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勝之心,人皆有之,就像愛美之心一樣。
張小楊參加集訓,經(jīng)常會跟家里聯(lián)系。一個孩子再怎么叛逆,心里總是有一處柔軟。離家千里,這處柔軟就經(jīng)常是家。
有道是,在家千般好,出門事事難。遠離家鄉(xiāng)的孩子,夢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就是千般好萬般好的家。父慈母愛,或者是父親的暴躁不講理、母親的蠻橫不溫柔,都是好的。
狗不嫌家貧,或是距離產(chǎn)生美。
交流的內(nèi)容也多起來,班級人數(shù)不斷增多,各地考生不斷往省城涌來。雖然最終統(tǒng)籌是省級層面招生,但各地對藝考生專業(yè)的培訓各有各的方式、節(jié)奏,約定俗成,非一定之規(guī),條條大路通藝考,結(jié)果好就好。
身邊同學越多,越能沖淡對家的思念,同時他也有種想法,似乎自己當初選擇這處學校是對的,老師推薦這里是對自己負責,老師好心眼兒,把好東西推薦給自己,你看,有那么多同道中人。
同學們天南海北,張小楊對外界的了解打開了一扇扇窗口。他對每一個同學都抱著審視的心理,與自己加以對照,自然有攀比的成分,看到了別人的長處,就等于看到了自己的短處。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_@句話就是這么來的。孔圣人說的話是大道理,更接地氣。
攀比之后,或是知恥后勇,或是沾沾自喜,這些情緒對成長好處多多。
張小楊與家里聊天的言語自然起來,不復當初頂牛的姿態(tài),這時候,爹是爹,娘是娘,父子母子關(guān)系有那么一點正常的味道了。
“最近剛來了個師姐,班級模考成績第一,人家去年參加藝考都拿到了不少合格證,不過最后沒考上自己心儀的目標學校,直接復課今年再考。”
“瞧人家,多勵志。”老張附和。
“鐘頤最近換導師了,本來唱美聲的,唱著唱著改民族了,唱美聲時老師說他找不準發(fā)聲位置,氣息把控不好,發(fā)揮不穩(wěn)定,跟老師掰了,現(xiàn)在還沒找準自己的風格,唱著民族不小心又回到美聲了。”
“這可不好,應(yīng)該專習一項,一招鮮吃遍天,三心二意容易迷失方向。”老張不失時機闡述觀點。
“這兩天嗓子不好,氣管也發(fā)炎,晚上低燒了,去藥店拿的藥。”
“上火了吧,別著急,吃點中藥,嗓子悠著點用,默默學,嗓子好了再放開聲音唱。”老張寬慰。
“教二胡的老師是省劇團的,水平很高,還很年輕,我覺得進步有點慢,看著老師一點也不著急,說差不多夠用就行,又不是主項。”
“抽空多跟老師請教,你虛心請教,老師有存在感,他會耐心告訴你哪有問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弟子出息,這錯不了。老話說,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水平高你得學到老師的本事,進寶山?jīng)]有空手回的道理。”老張在鼓勵。
“老師說過些日子有到山城的演出。”
“告訴老師,我請他吃飯,就怕人家有的是人請,咱平民百姓請不來。”老張跟孩子打哈哈。
“跟我一塊來的同學小趙晚上出去上網(wǎng)吧,一個通宵沒回來。你可別告訴他爸,他爸知道了他就肯定是我告的密。”
“不會的,你抽空勸勸他,關(guān)鍵時候別玩物喪志,忘了自己是干什么來的。”教育別人就是教育自己,老張的教育學心理學都學得不差。
“班上來了一個女同學,濱州的,跟我挺好,我們還出去看電影了。”老張一陣頭大,嗡嗡的,果然是好色之徒,這就露原形了,隨誰啊?
“劉校長說,覺得功課哪里不足,找自己的老師看看,提提意見,需要補課自己找老師上小課,一節(jié)課100元,有其他關(guān)系的,想找學院教授指導的自己也可以聯(lián)系,學校也可代為聯(lián)系,不同學校不同教授一節(jié)課的價格不等,大體1000到2000,跟家長商量下。”
“好,到關(guān)鍵時候了,你咋想的,自己安排就行。”這時候花錢,老張不含糊。
“我想找我自己的老師多上幾節(jié)小課,一對一單獨輔導,效果肯定能好,現(xiàn)在我跟幾位老師磨合的不錯,他們了解我,知道哪里需要改進,我現(xiàn)在綜合考評在班級里排名頭十名差不多能站住,不需要大補,再說找外面教授太貴了,不必要。跟老師學,老師還多點收入。”
還是學校教導有方,知道心疼錢了,知道體貼老師了,有出息,是親兒子沒錯。
“你有數(shù)就行,需要多少錢告訴我,我給你打過去。”
“校長說要訂制演出服,學校統(tǒng)一組織,來學校量尺寸,自愿訂制,1000元一套,也可以自己解決,到網(wǎng)上買或是出去買都行。”
“你報名訂一套,私人訂制比外面買有檔次,聽學校統(tǒng)一安排,省時省力省心。”老張不是操心的人,也不愿因為買服裝分散孩子精力。
“要報校考志愿了,跟考費4000元,老師幫助報志愿,校考時負責跟考,幫助訂房間、打印準考證啥的。”
“交,畢竟老師有經(jīng)驗,在這上面不能有絲毫馬虎。”老張沒經(jīng)歷過藝考,心里沒底,聽著學校的安排,他們掙了錢,就得服好務(wù),能幫上一點也值,關(guān)鍵是別因為這點錢,老些事自己還蒙在鼓里。我對學校大方,學校自然對孩子大方不是。
……
通過對話,老張能咂么出很多信息。其實聽聽他說話的語氣就知道了,張小楊心機不多,老張有數(shù),知子莫如父不是。
老張也知道,自己對張小楊說的話,對張小楊將來處理各種事務(wù)都是有影響的,孩子身上會有父母的影子,這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再小再小的細節(jié)都是教育,只是家長在對孩子施加影響的時候,不要太用力,輕柔再輕柔一些,這些溫情脈脈的對話,經(jīng)過孩子自我消化反芻之后,就是他們成長最厚重的營養(yǎng)。
是啊,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方式,狼爸虎媽不少,也簡單有效;春風化雨又何嘗不是一種,在孩子內(nèi)心不抵觸的時候,悄悄種下一粒粒種子,種子萌芽的力量,會不屈不撓,良好的教育種子成長起來,會掀翻土坷垃、能掀翻磚頭塊,甚至從石頭縫里堅強地探出頭來,這是多大的力量啊!
在省城集訓的日子,張小楊像是一瞬間長大了。張小楊未嘗不是在努力證明,在外面,我不會比別人差,我也會過的很好,不必父母操太多心。
少年當遠行。這不是隨口說說,孩子大了,不能老護在羽翼之下,他將來遲早要自己覓食,自己經(jīng)歷風雨,早點讓他們適應(yīng)自然,成長性好。
這與攀比有關(guān)系嗎,有啊,處處都是攀比,攀比不是褒義詞,但也不純是貶義詞。
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其樂無窮。我們沒有偉人的氣魄,不也是在與他人的攀比中成長起來的嗎?別人看我們也是處處比較,像你買菜挑蘿卜土豆一般無二。
優(yōu)勝劣汰,自然法則,社會亦然。
給孩子面對世界的機會,給孩子自處的機會,給孩子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耐心點,再耐心點,再多給一點點信任與寬容。
默默耕耘,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