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時光里的面香

拉著風箱燒柴火,
屋里暖暖的,炕上熱熱的,
大鍋里滿滿的一鍋饅頭蒸著。
起鍋的時候,霧氣升騰,
滿屋子飄著面香……
我母親祖輩都是山東膠東人,膠東媳婦出了名的心靈手巧會做飯。
在膠東老家,老人們都是用引子發面,把面盆放在火炕上,蓋上大棉被發酵,炕頭連著墻外的大土灶。拉著風箱燒柴火,屋里暖暖的,炕上熱熱的,大鍋里滿滿地蒸著一鍋饅頭。起鍋的時候,霧氣升騰,滿屋子飄著面香,大家圍坐在一起,滿臉笑容。這畫面,如夢如幻,總是印在我的腦海中,這就是我對膠東饅頭的初始印象。新出鍋那饅頭的滋味,讓人回味無窮,如今想想總會濕了眼眶。
我姥姥是我心中手最巧、干活最麻利的女子,各種面食在她那里根本算不上活兒。一塊面在她手里,揉吧揉吧,捏吧捏吧,用剪子鉸鉸,用梳子摁摁,點綴上紅豆、紅棗,面團就成了各種形狀的小動物。聽母親說,家里包餃子、包餛飩時,搟餃子皮、搟餛飩皮的事姥姥全部一手包辦,一人搟皮,供一桌子人包,大家還都跟不上趟。這使得我們耳濡目染,多少都會做些面食。
如今,我也跟著母親這輩人學著做些老活計,雖腦慢手笨,差距太遠,但有心就可貴。我不是廚子,更不是什么白案面點師傅,我只是個骨子里有股懷舊情愫又尊重傳統手藝的家庭主婦。我希望用自己的雙手制作出天然、健康的食品,帶給親人和大家一份愛意和溫暖。
在當下,一切手工制作的東西都會顯得彌足珍貴。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超市里的食物琳瑯滿目,你可以購買到任何你想吃的東西;但有時我們會發現,這些工業化帶來的快捷產品總是缺少點什么,也許就是少了那份親自動手帶來的醇香。
我愛面食,因為這里面有親情,有美味,有回憶。
馨月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