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南帝逝世
- 從自創武俠秘籍開始
- 姒洛天
- 3665字
- 2020-03-12 23:55:00
這天正在跟白玉蟾論道的姒洛天,突然接到了一個消息,昔年五絕之一南帝段智興去世了。
其實,姒洛天也是一直比較仰慕段智興這個人,這個人雖然年輕的時候也是年輕氣盛的狀態,但是因為他人的過錯卻懲罰了自己,入了佛門,他也是姒洛天比較欣賞的和尚類型,可能也是他錦衣玉食慣了,后半生出了漁讀耕樵侍奉左右基本沒有其他的人,生活也比較孤苦,更是在襄陽第一次被圍的時候,把漁讀耕樵都給派到前線了。
這個消息還是身在江西的老頑童傳回來的。
老頑童和瑛姑在第一次襄陽大戰之后,雙雙歸隱了,因為瑛姑有了身孕。也不知道黃藥師當時給這老夫妻倆吃了什么藥,然后真的就懷上了,也彌補了這老夫妻倆的心病。之后,因為王重陽創的全真道是不允許婚娶的,包括程瑤伽當時嫁給陸冠英的時候都是轉為了俗家弟子的,所以周伯通為了不破壞自己師兄里的規矩,就退出了全真教,改在江西龍虎山掛單,變成了正一道弟子,本身周伯通也算是道家名宿,所以道家中人也沒有人譴責他改換門庭的事,老頑童也就順理成章的跟瑛姑結為連理。他們的兒子還是叫周念通,為了緬懷瑛姑之前的孩子。
跟白玉蟾交代了一些事之后,姒洛天就帶著郭破虜上路了。其實,姒洛天跟老頑童也是比較熟悉的,因為他在桃花島這幾年,周伯通經常帶著他家的小頑童來桃花島玩,小頑童雖然已經快二十歲了,但是被周伯通培養成了一個混世魔王,雖然武功不咋滴,但是特別喜歡打架。這一來二去,幾個人就熟識了,本來周伯通也是命數快盡的狀態,但是被姒洛天調教突破了先天,又開始活躍了起來。
。。。。。。。。。。。。。
“小神仙你來了啊!”
周伯通看到帶著郭破虜飛過來的姒洛天說道。
“老頑童,我可是找了你半天了,你不在客棧等我們,怎么自己又跑出來玩了?”
姒洛天問道。
“唉,我在客棧都等你們三天了,老皇帝那有我兒子他們操辦,用不上我!“
周念通當時剛出生的時候就被南帝給收為了義子,因為老頑童心性不定,在加上瑛姑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周念通從小都是段智興當時帶著的,所以跟南帝關系也特別好,段智興也不遺余力的教導周念通,尤其是武功,幾乎段家的武功都被傳給了周念通,雖然他沒學會多少就是了。
瑛姑跟南帝的關系也是因為周念通也緩和了不少。
“小神仙,你也帶我飛過去唄!我都好久沒飛了,你那個輕功太難學了!”
周伯通猴急的抓耳撓腮說道。
周伯通被郭襄告知姒洛天可以飛的時候,就吵著要學,但是姒洛天的兩種飛行都是沒法教的,首先陣法姒洛天教了,別看周伯通挺聰明的但是到了這種需要穩定心性的方面,他是真不行,沒學幾下就學不下去了,第二種真武境界的馭氣浮空對于剛入先天的周伯通來說是真的有點遠,沒準再過個百年有可能,現在是絕無可能;所以姒洛天就把他之前的《驂風駟霞》的輕功傳給了周伯通,嚴格意義上這門輕功不能飛,但是可以段距離的的馭風,反正也夠周伯通玩的了,不過姒洛天是沒想到,到現在周伯通哦都沒練成。現在姒洛天也是知道了,他手里之前改過很多版本的武功到底有多難了,當時傳「洛陽六雄」《餐霞飲露》的時候,這幫人沒法入門,姒洛天還氣急敗壞來著呢!
“行吧,給我追一下方向,我們這就走!”
隨即,姒洛天用真元卷起了兩個人,飛升而起,只見他腳踏了幾次虛空就消失在天際處。
。。。。。。。。。。。。。。。
“小神仙,你飛得好快啊!再來一遍,再來一遍!”
剛落地的周伯通興奮地叫道。
“爹,別鬧了,今天是義父的大日子,您收斂點!”
一旁的周念通也是知道自家爹的性格,提醒道。
“對哦,老皇帝走啦!”
說著,突然安靜的周伯通眼角里也留出了寂寞的淚水。
周伯通一生就哭過三次,第一次是他師兄王重陽死的時候,第二次是瑛姑產子的時候,最后一次就是這一次了。因為盡管周伯通有點玩世不恭,但是他還是很通人事的,同年代的老朋友就剩下黃藥師一位了,還是不愿意出門那種,他是能深刻的體會那種孤寂的滋味的。其實,當時黃藥師突破先天的時候,黃藥師也去信給段智興問過,他想不想突破先天延壽,沒想到段智興對此興趣不大,本來大理段家就已經被蒙元給滅了,他們家就剩他這一個了,尤其是自己的徒弟漁讀耕樵和慈恩都死了,他也沒有什么念想了。黃藥師得到了答案也沒有什么勸說,畢竟黃藥師可是很聰明的。
周念通給段智興準備的后事也是按照高僧圓寂的法事一樣辦理的。
辦理的就是「坐缸」儀式,這是一種僧人圓寂之后舉行的儀式。有坐缸、封缸、開缸。如果幾年后開缸,缸內的僧人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就會再被塑成金身,成為「肉身佛」。但我們絕不能從一個修行人圓寂之后,有沒有留下舍利子,甚至有沒有化身肉身舍利,來判斷他的修行成就。佛教講求從自身出發去思考問題,僧侶圓寂后能否為后人留下舍利、后人又是否有機會得見舍利,這都要看因緣。有幸見到舍利,佛教中稱其人有福報,如果沒有就說明因緣未到。我們更不能以有無留下舍利評判該僧侶的修行成就。
“坐缸”,是一個佛教集合名詞,即“坐化”與“缸葬”的合稱。所謂“坐化”,是指一個修行有所成就之人,能夠于臨終之時,端然坐直而至命終,故又稱“坐亡”或“坐逝”。“坐化”之所以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境界不同于凡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就是臨終時的姿勢是坐著,而一般人都是躺著的;其二,就是表明無疾而終,臨終時沒有痛苦。所以,在很多佛教史傳中,對于坐化之人的臨終狀態,多有“奄然”、“恬然”、“怡然”、“無疾”等描述,但并無坐化之后將尸體安放于何種容器中之記述,且對于坐化后之遺體一般予以火化。所謂“缸葬”,又稱“甕棺葬”,是指將尸體放入一種陶制容器中予以安葬。
這種喪葬習俗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時期,因為該時期的彩陶工藝十分發達。現今出土的“甕棺”,大多是兩個甕對接合扣起來,且在兩個甕底都有一個小孔,意謂便于死者靈魂出入。所以說,這種“缸葬”文化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已經在黃河流域流行了。
佛教僧俗將“坐化”與“缸葬”結合起來,最早出現于明代。明代明河法師所著的《補續高僧傳》卷十六中有云:“季善,祖鳳陽人……示寂后,真身覆以缸龕,藏天真石洞中。”此處記載的即是將尸體裝于缸中進行安置,是典型的“缸葬”。缸葬是和尚坐化的一種獨特方式,一般是在僧人圓寂后,將其盤坐裝殮于一個特制的陶缸之中,并在遺體四周添充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來除濕防腐,再密封缸體安葬。
后世僧人選擇“坐缸”,主要目的是為了成就所謂的“肉身不壞”。佛教對“肉身不壞”之追求,最早源于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時。根據經典記載,釋迦牟尼佛臨終之時,曾囑咐其弟子摩訶迦葉持佛衣缽入定,保持肉身不壞,等待彌勒菩薩降世成佛,度化眾生。佛教傳入中國之后,魏、晉、南北朝、隋、唐多有肉身不壞之記載,此時普遍采用體表涂以生漆等物以隔絕空氣,其中最典型的的為六祖慧能真身像。
其實周念通安排「坐缸」儀式也不是幫助段智興成就金身,只是周念通以這種方式緬懷自己的義父而已,也就是說,段智興入缸之后,永遠不會出缸的,也就無所謂金身舍利一說了。
之后,周念通又按照羌族的土葬習俗,舉辦了一個大型的有羌族祭司領頭的喪歌喪舞的活動。本身段智興就是喜喪,正宗的壽終正寢,第一代五絕之中他僅僅比王重陽小十歲,比其他人大得多了,尤其在古代普通人的平均壽命都是小于七十歲的,他這種活了一百多年的,可是算作高壽的。按照羌族的習俗舉辦歌舞,其實他們這些中原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能唯一的缺憾就是段智興沒有子嗣在旁,大部分段家后人被元朝清剿了,少部分逃出來的也沒有了音訊,根本找不到,況且段智興出家之前是沒有支系子嗣的,他傳位也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入了空門之后,又是獨自修行,沒有拜入天龍寺,所以跟段家人聯系基本就斷了。
。。。。。。。。。。。。。。。。。
在段智興的葬禮上,姒洛天也是見到了楊過夫婦和他們的楊定天,楊定天雖然現在混跡在江湖之上,一身江湖匪氣十足,但是見到姒洛天之后就變得非常的謙恭。因為他小時候,楊過夫婦天天在耳邊念叨姒洛天是他們家的救命恩人,沒有姒洛天就沒有他出生。更何況他從郭襄口里得知,姒洛天的功夫深不可測,還有一些恐怖的手段。據說襄陽城外炸翻了蒙古大軍萬余人的大火球就是他的手段,楊定天更多了幾份敬畏,畢竟他可是親眼見過襄陽城外的千里焦土的,他當時還在想到底是什么火器的威力呢!
楊過夫婦此次回中原也是不打算走了,當時去西域大漠就是為了借著白駝山莊實力尋找能夠救治小龍女的寶藥,但是現在回來了,乘著機會回去古墓處理一些雜務,畢竟古墓之前是陸無雙幫著代管的,后來陸無雙來了云南十萬大山隱居之后,古墓現在一直是荒蕪的狀態。
郭襄也來過段智興的葬禮,不過在姒洛天和郭破虜到之前就已經走了。這妮子自己已經在峨眉山上創了個專門收女子的門派,聽傳來的消息說,她當時是在峨眉金頂上參悟武功,創出了一套蘊含金頂意境的掌法,武功也有所突破,覺得自己與峨眉山頗有緣分,就留下來在峨眉山修行了,不過還好的是,她這個門派不是原著中的佛家門派,雖然身處峨眉山這個佛教名山,不免沾染上佛教的氣韻,但是沒出家畢竟是好事。否則,黃老邪能原地爆炸,自己家倆好好的外孫女一個成了乞丐一個成了尼姑,還有一個外孫子成了道士,沒人繼承他的桃花島,以黃藥師這種高傲的性格肯定會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