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九條

國家建立傳染病預警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傳染病預警,根據情況予以公布。

【釋義】 本條是關于預防控制傳染病發生、流行,開展預警以及發布預警信息的規定。

我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基本方針是預防為主,預防為主是指通過采取各種防治措施避免或減少傳染病發生、流行。傳染病預警制度是避免或減少傳染病發生、流行,避免或減少傳染病對公眾健康、社會安全和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的重要預防控制措施,預警制度的建立充分體現了傳染病預防控制中預防為主的基本方針。

預警是對預測到可能發生的事件的危害程度以及后果進行綜合評估后,采取適當的方式,在一定范圍發布危害警告,并啟動相應級別的預警響應,最大限度防范危害的發生、發展,減少危害的程度。

傳染病的發生、發展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條件和環節,同時還與人的生理、外環境以及社會心理等影響因素有關。雖然新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的發生難以預料,但隨著對傳染病流行規律科學認識的不斷加深,在充分掌握傳染病歷史資料和傳染病發生、流行的影響因素變化的基礎上,可以早期識別傳染病暴發和流行的苗頭,對其發生的規模、可能波及的范圍及其危害程度,做出預測和預警。

2003年SARS疫情發生后,黨和政府對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更加重視,逐步加強了傳染病監測體系建設,而且,目前傳染病監測預警技術也取得了巨大發展,這些都為開展傳染病的預測、預警工作創造了基本條件。另外,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我國傳染病防治面臨的復雜形勢也要求我們必須開展傳染病發生、流行的預測預警工作。因此,本修訂法規定國家建立傳染病預警制度。

預警以有效監測為基礎。通過監測,收集到傳染病發生及其影響因素的信息,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預測傳染病的發生、發展和流行趨勢。因此監測的質量、敏感性、及時性決定了預警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預警必須依賴有效的評估機制。通過對預測到的可能發生的傳染病暴發或流行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科學評估,確定相應的預警級別。有效的評估機制涉及到多學科、多領域和多部門,既要從技術層面考慮疾病控制的需要,又要充分考慮其對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影響及公眾的心理等客觀實際,必須理論結合實際,做到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綜合判斷。

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必須依靠政府的領導和支持,各部門的密切協作和配合,社會各階層和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做到統一指揮,有效協調,科學防治,迅速及時,有效應對。一旦發出傳染病預警,必然要采取相應級別的預警響應,動員公共衛生資源,這必然會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不同程度影響。因此,應加強對傳染病預警的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傳染病的預警能力。預警信息的確定、發布、相應措施的啟動,必須是在綜合考慮對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和公眾心理影響和疾病控制工作需要等因素的基礎上,擇機發布或公布。

預警發布的方式可以分為內部通報和社會公布。內部通報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措施,調度資源,做好應對傳染病發生、流行的各種準備。社會發布傳染病預警,主要為了提高廣大群眾的預防疾病意識,自覺采取預防疾病的行為,做好自我保護,減少疾病的傳播。社會公布還有利于緩解社會緊張,消除公眾的恐懼,發揮信息主渠道的作用,減除謠傳的影響,穩定社會,動員全社會參與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因此預警發布的形式需要根據疾病控制工作并考慮到社會影響因素而確定。

為保證傳染病預警的嚴肅性、權威性、科學性和準確性,協調疾病控制與社會發展,預警發布權限設定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同仁县| 福鼎市| 江北区| 信阳市| 略阳县| 天门市| 兴业县| 安徽省| 青州市| 平阳县| 南涧| 大庆市| 仁怀市| 武威市| 江北区| 隆德县| 新巴尔虎右旗| 广汉市| 英德市| 祁阳县| 大宁县| 内江市| 胶南市| 石狮市| 乌恰县| 英德市| 登封市| 黔西| 潍坊市| 南丹县| 横山县| 赞皇县| 天峻县| 东阳市| 萝北县| 前郭尔| 庆云县| 江源县| 和政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