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長征記:原始記錄
- 劉統整理注釋
- 14811字
- 2020-02-28 19:02:19
英勇的西征
西征目的已經達到
紅軍英勇的西征,是在最艱難的條件之下進行的。我們經過的是什么道路呢?當然不是柏油馬路,或者石板鋪的大路。我們走的多半都是崎嶇險阻的羊腸鳥道。我們爬過了中國最高的山脈:川康間的山脈,高達五千米以上。五月間,中國各地炎熱如火,而川西高山積雪不融。
我們渡過了二十多條地理上著名的大河:揚子江,烏江,湘江,金沙江,大渡河,等等。我們依靠什么工具渡過這些大河呢?什么現成的、便利的工具也沒有。
這次西征全程:從江西過去中央蘇區出發,直到和紅四方面軍會合,歷時共有八個半月,跋涉約一萬二千里。我們通過了十二省邊界: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肅,青海,陜西。中國本部十八省,我們走過了三分之二。
這次西征底目的和原因是什么呢?
最近幾年來,我們黨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建立蘇維埃革命根據地。我們深知牢固的根據地為紅軍所必需,沒有這種根據地,可使國內革命戰爭之進行感受莫大的困難。從一九二七年起,我們黨就已開始用全力來解決這個最緊急最重要的任務。直到今天,這還是我們最主要的任務之一。一九三四年,敵人向我們過去中央蘇區四面圍攻,把我們擠到了較小的區域。我們的黨,為保全紅軍實力起見,于是決定主力退出中央蘇區,以便在中國西部廣大領土上建立新的根據地。因此,中國共產黨便有這次著名西征之組織。
我們準備西征的全盤計劃,原定在三個月內完成,可是因為情勢嚴重,指揮部乃不得不限定兩個月完成。這樣的短促期內,而準備工作還是做得盡美盡善。
這次西征是怎樣準備的呢?
第一,當主要部隊還沒有從中央蘇區向西開拔以前,黨已派了一部分紅軍到蘇區境外,深入敵人的后方。特別是組織了第七軍團北上,就是全國聞名的抗日先遣隊,向福建方面以及浙江、江西、安徽邊界進發。如此,我們的軍力在東北方面抄到了敵人的后方。接著,從湘東派兵深入湖南境內。這便是任弼時、王震、蕭克底第六軍團,該軍團已同賀龍底第二軍團匯合。如此,在西北方面我們的兵力也抄到了敵人的后方。
此外,我們還進行了為紅軍主力遠征所必需的準備工作。我們吸收了廣大愿意武裝保護中國革命的青年壯丁,更擴大了紅軍的實力。
第二,對紅軍基本干部實行加速訓練。擔任訓練的有三個學校:紅軍大學、步兵學校以及專門學習防空和防毒的軍事專門學校。紅軍干部人員,大部分都進過這三個學校。此外,各衛生學校(專門訓練軍醫、看護員的)、通信學校(專門訓練電話電報等通信工作人員的),輸送一大批新干部到各軍團中去。
第三,在出發的時期,采買了六十萬石糧食。軍裝、火藥等等底制造,增加了六倍到三十倍。還采辦了大批特別軍衣給兵士穿,以及其他等等。
在西征中,經常的糧食問題怎樣解決的呢?主要的,是各地人民自愿供給我們,以及沒收了地主豪紳底財產給紅軍享用。
現在我們可以斷定說,西征目的已經達到了:
(一)我們真的保全了紅軍底實力;
(二)我們終于和紅四方面軍匯合了;
(三)兩軍會師以后,建立了新的、更強大、更富足的蘇維埃根據地。
作戰的經過
西征底第一階段——從江西出發,到貴州邊界。這個階段是勝利了,因為我們從戰斗中沖過了敵人底四道封鎖線。在這些封鎖線上敵人早已用鋼骨水泥筑起了防御工事,埋伏了大批機關槍、迫擊炮。總之,在這些強固的防御工事地方,算是飛渡不過的難關。但是這四道防線我們都沖過了。我們沿途掃除了一切障礙,掃蕩了敵人軍隊,沖倒了所謂銅墻鐵壁的堡壘封鎖線。
第一道封鎖線,是在江西贛江沿岸。第二道是在粵北仁化和贛南之間。第三道是沿粵漢鐵路的株韶路段(該路建筑未完,但公路已通,沿路也用鋼骨水泥筑起了防御工程)。第四道是在湘南、桂北一帶。
在這幾道封鎖線上,敵人所埋伏的機關槍,簡直造成了一座火藥森林。我們都受強敵的雙方夾攻,可是我們很快沖破了敵人的封鎖線:渡過了贛江,占領了城口,就沖破了第二道線;后來占領了宜章,就沖破了第三道線。第三與第四道之間,則盡是一片崇山峻嶺,蔣介石正打算在這一帶地方來消滅我們。
我們在宜章勝利以后,一連占了六縣:臨武,嘉禾,藍山,江華,道州,永明。如此,我們把第四道線也很快就沖破了。至此,蔣介石底計劃,他包圍和消滅紅軍的企圖,事實上已經完成失敗。我們安全地突出了敵人的封鎖,沒有給敵人如愿以償。
可是這里必須指出我們的幾個缺點和錯誤。
第一個錯誤,就是當西征出發之前,在黨內,在紅軍內以及普通群眾中沒有來得及做應有的解釋工作,結果使西征的準備工作感受很大的困難。其次是使一部分不明了西征目的和前途的青年兵士以及某些個別分子,在行軍時不十分堅忍。這種現象,當行軍到湘南一帶時特別發生。
我們為什么犯出這種錯誤呢?因為我們把軍事秘密的問題看得太機械了。我們曾認為,西征底任務,不能向黨員、兵士和普通群眾去解釋。
第二個錯誤,我們所帶的行裝太多,粗重機器裝載太多。我們把兵工廠、印刷廠、造幣廠等項機器,通通都馱走了。專門擔任運輸的就有五千人。
經驗證明了,帶著驢馬同行,有時都妨害我們行軍,特別是過河的時候,何況這些笨重非常的機器呢?這個搬運機器的隊伍,阻礙了軍事行動。在它后面的后衛部隊往往比先鋒隊遲到十天。行軍時有過這樣的事實:在大雨滂沱之下,我們在泥途上蹣跚,十二點鐘之內一共走了四公里。這證明我們的行軍是多么困難。
我們主要是分三路前進:左翼,右翼,主力則由中路挺進。此外我們還有先鋒隊和后衛隊。我們行軍的次序,大體上就是這樣。可是道路之險惡,當然使我們不常能按這計劃進行。我們有時不得不分兩路并進,但從來沒有一路獨進。
我們占領宜章之后,本應立即把全州也占據,以便立刻就在那里過河。這個地點很關重要。可是身上過重的負擔,使我們不能及時占領全州,敵人反而跑在我們前面,先把全州占了。如果沒有這些笨重行頭,我們的后衛隊一定會走得快些,我們就不會要作這么多的戰斗。在湘桂邊界上,我們大約耗費了一百天工夫去與敵人作戰。
由于這種錯誤底結果,我們的基本部隊變成了行裝護衛隊,而自由周旋的兵力反而不夠。先鋒隊前進,而后衛隊還落在兩三百里路之外。凡此一切,都減弱了我們的戰斗力,往往使敵人得以向我們側面進攻。
為什么我們要帶這樣笨重的行裝呢?這是由于一種不正確的幼稚的政治觀念,以為創造新的蘇維埃根據地,只是從這一個地方遷徙到別個地方,而不需要經過一番新的艱苦的斗爭和大的努力。
第三個錯誤,就是純粹軍事上的錯誤。我們總是按照紙上畫好的直線筆直前進,結果到處都遇著敵人迎擊,因為他們老早從地圖上知道了我們將經過何地,走向何方。于是我們自己不能取得主動地位,去襲擊敵人,反而變成了敵人襲擊的對象。我們本應以更快的速度前進,以更快的速度占領地點,而我們卻要在不利的條件之下搏戰才奪取了這些地方。敵人有汽車及其他轉運工具,而我們則走直路,堅持不肯改變方向,可是地圖上往往畫得不對,于是我們常常陷于絕境,而不得不重新折回。有一次,我們在四公里以內同敵人打了三天,我們參謀部內的同志和各軍軍長,一連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沒有睡覺。往往竄來竄去,好久找不到出路。后衛隊黨代表,為要時常督促士卒前進,而他卻整整六天六夜沒有睡覺。
在這種條件之下,我們怎樣安置受傷的同志呢?
要是不能帶走的,我們就把他們安插在當地民家。有時我們組織了游擊隊以資掩護。地方人對待我們的傷人實在非常勤懇,病好以后就把他們送上行營來。
行到黎平,我們就糾正了已犯的錯誤。在湘桂邊界上,敵人集中了多過我們五六倍的軍隊,準備迎擊我們,他們預料紅軍主力必會走第六軍團底舊路。桂軍從南方進攻我們的后衛隊。此外還有大批敵人向我們后面追擊。
紅軍全體主張沖破薄弱的環節,即是說要走敵人較弱而我們可以得到補充的地方,那時才決定改變方向。這里就是西征第一階段底終點。這個階段共長一百天。當我們達到貴州邊界時,紅軍已不再是經常不斷的被敵人攻擊的對象,自己反而站到了主動地位,能夠自由地襲擊敵人。
西征底第二階段——從黔邊起程直到占領遵義。紅軍戰士這時已看清了行軍底最近前途和目標,因為我們向他們解釋了,說我們要到貴州去“生擒王家烈”。這就是我們戰士作戰的最近目標。
我們從此不再依照過去的“直線”行軍法,而開始采取靈活的進兵法。由于策略之改變,我們便得以迅速前進,闖入黔境,占領遵義。在這里擊潰了侯之擔底兩個師。在這次戰斗中,我們已比較容易得手。我們占領了烏江以南的九縣,旋即渡過此江,而烏江在軍事上歷來號稱天險之一。指揮過江者為名震四川的劉伯承同志。他統率一師一團,不斷前進,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占領敵人扼守橋邊的要地,乘敵人來不及炸橋,即命部隊火速過江。渡江后,即占了遵義,同時占了湄潭。在遵義,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我們的第二個大勝利,就是吸收了當地的新兵加入我們隊伍。在遵義,紅軍戰士休息了十二天,而主要政治工作人員則忙于招收新戰士,一共招了數千精壯新軍。這時我們再沒有把笨重的行裝馱走。全體兵士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個個洗了澡,換了衣服,各人得意地繼續前進。
在這里還吸收了當地人士組織革命委員會,在革命委員會領導之下成立了地方武裝游擊隊,動員了群眾沒收地主豪紳軍閥底財產,分給人民享用。我們這些行動引起了當地人民擁護紅軍的熱潮。
西征底第三個階段——從占領遵義直到進抵揚子江岸。這里我們也有過好幾次巨大勝利。在這時期,進攻的主動權已操在我們手里,而不是操在敵人手里。這里我們渡過了金沙江。
我們曾決定向四川挺進,先向北,后折向西。起初不知敵人兵力究竟有多少,可是行抵四川邊界時,才知敵人兵力超過我們幾倍。我們于是渡過赤水上游占領黔邊扎西,集中軍力,并改變路線。敵人知道了我們要渡江,因此集中兵力于川黔邊界上。如果我們從這里一直向西,則必遇到最強的抵抗,因為敵人已在那里有了防御準備,因此我們向東折回。當紅軍走近桐梓縣城時,敵人才發現我們不向西進,而向東行,可是這時我們已走得很遠了。這是一次很好的機動戰術。
第二點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在離桐梓三十公里之地占領了黔省有最大戰略意義的婁山關。王家烈底兩個師向關口來進攻,可是我們特別加強兩翼的守備,守住了關口。當王家烈軍隊走得更近時,我們便將他們包圍起來。王之基本部隊全被解決,其余少數人則望風而逃。當晚我們又占了遵義。
第二天,吳奇偉統兵從另一方面又來向遵義進攻。可是我軍自從戰勝王家烈以后,立刻就有了準備。我們的側翼軍已埋伏好了,只等敵人來進攻。上午八點鐘戰斗開始,正午十二時,吳軍已被包圍。兵士大多數被繳械,其余小部分乘汽車退往貴陽。
如此,我們在桐梓與遵義之間完全消滅了敵軍底四個師。這次勝利又更加強了紅軍全體底戰斗精神,提高了紅軍在四省(川湘云貴)民眾中的威望。民眾感覺我們已成了很大的力量。此外,這次勝利減輕了紅二、六軍團底困難,因為這四師敵軍最初是進攻他們的,這對敵人便不得不停止對紅二、六軍團底進攻,而將兵力調回來攻打我們。
紅二軍團既削弱了敵軍勢力,又很快消滅了敵人一旅,于是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得以在本地區鞏固起來。這是一九三五年四月底五月初間的事情。
這時期底第三個勝利,就是我們在戰斗中奪獲了許多軍衣和槍械、機關槍、子彈、驢馬之類。說句老實話,我們的紅軍戰士,不大樂意同各省地方軍閥廝打,而只高興和南京軍閥交戰,因為擊潰了一個南京軍閥,通常總是得到大批糧食、軍械,而地方軍閥卻比較寒窮得多了。
在這個階段內還有一個優點,就是靈活地運用了機動戰術,敵人難于捉摸我們的前進方向。比如敵人在西邊“伺候”我們,而我們卻在東邊出現;敵人在東,我們卻又在西。
為什么我們要這樣干呢?因為在白區作戰,與在自己的蘇區作戰完全不同。如果在蘇區內,敵人來向我們進攻,我們為更能集中兵力,準備給敵以最大的打擊起見,有時可以退卻,誘敵深入,敵人不知我們的主力何在,因為蘇區人民是不會把我們主力布置情形告訴他們的,因此我們常能迫使敵人放棄原來的計劃,放棄原定的策略。可是在白區,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敵人在白區可以從各方面分幾路自由進退以包抄我們,如有一路受了損失,當天就可以派兵增援。
因此,我們既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同時擊潰四五路敵人,就不能同敵人作持久戰。要是敵人從各方面向我們進攻,而我們兵力不夠應戰,不能舉行反攻,這時就不能不采用機動戰術,以突出敵人底包圍。我們在黔北之所以不得不四進四退,原因即由于此。我們看清了,在這一帶地方渡過烏江是困難的,于是決定另找他處過江。
第二次渡烏江,曾是西征史上最大的難關。如果我們照原定路線,直趨江岸,那末,永遠也渡不過。當我們最后一次占領遵義時,敵人已準備在黔東北進攻,預料我們必會去同紅二、六軍團會合。我們也就的確派了一部分軍隊往那邊去,以造成的確去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模樣,而主力卻往相反的方向退走。我們一夜造起了三座浮橋,把紅軍全部都渡過去了。烏江水勢奔騰,波濤洶涌,水流速度每秒鐘達三米。四處找不到船只,又沒有造浮橋必要的軍事工具。然而先頭部隊畢竟還是渡了過去:我們砍竹作筏,用筏渡兵。
全體主力部隊渡河時,依靠我們的干部、戰士創造了一種造橋的特殊技術:使用普通鐵絲,扭成鐵索,將鐵索兩端釘住兩岸,索上橫鋪木板,人行板上,安然而過。
我們把一部分兵力調往東邊,使敵人上了大當。湖南軍閥奉命向貴州進發,敵人集中一切兵力于黔東來攻打我們。而我們卻將主力向南推進,繞過貴陽,由黔南迅速折向西方。如是一切敵人——湘軍,川軍,蔣軍——都落在我們之后。
經驗告訴我們,后面的敵軍,是不足怕的,因為道路極少,敵人不能一下子把許多軍隊同時推進,而開展廣大戰線又很困難。
我們占領了定番,廣順,歸化,長寨,貞豐。
同時,為延長戰線起見,另分一路兵力,平行并進。這一路人擊潰了敵軍五團,奪獲了大批槍械、軍裝。進到了瑤人所居之地,在該地招收了一萬多青年戰士,沒收了地主的財產、銀錢,銀錢用四十多匹驢子馱走。后來占領了巧家,在該城之西渡金沙江。
我們的主力占領滇黔邊界的地點時,原想折向江邊,立即過江。可是如果直趨江岸,敵人很快就會趕上我們。因此再向南深入滇境,把昆明(云南省城)附近的許多地點都占了。如此就斷絕了敵人到江岸之路。可是那時我們還是沒有把握渡江。
截獲了敵人底一些軍用地圖,可是它們也是不正確的,比我們的地圖好不了多少。可是還是按這些地圖決定了過江地點。這樣的地點共有三處,其中一處標有渡船的記號。這里必須敘述一件事實。原來云南的龍云無意中替我們出力不少。他原先打算派飛機送軍用地圖和大批藥品給四川某軍閥,后因飛機師患病,乃決定用汽車運送,有某汽車夫愿告奮勇。有一天,我們占領某縣城之后,參謀部內有幾位同志因事從公路上過,忽見前面一輛汽車驟然而來,便將汽車攔住。車上載有幾十幅軍用地圖及上等藥料,這都正是我們所非常需要的東西。在這些地圖上發現了九個渡江地點,并且還知道,有的地方有一只渡船,有的地方有三只渡船。于是使我們確信我們之渡江一定可以成功。
老實說,云南軍閥之愚蠢,還不止一次。有一次,我們一旅人走近貴州一個縣城,我們的兵士都穿紅軍服裝,大家傲然自得地走到城邊。縣長向窗外探頭張望,看得出神。他心里想:這是何處來的軍隊,穿得這樣齊整,這一定不是紅軍。他們心目中都以為紅軍是“土匪”,行裝必襤褸不堪。他們當即認定我們是南京軍隊,因為滇軍、川軍底服裝都不如蔣軍。當我們進占該縣城時,我們的確穿得漂亮:頭戴鋼盔帽,身穿西式襯衫,腰纏精致皮帶,腿捆綁帶。此外各有一小皮包,都是從蔣軍方面奪來的。排長以上的指揮員,各有望遠鏡一架。我們還有輕重機關槍,而滇軍、黔軍都沒有這樣多的機關槍。當下縣長看見來者不是土匪,便大開城門歡迎,殷勤款待。當時我們也就將錯就錯,并沒有立刻聲明不是南京軍隊,我們略事休息之后,即問他們:“你們給本軍辦好了糧食軍餉沒有?”他答應說:“都辦好了。”我們還吩咐他要十個本地人作向導。旋即有本城各機關要人來拜訪,各人忙著通報姓名官銜:“鄙人現任警備隊長”,“鄙人現任警察局長”,“鄙人就是縣長”等等。既然他們自己道出了來歷,我們自然知道怎樣對付他們了。
毛澤東同志說過,如果一切敵人都像云南這個縣長這樣蠢,中國革命早已成功了。這話真是不錯。
截獲了地圖以后,指揮部即決定了幾個過江地點。但為掩蔽敵人耳目起見,乃派一部分軍隊向別地進發。占領縣城以后,敵人在某渡口將木排盡行焚毀。為轉移敵人視線起見,我們偏在這處開始造橋,當橋已造成三分之一時,蔣介石的飛機立刻注意到了這一地區,發現了我們在此地造橋。于是一切“追剿軍”都向這一地區進迫。可是到這時候我們的部隊在各渡口過江已經過完了。
敵人飛機在空中盤旋的,每隊總是四架、六架或八架。
我們急速集中到真正指定過江的地點。在江內找到了六個船。基本部隊就是用這六個船渡過去的。這真不是容易的事情。金沙江水面雖不甚寬,但水勢之奔騰,遠非其他江河可比。兩岸懸崖絕壁,高達三百米。沿岸數十里,草木不生。在這里造橋是極不容易的。江岸上風力之強,往往吹倒行人。原有的六個船都已破爛,需要修理,才能渡人。
整整渡了九天九夜,才把部隊渡完。沒有損失一人一馬。馬匹絆在船上渡過去。因怕敵人追來,不得不急速從事。這時需要有極大的組織性。
為順利完成這個任務起見,黨中央和革命委員會特組織了一個有威信的渡江委員會,專門領導一切渡江事務。一切部隊都聽渡委指揮。規定了部隊渡江次序。照顧人們上船和下船,并囑咐人們不要倉促跳躍以致翻船。同時,因為水流太急,容易翻船,我們還找來了一些熟練的水手,并且給這些水手的工錢都很高。地方人民對我們感情極好,工人自愿來給我們幫忙,過江以后,有許多水手都隨同紅軍走了。
這次過江,再一次證明我們紅軍是何等有紀律,有組織,有覺悟。
渡江以后,即包圍會理城。敵人知道時,我們已渡完了。我們到第九天已渡完,而敵人在第十一天才趕到。
紅軍戰士作了一個“歌劇”嘲笑蔣介石,大意是說他輾轉六七省,追到金沙江,紅軍追不到,只在空船上撿得爛草鞋一雙。
敵軍本想也跟著過江,看見我們準備了機關槍迎接,便不得不折向北去,另尋渡口。而且,敵人的軍隊常常絕糧,因而士氣不振,多有大批逃亡的。
我們過了金沙江后,即居于主動地位。能夠阻止敵人過江。形勢漸漸順利起來,從此便是西征第四階段之開始。
在會理休息了五天。決定以更快的速度向北進展,以便早日與紅四方面軍匯合。在這一帶,招收了五千青年戰士,以補充紅軍隊伍,并組織了大批游擊隊。同時定出了籌糧籌餉計劃,也都完全實現了。
由會理向北,進抵大渡河。這一行,如果平均每天走三十公里,總共需要二十九天,可是還要估計到路上常有敵人出沒。敵人在許多地方都把橋梁燒毀了,以阻止我們過江。我們紅軍非常迅速,沿路不求占領城市。可是畢竟還在各地組織了游擊隊。在這里發現了有所謂“化外”黨部,他們和共產黨省委隔絕已有三年了。在某縣城內找著了領導過運動的地方委員會。第二天,那里就動員了一千多人,組織了抗稅軍。該委員會現在還在繼續工作,并加強了本身的組織。
由此地到大渡河,有兩條路:一條大路,一條小路。我們料定,大路上必有強大敵人扼守在前,我們難于通過。于是,派一部分部隊走大路,以轉移敵人底視線,而以主力向另一條路前進。
走到了山區,此乃少數民族彝民所居之地。他們受漢族地主、軍閥底壓迫特別厲害,因此非常仇視漢人。在我們到此不久以前,有一個白軍軍官想通過此地,被彝民所殺,其部隊也被消滅。
當我們部隊行經此地時,被彝民四面包圍。紅軍參謀長劉伯承同志親自指揮部隊。他證明了自己不僅善戰,而且善于建立統一戰線。他利用了彝民內部的糾紛,并且當著彝民大眾面前斬雞飲血,表示歃血為盟,即是說,從今以后,他與彝民訂立了同盟。我們作了一番廣泛的鼓動工作,證明我們是幫助少數民族——彝民自決,堅決反對漢族對他們的侵略和壓迫。這種態度,使他們非常感動。友誼漸漸鞏固了。他們送了我們一些馬、牛、羊以及各種禮物,我們也還贈他們以金錢等等,作為酬答。
過了此地,便到大渡河岸。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地方。它的出名是從太平天國時代起。太平軍領袖石達開,由南京退往四川時,就是在此地慘遭滅亡。我們遇到了一位九十歲的老翁,他曾目睹當日事變,并親眼見過石達開和太平軍。老翁說,太平軍和石達開之所以失敗,是由于他們內部的糾紛,由于石達開不知道對待少數民族——彝民應有的態度。他又說,太平軍并不是什么“長毛賊”。有一個人問他:“老公公,你想想誰對待老百姓好些,是我們還是太平軍?”老翁回答說:“太平軍對待老百姓原來不錯,但你們對待老百姓還更好得多。”
到岸只看到兩只渡船。對岸駐了敵軍一營。營長怕我們來攻,先命將兩船絆在對岸。當晚我軍已到岸邊。第二天,天亮時,我們看到河面太寬,難以渡過。大渡河比金沙江寬些,而水流也更急。渡船往返一次,至少要五十分鐘。因此,單靠兩只渡船來渡盡我們的主力,大約要一個半月。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本地水手又找不到,于是只得從黨團員內挑選十九個沖鋒隊員,各帶炸彈、步槍和輕機關槍。我們則在岸上裝好機關槍,用炸彈發射器開火,用精練射手放槍。我們的十九位同志,在這種槍彈掩護之下公然渡河,不顧敵人機關槍掃射,冒險登岸。上岸后,即將敵人一部分繳了械。我們從岸上放出的炸彈迫使敵人的機關槍不斷地移動位置。這時我們的沖鋒隊也漸漸沖到山上。有了這十九個勇士在對岸作掩護,于是開始渡河。在兩天三夜之內渡過了一旅。
我們這十九位沖鋒隊同志,在沖鋒時只傷了五人。政治部給了他們最高獎賞。他們都得到了紅軍英雄的尊號。
可是只有一旅人過河,還是沒有解決問題,因為紅軍主力還沒有過去。于是大家折向西邊,以便利用聞名天下的唯一天險的瀘定鐵索橋過河。對岸的一旅人也沿河西進。那邊撤退了的敵人,死守不去,步步防御。然而我們對岸的部隊,還是安全到達了目的地。
我們從三方面進攻,敵人雖得到大批援軍,終歸支持不住。敵軍方面有許多新兵,知道紅軍不會殺他們,都拋棄槍械而等候我們。我們將他們帶走,以補充兵力。
行近鐵索橋時,發現該橋一部分已毀壞了,鏈子上的木板也抽去了。橋長三十多米。由十三條大鐵鏈組成,上面四鏈當作欄桿,下面九鏈并行,以便橫木板。鏈子兩端都高高釘住在兩岸懸崖上,上橋必先經過石洞。
蔣介石底飛機隊在這里拋了三天炸彈,結果一條鏈子也沒有炸毀,因為兩岸太高,飛機從高空中瞄不準對象。
可是敵人從對岸開火,我們為彈雨所阻,不得過河。于是派一連人(最好的一連)上前。紅軍兵士攀著鏈子,像走索一般地前進。結果板子也找著了。大家都在先鋒連掩護之下都爬過去了。
中國戰爭史上最勇武的英雄,一到大渡河邊,沒有不喪命的。蔣介石就預料我們必會蹈前人之覆轍。他向他的軍隊說,此處乃“赤匪”必死之地。然而我們卻出乎蔣介石意料之外,安然渡過了這座橋。這當然是西征史上最大的一次勝利。
由此地到雅州,都是平坦大路。可是敵人在路上駐有重兵,由此路前進,必然不利,于是決定改由羊腸山路進發。路遇屏障參天高峰,聳立云外,而此峰卻是必經之路,只得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度過了這個天險。蜿蜒下山,尋到人煙之地,居民非常驚異,他們無論如何不肯相信我們是從高峰上過來的,因為他們只聽到祖宗傳說,山上有條什么小徑可通,可是近百年來,誰也不曾通過。在他們看來,我們仿佛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這個高峰,我們真是爬過來的。有的地方,泥深過膝。
下到平地,卻又碰上了敵人底堡壘。我們想來沖破這些“烏龜殼”,整整沖了一天,終不能把敵人從殼內趕出去。于是轉而再過一高達一萬六千英尺的山脈,然后才占領天全縣城。
由此地去同紅四方面軍匯合,兩條路可任擇一條。可是在大路上,有敵人的大批堡壘,并駐有重兵把守。走小路則又發生糧食困難,我們還是決定走小路。
到這時候,紅四方面軍已占了理番。我們漸漸向北推進,紅四方面軍則迎面而來——自北而南。歷史上有名的紅軍兩大巨流(由贛西征的紅軍與紅四方面軍)之匯合,如此告成。這個歷史上有名的紅軍匯合,其政治意義如何呢?
第一,蔣介石底計劃,原來是要包圍中央蘇區,四面張起天羅地網,要將紅軍實力一網打盡。我們沖破了他們的包圍線,把紅軍主力調往別處,這就是蔣介石消滅中國工農紅軍計劃之完全失敗。紅軍在這次戰斗中更加經受了一番鍛煉,更加提高了戰斗力。參加過這次西征的每個兵士,都受了一番莫大的訓練。他們已不是簡單的兵士,而是程度很高的中堅干部。經過了這次遠征的軍隊,這已經是干部軍隊。
紅軍終于保全了實力,這是這次西征最大的勝利之一。
第二,紅軍在過去散居各地,彼此孤立。自從紅四方面軍與紅軍主力會師以后,即建立了強大的革命根據地,造成了紅軍發展史上所從未見過的大勢力。因此我們有了可能和敵人作更巨大的戰斗。
第三,這次西征底又一個最大的勝利,就是紅軍現在得到了比過去更順利的軍事戰略環境。我們在江西的時候,敵人可從四面來包圍我們,現在這已經不可能了。現在紅軍處在川北陜甘青海一帶,因此敵人不能從西北方面向我們進逼。
蔣介石現在只能自東而西,或自南而北來向我們進攻。可是他不能從四面來包圍我們。這種有利的戰略形勢,是今后在國內革命戰爭中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之一。
我們得到了這種順利的軍事戰略環境以后,已能實現兩個最重要的任務:
第一,紅軍主力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以后,已向陜甘出動。他們會師以后,得到了兩個月的休養、補充和布防。
為什么在那里能夠休養和布防呢?因為蔣介石為進攻我們起見,不得不要先從華中增派援軍,而且這些援軍須要經過一定的軍事訓練,這也需要耗費相當時間。
而紅軍經過了這樣偉大的遠征以后,當然感受疲倦而需要休息。必須再次著重指出一點:這不僅是簡單的休息,這個休息使我們得以補充生力軍并鞏固防御。我們在會理,只在五天之內就招收了五千青年戰士。由此可以推知,紅軍在兩個月內可以增加多少。我們在這里有了真正補充隊伍的很大可能性。
第二,(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兩軍會師以后,即占了松潘,在那里把胡宗南底模范師兩團人都消滅了。這是蔣介石最精銳的軍隊。我們擊潰了胡宗南底主力以后,就得以向西北繼續前進。
我們成功的原因
我們紅軍遇著這樣的艱難險阻,何以竟能達到目的呢?我們成功底保證何在呢?
第一,我們有真正英勇不怕犧牲的紅軍戰士。上面已經講過幾個事跡,足以證明這點。現在還可以舉出許多事實來證明紅軍之英勇。
我們紅軍是在國內革命戰爭底炮火中鍛煉出來和生長起來的。他們善于沖鋒,善于進攻,善于從事遠征,彼此團結非常之堅,因此無論如何都是擊不破的。
當時我們在遵義向王家烈兩師進攻的時候,王軍沿馬路退卻。而我們黑夜從羊腸山路上抄過去,火把都沒有點一個。八點鐘內跑了五十公里,行抵烏江時,敵軍最后幾團還來不及渡江,于是我們先把浮橋拆毀,后將敵軍消滅。難道這不是證明我們紅軍之非常靈活,非常富于進攻力嗎?
在川黔邊界上,敵人筑起了三層炮臺,在上面集中了大批火力。炮臺位于山之斜面,最高層炮口密如蜂房,長約一千米,我們在十分鐘內即把頭兩層炮臺占了,并飛奔前進。這一天我們之進攻,并不是從山腳下開始,而是跑了三十公里的遠路以后才開始的。我們一面唱歌,一面沖鋒。還證明我們紅軍有何等熱烈英勇的精神。
可是紅軍不僅善于進攻,而且遇必要時還善于作有組織的退守。例如赤水之戰,我們打了一整天,到下午十時知道敵人援軍已到,于是決定退卻。先造好了橋,半個晚上就把橋搭成,半夜之內就把紅軍渡盡,天明時,紅軍主力已退到了離河岸十五公里之地。在這次退卻中沒有一個紅軍兵士有不滿意或情緒不好的表現。敵軍敗退時,往往狼狽鼠竄,潰不成軍,而紅軍之退卻則非常有組織,有秩序。
在八個月的西征過程中,我們平均每天走一百到一百二十里,都是山路,而且常在夜里,我們在山上平均每小時走三公里。如果有一部分或一小隊被敵人截斷了,他們就有組織地退卻,然后再與主要部隊匯合。
有過這樣的事情。有一兒童團的支部書記,年僅十三歲,到地方居民里面工作,倉促中與紅軍主力隔絕了。他爬山過嶺,整整尋了三天三夜,餓得全沒氣力,幾天尋不著滴水入口,只得飲自己的尿,結果他還是找著了自己的同志和自己的部隊。
只這幾個事實就足以證明我們紅軍之團結性,證明我們戰士之無限英勇,證明他們在任何條件之下都能夠有組織地行動。
軍事技術之學習也增進了。各軍事學校畢業的指揮員已有七批。我們有特別軍事技術學校。有造就游擊隊隊長的專門學校。
我們經過了多年內戰,得到了莫大的實際軍事經驗。我們就利用這種經驗來訓練我們的戰士,提高全軍底戰斗力。
紅軍工程隊程度也大大提高了。例如我們沒有精良的渡河工具,可是相當地精通這門技術,因此屢次能夠設法過河。
在行軍期間,我們無時不注重兵士中的政治和教育工作。每天早上(在出發以前,開始上早操的時候),或每天晚上,必舉行政治談話。我們利用一切機會來教育紅軍兵士,教他們如何進攻、防守、防御以及使用各種軍器等等。首先是利用過去軍校畢業的同志來進行這項工作,這些同志在紅軍內起莫大的作用。
紅軍之所以這樣英勇,是因為戰士們有很高的政治覺悟。我們的紅軍,過去在江西就明白它的使命是要擁護土地革命。現在它又知道目前中心任務是爭取民族解放,并準備在全中國完成蘇維埃革命。紅軍不但養成了為中國蘇維埃革命勝利而斗爭的精神,而且養成了為世界革命而斗爭的精神。紅軍兵士非常愿意知道國際事變,知道全世界無產階級斗爭的情形。黨報,蘇維埃機關報,紅軍機關報《紅星》,都經常發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消息和文章。
在中央蘇區時我們募了捐款救濟政治犯,舉行了援助臺爾曼的運動,過去為釋放季米特洛夫也募過捐,舉行過運動。我們募了捐去援助奧國暴動的無產階級。凡此一切,都有莫大的教育意義,特別是可以幫助訓練東方各國民族解放運動底干部人才。我們蘇維埃各學校內有朝鮮、越南及其他東方民族的學生。
紅軍之所以這樣英勇,是因為其中工人占很大的百分數。工人成份達到百分之二十。我們常常招了新軍以作補充,而這些青年新戰士之英勇精神并不亞于老同志。為什么呢?因為每個紅軍戰士都富于階級覺悟性。
紅軍之所以這樣英勇,是因為它有優秀的堅強的干部。紅軍基本干部都是在國內革命戰爭底爐火中鍛煉出來的,他們都是從反帝和土地革命中間出身的。他們在紅軍戰士中有非常高的威信。他們真正是忠于共產主義的戰士。很多指揮員都很年輕,例如第一軍團長林彪僅二十八歲,第二師師長僅二十四歲,第四軍團長陳昌浩僅二十九歲。
這些干部都是在內戰時期成長起來的,他們不僅是軍事專家,而且是執行黨的路線的精明政治家。他們表現有強大的自動能力,向黨底領導機關提出今后計劃問題,我們紅軍底任務問題以及今后發展底前途問題。他們無時不顧及到革命底利益,黨給他們什么命令,他們都能獨立執行。他們自己想出主意來運用機動戰術,但是上級底命令則絕對執行。正因為我們有這樣的領導干部,所以這次偉大西征才得到這樣巨大的勝利。
第二,這次西征成功的第二個保證,就是我們的黨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成長起來了。特別是黨的領導成長起來了。黨的領導是在內戰爐火中鍛煉出來的,它真有本領來領導像這樣光榮西征的偉大事業。
紅軍里面有很大的黨員成份,這也是西征成功的條件之一。有些隊伍內黨員團員成份達到百分之四十。連長以上的指揮員盡是共產黨員,排長也大多數是黨員或團員。紅軍里面的共產黨員,無論指導人員或下級兵士,其勇敢及其對黨對無產階級之忠實,真正可做模范。還有一點可引以自豪的,就是我們還有非黨的布爾什維克,這些非黨的指揮官和士兵,其英勇及其對革命事業之忠實,可與黨員并駕齊驅。
每逢戰斗開始,一連之內必先從黨員中選好四五個后備連長。如果連長在前線受傷或陣亡,立刻就以第一后備連長擔任指揮,全連依舊繼續作戰,如遇不幸,又有第二個來代替他,依次繼續。黨員受傷時,決不肯擾亂同志們底心思,從來不肯叫苦喊痛,而鼓勵未受傷的戰友們說:“不要緊,你們只管前進。”應當承認,紅軍里面的共產黨員,是我們黨內的優秀黨員。
共產黨員,無論是擔任職工運動的也好,還是擔任少共工作或擔任其他群眾工作的也好,都是無時不注意造就干部以作紅軍底補充。黨常常把優秀的同志派到紅軍隊伍中去,如此,黨的優秀干部事實上都集中在紅軍里面。
我們的黨員,不僅在紅軍隊伍內,而且在后方,在籌備給養,補充兵力,采辦糧食等等方面,都是絕好的工作模范。我們有紅軍底后備軍:加入少年先鋒隊、赤色先鋒隊及其他輔助組織的青年。這些青年都漸漸轉到紅軍隊伍內。
我們可以經過群眾組織底密網來動員群眾。各地居民都自愿供給我們糧食。這次西征始終沒有發生過給養上的困難,只是在深山人煙稀少之地,稍微有過一兩天的糧食恐慌。敵人實行經濟封鎖時,我們卻有大批新軍服及其他必需品來供給戰士。
黨無時不領導軍隊,領導它的計劃和策略。我們已同國民黨進行多年內戰,要沒有真正正確的黨的領導,就不會有這樣的成功。當然,在領導上也有過個別的錯誤和欠妥當的地方,可是我們的強處也就在于能夠及時發覺和糾正這些缺點。我們這次偉大西征之所以成功,首先就是由于有正確的強固的黨的領導。
第三,我們成功的第三個保證,就是我們到處都得到群眾底擁護。每逢占領新的區域,我們就動員群眾去沒收地方軍閥和地主豪紳底財產與糧食,分給地方貧民享用。有可能的地方,我們還創造了革命政權——革命委員會。我們分出了一部分武裝去就地組織游擊隊。我們組織了抗稅運動,以及其他等等。
四川軍閥劉文輝部,巡行饑荒的鄉村時,故意唆使浪人放火,而同時散布謠言,說紅軍所到之地,即將地方燒盡。實際上我們紅軍看見人家有火災,常極力幫忙熄滅,而且通常總是替地方居民幫忙。我們組織了群眾的抗租團體以及其他的團體,因此也就得到地方人民這樣的擁護。
在西征期間,我們還得到了在少數民族中進行工作的經驗,比如在廣西的瑤族內,貴州的苗族內,西康和四川的彝民內,我們都有工作成績。我們在傳單標語上都提出了這些弱小民族底解放問題,我們給了他們武器叫他們去組織游擊自衛隊。紅軍里面有這些民族以及回民底代表不少。
正因為我們和民眾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我們得到了他們的擁護,而容易招收義勇隊加入紅軍。到處都有工人來幫我們搬運行裝。我們到處都有可能把紅軍安插在民家。
這里需要簡單講講紅軍在地方民眾中的工作方法。我們不能長久滯留一地,而需要經常前進:晚上進村,早上就離村。可是我們還是在民眾中做了很多的工作。
每個紅軍兵士都曉得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這都是一些很好的傳統,我們要求每個兵士都要遵守。每個紅軍兵士,無論在何家寄宿,都要召集全家會議,叫家長參加,向他們解釋紅軍底性質如何,它為什么而斗爭,務必使他的鼓動深入到最廣泛的民眾中去。每個紅軍兵士身上都帶有粉筆,每天在經過地點至少要寫三個口號。
紅軍總政治部,各師各部隊底政治部以及每一連,都有一股專門擔任地方民眾工作。黨、團、工會及群眾團體,都派出全部優秀干部擔任紅軍經過地方的民眾工作。而這種工作還是做得不夠,可是每個紅軍兵士都在地方民眾中進行工作,這卻是事實。這個工作也有它的效果。
簡單講一講我們的缺點。我們是否有過錯誤?當然有過。如果沒有這些錯誤,我們的成績還會大些。
我們在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問題上沒有正確的政治方針。如果在西征時期,運用了新的策略方針,我們會得到很大的成績。可是現在亡羊補牢,尚不為遲。統一戰線在今天是絕對必要的和唯一正確的方針。
日本帝國主義向華北之進攻,使中國廣大民眾日益憤激。各派軍閥之間有激烈的暗斗。軍閥間的這種矛盾,我們應當利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廣大民眾中的抗日高潮正在向上發展,這正是組織人民抗日統一戰線的非常順利時機。
在這樣偉大的西征告成以后,對我們的黨和我們的紅軍應有一番估計。紅軍經過這多年的內戰以后,已富于戰斗力,而且真正長大了。當然,這次西征期內我們曾不得不克服許多困難和阻礙。在過去蘇區內,在贛東北蘇區內,我們紅軍隊伍受了相當損失。另一方面,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卻得到了不少的成績。我們在西北川陜甘一帶有很大的勝利。
紅軍雖受到部分損失,可是目前紅軍底總數不但沒有減少,而且反而增加了。在西征時期,紅軍到處都組織了地方游擊隊,在許多區域成立了武裝隊。
我們在現時已占領的各區,極力實現擴大紅軍的口號。這個口號是一定會實現的。
黨的工作應得到什么估計呢?在四中全會以后,我們的黨真正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共產黨在蘇區內的威信非常之高。黨保護蘇區數千萬人民底利益。當然,我們黨也犯過某些錯誤,可是它都用自己的力量糾正了。像過去陳獨秀變節以后,或李立三及瞿秋白犯錯誤時代的那種狀況,現在再沒有了。現在我們的黨在新環境中能夠自己提出新的任務。
我們的黨能夠靈活和正確地領導國內戰爭。培養出了這樣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如毛澤東、朱德——黨的領袖和身經百戰,智勇雙全的將領。我們有真正英勇的,為民眾根本利益而不惜犧牲的共產黨干部。
我們黨正要實現新的策略,它正要以原有的陣地為基礎,在新環境中去建立真正抗日的統一戰線,用這條統一戰線來戰勝中國人民底仇敵,首先是戰勝日本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