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萬個為什么(伊林經典科普小叢書)
- (蘇聯)伊林
- 1223字
- 2020-02-28 16:03:10
爐子燒著以后,劈柴到哪里去了?
你從雜物間里搬來重重的一捆劈柴,砰的一聲把它丟到爐子旁邊。這些劈柴都挺好挺結實。它散發出香氣,就像屋子里搬來了圣誕樹。
你把爐子生起火來。過一兩個小時,你看那捆劈柴已經什么也沒有留下。只有地板上融雪的一塊濕跡,還有爐子里的一兩撮灰。
這一捆劈柴到哪里去了?
燒掉了。
可是,燒掉是什么意思呢?
這一點得研究研究。蠟燭點著了,也會消失。這是怎么回事?它是完全消失了,還是僅僅看起來好像是消失了?
我們來做這樣的實驗。拿一把匙和一支蠟燭,把匙罩在燭焰上,匙上蒙上了一層霧,一層小水滴。

水是從哪里來的呢?顯然,這是從蠟燭里來的,沒有別的來源。
現在把匙擦干,拿它放到燭焰里。匙上熏了一層煙炱——小炭粒。炭是從哪里來的?仍舊是從蠟燭里來的。
為什么以前沒有看見炭呢?
這正和屋子里看不見梁或釘是一樣的道理。梁、釘、磚只在屋子著火的時候才看得見。這里也是一樣:炭只有在我們安排一場小火災——點起蠟燭——的時候才看得見。
好。蠟燭點著的時候,我們從它那里得到水和炭。
可是水和炭又到哪里去了呢?
水變成水蒸氣飛走了。正是這個水蒸氣,當我們把匙罩在燭焰上的時候,它凝結在匙上。
那么炭又到哪里去了?
當蠟燭冒煙的時候,炭就以煙炱——微小的炭粒——的形式飛散開去,然后落到天花板上,落在墻壁上,落在周圍的東西上。
可是如果蠟燭燃燒得好,那就不冒煙——炭全都燃燒了。
燃燒?
可是,燃燒是什么意思呢?
事情又得從頭說起。炭燃燒,又到哪里去了?
兩者必居其一:不是完全消滅了,消失了,就是變成了別的什么物質,只是我們看不見罷了。
讓我們來試試捉住這個隱身人。這需要兩只裝果子醬的瓶子和一個蠟燭頭。
把蠟燭頭插在一根鉛絲上,以便把它放到瓶子里。
拿一只杯子,倒進去一些石灰水。
石灰水是這樣制備的:拿少許生石灰,把它放到水里攪和,用吸墨水紙過濾。如果得到的溶液混濁,就再濾一次,使它變成完全透明。

現在把蠟燭頭點著,小心地把它放到空瓶底上。蠟燭頭燃著燃著,終于熄滅了。把它提上來,點著了再放進瓶里去。這一次蠟燭頭立刻就熄滅了,好像它浸到水里一樣。
可見瓶子里現在有些什么東西妨礙蠟燭燃燒。
那可能是什么東西呢?你知道瓶子看上去是完全空的。
現在我們這樣來實驗。瓶子里倒進一些石灰水。水變渾了——變成白的了。可是我們把石灰水倒到另一只瓶子里去,那里什么也沒有變化,水仍舊是透明的。可見在那原先蠟燭燃燒過的瓶子里有些什么看不見的氣體,會使石灰水變混濁。
科學家管這種氣體叫二氧化碳。他們發現,炭燃燒的時候就得到二氧化碳。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蠟燭到哪里去的問題了。它先是變成炭和水。水飛散了,炭又燃燒變成了二氧化碳。

這正是劈柴發生的情形。劈柴也變成了炭和水。炭又燃燒,盡管不是全部燒掉:總會有少許未燃燒的炭留在爐子里。而燒掉了的炭,那就是二氧化碳,就和水蒸氣一起飛到了煙筒里。冬天,煙筒里冒出滾滾白煙,這就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了小水滴。如果煙是黑的,就是爐子冒煙了;這種煙里還有許多未燃燒的炭,這就是煙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