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釋義選編作者名: 中國法制出版社本章字數: 1369字更新時間: 2020-02-11 15:36:07
第九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有關制度,方便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愿服務和捐贈活動。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活動。
【釋義】 本條是關于社會參與共同防治傳染病的有關規定。
傳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項十分廣泛的社會工作,只有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防治,才能做好這一工作。群防群治是我國傳染病防治的一條基本經驗。支持和鼓勵社會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紙面上,要讓它真正在實際工作中得到落實,政府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為此,本法規定為了方便社會各界參與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制度,這里所說的制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為了使社會各界參與傳染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政府應當向群眾普及傳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識。衛生部和有關部門開展的全國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行動規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建立疫情報告制度,公布統一的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報告、舉報電話。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發現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的隱患時,都可以撥打電話向有關部門報告,使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迅速采取應對措施,將損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制定對報告的調查核實制度,及時對舉報和報告作出處理和反應。對傳染病疫情的舉報和報告是任何單位和個人的權利。
3.對舉報有功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4.為了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志愿服務,有關部門應當開展傳染病預防、流行病學調查、醫療救治的基本知識培訓,提供必要的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保護志愿者的身體健康。
5.對社會捐贈嚴格工作程序,做到手續完備、專賬管理、專人負責、賬款相符,賬目清楚,切實加強對社會捐贈款物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接受捐贈的部門和社會組織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定期將捐贈款物的接收、分配和使用情況通過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布,確保捐贈款物全部用于傳染病的防治和救助。防止因玩忽職守、失職瀆職造成捐贈款物重大損失和社會不良影響。
本條第二款是關于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在傳染病防治中作用的規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居民或者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并非國家行政機關。
鑒于傳染病傳播的特點,在疫情的始發階段能否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城市社區和農村等基層單位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城市社區人口密度大,農村防治條件相對薄弱,這些是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難點。因此,本法特別強調發揮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的作用,廣泛發動群眾,有效組織群眾,努力在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構建起一道抵御疫情、抗擊疫病的嚴密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是城市和農村居民居住地設立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群眾依法辦理自己事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在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據此,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利用各種形式向居(村)民宣傳防病知識,采取多種方式了解居(村)民的有關情況,力爭做到對疫情的早發現、早報告。發動居(村)民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生活環境,提高防治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