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寫就對了:職場寫作的30個場景
- 胡森林 傅亮 鄧新波 譚水陽
- 3132字
- 2020-02-20 18:23:30
前言
用寫作能力武裝自己,實現職場升維競爭
在當今的職場,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寫作能力的重要性。可以說,寫作能力是職場人士的一項重要競爭力,具有高超寫作能力的人,是職場上的“稀缺人才”,更容易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我們希望,當你渴望自己獲得更好的職業機會一展身手,卻又一籌莫展時,當你在職場競爭中身心俱疲,以致心灰意冷時,有機會看到這本書,從而讓你緩解焦慮,增強信心,找到方法和路徑。
當然,你或許會有一些困惑和問題冒出來:寫作能力對自己真的那么重要嗎?有什么切實管用的方法能夠提高寫作能力?怎樣使用這種能力助力自己的職業發展?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解答這樣的“靈魂三問”。
本書的第一部分第一章,將告訴你寫作能力為什么重要。而本書的其余內容,都在講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是方法論的指導和技巧的傳授。在這里,對第三個問題做一下回答。
我們說,同樣做一件事,或者在同樣的發展平臺上,不同的人會取得不同的效果。有一些人比別人做出的成果更好,發展的步伐更快,原因除了勤奮、天賦、機遇等常見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人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采取了升維競爭的思路與策略,取法乎上,高處著眼,積累和形成了自己的優勢。
用寫作能力武裝自己,是實現職場升維競爭的重要途徑。一個職場人士,隨著寫作能力的提升,將實現四種角色的躍遷,分別是新手、寫手、熟手、高手。他們的差別在于,在工作中面對問題時,思考的層面和處理的手段處于不同的層次。這也意味著,寫作能力的提升能夠極大地幫助你實現職場的躍遷。
第一個層次是新手,其剛剛接觸職場寫作,不得其門而入,被問題所困擾,是被動的。他們處于盲人摸象的狀態,眼中關注的僅僅是文章的內容要素,覺得能把文章拼拼湊湊寫成就很不錯了,談不上關注文章的質量和水平。
第二個層次是寫手,其已經在技法上相對熟練,能夠依據經驗解決大部分問題,是比較從容的。他們處在就事論事的狀態,關注的是文章的結構特征,考慮怎么樣組織得像模像樣。但他們著眼的是單篇文章,換一篇文章,現有的經驗就無法有效地遷移。
第三個層次是熟手,其在大量的練習中,掌握了職場寫作的規律和方法,工作效率和成果更好,能夠取得工作的主動。他們處于“庖丁解牛”的狀態,逐漸掌握了寫文章的規律,抽象出一些通用的方法,能夠以不變應萬變。
最高的層次是高手,他們能看到問題背后的原因,找到事物的原理,從本質上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鼓搗字”轉變到“琢磨事”,所以他們的寫作質量和效率是最高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最強的。他們掌握了文章的本質原理,文章已經成了他們觀察世界、表達自我的一種手段,所以他們無心為文,但一旦寫出文章無不中的,達到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的境界。
寫作是一種智慧的創造性勞動,背后是有規律的,有方法奧秘的。把握了規律,掌握了奧秘,就能以一當十,事半功倍;就能做到心中有劍,手中無劍。與處于前幾個階段的人相比,高手的特點主要在于:第一,他們學習、了解了做這件事的一些方法和竅門,所以能夠占據優勢,在同樣的單位時間里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在方法之上掌握了事物背后的規律、奧秘、原理和底層知識,從而產生更大的效應,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規律比方法更進了一層,抽象性更強,指導作用也更大。第三,他們能從紛繁的表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實現重點突破和質的躍遷。
如果能做到這些,帶來的收獲絕不僅僅是一些職場寫作成果,更重要的在于能力素質、思維視野的提升。我們說,閱讀能改變和塑造一個人,其實寫作也能改變和塑造一個人。當一個人能把職場文體寫好,一般而言,也會具有較好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辦事能力、管理能力。
反過來說,職場寫作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成為寫作的高手,首先要成為業務的高人、實踐的高人、思想的高人。當思維能力和各方面的底蘊不斷增強時,加上寫作上的有意學習和訓練,寫作能力自然也水漲船高。
在本書中,我們將用最主要的篇幅,講述各種常用的職場文體的特征、用途與寫作要點,在這里,我們還想提醒讀者,要想真正提高寫作能力,并且使寫作能力成為自己職場發展的重要助力,還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第一是學與習的關系。寫作本身的知識相對容易掌握,而寫作背后的知識和能力更需要學習,通過學習增長知識,擴展視野,深化思想。但光學還不行,還得刻意練習,把學到的知識有效地加以轉化。所以,要善于做一個有心人,把寫作融入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始終保持在學習區,處于刻意練習的狀態。比如,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職場文體的寫法,并及時總結經驗,摸索規律,做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比如,除了書面寫作外,即興的講話、日常的交談也可以視作寫作的一種,怎么樣說得更到位、溝通得更有效,也是一種演練。比如,我們除了完成一些完整章節的全文寫作外,也可以把日常一些規模小、隨意性的寫作行為,如寫幾句話、幾段話,當作片段寫作、綱要寫作,以小見大,從局部見整體,時時處處讓自己練習,一點一滴加以提高。
第二是格物與致知的關系。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個觀點,意思是說接觸事物、探究事物(格物)是獲得知識(致知)的前提,也是重要的方法。這對職場寫作者最重要的啟示是,除了閱讀學習,我們還需要在工作實踐中腳踏實地不斷觀察積累,豐富、深化對于工作本身的認知,而不是為了寫而寫。所以,職場寫作的過程,是格物與致知的統一。
第三是輸入與輸出的關系。輸出就是寫出文章,這離不開學習內容的輸入。但完全沒有輸出的輸入也是沒有價值的,而且從本身來說,輸出就是促進輸入的一種有效途徑。我們大都有過這樣的親身感受:凡是自己思考、消化過并親手寫過的東西,會牢牢留在自己腦海里,這與泛泛學習的效果截然不同。在寫作中掌握的知識點、形成的思維邏輯、出現的思想火花,都會成為自己新的知識儲備,這是一個“知識的私有化”過程。所以,要善于以輸出促進輸入,甚至倒逼輸入,具體來說,要做到以寫促學,以說促學,以教促學。
如果有時間和興趣的話,可以多寫一些工作之外的東西,掌握不同文體的技巧,并達到融會貫通,這會對職場寫作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作為職場人士,要特別珍惜座談發言、講座交流、知識分享等機會,每一次都要認真準備,借此機會對自己的知識、觀點和思想進行梳理和盤點,并在此過程中激發新的思想,挖掘新的學習內容,填補自己的空白點,使自己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有用的觀點和知識分享、傳遞給別人,并從寫作的角度反觀自己的內容輸出,這就成了一個通過輸出而促進輸入的過程。
看到這里,你一定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翻看書中的內容了。需要簡單介紹一下的是,這本書與一般關于寫作的書籍不同,除了內容實用以外,在形式上也進行了創新。書中設置了山羊胡等人物形象(如果讀過“山羊胡的公文課堂”系列《公文高手的修煉之道》必修課、進階課、精品課,一定對這個形象有印象),用山羊胡在職場上一步步成長的經歷作為主線,分為涉世之初、職場新人、獨當一面、挑起大梁、職場突破幾個階段,配以相應的故事和場景,帶出30余種文體逐一進行講解。每一種文體中,除了總體概述,還從“這樣寫”和“不要這樣寫”正反兩方面講述寫作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并佐以正確以及錯誤的例子加以說明。我們希望以這樣新穎實用的方式,讓讀者找到“現場感”和參與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和領略職場寫作的知識與方法。
本書由多位作者合作完成,胡森林確定了全書的主旨、風格體例、框架結構,并承擔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五章、第九章的撰寫;第三部分第六章由鄧新波撰寫,第七章由譚水陽、鄧新波撰寫,第八章由傅亮撰寫;胡森林負責全書的統稿修改。
在寫作的時候,作者把自己代入山羊胡這個角色。現在到讀者的手中,書中依靠勤奮、好學、進取而獲得職場成功的山羊胡形象,也可以是我們自己。讓我們和他一起,開始職場寫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