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鳥兒起起落落地蹦跳,嘰嘰喳喳地嘲笑,張恪懷著滿心的煩惱,整個人都有點不好。
垂頭喪氣地跟著張宣來到書房,心知張宣一向性情溫和,張恪便試探著問了一句,“爹爹,為何?”
歷朝歷代,對父親的叫法都很多,許多在后世人看來很不可思議的稱呼,都曾經(jīng)是父親的稱謂。
幸好曾經(jīng)的張恪并沒有什么太過羞恥的叫法,只是普通的一聲爹爹,讓現(xiàn)在的張恪能夠喊得出口。
對于自己占據(jù)了這對夫婦兒子的身體這件事,張恪還是有些愧疚的,力所能及地孝順一下并不為過,事實上前世的他也很孝順,只是沒機會。
有些話不說,有些事不想,但只要說起來想起來,總難免有些心酸。
聽了張恪的問話,三十多歲,面容俊朗的張宣揉了揉疲憊的眉心,嘆了口氣,“恪兒,你如今正是壯志在懷的時候,忽然得知這樣的消息,哎,實在是為難你了。”
就是啊,那您老趕緊想個轍啊,怎么應對,總不能看著您兒子大好年華,就這么被荒廢了吧!
張恪滿心期待地看著父親,等待著一個英明神武的男人為他指點迷津,領(lǐng)他柳暗花明。
“為今之計......”張宣沉吟著。
張恪眼中開始有星火閃耀。
“就只有認命吧!多的也別問了,誰讓我們生在了這樣的家族。”張宣嘆了口氣。
張恪“......”
感情您剛是在跟我共情?您這溝通技巧,不去當官真可惜了。
“不出仕又如何,日子照樣過下去。那朝堂之上,爾虞我詐,動輒得咎,前日繁花簇錦,后日便家破人亡,沒什么好的。我們偏安于塢堡之中,耕讀傳家,亦是人生不虛啊。”
這段話倒是不墨跡,如連珠炮似的,一聽就沒少打腹稿。
張恪仿佛聽到了前世雞湯文中常說的平淡是真,你都沒見過繁華,說什么平淡是真?
真當東晉人均謝安?
抱歉,這碗雞湯,我干不了!
他捂著胸口,覺得早晚會被玩死在這兒。
回到房間中,張恪頹然地倒在軟塌上,將頭悶進被子中,想試試能不能悶死重新穿越一次,顯而易見,他不敢。
要不干脆就認命,農(nóng)婦、山泉、有點田?
想到今后做夢,帶頭大哥項少龍帶著諸如林三、寧毅、楊凌、石越、韓岡等一眾大佬一起冷冷地一人吐一口唾沫,面帶鄙夷的場景,張恪不禁打了個寒顫。
來到房中的銅鏡前,他和鏡中影像深情對望了,許久。
腦海中悄悄浮現(xiàn)出一句詩來,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
不就是寒門庶族嘛?
不就是不讓出仕嘛?
多大點事啊!
我是穿越的啊,穿越的!
更何況,偏安是沒用的,那些吃肉吸髓的胥吏舍得眼巴巴看著這樣一塊肥肉在眼前晃悠?
張恪記起,東晉一朝曾經(jīng)多次實施土斷,咸康七年,就會有一次,重點正是戶籍。
屆時,沒有士族身份的上虞張氏,如何保住這些蔭戶、佃農(nóng)?
自己若真的毫不作為,恐怕好日子也享受不了幾年的。
張恪終于真正下定決心,無論如何,哪怕再有什么噩耗,都一定要在這偏安江左的東晉闖出一片天地來。
這一切,都始于顏值......帶給他的強烈自信。
畢竟,這是在東晉。
一個很看臉、主要看臉、甚至可以只看臉的時代。
一念既定,張恪就開始認真地謀劃起自己的未來。
他揉著酸痛的雙腿,毫不猶豫地定下了第一個方向,強身健體。
以如今自己這個弱雞一樣的身子,肯定不長久,哪方面都不長久。
東晉向來推崇羸弱陰柔之美,比如衛(wèi)玠,就是東晉美男子排行榜上人氣最高,粉絲應援最多的選手。
好好一個美男子,初入建康城,就因為被建康城瘋狂的粉絲圍堵多走了幾步路,多聽粉絲嚎了幾嗓子,到了住處就一病不起,然后就掛了!
這要放在張恪前世,再柔弱的小鮮肉也不至于啊。
張恪默默道:“比起衛(wèi)玠,還是當嵇康好些。”
旋即就給了自己一個響亮的嘴巴子。
啊呸!
把話說清楚咯!
只是更欣賞嵇康那種陽剛之美。
蕭蕭肅肅,爽朗清舉。
多好,多美,多么令人神往。
主意既定,張恪順道也規(guī)劃好了線路。
張氏塢堡依山臨湖而建,繞著鏡湖靠這邊的山道,可以攀爬,風景也不錯。
會稽的郡治山陰縣就在鏡湖的另一面,沒事可以遠眺,試試能不能瞧見那會稽山陰之蘭亭。
光強身健體還不夠,要想以寒門之身在東晉的環(huán)境下出人頭地,不考慮軍功這條捷徑的前提下,就只有文才了。
文才又可以細分出好些類別,唱跳rap和籃球......咳,玄學、詩文和書畫。
東漢大一統(tǒng)王朝的崩碎,戰(zhàn)亂頻頻,生民流離,儒家的那一套復雜古板、陳詞濫調(diào)的東西已經(jīng)不能再呵護魏晉人飽受摧殘的心靈,他們轉(zhuǎn)而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學論辯,揮著塵尾,開起了一場又一場哲學沙龍,他們管這叫做“清談”。
于是玄學大興。
絕大多數(shù)在東晉一朝出名的文人,要么本身就是玄學大家,要么就是由儒入玄取得成就的。
就連佛門在那時候都需要結(jié)合玄學的論辯來打開信眾市場,當時佛門的金牌銷售員之一的支道林就是一名佛玄兩手抓,兩手硬的人才。
張恪若想出人頭地,玄學是必須要會的,而且因為他是寒門,還必須要達到精通且出類拔萃的地步。
書法、繪畫、圍棋、音律等,也是東晉風雅名士的流行娛樂,許多人都憑借著在某些方面的的不凡造詣而成就了巨大名聲,尤其是書法和繪畫。
書法一道,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二人名傳千古;繪畫之路,衛(wèi)協(xié)、戴逵、顧愷之盡皆青史留名。
不過在這兩者之中,書法是必須,繪畫可隨意,因為這個年代沒有打印機。
不論是抄錄書籍、書信往來還是上書朝廷,寫不了一手好字,那就注定前途黯淡。
張恪揉著眉心,心道:那就這么定了,健身、玄學、書法,必須搞定。
至于別的,有機會再說。
拎得清主次,才抓得住命運。
生死看淡,說干就干。
張恪艱難地站起,邁開酸疼的腿,走向書房。
這個時代,印刷術(shù)還未普及,書籍算得上是奢侈品。
書籍的復制只能靠手抄,而尋常人家,根本連抄書的機會都得不到。
于是,書籍大多都集中在那些高門大族的手里,大族子弟自然大概率要比只能抱著一本論語啃一輩子的寒門子弟見識高遠得多。
在這種意義上,上品無寒門是有現(xiàn)實情況支撐的。
張恪也很擔心自己的情況,如果沒有書,自己的計劃又該如何完成呢?
但當記憶自然而然地涌上心頭,張恪赫然發(fā)現(xiàn),這個上虞張氏,好像很不簡單。
當他再次來到父親書房,張宣正在房中臨帖,瞧見張恪走進來,將筆放好,笑著道:“恪兒,心里好些了沒?”
哪壺不開提哪壺,自己這位父親真是聊得一手好天。
張恪恭敬道:“爹爹,我想來找些書看。”
“好啊!《毛詩》和《論語》你都讀了那么久了,是該換些新的了,想看什么自己選,都在那兒。”
順著張宣的手指方向看去,一排書架上,摞著一堆書軸,如同后世的畫軸一般。
他定了定神,對不住了老爹!
“父親,我想看老莊。”
張恪故作忐忑地開口。
果然,張宣立刻將臉一板,但看著自己俊美不凡的兒子又生不出氣來。
誰說男人看見帥哥也會嫉妒的,如果是自己兒子巴不得他更好看一點呢。
張宣最終只能溫聲道:“儒家典籍眾多,如果不夠我還可以去藏書房里幫你借,為何一定要看老莊?”
張恪故作頹喪,即使臊眉耷眼的也還是那么俊美,“父親,如今玄學大興,我已不能出仕,看看也不行嗎?”
張宣為難道:“可是,可是你祖父那邊,唉......”
“張郎~”
恪母李氏邁步走入,一言不發(fā),神色哀婉,泫然欲泣。
張宣毫無懸念地敗下陣來,只得答應去跟族長父親溝通。
李氏轉(zhuǎn)身,背對張宣,朝張恪微一挑眉,得意地笑著走出。
張恪目瞪口呆,呆立當場。
仔細一想,竟又有種被強灌了一嘴狗糧的感覺。
在李氏的催促下,張宣不情不愿地往北樓那邊去了。
書房中重歸寂靜,張恪隨意地盤坐下來,心頭縈繞著淡淡的憂傷。
為什么要姓張呢?
不過還好不姓牛,否則老婆不叫織女,他都下不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