合,真要解釋起來也確實讓人很費解。
8.親人間相似的死亡悲劇,難道真是命中注定?
1985年3月的一天,英格蘭的埃塞克斯市發(fā)生了一起悲慘的交通事故。麗莎·波特的父親在穿過埃塞克斯莫茨線鐵路的鐵道口的時候,不幸被飛馳而來的火車軋過,并當場死亡。從此之后,只剩下小麗莎和母親二人相依為命。而麗莎的母親因為思念過世的丈夫,所以一直沒有改嫁,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麗莎撫養(yǎng)成人。但是,由于長年累月的勞累,她落下了一身的毛病。
麗莎雖然生活在單親家庭中,但是小小年紀的她并沒有因為父親的離世而變得郁郁寡歡。因為母親一直告訴她要堅強勇敢地面對一切挫折。所以,麗莎從小就具有超強的忍耐力。盡管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挫折,但在面對挫折、困難的時候麗莎從來都不會哭泣。隨著年齡的增長,麗莎變得越來越懂事,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她曾遇到過無數(shù)次的危險,但是每一次都能夠化險為夷。于是,麗莎的母親認為這是她死去的丈夫在保佑著麗莎。盡管這樣想,但是她卻從來沒有對女兒提起過。因為她認為,只要女兒能夠勇敢快樂地生活下去,其他的一切就都不重要了。
1995年,麗莎20歲了。8月的一天,麗莎決定陪同母親一起去住在市里的姨媽家里過周末。在動身之前,姨媽在電話里悄悄地告訴麗莎的媽媽,她準備在周末的舞會上給麗莎介紹一位男朋友。這可把麗莎的母親給高興壞了,因為她一直都希望麗莎能有一個好的歸宿。于是,麗莎的母親決定立刻動身前往她的姐姐家里。就在她們走到埃塞克斯莫茨線鐵路的鐵道口處的時候,麗莎的母親突然感到一陣心慌,最后臉色變得蒼白。但在這種狀態(tài)下,她還是對女兒說:“孩子,10年前你的父親就是在這個鐵道口遭遇不測的。你那時候還很小,肯定不記得了。現(xiàn)在,不知道為什么,我突然覺得緊張,總是有一種不好的感覺纏著我。我想,我們還是繞道而行吧。”
麗莎對母親的話語十分不解,她認為母親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太過思念死去的父親了。而且,母親的身體不是很好,如果要繞行的話就要多走很長的一段路,她擔心母親的身體會吃不消。于是,麗莎寬慰母親道:“媽媽,您想得太多了,父親都已經(jīng)去世很久了。再說,父親的在天之靈會保佑我們平安穿過鐵路的。”
但是,不論麗莎怎么勸說,母親都不同意從這條鐵路上穿過。麗莎認為,這是母親的恐懼心理在作怪,想要消除母親的恐懼,就應(yīng)該自己先穿過去證明給母親看。于是,麗莎對母親說:“媽媽,您看要不這樣,我先過去,等到您看著我平安穿過鐵路后您再過去。”說完,麗莎沒有等母親同意就朝著鐵道口的方向走過去。母親看著女兒慢慢地穿過鐵路,她渾身發(fā)抖,想要說話,卻一句也說不出來。就在麗莎快要穿過鐵路的一剎那,一輛列車飛馳而來,麗莎來不及做出反應(yīng),就被列車軋過,當場死亡。而站在路口的媽媽,眼睜睜地看著女兒被呼嘯的火車碾過,瞬間癱倒在地上。
在同一個地點,父女二人先后死于同一種方式,這已經(jīng)算是巧合中的巧合了。而下述的這一對兄弟,不光出事的地點相同,就連撞死他們的都是同一輛汽車。
在美國的弗吉尼亞海岸,有一片屬于百慕大三角洲的海域,這里總是會發(fā)生一些神秘莫測的事情,而勞倫斯兄弟就住在這片海域附近。勞倫斯兄弟的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兄弟二人從小便相依為命。由于他們都是彼此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所以彼此都十分看重對方。哥哥埃斯基恩比弟弟內(nèi)維爾年長一歲,所以哥哥什么事情都會謙讓著弟弟。1998年,哥哥埃斯基恩17歲,弟弟16歲。6月的一天,兄弟倆一同出門辦事,在到金恩大街的時候,兩個人分開了,前往不同的目的地。臨走的時候,哥哥埃斯基恩還笑著對弟弟說:“嗨,我親愛的兄弟,晚上見。”之后,埃斯基恩就很小心地開車行駛在街道上,可是,他看到一輛靜止的出租車不知什么原因突然發(fā)動起來,隨后仿佛失去控制一般向自己撞了過來。埃斯基恩來不及躲閃,車子就被出租車給撞翻了。司機和乘客趕忙下車,并報了警。但是,在急救車還沒到來的時候,埃斯基恩就已經(jīng)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弟弟內(nèi)維爾得知這一消息后,悲痛萬分,因為埃斯基恩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如今哥哥去世了,這讓內(nèi)維爾悲痛欲絕。警察經(jīng)過調(diào)查以后得出結(jié)論,他們說因為汽車當時在靜止的狀態(tài),司機正在和車內(nèi)的乘客講話,并沒有觸碰汽車,汽車自己啟動起來之后撞向了埃斯基恩,所以出租車司機不需要對這起事故承擔任何的責任。這樣的解釋讓弟弟內(nèi)維爾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他想要起訴出租車司機,但是所有的證據(jù)都表明出租車司機是無辜的,這一切都只是一個巧合,而內(nèi)維爾根本沒有任何的證據(jù),最后也只能作罷。
哥哥的去世讓內(nèi)維爾一直都悶悶不樂,他一直接受不了哥哥已經(jīng)去世的現(xiàn)實。直到半年以后,內(nèi)維爾才逐漸走出了失去哥哥后的悲痛情緒。第二年,內(nèi)維爾17歲了,到了哥哥的祭日的那一天,內(nèi)維爾的情緒異常低落,他想要去祭奠一下哥哥。于是,他便開著車上路了。不知不覺中,他竟然把車開到了哥哥當時出事的地點。看著這條街,內(nèi)維爾不禁想到了曾經(jīng)和哥哥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淚水不禁濕了眼眶。就在他思緒萬千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遠處有一輛出租車正在快速向他駛來。當他注意到這一切的時候,他已經(jīng)被出租車撞飛了起來,之后重重地摔在地上,當場死亡。巧合的是,肇事的出租車正是一年前撞死埃斯基恩的那輛車,也是同一名司機,甚至就連乘客都是相同的。就這樣,兄弟二人在相隔一年的時間里,先后在同一天同一地點被同一名司機駕駛同一輛出租車撞死。可以說,這樣的死亡巧合真的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此外,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座橋被稱為“死亡之橋”,有祖孫三代人都在這座橋上喪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1965年,14歲的男孩兒戴維·威斯勒在這座橋上和朋友們一起玩耍,可正當他們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忽然一輛汽車呼嘯而來,威斯勒躲閃不及,被汽車撞飛了出去,之后重重地從空中摔了下來,頭部著地,當場斃命,而和威斯勒一起玩耍的其他孩子卻都沒有受到傷害。巧合的是,戴維·威斯勒的祖父和父親也都是在這座橋上遭遇不測的。
威斯勒的祖父比辛格在8年前經(jīng)過這座橋的時候,不幸被一輛失控的汽車撞死。當時,比辛格在人行道上慢慢地行走著,這時候有一輛汽車從他身后開過來,原本行駛得好好的汽車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之間仿佛失去了控制一般,直直地沖著比辛格撞了過去。由于當時正是正午的時間,街道上根本就沒什么行人,所以沒有人提醒比辛格危險的臨近。最后,比辛格被撞飛,當場斃命。最為奇怪的是,警察在事后對這名肇事司機進行檢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既沒有酒駕也沒有疲勞駕駛的現(xiàn)象,而在對其車輛進行檢查的時候,竟然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最后,這名司機被警察以故意殺人罪起訴,最終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
就在威斯勒的祖父去世2年后的一個早上,威斯勒的父親希拉姆準備去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回來,那天恰好是威斯勒姐姐瑪麗·威斯勒的生日,希拉姆答應(yīng)給女兒買生日蛋糕和禮物。可是,就在他走到那座橋上的時候,他突然感到心里發(fā)慌,然后就感到頭暈?zāi)垦#暰€也隨之模糊。他想在路邊坐著休息一下,可就在他還沒坐定的時候,不幸的事情就發(fā)生了——一輛重型卡車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仿佛失去了控制一般從他身后飛來,把他撞成重傷。當他再次醒來的時候,人已經(jīng)躺在醫(yī)院里了。由于他感覺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拉著女兒的手,滿懷愧疚地向女兒道歉,請求女兒原諒他沒能給她買生日禮物。女兒拉著父親的手,泣不成聲。三天后,希拉姆就與世長辭了。祖孫三人,命喪一地,這樣的巧合,確實讓人感覺既難過又驚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