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相信科學,科學一定能成功預測此次災難,讓所有人避免受災,請全國的人等待通知。”
電視里的主持人小姐姐正在一本正經(jīng)地念著話術,穩(wěn)定著電視機前觀眾那恐懼的內心。
其實仔細聽的話,很容易就能注意到,這個主持人自己拿著話筒的手也在顫抖,話音里也帶著一些顫音,不過她依舊這樣鎮(zhèn)定地安撫著大家的內心。
要說到這是發(fā)生了什么,還得從五天前說起。
五天前,突然有人在夜晚看到一顆特別明亮的星星,當時,全世界的人都能在晚上看到,甚至在白天也能偶爾看到。
當然,這只是居民眼里看到的東西,實際上在各國的科研機構里,都已經(jīng)恐慌成了一片,早在更早之前,這些科研機構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顆巨大的“隕石”。
其實,與其說這是隕石,不如說這是一顆“彗星”,原本按照預估,這顆“隕石”會與地球擦肩而過,人眼里能看到的就只是一顆“流星”而已。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六天前,這顆本應該擦肩而過的“隕石”居然突然轉向對著地球沖了過來。
這一下轉向可不得了,科研機構全部亂作了一團,站在更高的地方往往享受著更高級的憂愁。
當然,有時候也會有著普通人體會不到的憂愁,就像帝王總是對如何管理自己的國度這件事情感到憂愁,而這個國度的居民完全不用擔心是一個道理。
很明顯,科研人員站得就要比普通民眾更高,也更先體會到這憂愁,或者說是恐懼。
不過,這件事情被隱瞞了下來,卻不是科研機構做的,原因是為了避免恐慌,科研機構里的所有人都對這件事情緘口不言,寄希望于這顆“隕石”會自己再次轉向離開地球。
不過世界上的很多事情總是事與愿違的,這顆“隕石”并沒有再次轉向的行為。
終于,民眾在這幾天里發(fā)現(xiàn)這星星越來越亮了,開始在網(wǎng)上爆發(fā)了大量的討論,大家都在詢問,這星星是怎么回事。
#越來越亮的星星到底是什么?#
#如同白天的夜晚會是什么樣?#
這樣的討論話題層出不窮。
終于,科研所瞞不住了,在一天前正式公布了這件事情,使用了所有的傳播媒體,面向所有群體,全方位的說明了:“此時,正有一顆巨大的‘隕石’朝地球奔來,就像是一顆鵪鶉蛋撞擊一顆鴕鳥蛋那樣奔來。”
一時間,收到這消息的人都人心惶惶,這一幕像極了當年傳遍全網(wǎng)的世界末日謠言。
不過,這一次的末日好像來得更現(xiàn)實一些,也更真實一些。
當年那些謠言又一次被翻了出來,加了些料登上了話題。
#世界末日沒有消失,只是推遲!!#
#第一次感覺到距離世界末日這么近。#
#世界末日了,大家都想做些什么??#
一時間,做什么的人都有。
啊,當然,依舊會被處理就對了,而且所有人都知道,也想到了:“只要不砸到自己就行了。”
所以也沒有人做什么特別過分的事情。
不過,反應最大的其實是電視臺。
一時間,所有的電視臺都取消了其他節(jié)目的播出,全體轉播了國家電視臺的直播節(jié)目。
所有國家都是這樣做的,也都發(fā)生了這些事情。
要說有哪里不一樣?那就是幾乎所有人都在祈禱,或者說是許愿?
總之都是希望“隕石”不要砸到自己這邊。
因為這“隕石”實在是太大了,就算能預測,也不可能在這么短時間內把范圍內的所有人全部撤走,畢竟隕石坑的大小可是隕石大小的好多好多倍,索性就不公布了。
不過,倒也不是一點信息都沒公開。
至少科研所公布了兩條消息,其中一條就是:“我們無法預估這顆“隕石”會給地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一切都是未知的。”
盡管不是好消息,盡管增加了恐慌,但至少,還是有公布一些消息的,對吧?
至于在前面提到的“這么短時間內”,就是科研所公布的另一條消息了,而且是剛剛才公布的新鮮消息,還熱乎。
“這顆‘隕石’將會在明天早上正式降落在地球上。”
一時間,所有人都決定熬夜來確定自己是否會在今天度過最后一天。
這是沒有辦法,沒有能力可以阻止的災難,因為現(xiàn)在的科技還不足以對抗這么大顆的“隕石”。
哦,這么大顆還是在經(jīng)過了大氣層的消磨之后的大小。
看著電視里的報道,很多人都扭緊了自己的神經(jīng),生怕放松了下來。
盡管如此,依舊有一小部分人選擇了回房間去睡覺。
這一部分人大概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初遇恐懼的,他們希望能在睡夢中結束這一生,如果沒有的話,第二天還能醒過來的話,不也已經(jīng)證明沒事了嗎?還有什么比睡一覺起來面對自己是否幸福更好的辦法呢?
畢竟不幸福的人也已經(jīng)醒不過來了,至少不痛苦。
可惜的是,這類型的人基本都睡不著,會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滾動,就因為他們的神經(jīng)太過于緊繃了。
與之不同的是另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就能睡得很好。
這部分人就是對這件事情漠不關心的人,這一個類型里又能分出很多個小的類型,比如完全不知道這件事情的人,一般是獨居的聾啞盲人。
或者是知道這件事情,但覺得沒什么,不會感到恐慌的人。
這兩個類型,在現(xiàn)實里都是能找得出例子的。
前一個類型的例子就是我爸,后一個類型的例子就是我了。
我總是會希望這個世界再“有趣”一點,但我也說不出來我所想要的那種“有趣”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但我還是證明了一點,那就是世紀末日對我來說并不“有趣”,但是有一點是不得不提的。
那就是這件事情雖然不“有趣”,但它至少不會顯得“無聊”。
好希望睡醒之后能夠有一些讓我感到“有趣”的事情。
所以,我寫下了這篇日記,應該是日記吧?
反正,我寫下了這篇日記一樣的東西,算是我對這件事情的“不無聊”程度表示的肯定。
寫完這篇日記一樣的東西,我就要去睡覺了,祝我好夢吧。
啊,也不能忘記祝我自己明天“不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