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釋義選編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592字
- 2020-02-11 15:35:40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定期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推廣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
【釋義】 本條是關于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培訓和演練的規定。
在突如其來的災害面前,有準備的應戰和無準備的應戰,其結果是大不一樣的。有準備,可以防患于未然,可以及時轉危為安;而無準備,則可能措手不及,貽誤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對突發事件,我們不打無準備之戰。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是抗擊突發事件的突擊隊、偵察兵,必須要有一身真本領,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打得贏。
俗話說,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過硬的本領靠平時的積累,一是知識和技能的積累,二是經驗的積累。這兩方面的積累直接關系到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的質量、效果、成敗,所以,條例將此艱巨任務交給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所謂定期,就是要形成制度,經常性地開展。在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上,要結合實戰的需要,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類別,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既要注意普及又要注意提高,在普及的基礎上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可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專業技術隊伍和專業機構。在應急演練上,要從打大仗、打硬仗出發,進行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在演練中不斷掌握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總之,要從“最壞”處準備,朝最好的方向努力。有備無患,常備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