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照,共通是個什么鬼?“劉希瑾看著悠然推著水車進廚房的柳三成問道。
”想知道共通是什么鬼?就怕你知道了,以后再不敢和那小子接近。“聞昭照撩起長袍,邁著優(yōu)雅的方步說。
聞昭照與劉希瑾年齡相仿,昭照記不清自己生日,因為他含金匙出生,每一天都有屬于他的精彩,生辰就沒放心上,只記得有一次爺爺說”昭照都成年了,還沒個正性“。他現(xiàn)在應該是成年人,看起來比劉希瑾嫩那么點,也許是保養(yǎng)好的緣故。
劉希瑾也對自己的生辰稀里糊涂地,他只知自己是玄元278年出生,已滿20周歲,具體月日沒記著,這可不能怪他,因為他的父母就沒記清。
他出生在南疆兵荒馬亂時期,那年南韁的男子都應征入伍去了前線,母親在逃難途中生的他,找到父親已是兩年以后了,母親也說不清他具體出生的月、日。
”為什么不敢接近?“劉希瑾開始刨根問底。
”我都怕他的那招”共通“,你不怕?“聞昭照緩了腳步,笑笑地看著劉希瑾,”我忘記了,你不知道”共通“是個什么鬼。是不知者無畏!“
聞昭照長得秀氣,他的秀氣和柳三成的不同,柳三成通體是超脫氣質,而聞昭照卻是抱樸懷素之風。他最喜歡穿淡藍色的長袍,說那是天空的顏色,束發(fā)用的綰巾是淺黃色的,與他掛在腰間佩玉的絳帶同色。玉很普通,成色還不及劉希瑾的佩玉。
三清觀四位尊者對觀中弟子不以出身論,以修行論高低。觀中弟子知四位尊者喜惡,弟子們的衣著、佩飾和一應用具都以簡樸為主。
”昭照你就別賣關子了,快告訴我”共通“倒底是什么?“劉希瑾迫不及待了。
聞昭照看著他一臉猴急樣,從自己寶箱中找出一本古籍扔到他面前:”自己看。“
劉希瑾拿起面前的書拈了拈,書頁不多,但較沉,是皮制的。他翻開扉頁,上面的字他一個都認不得,又向后翻看了幾頁,知道這書對他來說就是天書。
”昭照,這書只有大智慧者才能讀懂,像我這樣的啟蒙者,字也認不得一個,你就給我說說吧。“
聞昭照聽他如此說,不由一樂:”其實那上面的字我也認不得一個。“
他說的是真的,他確實看不懂。至所以進觀的時候會帶上,是因為爺爺一定要他帶上,說是觀中一定有人能看得懂。還叮囑他找到能看懂的人了就要傾全力護他周全。
聞昭照進三清觀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能看懂此書的人,并負責保護他在觀中的安全。他雖然認為權力很重要,但他不會為進朝廷而入三清觀學道。他的道學修為,自認為離清字的四位師兄也就差那么一點點。
”昭照,你就別逗我了,說說”共通“是怎么會事。“劉希瑾央告著笑意盈盈的聞昭照。
”這個”共通“其實應該是仙境之上的人才能施展的。柳三成現(xiàn)在還卡在仙境以下的融合之境,沖破不了這個瓶頸就進入不了心動境,進不了心動境,就不能與天地接洽,還沒過聞道的門檻,但他卻會這仙境之上的”共通“,這也太匪夷所思了。除非,“聞昭照說著陷入沉思中。
”除非什么?“劉希瑾一個疑問沒解,又有了新的疑問,急得在室內不停走動。
”你先靜一靜,讓我想想。“
劉希瑾的不淡定打擾到聞昭照了。
劉希瑾只好坐在一旁看著古籍用手指劃動著書上字符,他雖然認不得,但如何寫總還行。盡管書上的字也不好寫。
一個字還沒寫完,聞昭照就站了起來,在他書箱中翻找,一小會,找到一本竹簡,仔細看了后臉上露出了笑容。
”有眉目了?“劉希瑾看聞昭照神色,便知他有了結果。
”根據(jù)古籍記載,先天之寶混沌靈定有神識,至尊將它煉為神劍后,它的靈識因受天地靈氣鍛造,又加之至尊以溫純神力滋養(yǎng),化為劍靈,并修成實體,守護至尊。至尊在劍成后,以此神劍開混沌,建初元大陸,由是萬物運生,生生不息。至尊開天劈地后,即陷入沉睡,神劍也因此下落不明,劍靈也不知去向。靈器認主古來由之,是因為它們有一種天生的特質——”共通“,能通過人的氣場了解對方的品性。“
劉希瑾聽得膽戰(zhàn)心驚,難道說柳三成的”共通“是天賦,而非修得?如是,柳三成就是劍靈。能劈混沌,區(qū)別天地,滋生萬物的神劍劍靈,怎么會是他這樣?他應該是這個大陸上最厲害的存在才對,柳三成為什么功夫如此不濟?
”柳三成,柳三成。“聞昭照自語著,”如果他真是餛飩靈定,僅有三成功力也不至于如此弱。“
”咱們暫定柳三成的”共通“是他的天賦而非修為。做為修得實體的靈識,他為什么不守護至尊和神劍,而來到初元大陸?“劉希瑾說。
”如果假定成立,這其間應該還有發(fā)生了其他故事,因沒有流傳下來,才不為人知。“聞昭照自語著,”得找機會讓柳三成來看看這天書,看看他是否看得懂。“
“好主意。”劉希瑾贊同,他到現(xiàn)在還沒能完整地寫出一個字,看似簡單的架構,他總是寫到一半就無法繼續(xù)下去。
他看著神色數(shù)變的聞昭照,遲疑了一番后說:”昭照,三清觀不太平。“
”呃,“聞昭照下意識的應了一聲后,把探尋的目光投向他,等待下文。
”初元大陸也不太平。“劉希瑾說。
”大陸皇室段家立國已有百年,先皇段成武與大陸五大世家是過命之交,當年得五大世家先祖相助,以武力平定四疆后,改武統(tǒng)為文治,以律法定紛爭,天下諸事,一斷于法。但所定之法卻區(qū)親疏,別貴賤,依法確立了不平等社會。五大世家得益此法,明搶豪奪,令天下蒼生苦不堪言,有不堪剝削者奮起反抗,卻依法被處以極刑,以畏攝世人。
世家與皇家早些年就矛盾不斷,諸親王與五家明爭暗半,朝堂深陷內斗,無人顧及天下百姓,由是強盜橫行,天下動蕩。
十年前的皇室立儲之爭,動搖了國之根本。皇室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皇后之子,太子段之譽在雷雨之夜失蹤,皇后失勢被賜死;王貴妃上位冊立為后,成王段至名立為太子,陸家嫡女陸語嫣冊立為太子妃。
此事本大局已定,但段至名繼位后多施暴政,任人唯親。五大家族的崔、秦二家當年是段至譽黨,先皇在世時雖被逐漸邊緣化,但還沒人敢動二家根基。
新皇繼位后,當年的梗還在,又加之,王、陸、云家想瓜分二家產業(yè),崔、秦二家根基不穩(wěn),開始聯(lián)絡對本朝不滿的各親王與大臣,以對抗朝廷。段至譽尚在人世的消息應運在朝野悄然傳開。三清觀觀主與先王有師徒之譽,諸皇子中他看好段至譽,不是因為他是皇后之子,而是他的人品德性。
段至譽當年無端失蹤,就有人懷疑是三清觀主救走的。現(xiàn)在段至譽尚在人間的消息傳開,人們首先想到他可能藏身之地就是三清觀。但三清觀四位尊者是大陸最強者,還沒有人敢明目張膽地對三清觀出手。
三清觀四位尊者,本不收弟子,但朝廷卻出資令三清觀培養(yǎng)未來朝中賢臣,進入三清觀,一只腳就踏進了朝堂,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好事。于是各世家紛紛舉薦自家優(yōu)秀子弟入觀。觀主卻派二長老天下行走,尋找有才德的弟子入觀學習。
二長老行走天下尋來的寒門才子,連初試都熬不到,就自行離開了。現(xiàn)在的三清觀其實就掌控在世家手中。慧清是親王幕僚之子,由他管理世家子弟實屬上策,但他卻與王、陸、云三世家沆瀣一氣,在觀中一手遮天。
崔、秦兩家沒有弟子入觀,這點很奇怪,他們不應該放棄在朝中爭一席之地的機會才對。二家也許是另有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