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家
- 盛梁余燼
- 王小寫手
- 3632字
- 2024-10-25 20:17:49
梁安這幾日一直在反復的想,本來自己也有可能被抓去當壯丁,那不如自愿參軍剿匪,正打算這幾天出發,何不在去之前拜訪一下這個高人,興許能學個在戰場上保命的辦法。
下午這賣跌打藥的生意也不怎么樣,于是梁安草草結束了手上的事,本想趁著茶館客人少,去茶館里給說書先生請了個安,問問這趙秀才在哪。
卻不想這林先生看到梁安收拾起了東西,便自己就過來找梁安了,林先生先是朝梁安行了個禮。
梁安見狀急忙放下東西,起身回禮,林先生拿出一袋銅錢,遞去給了梁安,口中說道,“梁兄弟,眼看你就要去參軍了,這是我這幾天收的銅錢,算茶館里大伙給你的一點上路盤纏,還請不要嫌少。”
梁安哪敢接過,連連擺手,林先生又說,“梁兄弟家中之事我略有耳聞,令堂患病,這段時間都需要錢治病。
你這一走,錢也斷了,想寄錢回來,也要等數日,令堂每天要吃藥,病情延誤不得,希望你也不要嫌少,這錢,走之前,梁兄弟先拿去給藥鋪備上這個月的藥,我同藥鋪和鄰里吩咐,鄰里會代你照顧令堂。令堂平生十分照顧大伙,現在令堂病了,這些也是我們該做的,梁兄弟放心收下吧。”
梁安聞言鼻子一酸,當即單膝跪下抱拳,“我梁安武人一個,過去十幾年吃的是百家飯,現在還要拿你們的錢,實在過意不去,待到我剿匪回來,我一定給鄰里多買幾畝良田,再送上先生送幾匹上好的布匹。”
林先生急忙扶起梁安,又打趣道,“在戰場上,保命為先。待到兄弟平安回來,把戰場上大小事一一告訴我,我給村里人好好講講剿匪英雄‘梁大俠’的故事,給我多賺幾口茶的錢便好。”說完便笑著,輕輕拍了拍梁安厚實的肩膀。
梁安聽到這話一下子便哭笑不得,又有些尷尬又有些興奮,急忙謝過林先生,兩人又閑聊了幾句,梁安也順勢打聽了趙秀才大致的居住地址,這才收拾好了東西回家去。
梁安趁著天色尚早,抓緊著回家,還是趕在太陽落山前回到了村子里。
梁安走著鄉間泥濘的小路到了家門口,若單單從外面看梁家,你難免認為梁安是大戶人家,他家所住的四合院規模并不比村里鄉紳差,但家境卻相去甚遠。他抬起手,本想敲門,卻忽然想到什么,輕輕在破舊的木門上摩挲了一下,門口上貼的倒“福”字,早就破了幾個小洞,幸虧米糊沾得牢,這福字才沒被這幾年的風吹雨打所侵蝕。
梁安想到也許這便是最后一次回家了,心里不禁有幾分凄涼,輕輕敲了兩下木門過了一會,里面才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
打開院門的是暫住他們家,幫忙照顧梁母的鄰居黃姨。一進門梁安就聞到了一股熟悉的粥的清香。黃姨見是梁安回來了,笑盈盈的開了口,“今天安子回來這么早啊。”
黃姨笑著拉著梁安跨過門檻進了院子,金黃斜陽撒落一地,石板地被照的生輝。不過此刻卻顯得這只有三人住著的大四合院得有點蕭條荒涼。院中的種著幾棵乘涼用的柳樹,樹下的石凳石桌鮮有人坐,梁母病后無人清掃,早就爬滿了青苔。
黃姨邊領著梁安進來邊說道,“我跟你說,今天吶,我見孫姐臉色好了不少,粥我也煮好了,就放桌上呢,一會呀你就趕緊趁熱吃。既然你小子回來了,那黃姨我便先回家看孩子去咯。”話畢,兩人正好到了梁安家的中堂,黃姨和梁安道了個別,黃姨就提著食盒先回家去了。
梁安徑直朝著母親房間走去,昏黃的燭火光透過門上的油紙射出,梁安在過去這數年里,總禁不住去想,他們家住的院子,與鄉紳家所住的院子大小無二,甚至比些不那么有錢的鄉紳還要更大,他們家究竟經歷過什么,才會家道中落,梁安的父親究竟在哪?
梁安的思緒還沒停下來,便推門進屋,伴著小小的“嘎吱”一聲,房門便被梁安輕輕推開了,在床上的孫氏看到兒子回來了,急忙起身,將放在床頭的一套衣服和鞋子給拿了起來,“兒啊,你的新衣服新鞋子媽給你縫好了,你看看合不合身。”說著就給梁安遞了過去。
梁安輕輕接過衣服鞋子,放在一旁,先扶著母親緩緩躺下。然后在床尾坐下,看著母親臉色確實紅潤不少,梁安才放心多了,但梁安卻皺眉道,“娘,明明你病都還沒好,還逞能給我縫什么衣服。”
孫氏微微笑著,扯了扯梁安身上那有些褪了色的布衣,溫和道,“你也不看看這衣服都穿了多久了?再不縫,出門人家把我兒子當成要飯的可不好。”
梁安笑了笑,雙手搓著孫氏那瘦弱的手,手還是有些涼,但是相較于前幾段時間,已經暖和不少。
母子二人就這樣無言的坐了片刻。只聽得見窗外的蟬鳴與池塘邊的蛙叫。
“媽,我有事想...”梁安先開了口,打破了屋里的安靜。
“安兒啊,你是不是想去參軍啊?”孫氏開了口,打斷了他,“唉。”她又長長嘆了口氣。
梁安一聽這聲長嘆,生怕傷了母親身子,急忙道,“孩兒不去便是,您別生氣。”言語間,梁安一眼望去,從沒覺得母親臉上皺紋這么長過。
“安兒啊,我沒生氣,我只是有點...”母親深深吸口氣,臉頰緩緩流下一滴晶瑩淚珠。片刻,她又接著說道,“你太像你爹當初想要上戰場的模樣了。我想起些事情,你想去,那便去吧。”
隨說完,母親便突然沉默了,像是在等孩子的答復。而梁安聽到“爹”字,不忍心頭一酸,思忖半晌,還是開口問道,“媽,父親的事情,我從來沒聽你提過,今天你能給我講講嗎。”
躺在床上的母親也沉默了許久,嘆了口氣,暗道,也罷。這才徐徐開口,“其實你父親是個很厲害的將軍。你應當聽過許多遍我們梁國的開國故事了吧。”
梁安聞言先是一驚,旋即點了點頭,那開國故事聽林先生講了不下數十遍,從小聽到大,基本也爛熟于心了。大致便是,當初燕朝亡國,地方諸侯分裂,大大小小分裂成了十多個諸侯國,梁國開國國君梁文公禪聞季(現已追封梁高祖),本是諸侯晉國的將軍,駐守梁縣,后來發生了一些事,梁文公才決心滅了晉國自立梁國。不過若是一一細算年號下來,這都是幾百多年前的事了,跟他爸梁欽是沒什么關系了。
看到梁安點點了頭,母親又徐徐開口,“你爹其實是當時梁國的西征元帥,我們家本姓韓...,梁乃賜姓。”母親重重的咬著韓字,但梁安毫無反應,隨后母親又重重說道,“你爹便是韓欽。”
梁安聞言一愣,韓欽,沒聽說過呢?
強調了兩次,梁安仍然沒有反應,母親的神色忽然古怪了起來。她靠著墻緩緩想坐起來,梁安急忙上前扶著母親坐了起來,“你竟然不知道這名字?”
梁安還是搖了搖頭。
“罷,罷。”母親嘆了口氣,梁安扶著她坐正。“后來發生了許多事,個中緣由我并不知曉,當時你爹是草根出身,本來是行軍士卒,后來有幸被人提拔,慢慢當了將領,又去了朝中做官,最后還要搬到都城去住。
當時我正好懷了你啊,你爹見朝局動蕩不安,擔心咱娘倆跟著進京有意外,你爹便安置我們在這里居住。你爹為人低調,當時許多人都不知道他還有家眷。但當時給我們母子倆留了許多錢,還有不少奴婢。于是我就開始等他凱旋,后來我放了奴婢們回家,錢卻被你那敗家的舅舅賭完了。
你舅舅后來在賭坊欠了錢,我這房子地契掛的是你爹的名字,賭坊的人可不敢動,你舅舅還不上錢就被賭坊的人活活給打死了,我寫信求他派人回來,卻久久不見回信。再后來他寫信,說天下統一了,說很快就回來。
可那是我最后一次聽到他消息,是他部下回來,說他叛國了,駐扎在都城里的軍隊發生了嘩變,韓欽那一夜開始就生死不明。
我和他的關系恐怕是連當年的圣上,他的結拜兄弟,梁武宗禪楠都不知道。我才逃過了一劫,我至今都不知道應該感謝他還是應該罵他。若是后面你要參軍,萬萬不可以用韓梁兩姓,還是用我的孫姓報上去吧。”說完這一長串的話,孫氏像是把這些年的幽怨一口氣全吐出來了,臉上雖然有些哀愁,但習慣性緊皺著的眉頭還是舒展了不少。“安兒,我不怨你爹。我這一生與他相知,相愛,我從不后悔,我只恨他從沒讓你見過面,便撒手人寰...”
又是一聲長嘆,梁安聞言,早已眼眶濕潤,孫氏慢慢撫摸著梁安的頭。
“安兒,男兒有志,志在四方。但母親卻不求你建功立業,只求你平平安安,若是遇到不能之事,切不可逞強。”孫氏流著淚,看著長大的兒子,緩緩的將心聲吐露。
梁安聽罷,深深吸了口氣,紅著眼睛,聲音顫抖著道,“母親,我發誓,我一定會活著回來,不僅如此,我還要帶著父親消息回來,他是死是活,我一定給您一個交代。”
“好,好...”聞言,孫氏自是擔心梁安,卻不反對,反倒笑著答應了,“咱安兒一眨眼,就長大了。”話畢,便伸手去擦拭梁安眼淚,又伸手將梁安被弄亂的頭發收拾整齊。
母子二人又敘舊了幾句,梁安試完了新衣服,孫氏臉上神情才露出一絲喜悅,她又語重心長道,“兒啊,如果你去剿匪是為了去掙點軍餉糊口,大可不必拼命,安全最重要。
梁安輕輕點了點頭。“媽,這些孩兒都知道。”
“還有,在軍隊里千萬要注意安全,別被人欺負了...”
...
孫氏又囑咐了許多,梁安聽的頭都有點大了,孫氏才停下來。
“好了好了,安兒,你肚子也該餓了,去吃飯吧。”孫氏輕輕拍了拍床邊上坐著的梁安。
“來”,梁安聞言起身緩緩扶著孫氏躺下,然后轉身出了房門,后來又突然想起來什么似的,回頭說,“我走之后不如把我的房間給黃姨她家孩子們住著吧,把他們一家都給接進來吧,黃姨每天都是晚上來住我們家,白天又要忙著照顧小孩又要照顧你的,平時跑來跑去的也太麻煩了。”
孫氏想了好一會兒,本來不想把兒子房間讓出去給別人住,但喜于孩子這么懂得感恩,最后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
得到答復后,梁安滅掉油燈,轉身出了房間,輕輕地關上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