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大眾自我心理評估及實用心理防護手冊
- 胡文婷
- 1132字
- 2020-02-12 14:40:29
(七)空虛:原來“宅”這么痛苦
因疫情而“宅”在家,有些人會認為,自己和家人的情緒都還相對穩定,但是待在家哪兒都不能去實在是太無聊了,每天不是吃喝睡就是玩手機,和父母相處就是大眼瞪小眼,感覺這是自記事以來和父母相處時間最長的一次,好像大家都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于是大家發出呼聲:“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為過去我們習慣了早九晚五的上班生活,習慣了走親訪友,習慣了隔三岔五地和朋友們小聚、逛街的日子,突然閑下來,就會陷入一種空虛的狀態。
空虛是指沒有目標的生活狀態,是百無聊賴、閑散寂寞的消極心態,也就是很多人常常掛在嘴邊形容自己情緒的“沒勁”,心里不充實,沒有明確的目標,以至于無法產生快感體驗。空虛的具體表現是沒有追求、無所事事,暫時沒有明確的目標。這類人群的心理狀態常常是空虛的,如果持續地處于空虛的心理狀態,他們可能會沾染抽煙、酗酒、賭博等惡習,甚至會打架斗毆、尋釁滋事,借此排遣負面情緒,試圖擺脫內心的空虛感。
當下,很多人的手機中都有一款像“抖音”“火山”“快手”等短視頻類的新媒體應用,刷“抖音”更是成為人們疫情期間“宅”在家時的必備項目。睡覺之前,躺在床上,原準備看幾個短視頻就睡覺,不知不覺卻看到了凌晨兩點。有時候,抱著看幾分鐘就開始工作的心態打開“抖音”,結果幾個小時就過去了,雖說也沒什么事可以做,但是長時間地刷短視頻后,不免有一種空虛感涌上心頭。
從本質上而言,空虛源自內心的不充實,緩解空虛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生活的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便猶如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了燈塔,只要理智地確定自己追求的目標,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我們就能活得快樂而充實。
當然,也有些網友以逗趣的方式來排解空虛,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例如:
有網友開啟在自家魚缸里釣魚的模式。
有網友開創了今年“最潮”的喝酒模式:打開微信視頻,幾個好友線上“云聚會”。
有網友開啟強迫癥模式:和家里的堅果過不去,把堅果大大小小、有條不紊地按照軍隊布陣的形式排列,被網友戲謔為“堅果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被這么認真對待”。
有網友帶著孩子玩起了趣味的親子活動,給橘子接生,“母子”平安。
不少網友過年旅游度假的計劃泡湯了,于是創造性地制訂了鼠年春節最佳旅游路線:客廳—廚房—臥室—衛生間,一家人興致盎然地扮起了旅行團。
甚至還有網友半夜隔空喊話:“對面的,窗戶打開吵下架,要瘋了。”而對面也風趣地回應:“對面的,收到了,想聊天,打開窗戶敞開心扉。”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家無法言喻的空虛感,也看到了大家在用自己的方式來排解這份空虛感。幽默有時候也是一種抵抗心理病毒的有效武器,在心理學上,幽默的作用是一種較高級的心理防御機制,巧妙運用幽默可以打破窘境、渡過難關,對心身健康亦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