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心理防護實操手冊(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專用版)
- 黃雯
- 912字
- 2020-02-05 16:40:52
后記
“2020年1月29日,全國已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6090例,疑似病例9239例,死亡133人,治愈117人”,正在刷疫情的我,接到中國法制出版社李佳打來的電話,問我愿不愿意將正在編寫的《組織危機管理心理學實戰手冊》中與此次疫情應急響應有關的心理防護內容緊急編成小冊子,無償提供給企業、學校、政府機構等組織使用,我幾乎是立刻就答應了。
雖然,原本打算在春節期間編寫新書的計劃被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但最近幾日已經有不少企業客戶開始咨詢與疫情應急響應相關的心理防護問題,我就相關主題零散地寫了一些針對疫情的心理科普文章。我也看到很多心理學同行的科普文章,內容多涉及公眾的自我壓力調適及求助渠道、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壓力調適、心理援助熱線工作者的工作技能和方法,卻極少看到討論組織在疫情應急響應中要如何進行心理防護的內容。
縱觀危機干預的各種理論流派和實戰技術,大都圍繞著如何為經歷危機的個體提供支持,其中考慮到個體所處組織背景及其交互影響的理論假設與研究非常少,而事實上大部分的受創傷個體都是存在于組織當中的,或正是由于在組織中發生的危機而受到創傷。個體的應激反應或創傷恢復都不能脫離他所處的環境,組織環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同時,當組織面臨危機,或組織中的某個人出現危機時,作為心理工作者進入組織去提供支持,和為一個獨立個體提供支持要考慮的因素是有差異的。在組織中進行危機干預或進行危機支持工作要更為復雜,對心理工作者的知識儲備、智慧、應變能力與反應速度都是更大的考驗。
心理危機干預不應該成為脫離應急管理獨立運作的“第三方”力量,特別是在組織應急管理的過程中,心理工作者應該直接參與應急管理與響應工作,或在應急管理中融入心理學的知識、視角與技能,為組織成員提供必要的心理防護。
因篇幅所限,本手冊引用的參考文獻、推薦大家閱讀的參考書目以及行業相關機構及網站,將整理收錄于即將出版的《組織危機管理心理學實戰手冊》中,對組織危機管理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從該書中獲得更多資料。
倉促編寫,必有不足和不準確之處,懇請各位同行和讀者斧正。希望這本手冊成為一個開始,讓更多心理學同行加入組織危機管理的工作中,也希望有更多組織能夠體驗到心理管理在危機管理中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