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唐]韓愈《進學解》
所有的學習、技能培訓、工作任務的分解,不行動、不落實,就永遠不會,更不會有任何結果。
1.行動前的準備
行動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據SMART法則,來檢查自己的計劃是否完善,即計劃是否具體、是否有衡量的標準,是否具備實現條件,是否合理,最后還要加一個計劃完成的最后期限。我們用合理、具體、切實可行的計劃來保證行動的成功。
行動中,將整個大的計劃分解為無數的小目標,拉出對應的清單,一步步按照節點控制來完成。完成一項,消掉一項。每一個小目標的實現,都離成功更近一步,有利于堅定信心,逐步完成整個目標。這樣做的好處還可以隨時根據具體的行動發現問題并及時加以糾正,保證整個行動都在正確的既定的軌道上順利運行。
2.行動要盡早
早期的鳥兒有蟲吃。先人一步,成就一大步。機會稍縱即逝,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領先競爭對手的正確行動,總能得到更多的競爭優勢。而拖延是一劑慢性毒藥。正如心理治療學家威廉·克瑙斯所說,“拖延能奪去我們生活中許多年光陰,耗損精力、感情和時間。更糟的是拖延帶來的恐懼、缺乏自信和容忍,導致憂慮和沮喪。”莎士比亞也曾說,“我們所要做的事,應該一想到就做。因為人的想法是會變化的,有多少舌頭,多少手,多少意外,就會有多少猶豫,多少延遲。”
3.行動
不找任何借口,馬上行動吧!高效的執行力,配合相應的細分清單,個人與團隊的默契配合,良好的溝通模式,通過標準化的作業,每一個一次到位的操作,及時反饋、解決遇到的問題,實現一個個小目標,對應的項目總能一步步地被攻克。
4.后續作業
每一個行動建議進行完美的閉環。學習、工作中敞口越多,效率越低,風險越大。
完成計劃后,建議進行一個事后復盤,總結經驗教訓,柳傳志的方法是看看最后的結果與最開始的目標相比,是更好還是沒有想象中的好,認真研究整個行動過程,看是否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在總結中,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吸取相應的教訓,以便下次行動走得更快更遠。
03022020200701UTC+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