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釋義選編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2658字
- 2020-02-11 15:36:13
第三十三條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主動收集、分析、調查、核實傳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類、乙類傳染病疫情報告或者發現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應當立即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設立或者指定專門的部門、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時對疫情報告進行核實、分析。
【釋義】 本條有三項主要內容,一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傳染病疫情信息的處理的規定;二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接到的甲類和乙類傳染病疫情或者發現的傳染病暴發、流行的情況時報告程序的規定;三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過設立或者指定專門的部門、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規定。
(一)關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傳染病疫情信息的處理的規定
對于本條的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主動收集、分析、調查、核實傳染病疫情信息。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去理解。
1.這項規定實際上是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傳染病監測制度的一部分,通過收集、分析、調查、核實傳染病疫情信息,對本地區傳染病的發生、發展的情況進行監測,掌握本地區傳染病的疫情動態。同時,這項規定,也是對第十八條第二項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責的進一步強調和細化。理解這一規定,應當結合學習上述條款的有關規定。
2.這項規定的一個關鍵詞是“主動”。強調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主動開展對傳染病疫情信息的處理工作。這樣規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傳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調查、核實工作是傳染病監測、預警的主要內容,而監測、預警的本質是主動性的。作為傳染病監測、預警的主要技術機構,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有關傳染病的報告,然后做一簡單的匯總,上報有關部門,只是起一個二傳手的作用。二是,傳染病監測是一種對趨勢的監測,而這種監測的基礎是數據信息。傳染病疫情信息有兩個來源,一種是官方正式渠道,另一種是非正式渠道,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分析,官方正式渠道的信息約占30%,而非正式渠道的信息約占70%。非正式渠道信息來源,是對官方渠道漏報的補充。因此需要特別強調對疫情信息的主動收集,特別是對非官方渠道的疫情信息的收集。三是,疫情信息非常豐富,包括周邊國家和地區、周邊省份有關傳染病的發病情況、人群中抗體水平的監測以及影響傳染病暴發流行的自然因素等,這些信息對于進行科學分析,綜合評價,對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做出的科學預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些信息通過報告的渠道是收集不到的,只有主動去收集才能得到。
3.強調收集、分析、調查、核實傳染病疫情信息。
這是對疫情信息處理的規定。世界衛生組織強調,傳染病監測的目的是要做到早期預警,強調對不可預見緊急情況的反應,包括流行病學資料收集、信息確證、風險分析和緊急反應等幾個方面。傳染病監測是一種對趨勢的監測,是對危險的評估體系,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機制,并有完善的框架和步驟。在這個評估體系中,首先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確證制度。
在我國,建立一套健全的疾病監測、預警制度是建立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法規定的監測、預警制度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傳染病發生前和發生初期的監測;二是,建立和完善傳染病疫情信息收集體系,疫情信息的收集不僅僅依靠法定報告,而應當形成包括哨點監測、實驗室監測、癥狀監測、重點人群強化監測以及動物疫情監測的綜合體系,強調各種監測途徑的互補、互通,真正形成監測網絡;三是,對不同渠道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得出預警信息;四是,規定醫療衛生機構、實驗室等在報告傳染病和提供傳染病發病信息方面的義務,同時規定了專業機構負責溝通、收集、確證、綜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本條的規定,是建立傳染病監測、預警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關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傳染病疫情程序的規定
對這一規定的理解,應當結合學習本法第三十條的規定,第三十條規定了傳染病的報告制度,明確規定了法定報告人,報告的內容,以及報告的程序、時限等。本條對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傳染病的兩種情形作了特別的規定,是強調了第三十條的規定。一種情形是接到甲類、乙類傳染病疫情報告,另一種情形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過監測、分析等方式發現傳染病暴發、流行。發現這兩種情形,應當立即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這里也規定了衛生行政部門的報告程序,即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衛生行政部門在報告當地人民政府的同時,還要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這就要求基層衛生行政部門在報告上述的傳染病疫情的時候,一要改變以往逐級上報的習慣,二要具有比較先進的方式方法和比較先進的手段,使當地人民政府、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部能夠同時獲得疫情信息。這樣規定,主要是為了使衛生系統內部能夠保證疫情信息傳輸的通暢,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疫情信息,避免由于種種原因而導致的對傳染病疫情隱瞞、緩報、謊報。衛生部在依據本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制定有關傳染病報告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時,應當同時考慮本條的規定。
(三)關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過設立或者指定專門的部門、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規定
對疫情信息進行管理,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主要職責之一。本條第二款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設立或者指定專門的部門、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時對疫情報告進行核實、分析。這項規定有三層意思:一是,負責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部門或者人員應當是專門設立或者指定的,由于疫情信息的統計、分析等管理工作,業務性強,涉及衛生統計、流行病以及傳染病等專業學科,不是簡單的數據匯總或者傳輸,應當由專業人員完成。二是,強調傳染病疫情信息的管理工作,疫情信息的管理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其涉及對各種渠道疫情信息的收集、提煉、歸納、整理、分析,提出初步結果。同樣的疫情信息資料,通過高水平的疫情管理,可以充分體現各種有價值的疫情信息,相反,則只能是一些枯燥的數據。三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及時對疫情報告進行核實、分析。對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有關信息,應當嚴肅對待,不能掉以輕心,心存僥幸,或者主觀臆斷。應當迅速深入實際,進行認真的調查,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及時判定是否屬于傳染病,屬于哪一種傳染病,不能只是對疫情報告簡單紀錄,起一個二傳手的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對疫情報告事項進行核實、分析的同時,有關單位要采取必要的傳染病防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避免消極等待,坐失良機,使傳染病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