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論嫉妒
- 培根論人生
- (英)弗蘭西斯·培根
- 3514字
- 2020-03-09 13:17:13
大部分人都可以觀察到,愛情和嫉妒是人的各種情欲中最令人神魂顛倒的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能與這兩種情欲相提并論。愛情和嫉妒這兩種情感不僅能夠激起強烈的欲望,而且還能迅速轉(zhuǎn)化成聯(lián)想和幻覺。這樣一來,它們就很容易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尤其是在那些被愛和被嫉妒的人身上總會找到它們的影子。如果世界上存在誘惑猜忌的話,這可能就是人們之間相互誘惑猜忌的起源吧。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妒ソ?jīng)》把嫉妒稱之為“毒眼”,[32]江湖上的占星術(shù)士們則把不吉之星力叫作“兇象”,[33]結(jié)果使得人們直到今天還認為,當嫉妒的行為發(fā)生時,嫉妒者的眼睛會變紅。更為有意思的是,有的人居然觀察得深刻入微,注意到嫉妒者的紅眼在被嫉妒者春風得意或者躊躇滿志的時候殺傷力最強,因為被嫉妒者的得意之態(tài)已經(jīng)強烈地引起了嫉妒之火的燃燒。而此刻,被嫉妒者的情緒也是最為高漲的時候,而他最容易受到嫉妒者的打擊也就毫不為奇了。
我們現(xiàn)在先不理會這些奧妙之處(雖說這些奧妙之處值得我們在適當?shù)膱龊峡紤]考慮),在這里先探討一下哪些人喜歡嫉妒他人,哪些人會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以及大眾的嫉妒和個人間的嫉妒有什么不同。
無德之人常常嫉妒有德之人。因為人心的滋養(yǎng)要么靠自身的善性,要么靠他人的惡性。而當自身沒有善性可以滋養(yǎng)人心的時候,就需要他人的惡性來滋養(yǎng)人心了。所以,如果一個人的修養(yǎng)沒有達到他人的道德境界,那么他就要想法設法來貶低他人以求得自己內(nèi)心的平衡。
不務正業(yè)、好管閑事并且喜歡打聽別人隱私的人,通常是極其具有嫉妒心的。因為費盡心思地去打探別人的隱私絕不是由于那些事情與自己有利害關系,所以他們在這么費力的過程中可以得到觀看戲劇般的快樂感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嫉妒是一種放蕩不羈的情感,它總是在街頭巷尾游蕩,而不肯老老實實地待在家里。對于一心只關心自己事情的人來說,嫉妒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古代的智人說道:“喜歡管閑事的人一定沒安什么好心?!?
出身高貴的人在新人升官加爵的時候容易產(chǎn)生嫉妒的情緒,因為他與新人之間的差距縮短,而這往往造成了一種視覺上的錯覺,他會認為自己的地位無形當中是在下降了。
宦官、老人、殘疾的人和私生子都是喜歡嫉妒的人,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彌補自身存在的缺陷,于是他們便想法設法地給他人造成一些缺陷,來使自己內(nèi)心得到平衡。不過,上述這些人中,如果有志于改變自身固有的缺陷并使之轉(zhuǎn)化為榮譽的一部分,那就另當別論了。這樣人們會說:某某宦官或者殘疾人居然做出了這樣的大事,就像宦官納西斯以及瘸子阿偈西勞和帖木兒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獲得奇跡般的榮譽一樣。[34]
同樣,在經(jīng)過大苦大難之后升遷的人也喜歡嫉妒,因為他們總是停留在時代的后面,并認為他人受到了傷害那是對自己曾經(jīng)受到的苦難的最好補償。
那些無視自身的輕佻和自負卻幻想在眾多的事業(yè)中都超越他人的人總是心懷嫉妒,因為在他們的周圍有太多引起他們嫉妒情緒的對象,在他們幻想成功超越他人的某一方面,有很多人是遠遠勝過他們的。這樣一來,他們的嫉妒情緒就更加強烈了。于是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羅馬皇帝哈德良的特性了,他擅長詩畫和工藝,因而他也非常嫉妒真正的詩人、畫家和技師。
最后還有一種人也喜歡嫉妒,那就是同一家族的親友、官場上的同級幕僚和年少時的伙伴。這些人自認為與平輩們相差無幾,因此平輩們的突然升遷會經(jīng)常性地進入到他們的記憶之中,使得他們對自己的身份不斷否定,對自己不斷指責,而嫉妒恰在此時就悄然而生。如果平輩們的升遷能引起更多的旁人關注的話,那么旁人這種肆無忌憚的宣揚傳播會更加助長嫉妒者的嫉妒情緒。上帝選中亞伯的供奉時,除了該隱外沒有旁人看見,因此該隱對亞伯的嫉妒就更為卑鄙惡劣。[35]以上是關于嫉妒者的論述,暫且說到這里。
接下來,說說那些時不時會遭到嫉妒的人們的情況。首先,德行高的人進入老年之后,很少會有人嫉妒他。因為他的成功和幸運是源于自己曾經(jīng)的不懈努力奮斗,因此他的報償是應得的;人們通常對應得的報償很少嫉妒,只嫉妒那些過于豐富的獎賞和施舍。其次,嫉妒經(jīng)常在與人攀比的過程中產(chǎn)生,如果沒有攀比的話也就沒有嫉妒了。因此,君王是不會被人嫉妒的,除非嫉妒者本人也是君王。此外,身份卑微的人在剛剛發(fā)跡的時候往往最容易遭人嫉妒,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嫉妒他的人會越來越少。但是,與此相反,品行優(yōu)異的人在他們好運不斷的時候遭到的嫉妒最為嚴重,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的優(yōu)點雖然和從前一樣,但是后起的新秀們不斷涌現(xiàn)使得他們失去了往日璀璨奪目的光芒。
出身貴族的人在升遷時很少遭人嫉妒,因為在世人看來那是他出身高貴的必然結(jié)果,而且這種升遷似乎不會給他帶來額外的好處。嫉妒的情緒就像是陽光一樣,它照射在陡巖峭壁上比照射在平地上更讓人感到悶熱;和這個道理相似,突然升遷并且一蹴而就位于貴族行列的人比那些慢慢高升的人更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
那些一直把自己的成就與辛苦勞作、擔驚受怕或者巨大風險連在一起的人很少成為嫉妒的對象,因為人們覺得他們的地位和成就是打拼得來的,十分不容易,甚至有時候人們還會可憐他們,而這種憐憫之情恰好是治愈嫉妒的良藥。因此,你時不時地會看到,一些深謀遠慮的政客在功名顯赫的時候總是喜歡在眾人面前訴說自己的苦衷,說自己的生活是如何勞累和辛苦。其實,他們并不是真的會有那種感受,只是想通過這種訴苦來減輕別人對他們的嫉妒罷了。不過人們對那種奉命辦事的辛苦勞作深表理解,反而對沒事找事的忙碌嗤之以鼻,因為最讓人嫉妒的就是那種沒有任何必要而有所企圖的阿諛逢迎;所以,對于身居高位的人來說,消除下屬之間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維持和保護他們的地位,并使他們享有充分的權(quán)利。這樣,通過這種方法,就在自己與嫉妒之間建筑起一道堅實的屏障。
由于短時間內(nèi)的大富大貴而不可一世的人,最容易遭受妒忌。這些人總要表現(xiàn)自己的偉大——或以外表的煊赫,或以克服一切的反對與競爭——才覺得滿意。而聰明的人寧可自己吃點虧而給嫉妒的人一點小實惠,在與自己關系不大的事情上多謙讓對手。但是盡管這樣,下面的這些事實仍然是真實存在的:如果坦率真誠中沒有自大與高傲的成分,那么用坦率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富貴比用虛偽奸詐的態(tài)度更不容易遭人嫉妒。因為在后一種舉止里,一個人簡直是表明他不配享受那種幸福并且還好像明白自己無價值似的,這樣的話他無疑是在點燃他人的嫉妒之火。
最后再重復幾句來結(jié)束這部分的論述。正如本文開篇所說,嫉妒行為含有巫術(shù)的成分,因此治療嫉妒的最好方法也就是治療巫術(shù)的方法,這就不需要所謂的“符咒”來貼在別人的頭上了。鑒于此,有些智慧的大人物為了減少別人對他的嫉妒,他就想方設法找個替身在某些場合露面。于是,原本降臨到他身上的嫉妒便轉(zhuǎn)移到了替身身上。這種替身有時是侍從仆人,有時是同級的幕僚或者諸如此類的人等等。只要能獲得意外的權(quán)力和地位,總是有一些甘愿冒險的野心家愿意做這種替身,甚至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現(xiàn)在來談談大眾的嫉妒。雖然說個人間的嫉妒害處遠遠大于用處,但是大眾的嫉妒卻還多少有一些好處。因為它就像希臘式的流刑[36],可以有效地鏟除那些位高而又專權(quán)的人。由此可見,大眾的嫉妒對其他大人物確實是一種制約,可使他們循規(guī)蹈矩,不超越權(quán)力的范圍。
這種大眾的嫉妒在拉丁語中寫作“invidia”,在現(xiàn)代語言中又叫“不滿情緒”。這是國家中的一種疾病,就像染毒一樣。正如病毒可以傳染到本來健全的部分并使之得病一樣,在國家的公民中如果產(chǎn)生了嫉妒,他們會反對一切合理的國家行為,并認為這些行為是罪大惡極的。而此時任何籠絡民心的措施都是沒有用處的,因為這種辦法只不過是表現(xiàn)出一種懦弱,一種對嫉妒的畏懼,這種畏懼對于國家更為不利。這正像各種傳染病一樣,你要是越怕它,它就越要找上門來。
這種大眾的嫉妒好像是針對位高權(quán)重的大臣而發(fā)的,不是針對君王和國家本身。但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那就是如果大眾強烈地嫉妒某位并沒有什么重大過失的大臣,或者是一國的所有大臣都遭到了大眾的嫉妒,那么嫉妒的矛頭實際上就是針對國家本身了。以上論說的就是大眾的嫉妒或者大眾的不滿,以及它與個人間的嫉妒有什么不同,而關于它們之間的不同前文已經(jīng)論述過了。
關于嫉妒之情,最后再補充幾句。在人類的所有情感中,嫉妒是一種最捉摸不定的感情了,因為它沒有特定的時間場合,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出現(xiàn);而其他情感則與之相反。所以,古代的智人說得好:“嫉妒從不停止,因為它總在某些人的心中做鬼。”人們還應當注意到,由于愛情和嫉妒是如此地持續(xù)不斷,所以它們會使人慢慢地變得消瘦,而其他的感情沒有這種效果。同時,嫉妒也是最為卑鄙和墮落的一種感情,于是它成為了魔鬼的固有特性;而魔鬼就是那個在深夜向麥田撒播稗種的嫉妒者[37]。這正像嫉妒行為所發(fā)生的那樣,它總是在黑暗中耍計施策,在不知不覺中損害麥黍之類的美好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