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法律知識問答及案例解讀
- 全國普法辦
- 1682字
- 2020-02-19 18:44:50
7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流行地區,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哪些緊急措施?
《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采取下列緊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二)停工、停業、停課;
“(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
“(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
“(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上級人民政府接到下級人民政府關于采取前款所列緊急措施的報告時,應當即時作出決定。
“緊急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并宣布。”
《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處置措施:
“(一)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搶修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員提供避難場所和生活必需品,實施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的活動或者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采取其他保護措施;
“(五)啟用本級人民政府設置的財政預備費和儲備的應急救援物資,必要時調用其他急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
“(六)組織公民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專長的人員提供服務;
“(七)保障食品、飲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八)依法從嚴懲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穩定市場價格,維護市場秩序;
“(九)依法從嚴懲處哄搶財物、干擾破壞應急處置工作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社會治安;
“(十)采取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延伸解讀 疫情暴發期間,哄抬物價的行為要受到嚴懲
2020年1月26日,一張網傳照片顯示,鄭州某超市的白菜價格為每公斤13.96元,一顆白菜售價竟高達63.9元。而當時,鄭州市場上白菜的價格絕大部分不超過每公斤2元。
鄭州市二七區市場監管局獲知情況后,馬上對涉事的超市負責人進行了行政約談,并作出50萬元的行政處罰,同時對另一家白菜價格暴漲的超市進行調查取證。2020年1月27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疫情防控期間相關商品市場價格行為提醒告誡書》,要求各經營者及相關單位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規范市場價格行為,保障市場整體價格秩序平穩,尤其保障口罩、消毒水、預防類藥品等疫情防控用品及蔬菜、糧油、肉禽蛋等生活必需品價格穩定,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疫情防控期間,有人在一線為戰勝病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與健康,也有人趁機擾亂市場秩序,制假售假、哄抬物價、哄搶財物。任何時候,違法亂紀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哪怕是在疫情暴發期間,也會被依法處置。嚴重的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的規定,違反國家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哄抬物價、牟取暴利,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依法從重處罰。2020年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了《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其中規定:在疫情防控期間,違反國家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囤積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消毒液等防護用品、藥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價格,牟取暴利,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