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就是大年三十兒。
實際上是陰歷二十九,今年的臘月沒有三十。
在民間,遇到臘月沒有三十的時候,二十九就叫大年三十兒。
這樣叫親切,說除夕有點正式。
爺爺奶奶在山站市沒什么親戚,過年就是祖孫三代的事兒。
三十兒一大早,大爺陸寧最先敲門。
大爺和大娘有兩個孩子。
頭胎是女孩,名叫陸芳,比陸野大兩歲多。
二胎是男孩,名叫陸戰,比陸野小一歲,
由于陸野上學晚一年,所以小哥倆眼下都在讀小學一年級。
如果老叔爭氣,再生個男孩,名字就叫陸軍。
哥仨名字連起來就是野戰軍。
這仨名兒都是奶奶起的,也不知道哪來的靈感!
陸野對此早已無力吐槽,沒出生就定下來的事兒,任你重生幾次,戶口本也是這樣給你寫!
就算將來改了名,老人不認可,還是叫你陸野,你能咋辦?
第二個到的是老姑,因為還沒出嫁,所以大年三十兒還是在奶奶家過。
最后到的是老叔,和前世不同,這次老叔是帶著安紅來的。
前世倆人因手表的事鬧分手,過年時安紅就沒來竄門。
前世,陸野兒時并未覺得這年有什么特別。
重生后,陸野知道,這樣的年味兒是多么難得。
上午,老叔帶著陸野和陸戰去買鞭炮,這次買點小鞭。
大地紅、二提腳、閃光雷之類的,之前買過了。
放鞭這事兒,陸野還是挺懷念的。
親人離世,禁鞭三年,前世陸野經歷了三年又三年,三年再三年。
禁了十年,解禁后,陸野早已沒了放鞭的心思。
獨生子女時代,沒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過年就和周末差不多,都是帶著孩子看看兩邊父母。
如果非要說有什么區別,大概就是平時早睡的父母,除夕夜會跟著一起熬夜吧。
重生一回,且過且珍惜。
這是重生后的第九個年頭,陸野依然像個孩子一樣,在鞭炮攤上挑挑揀揀。
竄天猴和魔術彈是必買的,這個是經典組合。
魔術彈放完剩下的紙筒可以用來放竄天猴。
把竄天猴往紙筒里那么一插,點燃引線,舉棍指天,嗖哦~,啪!
爆了爆了!
瞧瞧,多神氣!
除了可以放竄天猴,魔術彈紙筒還可以放大地紅。
把大地紅拆開,拆成一個個單獨的小鞭炮,然后把單個小鞭炮插在紙筒里,一手拿紙筒,一手拿根香,點火,前伸,“砰!”
鞭炮炸響,筒口一股青煙飄出。
這種玩法會損壞紙筒,放一會,紙筒就被炸沒半截。
除了這兩樣,陸野還挑了小煙花、小蜜蜂、導火索、呲花、劃炮和摔炮等。
陸野可沒和老叔客氣,大把大把的往塑料袋里裝。
自己費心費力的改變老叔悲慘命運,一點鞭錢,連個利息都算不上。
買好鞭炮,小哥倆一邊放劃炮一邊往家回。
中午,飯前先放一掛鞭。
不知道是什么習俗,反正很多家都這么干。
年三十兒的飯點,那是放鞭炮的高峰時段,外面噼里啪啦聲一浪接著一浪,一浪高過一浪。
聽著外面的鞭炮聲,一大家子人圍坐一張大圓桌。
倒上各種飲品,舉杯,說上兩句吉祥話,干了,動筷。
臀下坐的折疊凳,胸前是張折疊桌,腳下鋪了層地板革,黑白格圖案。
你問怎么不是木地板?
94年才剛有復合地板,這時沒點見識的,都不知道啥叫木地板。
晚上,奶奶把在外面放鞭的孩子喊回來,該吃年夜飯了。
飯前,還是先放一掛鞭。
飯后,大家先打會撲克。
八點,準時收攤兒看春晚。
一曲《千秋萬歲為大年》拉開了春晚序幕。
這一年的春晚一共有三十九個節目。
看會春晚,出去放會鞭。
放完鞭炮,在回屋看春晚。
來來回回好幾次。
放鞭的時間節點一般都在小品之后。
春晚的小品火啊!
老少皆宜。
只要電視里一演小品,各家各戶就會有人在屋里扯著嗓子喊:“演小品啦!快過來看啊!”
然后正在忙著下棋、打撲克、包餃子的人們就會放下手里的活,一溜煙的跑到電視前看小品,看完小品再接著忙活之前的事兒。
臨近十二點,春晚的舞臺上開始倒計時。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
大家開始拜年。
父輩兒先開始,然后才是孫子輩兒。
從老大開始。
爺爺奶奶端坐在椅子上。
大爺帶著大娘先磕頭,說:“爸!過年好!”
然后再磕頭,說:“媽!過年好!”
爺爺奶奶連說“好”。
接下來是陸野的父母。
再接下來是陸野的叔叔和姑姑。
父輩拜完,才輪到小輩兒。
說來奇怪,父輩磕頭,孫子輩鞠躬,陸野一直沒明白這里面的玄機。
父輩兒拜年什么都沒有,孫子輩兒的拜年有壓歲錢。
只是這壓歲錢最后去了哪里,誰也說不準。
陸野從奶奶手里接過一張灰色的百元大鈔,直接揣進兜里。
然后依次給大爺、大娘、父母、老叔、老姑拜年,各個給的都是百元大鈔。
94年的百元大鈔。
富裕人家!
剛入初一,進賬五百。
和前世不同,陸野有了存折,揣進兜里的壓歲錢,誰也別想掏出來。
拜完年,大家一起吃餃子。
過零點這頓是新年的第一餐,吃餃子意味著更歲交子,辭舊迎新,包住福運,大吉大利。
吃完餃子,散場,白天接著再聚。
晚睡早起。
初一,奶奶家,還是原班人馬。
初二,陸野下鄉,去姥姥家串門。
到了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拜年。
和奶奶家不同,姥姥家是本地人,親戚眾多。
這些人里,有在外面做生意的,也有在村里種地的,收入不同,親戚遠近也不同,所以陸野在這面收的壓歲錢,各種面額都有,小到十元,大到一百,總共收了八百六十元。
走親串戶的過程很平淡,沒有小說里寫的那些勾心斗角。
晚上在村中留宿。
初三,吃過早飯,大表哥帶著陸野和表妹們去玩抽“老牛”。
“老牛”是農村木匠做的。
取整塊木頭,削成柱形,一頭留平,側面挖槽,一頭削尖,成錐形,錐頭鑲個小鋼珠,一個“老牛”就做好了。
取一短棍,栓條細繩,“牛鞭”做好。
找一個平整冰面,用牛鞭繩在“老牛”槽里纏幾圈,然后用力一拉。
“老牛”在冰面上旋轉。
抽它!
反復抽它!
越是挨抽,“老牛”轉的越快!
抽了一上午,回去吃午飯,然后和親戚一一告別,陸野打道回府。
初四,部分銀行網點已經開始營業了,陸野拉著奶奶去銀行存壓歲錢。
整數一千三百元存起來,剩下的六十元留著寒假花。
初五,奶奶這面的親戚再次齊聚一堂。
初六,大人們做開工準備,陸戰被送到奶奶家。
寒暑假,小哥倆經常在一塊玩,兒時感情很好。
長大成人后,哥倆生活在了不同的城市,關系漸漸疏遠。
再次回到這個時期,陸野感慨良多。
兒時的伙伴長大后,為了前程各奔東西,最后生活在了不同的城市,有了各自的家庭和事業。
生活的環境不同,經歷的事情也不同,所以很多年后再見,居然產生了一種陌生感。
即使曾經無話不談的老同學,也會變得沒了話題。
陸野有時會問自己,今天的自己,還是昨天的那個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