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了那么多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缺漏,那我問你為啥子還有這么多人才在這樣嘞制度下產生喃?
華為集團,以及任何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他們嘞人才儲備基本都是來自各大名校嘞高尖精英。
我問你如果沒有嚴格詳細嘞人才選拔制度,他們如何才能被發現,這個世界又如何才能被帶動發展喃?!
他們嘞成長一般都是一路高歌,我怎么不見他們對這個制度有這么大嘞抱怨,說到底還不是你們這一群人嘞能力不行,你們難以存在,所以多生幽怨不是嘛?”老人微瞇著眼,抽著煙,對我提出質疑。
“老人家~”我輕嘆一口氣說道:
“您知道那些于學習當中,游刃有余的學生們都有著一些什么共性嗎?
他們有規劃,有目標,有毅力,有決心,對自己有著高度的控制力。
試問這樣的品性,他們放在什么地方不能成材?
他們最后能夠成為世界的精英,靠得是那12年的應試教育和考試嗎?不是的,擁有這些性格的人,他們本身就可以成功!
您聽說過王德明先生嗎?他高考時,成績幾近滿分,最后因為時代背景的原因,他被清華拒收了,最終選擇了中國石油大學。再之后他便為中國的石油開采技術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了一代偉人。
試問,這樣的人,如果當時他被清華錄取,又或是將他安置于其他專業,他難道就不能取得成功了嗎?他們是真正的上位人,是我真心無比羨慕和敬佩的存在!
他們對行業的選擇,不會受限于他們是否喜歡或是否感興趣。他們會因為行業選擇了他們,然后再在此領域上發光發熱,最后做出杰出成就。
類比于12年的應試學習當中,即是,他們并不是因為熱愛這些學科而學得很好。
而是因為考試需要這些科目,所以他們學得很好。他們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而社會的發展也的確需要這樣的人。
他們的分類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希望不斷進取的學習信仰者,一類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陽光學霸。
他們都有著一個很鮮明的特點,那就是能夠很好地協調,愛好與學習之間的比重,他們的娛樂愛好,不會過分地去影響到傳統的學習方式。
但!這個世界就僅僅是只需要他們了嗎?其他人,他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嗎?當然也不是。
這個世界上,那樣的學生終究還是少數,更多的,還是自律力和傳統學習能力都不足的學生。
他們對待其他事物的感興趣程度,遠勝于對應試知識的學習,所以他們對傳統的學科學習,難以保持著專注,成績也自然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