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法律知識問答及案例解讀
- 全國普法辦
- 641字
- 2020-02-19 18:44:47
1 什么是甲類、乙類和丙類傳染病?
《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規定:“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并予以公布。”
延伸解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于哪一類傳染病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基于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特征等特點的認識,報國務院批準同意,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法定及檢疫傳染病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其他政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國境衛生檢疫機關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出入境衛生檢疫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預防控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