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狼的智慧作者名: (德)埃莉·H.拉丁格本章字數: 5790字更新時間: 2020-02-28 19:54:27
生活中我們往往需要一位導師,他能夠引領我們,發揮最大潛能應對所做之事。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美國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
頭狼的領導
老大也要有人幫
清晨,狼群穿行山谷。領頭的是狼群中級別最高的α狼,其他成員都跟隨其后。跟在隊伍最后面的是級別最低的ω狼,它與前狼保持著距離,不敢超越,生怕頭狼會斥責或撕咬自己這個等級低下的家伙。
想到這樣一個場景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妥嗎?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吧,這整個畫面都是錯的!發生在拉馬爾山谷的真實場景是這樣的:
12只狼穿谷而行,走在最前面的是狼群中的青壯年,它們體格強健,在厚厚的積雪中踏出一條通道,以幫助跟在它們后面的頭狼夫妻節省體力;頭狼后面是“女生們”,它們步履悠閑,就像在逛街購物;而在隊伍最后拖拖拉拉的則是幼狼,它們慢騰騰地跟在后面,一會兒東聞西嗅,一會兒招兔逗鼠。突然間,狼群像得到了命令一般,全部停了下來,朝著一個方向望去。我也追隨它們的目光看過去,可惜我什么異常也沒發現。不過,狼群顯然是發現了什么潛在的危險。因為撞上了前面急停下來的大哥,所以連隊伍最后面的小家伙兒們也能感覺到情況不對勁,空氣中充斥著緊張的氣氛。前面負責領路的成員,此時退到一旁,頭狼夫妻在大家的注視下毫不遲疑地來到了隊伍最前面,帶領狼群繼續前行。成員們則整隊跟在后面,就連小家伙兒們此刻也嚴肅起來,不再自由散漫了。
這才是我看到的真實畫面。沒有爭吵、逃避,或是少數服從多數那一套,有的只是頭狼的絕對權威和義無反顧的擔當,堪稱領導藝術的典范。
我之所以會否定開篇的描述,而回想起自己親眼見到的畫面,正是因為當下大家都推崇的阿爾法管理原則(Alpha-Principle)。“α”(阿爾法)是希臘語的首字母,寓意開始或第一。人們習慣把等級地位最高的狼稱作“阿爾法狼”,有人花大價錢報培訓班,去專門學習“狼的領導藝術”。他們在周末前往狼舍,去觀察“阿爾法狼”如何領導自己的狼群。這簡直太荒謬了,因為就算是狼自身,也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帶領狼群。所以,人們怎么可能通過一個周末班,就學會做個好媽媽或者好領導呢?
在狼舍里學習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你真的想感受狼群的管理藝術,就應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真正的野狼。你會看到:領導狼群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強壯或最勇敢的狼,而是那些個性鮮明的狼。在一些特殊場合,狼群中的某個成員會憑借自身的長處成為狼群的代班領導,在當地,有時領導大家生活的甚至是些年紀輕輕的家伙,而頭狼并不會因此就覺得顏面受損。
在狼群中,領導地位的獲得從來不是依靠暴力。野狼并不像人類,因為害怕喪失權力而不停地自夸或挑釁,其實這恰恰證明了此人不具備領導才能。
對于領導狼群來說,最重要的是經驗。發生特殊情況時,有經驗的狼會做出決定,而整個狼群都要無條件接受,例如,在狼群遇到危險的時候,做出決定的就會是頭狼夫妻,因為它們的生活經驗更加豐富。所以,管理其實是個很個性化的東西。
要想被家族成員認可,除了經驗以外,智商和情商也是必不可少的。等級高的成員更有責任維持成員間友好和諧的氣氛,因為這有助于家庭的團結一致。對于一只成熟的頭狼來說,因為享有積威,它根本用不著事事斡旋。在告誡別的狼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時候,頭狼的手段往往簡單利落:用眼神逼視,用咆哮威脅,或是干脆堵在對方的路上。
狼群中處于領導地位的狼壓力最大,研究證明,它們的糞便中會出現糖皮質激素的殘留物,而這種激素正是在身體處于長期的壓力狀態下,才會分泌過剩的。用時下的說法就是:責任越大,壓力就越大、越持久。這將導致機體的免疫力下降、繁殖能力減弱、壽命縮短等。所以,就算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成熟的頭狼也會致力于維護狼群內部的和諧。而明確的規則、是非標準的確立,儀式性活動的操練以及準確的行為規范都是狼群內部必不可少的。
在狼群的領導問題上,還有一件事似乎是大家想不到的,那就是雌性頭狼擁有決定權。這里并不是指女性的投票權,而是指原則上,重大決定都是由頭狼夫妻共同做出的,但雌性頭狼擁有最后的定奪權。即便狼群中有所質疑,包括雄性頭狼在內,也都必須接受。
大多數雌性頭狼的地位是世襲得來的,頭狼媽媽的女兒經常會成為新的雌性領導者,因為“她”經歷了母親的言傳身教。
頭狼夫妻大都相伴終生,除非其中一位先死掉,才會有新的繼任者填補空位。而繼任者之所以能得到整個狼群的肯定,往往也是因其具有出色的社交能力。所以,人們看到的那些為了爭奪領導地位而進行的殺戮一般發生在狼舍里,而在野狼群中則極為罕見。在二十多年的野外觀察中,我不過就看到過兩起這樣的事件。這其中的一起命案,因為雌性頭狼死于自己的狼群,可謂轟動一時:彼時德魯伊狼群的雌性頭狼是個鐵血獨裁者,“她”先是趕走了自己的母親和一個妹妹,然后又殘暴地對待自己的另一個妹妹,殺死了它的幼崽。我把那只遭受虐待的母狼稱作辛德瑞拉(Cinderella),也就是“灰姑娘”。頭狼的殘暴攪亂了狼群的氣氛,且愈演愈烈。第二年,獨裁的姐姐又跑到辛德瑞拉生產的洞穴,妄圖再次殺死妹妹的幼崽。這一次,憤怒的狼群暴動了,它們殺死了自己的雌性頭狼。而辛德瑞拉在小狼六周大的時候,接替姐姐成為德魯伊家新的雌性頭狼。令人吃驚的是,辛德瑞拉收養了殘暴姐姐的7只小狼,以及另外一只母狼的孩子!德魯伊狼群一下子成為擁有29只狼的大家庭,其中21只是幼狼。雖然殘暴的獨裁者曾經讓整個狼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成員們對它死后留下來的孩子卻充滿了同情。其實不到萬不得已,狼群不會輕易地舍棄自己的雌性頭狼。雖然我在這里舉了一個反證,但正是狼群做出了取舍,才讓德魯伊家再次團結一致。
狼群極其重視內部的和諧,頭狼的領導原則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拒絕分離,維護家庭的團結統一。這也是我希望能從政治領袖身上看到的品質。不論什么時代,暴君都不得民心,在“女暴君”的統治之下,忍無可忍的德魯伊狼群終究爆發了。經歷了風風雨雨,辛德瑞拉作為寬容待人的新領袖脫穎而出。后來,它與雄性頭狼相親相愛地生活了很多年,直到離世。
以前,人們把等級地位最高的狼稱作“阿爾法狼”,認為它領導狼群,決定一切。其實,這個說法早就被更正了。在野外的觀察研究中,人們已經不再使用這個叫法,取而代之的是“處于領導地位的狼”(頭狼)或者“狼群的大家長”。“阿爾法狼”的叫法來自圈養狼的觀察研究。我們前面說過,“α”(阿爾法)是希臘語的首字母,寓意開始或第一,“β”(貝塔)是第二個,而“ω”(歐米伽)則是最后一個。
以前,人們沒有條件像現在這樣在野外觀察狼群。研究者甚至一度認為,狼這種動物只在冬天才偶爾結伙形成狼群,以方便獵殺大型動物。為了能更好地研究狼群,人們把動物園里的狼圈到狼舍。
人為隨意地把狼聚集起來圈養,結果就造成了它們之間的爭斗。而狼群也因此形成了一種優勢主導的等級制度,就好像雞群里的啄食順序。研究者甚至為此確定了術語,即“阿爾法狼”,該術語及其含義隨后被傳播使用。直到最近二十年,狼群的內部關系得以重新研究確認,該術語才被更正。
術語的變化正反映出我們對于狼的社會行為的重新認識。今天,我們已經知道:狼舍里圈養的狼,其行為不是狼的典型行為方式。它們像被關在監獄里的犯人一樣,不管怎樣都得生活在一起。所以,它們的行為和野外自由生活的狼是不一樣的。它們不能走出狼舍,不能和喜歡的異性交配,就連狩獵也不可能。如果一個群體中的成員都只能對著彼此發泄,那最終的局面必然是形成監獄里那種典型的優勢主導等級制度,上從統治壓迫其他人的“α”,下到凡事都被暴打的倒霉蛋“ω”。
其實,我并不想在這里譴責那些狼舍,因為有一些在控制出生率和人工飼養方面做得還不錯。我認為必須要有足夠大的地方讓動物們隱藏、挖坑和洗澡,這些應該是狼舍必備的。但我同樣在那里看到被群體攻擊撕咬、充滿恐懼的“歐米伽狼”,它們無處可逃,也沒有被隔離開來。我曾經和一位狼舍的經營者談到受傷的狼的境遇,他竟然說:“大自然中不也是如此嘛!”真是對狼的習性無知到令人震驚,虧得動物們還都和他很熟。毋庸置疑,狼舍對于人類研究狼的肢體語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它們對于研究狼的社會行為卻毫無裨益。
長久以來,關于狼群領導和頭狼統治的故事被傳揚得神乎其神:什么“阿爾法狼”決定和統治著一切,它們帶領群狼狩獵,優先享受獵物,只有它們擁有交配權等。但這些“神話故事”里說的最終都被野外觀察研究推翻了。
就以“阿爾法狼”才有交配權為例,大家對這一點的認識簡直根深蒂固。但事實是,黃石公園大約1/4的狼都有自己的伴侶,狼群里的母狼都會產下幼崽,大家一起撫養它們長大。如果領地夠大,食物夠多,那么狼群的“人口”會一再增加。就像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德魯伊狼群,它們發動革命,殺死雌性頭狼,也是為了保證狼群的持續繁榮。

德魯伊狼群的雄性頭狼21號
我曾經在一個交配季,即某年二月份的一天,觀察到一個狼群里的幾只母狼與偶然路過的一只公狼交配,那真是個“幸運”的家伙啊!等到春天,狼群里有四只母狼在自己的洞穴里產下幼崽,當上了媽媽。當狼群出去狩獵時,這些狼崽則被集中到一個洞穴里面,由一個保姆照顧,這樣既節約了“人力”資源,又能確保有更多的狼參加到狩獵中去。
我們之前提到過德魯伊狼群的雄性頭狼21號,它是黃石公園頭狼的杰出代表。我曾經看見它以一敵六,打贏了入侵的敵狼,英勇地捍衛了自己的狼群。生物學家里克·麥金泰爾(Rick McIntyre)總喜歡把21號比作拳王阿里或是飛人喬丹,認為它是一只天賦異稟的狼。不過就算是一只最普通的狼,也比人厲害多了!
“超級狼”21號的父母來自加拿大,1995年遷居黃石公園。21號及其兄弟姐妹是它們父母的頭胎后代,也是七十年來,黃石公園里出生的第一批野狼。不久,21號的父親被偷獵者射殺,生物學家將“單親媽媽”和孩子們帶回了狼舍短暫生活。在那里,每當有人類進去投喂,其他狼都會躲到后面的角落里,唯獨我們的小“超級狼”,會爬上土堆,站在群狼之前,與兩條腿的“敵人”對峙。“超級狼”后來被放回了大自然,脖子上戴著無線項圈,編號21。在兩歲半的時候,21號加入了德魯伊狼群,當時德魯伊剛剛失去頭狼,21號很快就成了它們新的領袖。作為大家長,21號對待家人異常溫柔。每次狩獵后,它都會讓其他成員先享用大餐,自己則在一旁趴下休息,這讓它得到了狼群里異性的愛慕和孩子們的喜愛。
21號是一只非常自信的頭狼,它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怎樣做才會對家庭最有利,它能安撫整個狼群的情緒。
我也看到過21號宣示主權的場面,那是在一個交配季,一只公狼企圖與21號競爭,并接近它的伴侶。21號一下子站起來,眼睛死死盯著對方,嘴里發出咆哮的威脅聲。當它向對手沖過去的時候,對方早已卑怯地仰面倒在地上了。
優秀的頭狼是家庭成員學習的榜樣。21號身上有兩個最為突出的優點:第一,勇敢,它從沒輸過任何一場戰爭;第二,寬容,它從沒殺死過任何一個競爭對手。每次面對競爭,它都只是宣示主權,然后大度地原諒失敗者。
21號為什么不殺死失敗者?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大自然優勝劣汰。在資源匱乏的時候,為了物種的延續,等級高的成員對配偶和食物享有優先權,其生存已經較其他同類容易多了。
可惜,在人類世界里,大多數人太看重地位,希望被別人重視和認可。這種社會認可像毒品一樣,誘惑著人們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其實,讓我們感到幸福的快感的,不過是大腦里分泌的多巴胺、啡肽類物質和催產素,它們分泌得多,我們就會感到幸福,與其他無關。
有時候,狼和人一樣,也會因為情況特殊,被不情愿地“趕鴨子上架”。還記得我們前面提過的卡薩諾瓦嗎?就是那只不僅贏得母狼芳心,還被德魯伊狼群接納的孤狼。它當時是有可能被殺死的,但最后只挨了頭狼的幾次驅趕和輕揍,最終就成了狼群的一員。
頭狼在9歲的時候去世了,德魯伊狼群期待卡薩諾瓦能夠成為它們新的領袖,但是卡薩諾瓦推辭了,讓老頭狼的弟弟接替了位置。因為這個萬人迷太了解自己了,無意擔任領袖。它還知道,自己對女生的興趣大于為家族謀福利的熱情。所以,它更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
卡薩諾瓦并不在意權力,因為它對別的事情更感興趣:它生性樂觀,最喜歡在交配季離家出走,“慷慨”地和鄰家狼群共享自己強大的基因。在一路播撒情愛之后,它還是會回到德魯伊狼群。雖然比起戰斗,卡薩諾瓦更愛當“情圣”,但這個家伙還是值得信賴的。只要狼群需要,它都會出現,不論是驅趕入侵的敵人、外出狩獵,還是幫忙照顧孩子。當狼群遇到危險的時候,不管身在何處,卡薩諾瓦都會像游俠騎兵一樣出現在大家面前。只是它對領袖的地位沒有絲毫興趣。
但就是這樣的卡薩諾瓦,卻在自己8歲的時候做出了“驚人壯舉”:當時德魯伊狼群的所有雌性都和它有了親緣關系,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卡薩諾瓦再次出走。這次它帶上了自己的5個侄子,與附近家庭的5只年輕母狼一起前往自己最初生活過的棲息地。這個從來不想當頭狼的家伙,一下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共有11名成員。到2009年10月卡薩諾瓦去世之前,除了在交配季,它依然會出走以外,其他時候,它都把自己的家管理得很好。在黃石公園,卡薩諾瓦是許多小狼的爸爸,但是直到它去世的那一年,它才有自己的孩子在狼群里出生,那孩子長得跟爸爸一模一樣:皮毛黝黑、身材高大、個性獨立。
就連卡薩諾瓦這樣從不愿承擔責任的狼,最終也成了自己家庭的領袖。不過,這種華麗轉型的機會一定是留給有準備之人的。若你有一顆上進的心,并在成長中不斷學習,積累經驗,那么你就有可能成為杰出的群體領袖。
頭狼其實也不都是又帥又酷、信心十足、睿智無比的,它們也會犯錯,也會在危險的時候驚慌無措,甚至做出錯誤的決定。就像加拿大野生動物學家保羅·C.帕奎特(Paul C.Paquet)在報告中總結的那樣:“頭狼也會犯蠢。”不過,這些并不會影響頭狼在狼群中的威望。
我個人也是通過向狼群取經,才學會管理的。我最初的“領導”生涯是在夏天兼職做導游,因為當作家的收入實在太微薄了。剛開始帶團的時候,我希望自己的團員們都能和諧相處,在我的團里感到舒服,所以我非常民主地讓游客們參與日程安排。可僅僅是因為“今天想看什么?”“明天幾點出發?”這樣的小問題,大家都會吵個不停。于是,我很快放棄了最初的想法,坦然地決定由自己安排一天的行程。結果呢?團員們都很滿意,一點抱怨都沒有。盡管一開始我覺得責任重大,不敢獨立安排團隊的行程。但是,我向頭狼學習,基于自己的權威做出決定,而團員們也欣然接受了,因為大家相信我的經驗會幫他們做出最佳的選擇。這就是我從觀察狼群中學來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