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以工代賑
- 天下永明
- 令狐蒜
- 3307字
- 2020-04-03 09:00:00
“以工代賑,兩難自解?”李廷棟細細品味起這八個字來。
“正是以工代賑,兩難自解,前些時日,大人提出要對太和的城防進行修繕以應對闖賊南下,銀子都已經劃撥出來了,不過咱們太和縣人手有限,強行征發徭役恐怕影響百姓的農忙,故而此事推進的不是特別順利,這是第一難。”
“第二難是咱們太和突然間來了這七八千的災民,吃、喝、住哪一項都是大問題,縱使城內的大戶愿意開設粥棚,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真正麻煩還得靠官府來解決?!眳菫槭紫劝咽虑榈碾y處給說明了。
“那你再說說如何自解?!崩钔濍[隱約約間已經猜到了吳為所提方案的意圖。
“災民遠道而來,囊中無隔日之糧,他們雖然一無所有,可他們還有一股子力氣啊,七八千災民,且多是壯勞力。如今咱們缺的不就是大量的壯勞力嘛,咱們手里有糧食,災民有力氣,何不讓災民出力,咱們出糧,如此一來不正是兩難自解了嗎?”吳為激動的說道。
“此想法果然大妙。”李廷棟聽完恍然大悟,人人都把這數千災民當作累贅,可反過來看這數萬災民其實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資源。
要知道這個時候生產力低下,任何大的工程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往都是依靠抽調鄉里的勞役來解決,可如今有這么大一批廉價的勞動力供驅使,確實省事不少。而且災民們憑自己的力氣掙飯吃,本地百姓的怨言自然也就少了,兩者之間的矛盾也要少許多,真可謂一舉多得。
“具體操作還需精細化一些,這數萬災民之中很多人都是有一技傍身的,咱們挑出那些技術工種,特別是那些泥水匠、木匠、鐵匠,都是我們急需的匠人,這些有技術的人干活不但有飯吃而且還有工錢拿?!?
“至于那些沒技術有力氣的壯勞力則干一些苦力活,咱們盡量讓他們吃飽吃好,剩下一些老弱婦孺身體瘦弱的,可以讓他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人呢咱們讓他們不餓著肚子就行,總之一句話出多少力氣吃多少飯,咱們太和縣不養閑人。”吳為細細解釋自己的政策,技術工種拿錢最高,普通工種拿錢次等,剩下的煮飯、掃地打雜的拿錢最少。
“此事事關重大,切忌不可馬虎大意,要知道七八千人攪在一起,光是安排他們起居就不是件易事,何況還要將這七八千人分門別類,讓他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確實是個考驗人的精細活?!?
“此法雖為陳莊所提,但他畢竟資歷尚淺,不如就辛苦先生統領一下大局,具體的事務就交給陳莊去處理,務必做到盡善盡美。”想法雖好,可還需腳踏實地的去落實去實行,如果操作不當很有可能弄巧成拙,反倒辜負了如此良策,陳莊一直被衙門內同事所排擠,貿然委以重任恐惹人嫉妒,反而壞了大事。
“大人如此安排甚是妥當?!眳菫楣笆执饝?。
“這陳莊能提出如此良策果然有幾分謀才,先生覺得此人心性如何?”通過與吳為的一番交談下來,李廷棟覺得這陳莊是個可用之才,頓時起了愛才之心。
“此人才具非常,只是名利之心太甚,好比那鋼刀太過鋒利,用起來固然順手,可也容易傷了持刀之人?!眳菫殡[隱提醒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人皆有名利之心,咱們只需賞罰分明,何愁他不效死力,再說亂世將至,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更要用非常之人,昔日漢初陳平盜嫂偷金,劉邦尚且聽之信之,我才情雖不敢自比劉邦,但卻不能輸了胸懷和氣度不是?”德才兼備的人才誰都想要,可這世上又有幾人能做到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呢?用人之道是用其長舍其短即可。
“大人氣度恢弘,確實是捉刀之人?!比绾斡萌耸敲總€上位者的手段,自己作為謀士,只有提醒的義務,但卻沒有左右的權力,有些事點到為止即可。
“救災的事就議到這里,我這里還有一個麻煩事等著我們呢?!崩钔澲噶酥赴缸郎系哪欠莨恼f道。
“這是?”吳為拾起公文閱讀起來。
“朝廷加派稅銀的公文,咱們太和今年要多交八千兩,總共得交稅銀三萬兩?!崩钔澮荒槕崙康恼f道。
“什么?還要加派稅銀,如今大明遍地烽火,唯有江南無兵戈之聲,可以說整個大明天下都靠這江南一隅支撐,江南富庶不假,可也經不起朝廷如此剝削,一旦江南有變,則天下危矣,如此淺顯的道理這滿朝的公卿如何不知呢?”吳為看著公文痛心疾首的說道。
“豈會不知?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朝廷的各位大人想畢其功于一役,不惜征高稅以練強軍,寄希望于迅速平定闖賊建奴后再回頭收拾舊山河,豈不知如今的大明已經是體虛多病,豈能經得起如此猛藥?!崩钔潫o奈的感嘆道。
“七十年前就有人給大明朝下了一劑猛藥,只是這劑猛藥治根不治本,終究無法中興大明,到如今終究是積重難返,回天乏力了?!眳菫楸瘧嵉恼f道。
“先生是指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李廷棟試探著問道。
“不錯,萬歷初年,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此法的核心就是賦稅合一,按畝征銀,將田賦、徭役及其他雜稅合編為一條,統一按田畝的多少核算征收,一條鞭法確有獨到之處,賦稅合一后,百姓只需繳納白銀即可,大大簡化了稅銀的征繳程序,雖只有短短十余年,可國庫豐盈,百姓也過了一段好時光?!眳菫椴┞剰娮R,對于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也頗有研究。
“此法效果如此之好,可先生為何說此法治標不治本呢?”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在中國歷史上是大名鼎鼎,李廷棟也早有耳聞,聽到吳為如此慨嘆不禁問道。
“此法雖簡化了繳納的流程,可本質上并沒有解決稅收的來源問題,宗室、士紳依舊無需繳納稅銀,清丈土地也僅僅是針對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百姓們為了躲避征稅,紛紛委身投靠豪門大戶。況且官府只收取白銀,百姓只能以手中的谷物向商人兌換白銀,而商人則趁機抬高銀價,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而且此法有一重大缺陷,縱使張太岳有天縱之才,可終究漏算了一著,可以說如今大明遍地烽火,張太岳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眳菫楹藓薜恼f道。
“還望先生明示。”李廷棟虛心求教道。
“一條鞭法發源于江南,究其原因乃是江南銀源豐富,自隆慶開關以來,自海外流入大明的銀子不下億萬,但這億萬白銀大多集中的沿海幾個省份,越往內地越往北方,銀源越枯竭銀價也越高?!?
“可一條鞭法實行以來,官府將白銀作為稅收的唯一標準,江南的百姓咬咬牙尚可繳納,可北方內陸的百姓為了繳納白銀,付出的谷物遠超江南百姓,北方百姓本就貧寒,如此一來可謂雪上加霜,日積月累之下,貧則越貧,到如今是百姓無隔夜之糧,一場大旱下來,焉有不反之理?”吳為雙手一攤后反問道。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一條法律若不能因地制宜,原本是利國利民的好法,反倒成了禍國殃民的害法,張太岳死后被扒棺戮尸,著實不冤?!崩钔澛犕昊腥淮笪虻?。
“一條鞭法到如今已經是名存實亡,可卻遺毒無窮,益處已經全然不見,留下的確是一地雞毛,僅僅是一個火耗問題就讓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百姓繳納的碎銀熔鑄成官銀實際損耗不過每兩一兩分而已,百姓縱使繳納也無大礙,可如今咱們大明有些地方的火耗少則一錢多則兩三錢,百姓平白無故就要多繳納兩三成的賦稅,這些白花花的銀子沒有進到大明國庫,反倒進了貪官污吏的口袋,讓人著實可氣可嘆?!?
“還有一條鞭法的實行本就是綜合了所有的賦稅徭役,可自萬歷十年張太岳病死后,一條鞭法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和監督者,更兼之后官場腐敗嚴重,舊稅未去新稅又來?!?
“自崇禎元年起,朝廷開始征繳遼餉、練餉,剿餉,上行下效,“三餉”之外,甚至有些地方開始征繳鴨餉、牛餉、禾蟲餉,名目之多簡直是聞所未聞,至此一條鞭法也徹底淪為禍國殃民的害法,若張太岳復生,看到如今之怪狀,不知該如何自處。”吳為歷數著眼前一樁樁怪事,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氣憤。
“先生莫要激動,事情已然如此,激動也于事無補,咱們還是想想辦法熬過眼前的難關,這多出來的稅銀,咱們無論如何也得躲了去?!碧煜绿螅钔澒懿涣耍商偷氖吕钔澱f了算,先熬過眼前這一關再說。
“為今之計唯有一計可讓大人度過眼前難關。”吳為平復了心情后說道。
“哦,先生快說。”李廷棟聞言立即喜上眉梢,沒想到吳為還真有辦法。
“如今大人已經收繳了一部分稅銀,大人可差人將這一部分銀子押送至鳳陽,先交了差再說。”吳為略加思索后說道。
“那剩余部分呢?”李廷棟追問道。
“拖,能拖多久是多久,大明官場有慣例,若遇急事可向朝廷申請截留稅銀,到時候闖賊南下,大人可向朝廷申請截留這一筆剩下的稅銀,只要擊退闖賊,朝廷定不會追究大人拖延稅銀的罪責。”吳為最終說道。
“好,就依先生,先生可盡快安排人講已經收繳的稅銀盡快運往鳳陽?!崩钔澫肓讼牒鬄榻裰嬕仓缓萌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