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王業和霸業

心竅玲瓏用時髦的話說就是情商極高,不管在任何時代,情商的分量都在智商之上,畢竟人類是社會種群,人際關系的處理比智慧、勇力、信義等任何方面都重要。

能在亂世中活下來的人,都是情商、智商在線人。從這方便看,范增、韓信、英布、陳余之流,情商是真的不怎么樣,死了也是活該。

就拿那個陳余來說。趙王和張耳被秦將王離帥20萬長城軍困在巨鹿城,人家張耳使人出來求救,做為刎頸好友,陳余你即便真的不敢對王離動手,做做表面文章不會嗎?

當然不會,陳余的情商是不在線的,他陳兵巨鹿城北一點動靜沒有。張耳大怒,派張黡、陳澤出去責備陳余說,我和趙王都快要死了,你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咱們的交情哪里去了?

陳余說,交情還在,可我上去也是送死,白白送死也救不了你和趙王。還不如我保存實力,在你和趙王死了后找機會為你們報仇來的實在。

張黡、陳澤說:都這時候了,需要以同歸于盡來確立誠信,顧不上以后了。

陳余沒有辦法,人無信而不立,他不能背信,便派出五千人讓張黡、陳澤領著試試秦軍。果然,張黡、陳澤一到前線就全軍覆沒了。

后來項羽破釜沉舟大敗了王離、章邯,趙王歇和張耳得救。張耳出來后責備陳余殺了張黡、陳澤兩人,陳余生氣,扔掉帥印就回老家了。

這件事上,陳余的處理方式是全程情商為負,始終不在線的狀態。換做是范簡,絕對不會把張黡、陳澤兩人同時派出去的,留下一個做見證人的話,見到張耳后就不用他自己解釋了。

當陳余生氣掛印離開后,張耳的表情是愕然的。兩人的交情如同父子,陳余侍張耳如同父親,張耳待陳余也如子女。當陳余負氣離開,他明白錯怪陳余了,也原諒了他。

只可惜,張耳跟著項羽去了關中,被封常山王,陳余則只是給了三個縣的安慰獎。心里不平衡之下和同樣未受封的齊國田榮、徙封的趙王歇聯合打跑了張耳。

張耳投漢,跟著韓信東征,滅了魏國、代國,一直到了趙國,打下趙國后他親手殺了陳余,然后就留在了趙國。

留在了趙國,說什么也不走了。他本為三分趙地的常山王,和韓信全取趙地后,他要做的便是整個趙地的趙王了。

劉邦為什么要封張耳做趙王?魏地打下來后被削國設郡縣,趙地卻給了張耳做封國,這其中的關鍵便是張耳在趙地聚攏了趙國的散兵,形成了他自己的勢力。

劉邦滎陽兵敗,逃到趙地后趁韓信還在睡覺,奪了韓信的大將軍印符,卻是無法奪張耳的兵權,人家的常山王是項羽封的,劉邦沒有權力,也沒能力奪走。

想要拉住張耳,劉邦不得已只能封張耳為趙王,比常山王更大的趙王。

此時,張耳和漢王劉邦的關系已經變成了玻璃。面對楚、漢兩大陣營,張耳是偏向楚營的,投靠楚營,趙國和楚國就是利益共同體。投靠漢營,趙國只能成為漢國的馬前卒,漢營連橫術的遠交對象。

“張耳此人也是名門之后,乃縱橫大家張儀之孫。即便是大王不派使者前去,他也會主動來西楚結交我們的。”

“不會吧?之前我們的聯盟大會,他為何沒來?”項羽疑惑,滿是不信。

范簡分析道:“那時楚漢的局勢還不明朗,如同一潭渾水什么都看不起,張耳、彭越、藏荼者都是聰明人,他們在等待渾水沉淀,變得清細之后才會做出選擇。”

項羽道:“既然他會來,我還有必要遣使過去嗎?”

“非常有必要,項伯前去趙國后先別急著回來,可以讓他和張耳的使者一起游說,合縱列國。”

張耳的也要是大縱橫家張儀,當初以“連橫術”游說六國“親秦”,為秦國覆滅六國立下了大功。但最終還是在秦武王即位后失去了寵信,回到了魏國,最終憂郁而死。

作為張儀的后代,張耳這個人對“縱橫術”的研究也是非常深的。

這一段時間來,項羽在彭城閉門不出,他已經變得沉穩了不少。更是學會了用眼睛觀察,用腦子思考。

“簡之兄,你來說說劉邦的夢想是什么?我項籍的夢想又是什么?這天下最終會歸誰?”

項羽這句話問的有點誅心,范簡立馬就謹慎了起來,這話不好回答啊。

“漢王沒有執念,沒有夢想,他只有理想,為了理想可以放棄一切?!?

“他的理想是什么?”

“帝王,他要做秦始皇第二。”

劉邦兄弟四人,大哥二哥都是老實人,務農耕田。他劉季則是不事生產,無限度的揮霍家財來結交朋友。

太史公《史記·高祖本紀》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此所做為和韓信有點像,只是他家里有錢,可以任他揮霍交友。韓信無父家貧,只能寄食于人。劉邦交友為的就是取天下,蕭何、周勃、樊噲、夏侯嬰等等都是他年輕時結交的好友,這些朋友也成為了他打天下的臂助。

「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這就是漢高祖的理想,他立下理想目標后便放棄了所有,所作的一切都是為成為秦始皇那樣的大丈夫在努力奮斗。

范簡道:“漢王劉邦先畫出了他自己未來的樣子,塑造了一個完美的帝王形象。然后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往理想的那副畫像里擠,擠進去了,他就是秦始皇第二,是天子?!?

項羽問:“他能擠進去嗎?”

“那就要看大王你了,假如你能拉住他,不讓他往里擠,他就進去不。”

范簡笑道:“當然,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還是把他殺了?!?

大漢王朝之所以能建立,有人說是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的功勞,這話不假。但沒有劉邦的個人魅力吸引這些人才,根本不會有“漢”的存在。

劉邦是絕對的聰明人,這個人從一開始就知道建立自己的嫡系,周勃、夏侯嬰、樊噲都是他生死之交的異性兄弟,是真的可以為他買命的兄弟。因為有這個小團體的存在,加上劉邦塑造的“仁而愛人”的完美形象,才吸引了蕭何、張良、韓信他們。

劉邦塑造的理想模板,影響了后世好多帝王,如劉備結交關羽、張飛,吸引趙云、黃忠、諸葛亮。如趙匡胤、朱元璋、洪秀全等。

事實證明,這個模式套路還是非常成功的。

再說項羽,他見到秦始皇游浙江的龍舟時也說過“取而代之”的話。

他口中所說的“取代”是什么意思?并非單純的皇帝、天子、共主。

都知道人是社會物種、群居動物,所謂群居必然和社會行為,有分工,而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首領”。

沒有“首領”的種群就不是種群,也不存在這樣的。

最早的人類按生存的地域形成了部落,依水而居,以水為名,成為水族部落,如姜水、姬水等。

早期的群體部落首領,最原始的首領叫做“酋長”。在某一天,一個部落首先學會了用火,取暖、燒烤食物,這個部落把用火的技術傳給其它的部落后,這就是所謂造福全人類的大功德,所有的部落都尊敬這個發現用火的部落首領,尊他為共主,聽他的話,而這個共主就是“燧人氏”部落的首領。

后來,直到有一天,又有人創造出了居住的窩巢、房子,讓人不再露宿,不再住山洞,這個部落叫“有巢氏”部落。有巢氏憑借這個大功德取代燧人氏成為了新的共主。

再后來,伏羲女媧氏發明了先天八卦,制定了男女婚姻制度(避免近親產生畸形后的)。

以上的燧人氏、有巢氏、伏羲女媧氏都是以“功”、“業”被人尊為共主,這種功業被稱為“皇業”,所以燧人氏、有巢氏、伏羲女媧氏又被成為遂皇、巢皇、羲皇、媧皇。(促進人族社會文明進步為“功”;將其無私傳播開來為“業”。)

皇,大也。日出土則光大。像太陽一樣偉大、無私者為“皇”。

三皇者,遂皇、巢皇、羲皇媧皇也!

伏羲女媧氏的皇業終止,并非氏出現了更高的“功業”,而是因為災難。

公元前5000年左右,地球氣溫升高,從小冰期進入溫暖期,遠有的雪山冰川大面積融化,引發了洪水和海洋水位上升,東部平原地區大部分被海水、洪水吞沒。

大災難造成了大遷徙,引發了各部落幸存者爭搶新領地的戰爭。伏羲女媧氏衰落,新的炎帝魁隗氏部落崛起,打敗了少典氏、有蟜氏、神農氏成為了新的共主。

炎帝魁隗氏以武力獲得共主之位,德不及“皇業”,被稱為“帝業”(皇,就是太陽,就是天。帝,德合天地者)。

炎帝魁隗氏、炎帝神農氏、蚩尤氏、軒轅氏等都是帝業。

之后的夏、商、周,為“王業”。

皇業,功德之業。是天、太陽、神。

帝業,武力之業。有天、太陽、神一樣能力的人。

王業,天子之業,能溝通天、地,神、鬼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宁县| 彩票| 禄劝| 开远市| 漳浦县| 安宁市| 新和县| 南昌市| 荔波县| 布尔津县| 竹溪县| 会东县| 永川市| 合水县| 平山县| 大同市| 长阳| 萨嘎县| 五华县| 龙井市| 勃利县| 宜春市| 曲阳县| 连平县| 珲春市| 维西| 芦山县| 大田县| 阿拉善盟| 静宁县| 大丰市| 镶黄旗| 清新县| 滦平县| 肇源县| 芦山县| 汶上县| 堆龙德庆县| 囊谦县| 常德市|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