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棟點了點頭,又疑惑問道:
“在下已然知曉,不過在下有個問題,用大量木材木枝有些不妥,公子酒肆開業食客應接不暇,如何保證柴木源源不斷?”
雍元不禁笑了,夸獎道:
“好問題!肯定不能用木柴燒火,這樣毀壞森林植物不是環保人士所為,所以選擇更耐燒的木炭以及大量收購咱大明朝現已大規模種植的玉米芯混合使用,木炭還可以重復使用,節源開流。”
郭棟拍了拍手稱贊道:
“甚秒甚秒,敢問公子烹飪煮食用何種火器?明火可遠不如火折子好用吶!皇宮之中都用火折子。”
雍元樂了,這可難不倒我。
“當然是用火折子了,雖說打火比較慢,卻也是目前為止最為便利的打火工具了。”
火折子是選用紅薯浸在水中泡濃,取出錘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錘,晾干,加硝,硫磺,松香,磷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制成,最后折成長扁筒,晚上提前點著放在竹筒里,沒有明火但又不會滅,始終都有火星,又由于有磷等易燃物品,用嘴一吹,它就會與氧氣充分觸摸從而發生反響,然后就點著了。
雍元細細想了想,找到關鍵問題,那就是食物儲藏的問題,也不知道明朝有沒有冰塊呢,有的話食品保質期算是妥妥當當了。
“兄臺既在宮中當差多年,兄臺可知咱大明朝是否有專做冰塊糊口的工匠?容易找尋嘛?食物保鮮可離不開冰塊啊!”
郭棟信誓旦旦道:
“咱大明朝有做這行手藝的冰匠,傳承大約在唐朝末期,工匠們在生產火藥時開采了大量硝石。偶爾他們發現硝石溶于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使周圍的水將溫直至結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開始利用硝石開始制冰,如今靠近京畿以男的菜攤肉鋪旁就有此手藝工匠。”
雍元看了看舞臺,火鍋自助其實靠的是創意和味道,真正應該重點研究的是舞臺營造出來的氣氛,如果能給大明朝的人們眼前一亮的感覺,那不火就沒有天理了!
“那有沒有辦法讓舞臺營造出一種天女下凡的感覺?要煙霧繚繞的感覺,此事有何妙招?”
郭棟捋了捋胡子,以他在內官監當差多年的經驗看,他不會不知道,只不過耗費太大,價錢太高。
“可在周圍放置燒紅之生鐵,并在戲臺周圍鑿一條流水小渠,每到歌妓出場時,打開流水小渠閥門,水遇熱鐵必生濃霧,即可營造公子所說仙女下凡氣氛。”
雍元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此法太耗費人力物力,要不斷的燒紅鐵塊,繚繞的煙霧似曇花一現般顯示了,如何有踩在云層中的錯覺?
“此法煙霧雖大,但來勢兇猛去勢亦快,我想讓煙霧停留在舞臺上那種感覺,像是踩在云霧里。”
郭棟看雍元如此執著,便說:
“有是有的,不過價格昂貴,謂之干冰,戲臺周圍鋪設小渠,將干冰埋入,干冰持續預熱散做煙霧,久久不會散去。”
大明朝居然有干冰?那簡直太完美了,有了這玩意整個酒肆的檔次都能提高一個維度。
這時,郭棟對待菜品居然還是有些吃不透,如何自己動手煮食?要知道,正兒八經的火鍋歷史,其實也不算晚,根據歷史可考有說是三國或是魏文帝時期的銅鼎,就已經用來烹飪食物了,另一種說法則是說由海昏侯墓出土的“斗”就是吃火鍋的工具,而海昏侯為西漢爵位,一直延續到東漢時期,所以說火鍋的歷史最早都在東漢年間。而火鍋發揚傳承貌似清朝康熙皇帝發起的千叟宴了。
郭棟繼續問道:
“不知公子取食臺放置何種菜品?既為自助,想必菜品種類必然繁多,如此才能穩定客源。”
雍元微微一笑,挺腰道:
“菜品有四,素食蔬菜此一,肉食器臟此二,瓜果錦蔬此三,湯茶粥水此四,點心糕品此五。在下閑暇曾逛京畿南市,品種種類已然熟記于心,又取得些好名字…”
蔬菜類:滇南樅、天花菜、銀盤麻姑、東海石花海白菜、虎須、海帶、鹿角菜、紫菜、江南蒿筍、糟筍、香菌、遼東松子、薊北黃花、金針蘑菇、都中山藥、薄片土豆、南部苔菜、鱟嘴筍、黃精蓮藕、北山榛仁……
肉食類:銀魚、鴿蛋、麻辣活兔、塞外黃鼠、半翅雞、冰下活蝦、燒鵝、燒雞、燒鴨、燒彘肉、冷片羊尾、爆灼羊肚、彘灌腸、大小套腸、帶油腰子、羊雙腸、豬膂肉、黃顙管耳、脆團子、燒筍鵝、燒筍雞、爆酶鵝、爆嶷雞、柳蒸煎攢魚、煤鐵腳雀、鹵煮鵪鶉、鵝肫掌、毛肚、彘耳。
點心類:花糕、月餅、尖饅頭、八寶饅頭、攢餡饅頭、蒸卷、海清卷子、蝴蝶卷子;大蒸餅、椒鹽餅、豆餅、澄沙餅、夾糖餅、芝麻燒餅、奶皮燒餅、薄脆餅、梅花燒餅、金花餅、寶妝餅、銀錠餅、方勝餅、菊花餅、葵花餅、芙蓉花餅、古老錢餅、石榴餅、金磚餅、靈芝餅、犀角餅、如意荷花餅。
水果類:錦州皇梨、莆仝脆棗、核桃、江南蜜柑、鳳尾橘、漳州橘、橄欖、小金橘、鳳菱、膪藕、西山蘋果、軟子石榴。
飲品類:雞醞湯、米爛湯、八寶攢湯,西湖牛肉羹、紫菜蛋花湯、飲蘆芽湯、紫薯粥、綠豆紅豆陰陽粥、黃蓮茶、虎丘茶、鐵觀音香茶、萬寶菊花茶。
雍元洋洋得意,心想:這想比你們老郭家的相聲如何?怕是有過之無不及吧。
郭棟愣了,隨即拍手稱贊道:
“妙極秒極!公子思想真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簡直精彩絕倫,酒肆開業必定火爆大明,能與公子修繕酒肆真乃郭棟三生有幸。”
“敢問公子,酒肆取得何名?”
這倒是從未細細想過,雍元沉寂了片刻,望著波濤拍岸的太湖江水,兩岸繁花被風吹的翩舞搖曳,星星點點落入太湖江面混為一體,雍元悠悠說道:
“太湖酒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