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歲朝清供(二版)
  • 汪曾祺
  • 847字
  • 2020-02-19 17:47:56

寫在前面

汪曾祺(1920~1997)是江蘇高郵人,曾就讀西南聯(lián)大中國文學系四年,師從沈從文等。解放前當過中學教員、歷史博物館職員。解放后長期在北京做編輯工作,編過《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寫過劇本,后來有十多年在北京京劇團做編劇,曾參與《沙家浜》的修改和定稿。他在短篇小說和散文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1947年、1963年分別出版短篇小說集《邂逅集》和《羊舍一夕》;大量作品是1979年以后寫作的,出版有小說集《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散文集《蒲橋集》、《逝水》,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等,其他版本不計其數(shù)。

汪曾祺的作品多寫民國時代風俗人情,寫童年、故鄉(xiāng),寫記憶里的人和事,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他喜愛《世說新語》和宋人筆記,傾心晚明張岱的文章,堅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實踐。他長于江南,定居于京城,作品中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顏色和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韻致。他總是從小的視角進入,從別人不注意的一些日常瑣事入手,好像是即興偶感,隨口道來,卻從這些日常瑣事中揭示出真正的美。他的文章似在向人們發(fā)出這樣的呼吁:慢點走,欣賞你自己和自己身邊啊!

汪曾祺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從內(nèi)容到形式建立一種原汁原味的“本色藝術”,沒有結構的苦心經(jīng)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他曾說:“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的。”文如其人。他的為人特點是心地的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觀與灑脫,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夠平心對之。在被打成右派下放張家口勞動的日子里,他奉命畫一套馬鈴薯圖譜。每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于是隨手埋進牛糞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么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

本書主要選入了汪曾祺的一些散文,寫自然界草木蟲魚鳥獸為一部,寫飲食為一部(汪曾祺還是一位美食家),寫故人往事為一部,另外還選了他的一些“散文化”的小說,最后一部是談語言和談作文的文章。汪曾祺的語言平實而又美麗,他對語言有獨到的見解,堪稱當代文壇一絕。

三聯(lián)書店編輯部

2009年1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宜阳县| 香港| 安远县| 梅州市| 高碑店市| 灵宝市| 松滋市| 海口市| 琼海市| 犍为县| 勃利县| 蕲春县| 成都市| 米泉市| 重庆市| 竹溪县| 沈丘县| 封开县| 区。| 花莲县| 黑龙江省| 涟水县| 安庆市| 武义县| 肇东市| 油尖旺区| 遂宁市| 溆浦县| 海城市| 仲巴县| 沽源县| 资源县| 湘潭市| 临安市| 疏勒县| 沈阳市| 婺源县| 基隆市| 柘城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