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理想天國里的漫長熬煮
- 中玄子
- 7207字
- 2024-06-22 20:40:30
莫言在一次采訪中說:故鄉就是一種矛盾的存在,你在這個地方生活的時候,千方百計的想逃離它,離得越遠越好,希望永遠不要回來。但是你一旦離開以后,又發現跟這個地方有著千絲萬縷的掙脫不了的聯系。所以,我當年坐上軍車離開的時候,我希望這個軍車開的越遠越好,我永遠也不想回來了。然而,故鄉是有聲音的、有氣味的,人對故鄉的感情相當復雜,也只有你離開故鄉之后認識的更加深刻。
升入高三那一年,張元祥自知學業不是他的出路,但又不愿像村子里的少數同齡人那樣選擇學手藝,于是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讓他哥哥幫他報了參軍的名。許是老天眷顧,他如愿參了軍,可他并不知道將要面對的是什么,他只知道這是他唯一能夠體面的離開村子的途徑,而且他也曾希望走的越遠越好,永遠都不要回來。怎可知,命運弄人,活成了現在這么一副人厭的模樣。
每年這個時候從村里來到省城,張元祥的思緒都異常復雜,盡管他早已在孤獨的日日夜夜中習慣了如何面對,卻終究放不下世俗生活里的想要擁有。其實,離開是為了以更好的姿態回歸,因為那印刻在骨子里的聲音和氣味原本就是掙脫不了的事實。就像他母親為他準備的吃食,無論貧富貴賤,永遠都飽含著無私的牽掛。
打小就懂得替母親分擔家務,再加上當兵的經歷和復員后兩度開飯店的經歷,張元祥在日常生活方面很從容,家里人也特別放心。就是這前途,他是怎么走都捋不順,鬧的家里人也跟著沒一點辦法。日子是熬出來的?還是活出來的?到了這個年齡,張元祥已無需再為自己辯解什么了,他只想平靜的度過今天,然后爭分奪秒的進入寫作狀態。興許,這是一條可以改變命運走向的成人路徑呢……?
不管咋說,新年該有新氣象,哪怕又是無望的寄語,做了選擇的決定必須堅持到底。于是,開年前一天,張元祥按照老習慣,吃完飯后隨即開始了租所的清潔步驟。這房子是水泥地面,屋子里也沒什么擺設,回家過年前大收拾了一遍,掃一掃、擦一擦、墩一墩,鋪上床單和枕巾、套上被罩,就算齊活。仿如昨日一般,一套行云流水的動作好似去年過完年來時的情形,不同的是今年正月初七不用趕著時間去上班了。心里頭沒著沒落的收拾停當,一時找不到清閑下來的踏實感,床頭桌上供奉著的本命佛提起了張元祥的精神頭。按說,他是堅定的唯物主義無神論者,可由于多年下來前途仍舊渺茫無從定心,他就找了這么一個自消自解的法子。空的就是空的,不說也都明白,但這個時候,他還是像平日一樣隨心敬了三炷香。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后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說的是求人不如求己。張元祥知道,此舉僅是尋一份心安,接下來要面對的事實最終還得通過努力一步一步實現,所以他沒敢多閑,換下身上的衣服拿到衛生間泡進桶里,邊洗澡邊洗起了衣服。
初春時節的氣溫穿插著冬季最后的倔犟仍舊寒氣逼人,該到三月底才停止供暖的暖氣片卻一點都不給力,好在今天風和日麗,衣服晾出去不怕凍上。簡單而又單調的生活方式從張元祥的性格底色中體現的那叫一個淋漓盡致,不難想象,他一定不是一個時尚的人。不過呢,這樣的生活方式對于張元祥來說很是恰到其分。他當過兵,能吃苦、不怕累、懂節儉、講原則,知道如何在現有條件之下應付生活,所以即便是手洗衣服他也能找到樂趣。以此類推,他把自己關在出租屋里寫小說,也就不是什么要命的事兒了。
能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情,應該是得具備很多先決條件的。比方說,與世無爭的心態、目標明確的堅守、清醒冷靜的意識、張弛有度的規律、時間期限的概念。然而,事實好像并不是這樣,不管你做多少準備,突如其來的未知變化總會將其打亂。因此,很多時候的很多事情都是毫無準備的決定?;蛘哒f,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張元祥決定不上班完結小說,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還是希望能在確保有一份前途光明的工作之余來寫小說。可能這就是他的命吧,一路坎坎坷坷的走來,不習慣也得把他磨到習慣為止。所以呀,他也懶得怨了,把衣服晾出去,收拾完衛生間,整個人的知覺又跟這間出租屋完美的閉合在了一起。
佛前敬的三炷香燃盡了,來時的思緒在一通有節奏的忙亂中漸漸找到了習以為常的孤獨守盼,年味兒包裹著的家暖便自然而然的沉寂在了今一年的熬煮中。張元祥自言自語著會聲一笑說:時間真是個好東西。自己跟自己說完,還不忘搖了搖頭。當日子再一次回到他所能設定的空間后,他的父親、母親、哥哥、嫂嫂、侄子,還有他的妹妹和他的準妹夫,也在同一時間進入了專屬于他們的生活空間。至于他自己的處境,當然只是他的處境,沒必要跟家人說,更沒必要逢人就說。他現在呢,就是有點后悔只讓他母親給他帶了今天一天的吃食。
做了選擇的決定既然是只能自己消解的人生走向,那自然得有一套支撐這個選擇的生活方式。住是大頭,房租加上水電和物業費一年一萬三左右,現有的積蓄足夠他租十年;穿嘛,他雖然講究,但很節儉,當兵時候買的一件名牌T恤現在還再穿;出行嘛,那就更省錢了,他始終堅持能走路絕不坐公交、能坐公交絕不打車;吃的話,得看怎么說了,要平日里有個聚餐之類的,這的確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張元祥已獨來獨往好幾年了,他只需保證自己不餓肚子就行,而且他還摸索出了日常的生活技巧,比如去超市買東西,節假日期間打折促銷時多備點,晚上盤點前不僅有零元的水果和蔬菜,還能買到超過半價折扣的預制菜和熟食。如此精打細算的過日子,有人就要說了,不會花錢的人活該賺不到錢。這話有沒有道理,張元祥自有話說:什么叫會花錢,把每一分錢花在該花的地方,并花出超過錢本身的價值,才叫會花錢;什么叫會賺錢,會賺錢首先得會攢錢,然后才能通過努力和智慧賺到錢。還是那句話,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當然了,富貴窮通莫非命也,得活在當下。能有這樣的生活認知,是張元祥復員后十三年間不斷反思總結出來的,雖然還有很多不如愿的地方,他卻能在階段性的成長過程中找到專屬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在無奈中決定完結小說,同樣讓他找到了堅持下去的方式。
黃宏生說:吃喝玩樂并不等于虛度光陰,吃苦耐勞也不等于意義非凡。當你焦慮、精神內耗的時候,請一定要記得,人生是各種各樣體驗的疊加。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那些看似毫無意義的事情。比如發呆、看日出、數星星、坐在草地上一整天,你的體驗就是意義。人生不一定要去做世俗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才對,也不是非得按照社會主流價值觀去生活。二十多歲娶妻生子,三十而立有車有房,這些都是別人給的意義,是否執行,就看我們自己。誰都是第一次來人世間,意義是我們自己賦予的,人生是狂野,不是軌道,只要你當下是享受的,那你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這世界我曾來過,也終將會離開,這個過程是有意義的。
如何定義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那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張元祥注定是個無法脫世的俗人,至少在他沒有穩固基本生活的前提下,他還得朝著成家立業的方向去尋找出路。因為這不僅僅是活人的責任,還是身為人子應有的義務。眼下,他可以騙著自己活成一個不需要任何人理解的另類,他也可以在矛盾的選擇決定中體驗每一步他認為必須要走的人生路,但這之后,他依然還得回歸世俗。
路遙說: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斗。命運總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
凡磨你的,都是來渡你的。如同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面對生存選擇,有人越挫越勇變成了強人,有人抱怨連連淪為了懦夫。張元祥自當不是后者,他有一個夢,一個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夢。他抽著煙站在陽臺上看著不遠處亮化的樓群心里說:已經爛到了極點,還能爛到什么程度呢?就算被現實踩在腳底,也終會迎來希望的曙光……!
不停流轉的時間默契的配合著夜幕的降臨終于點燃了城市的激情,那白天感受不太明顯的城市裝束也在這一刻四射出了正月里的年味兒,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小區樓棟,目目都是喜迎新春的新年氣象。站在朝東的窗戶跟前,張元祥若有所思的注視著高低樓群間露出來的一截馬路,剛想起點什么事來,突然被食指和中指間夾著的煙頭驚靈回了沒一點春節跡象的出租屋。他甩著手踩滅掉在水泥地上的煙頭,眉宇間無力的眼神往后腦勺睜了睜,然后長舒了一口氣拿起掃帚和簸萁掃凈煙灰,關上窗戶離開了陽臺。
剛過年的熱鬧在窗外還很新鮮,出租屋里卻提前回歸了平常?;蛘哒f,張元祥沒什么變化,他的生活周圍就永遠都覺不出不一樣的新鮮感來??伤彩莻€活生生的人呀,又怎能對周圍的一切沒有丁點知覺呢?于是,他繼續按照往年從村里回到省城后的習慣,開始了接下來的狀態調整。
有人說,一座城市的夜生活時長間接反映著這座城市的繁華程度。就這座城市而言,夏天過了十一點半,冬天過了九點半,街上的人們就開始陸陸續續往家回了。節假日期間,自然是要晚一點,就是商家也會晚打烊。特有的氣候環境和文化底蘊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當然不能單一的做結論,但這座城市的生活節奏確實很慢。而張元祥骨子里是那種偏喜安逸的性格,盡管他也很渴望過那種轟轟烈烈的生活,卻更適應這座城市的節奏。所以當他走投無路有人勸他南下或北上的時候,他不再像剛復員那會兒那么沖動了?,F在的他,比以往任何一個階段都要了解自己,對這座城市更是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因此,為了快速調整回狀態,他穿戴整齊,來到了繁華熱鬧的柳巷。
經過改建后的柳巷,依然是省城最具活力的商業街,更是年輕人的歡樂海洋。每當陷入茫然感到無力時,張元祥都會來這里緩解疲乏的神經,只需在人群中感受感受年輕的活力,便能重新煥發該有的生活熱情。
孤身一人穿梭在這條來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商業街區,最讓張元祥倍受刺激的不是那些消費場所,也不是那些時尚裝扮,而是溫馨有愛的三口之家和掛滿甜蜜的浪漫情侶,每當迎面走來或擦肩而過,他的內心深處就會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刺痛感。這種刺痛感跟乘坐綠皮火車帶給他的刺痛感一樣,總能讓他想起很多曾經的人和事,也總能喚起他曾許在心里的誓言。真是歲月無情,好似一眨眼的功夫,一切的一切就都物是人非了,唯獨只有自己,始終還是一副茫然無措的模樣。此時,張元祥快步擠在春年氣息很濃的人群中,一不留神就又徘徊在了理想與現實碰撞后隔離出來的三重地帶,他腦海中幻想著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自己,思緒和軀體捕捉著眼睛看到的現實世界,在不知不覺間蒙不愣登的走出了柳巷。
有的人是擔心自己想太多,張元祥則是害怕自己不再想太多。這個人確實很怪,他也知道自己很另類,但他必須得想太多,因為構思小說故事其實就是白日做夢。沒做這件事情之前,是無法感受到這種痛苦的,等做了之后,才會知道什么叫做身心俱疲。年青的時候真覺不出什么,到了快四十歲的年紀,張元祥才從身體釋放的信號中覺知到了五臟六腑跟思想意識和行為意識的密切關聯。這不禁讓他想起了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路遙。他這點水平,哪敢跟路遙先生做比較,只是在這一瞬間讓他對那些用生命情感寫出文學巨作的作家產生了一份由衷的敬意。試想,如果在同等條件之下,自己是否有勇氣和定力寫一則故事呢?張元祥思考著自己向自己的提問從商業街的喧囂中來到馬路邊的喧囂中定了定神,而后頂著微寒的冷風點了支煙,隨即跟著上天橋的人群來到了馬路另一邊的喧囂聲中。
這座城市稍繁華的商業圈在小長假最后一天,都是一樣的場面,不是人擠人,就是車堵車。而這只是開始,好像不過完正月十六,就沒有正常上班的情緒和狀態。不同收入階層在同一座城市里各自過著各自專屬的日子,有這樣式的,必然就有那樣式的,但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賺錢”。不管正月里的年味兒在與不在,年后的盼頭都是相對統一的基調,只不過人們更愿意借著這段余留著年味兒的時間給自己找一個合理的借口騙著自己享受城市生活罷了。在睜開眼睛就得拿錢說話的環境中生活,人人都是清醒者,什么時候該著急,什么時候不必著急,沒人會比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同樣回歸城市的人群中,總有很多提早進入狀態的人在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往年回到省城,張元祥稍作調整后,必會抽出時間看一看幫助過他的朋友、親戚和同事,年后喝喝酒、聊聊天也是這段時間最具共識的普遍活動。近兩年,他的處境著實尷尬至極,別人不怎么聯系他,他哪里還有心境再去討人厭!經歷了三年疫情,大家都比原來活得更清醒了,張元祥自然也不例外。就說這周圍的人和事吧,太認真那就是太計較,還不如把精力專注在自己的選擇上頭做成個樣子,等自己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走散的人和錯過的事都會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出來??创┛赐缸约?,再看眼前的處境就都不是事兒了,這短暫的喧囂自然不會影響和左右張元祥從明天開始把自己關在出租屋寫小說。
逐漸找回的狀態夾雜著反反復復的刺痛感步至住處的小巷,將要開始的封閉生活卻在冷清的寒風中快一步找到了感覺。現在是晚八點二十六分,臨街鋪面基本都閉店謝客了,只有到超市才能買到東西。自去年決定完結小說,張元祥每天就只吃一頓飯,做一次飯夠他吃三天,沒到年底瘦了小二十斤。他自己沒覺有什么變化,一回了家,他母親說他臉小了,他才好好看了看自己有點顯老的面容。不過沒幾天,來自母親的飯香味兒很快就把他的臉給養圓潤了。規律的生活即將轉入不規律的節奏,肚子的問題仍然是首要問題,于是張元祥繞了一圈來了超市。
超市九點打烊,這會兒正是盤點的時候,但今天很不巧,沒有打折處理的菜,只能原價購買。外面菜市場的菜雖說便宜,去固定攤位還能蹭根蔥、蹭頭蒜、蹭把香菜,可都是鬼秤,實際上跟超市差不多。生活細節,都是慢慢積累出來的經驗,而這種日子卻不是誰都愿意過的。張元祥十分慶幸自己現在孤身一人,如若不然,他的生活一定會比現在還要悲催。所以,寫小說這事兒決不能當飯吃,必須得踏踏實實找份工作認認真真面對現實。
一共花了十七塊八毛錢,明天、后天、甚至大后天,都不用出來買菜。你說,這日子是一般人能過的嗎?在張元祥看來,這并不難熬,讓他感到難熬的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孤獨黑夜。六年前開始寫小說,在很大程度上,他就是為了抵消這種無休止的孤獨感??伤趺匆矝]有想到,越往后越難熬,甚至在上班的那段時間里特別喜歡加班,跟正常人的生活狀態完全是顛倒過來的。去年離職后,他原想著晚上是寫小說的最佳時機,不必再懼怕孤獨的黑夜了,結果快到年底的時候,他比之前更焦慮了。如果不是回家過了個年,恐怕今晚又是一個無眠之夜。
伴著春年氣息的城市街道在入夜后的冷風中異常的寂靜,張元祥一手插兜一手提著菜快步繞回零零散散亮著幾戶燈籠和彩燈的小區,然后馬不停歇的走進電梯間乘坐上剛好落在一層的電梯上了所在樓層。樓道里一如既往的黑,他跺亮聲控燈拐到門口,先伸手摸了摸晾在外面的衣服,又低頭看了看滴在地上的水,才掏出鑰匙開了門??赡苁莿倧耐饷婊貋淼木壒?,屋子里顯然要比外頭暖和許多,他趕忙放下手里的菜,順手摸了摸暖氣片。緊接著,他從陽臺拿上墩布到門口墩干地上的滴水,把衣服收回屋內掛在鐵絲上,這才安心的喘了一口氣。
從這一刻開始,自承自受的漫長熬煮便又在今一年的未知期盼中找回了孤獨守常的生活狀態,盡管張元祥非常渴望早日步入正常人的正常生活,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對他來說依然十分遙遠。他很清楚,要想在這座城市里安家落戶,僅有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從離開村子的那一刻起,他無時不刻都在為此努力。然而,一年又一年的空晃,早已讓他看透了自己。
自己騙著自己的選擇決定將外面的世界阻隔在了出租屋內,卻無法屏蔽掉天性中自帶著的貪嗔癡念。而只能自消自解的混亂思緒經過一天的折騰總算消停下來了,也并不徹底。此時此刻,黑夜中的孤獨又帶給了他另外一種需要繼續熬煮的生活面對。
無法抹去的性格底色注定了張元祥必須接受這樣一種事實,但時間不會這么輕而易舉的就此略過。因此,他還得在形成固有生活模式的獨居空間內強迫自己找到上床入睡的感覺。今天是相對特殊的一天,只要明天的太陽沒有照常升起,那種長時間壓抑在心頭的憋屈就不會消失。張元祥了解自己,昨晚在家的時候就為這一刻做了準備。他稍稍緩了緩,然后燒上水上了趟廁所,泡完腳洗了襪子,掂了掂肚子不怎么餓,就拉了燈躺到了床上。自從寫開小說,他幾乎沒有其他業余活動,實在寫煩了,要么到附近的公園走一走、要么到附近的商業街轉一轉,偶爾也會喝上二兩放松放松。打發碎片時間的話,他同樣也離不開手機,只是他沒裝寬帶,運氣好的話還能蹭一蹭好心人家的無線網絡,沒有WiFi萬能鑰匙可以破解的免費網絡就只能有節制的使用移動數據流量。倒是他手機上也沒裝什么費流量的APP,除了必備軟件和學習強國、三晉先鋒、今日頭條、作家助手,他平時最大的興趣就是上上交友平臺或看看緩沖的電影電視劇,其中包括一些能讓他緩解緊張神經的小電影。摧殘意志的東西固然要不得,可他只有通過這種自我釋放的方式才能讓自己在一個接著一個的孤獨黑夜里平靜下來,哪怕他的身體已經發出了信號,他也沒辦法根除十三年間養成的惡習。
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沒人會比自己更清楚。但很多時候,卻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于是,就又得找一些理由和借口來掩飾自己的無知。張元祥常常陷入自尋煩惱的矛盾中,一方面是因為他看開了又放不下,一方面是因為他放下了又看不開,而這種惡習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他的自我封閉。再說的嚴重點,他現在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靡不振、脾胃失調并伴有耳鳴,都跟他的惡習有關。他是個明白人,更是個糊涂蛋,雖然他在回家過年期間極力克制了這一惡習,可還是在來之前又緩沖了幾個小電影。其實,他并不是對那種事情有什么特殊的癖好,他只是找不到一個釋放壓抑情緒的窗口。正常人的正常行為,當然沒必要自責,凡事量力而行就好。因此呢,他在做了一番掙扎后,又向弱點妥協了。
獨自生活了十三年,說實話,不騙著自己點兒,真沒法活。張元祥這個人吶,他并不是窩囊到想過這種日子,這絕不是為他說好話,因為他曾有過三段戀情,他曾三度“創過業”。失敗的終究是失敗的,沒什么好說的,他也不想總活在過去。至于眼跟前,其實也就是時間的事兒。去年封閉了五個多月,他大體上掌握了寫作的節奏,他妹妹今年五一下結婚前絕對能完結小說,只是接下來的日子不會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