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鬧朝擊犬:君相纏斗先聲

春秋戰國是一個劇烈變動的時代,貴族政治開始瓦解,出現了許多對中國歷史和政治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變化。其中有一個從春秋時代一直延續到清朝的政治話題,那就是君權和相權的爭斗。

公元前607年的九月底,晉國經歷了一系列的重大變故,幾乎每天都有爆炸性新聞傳出來。先是在當月下旬,執政的晉國正卿趙盾匆匆忙忙地逃出首都,據說逃亡到其他國家去了。趙盾的逃亡非常倉促,連滿朝官員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人說,在位的晉靈公夷皋要殺害趙盾,在召見趙盾的時候埋伏了武士要殺他,可是不知道為什么還是讓趙盾給跑了。還有人說,當天宮中傳出了好一陣子的砍殺之聲,事后搬運出多具尸體。總之,大家傳得神乎其神。

接著,在二十六日,晉靈公夷皋暴斃身亡。國君年紀輕輕,怎么突然就死了呢?有人說,當天晉靈公在自己鐘愛的桃園里,和將軍趙穿飲酒作樂,喝著喝著,趙穿帶來的武士們突然涌上來,把晉靈公殺死了。也有人說,將軍趙穿親自帶著部隊,沖進了桃園,殺死了晉靈公。總之,晉靈公遇害了。

幾天之后,又發生了爆炸性新聞。幾天前逃亡在外的正卿趙盾又回來了。有人說趙盾并沒有逃出國境,一直準備回來。在這個國家沒有國君、政局動蕩的特殊時刻,朝廷大臣們都需要主心骨。趙盾很自然地又主持了朝政,準備推舉新君。

就在這個真相撲朔迷離、朝野還沒有從一連串的變故中完全清醒過來的時候,太史,也就是負責記錄歷史的官員董狐,鄭重在國史上記載:“趙盾弒其君。”寫完后,董狐把這條記載拿到朝廷上公布。趙盾說:“事實不是這樣的。國君是趙穿殺的。”董狐回答說:“您是國家的正卿,雖說當時在逃亡,但沒有越過國境,可您回來后不聲討叛賊,您說,弒君的不是您,又是誰?”趙盾無法辯解,嘆氣道:“唉!《詩經》云:‘我之懷矣,自詒伊戚。’我依戀祖國,反而自尋麻煩了。”根據趙盾的說法,國君晉靈公并不是他殺的。

那么,晉靈公是怎么死的?趙盾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到底有沒有弒君呢?

《左傳》對此事有專門的記載,但是顯然站在為趙盾辯護的立場上。《左傳》記載的題目是《晉靈公不君》,從題目就可以看出它認為此事的責任在晉靈公。君臣有道,君王和臣子都有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要遵守一定的準則。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哪一方違反了,都是不對的。為此,《左傳》列舉了晉靈公夷皋的種種倒行逆施:

晉靈公貪圖享樂,加重賦稅來彩飾宮殿的墻壁。他喜歡從臺子上用彈弓射人,觀看人們躲避彈丸來取樂,人們跑得越慌亂,他越高興。更駭人聽聞的是,有一次廚子燉熊掌沒有燉熟,晉靈公因此殺了他。宮女把尸體裝進筐里,準備抬出去扔了,結果在路上被趙盾和大夫士會發現筐子邊緣露出的廚子的手,追問得知了廚子被殺的事。趙盾為此事很憂慮,準備進諫,大夫士會攔住他說:“您是正卿,您進諫,如果國君不接受,那就沒有誰能繼續進諫了。還是讓我先去吧,國君不采納我的意見,您再繼續勸說。”士會進去后伏地行禮準備勸諫,晉靈公假裝沒看到。士會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禮了三次,靈公還是假裝沒看見。最后,士會差不多都走到了晉靈公跟前了,晉靈公這才不等士會開口,主動說:“我知道所犯的錯誤了,我準備改正它。”士會叩頭說:“國君知錯就改,是國家的大幸,是百姓的大幸。督促國君,是我們臣子的職責。”但是,晉靈公事后仍我行我素,根本不改。趙盾為此多次進諫,一點用都沒有,還引起了晉靈公的記恨。

晉靈公非常厭惡趙盾,但是趙盾勸諫本身并沒有錯,錯的是晉靈公,他沒有正當理由處罰趙盾。思來想去,正常的處罰行不通,晉靈公就決定來“陰”的,而且是直接一步到位。晉靈公找了一個名叫鉏麑的刺客,決定暗殺趙盾。殺了趙盾滅口,估計以后再也沒有人敢在晉靈公耳朵邊絮絮叨叨了。鉏麑選了一天清晨,偷偷潛入趙盾的府邸,埋伏在院子里的一棵大槐樹上。鉏麑利用繁茂的枝葉的掩護,尋找趙盾的身影。鉏麑看到趙盾臥室的門打開著,當時離上朝的時間還早,趙盾卻已經穿戴整齊、端坐在那里等待出發。這一幕把鉏麑給感動了,他感嘆:“趙盾時刻關心國事,時刻不忘恭敬,真是百姓之主。殺害百姓之主,就是不忠。可是,我不履行國君的使命,就是不信。如果讓我不忠不信,我還不如自盡。”說完,鉏麑一頭撞死在了槐樹上。

晉靈公派遣刺客刺殺趙盾不成,心里又生一計。他決定為趙盾召開一場酒宴,埋伏武士,殺害趙盾。當年九月,晉靈公賜趙盾酒宴,預先埋伏好了全副武裝的武士,等著趙盾走進圈套。為了以防萬一,晉靈公還專門訓練了一頭猛犬,飼養員特意扎了草人,穿戴成趙盾的模樣,再把鮮肉放在草人里,訓練猛犬去撕咬草人。晉靈公這一招真是夠狠的。到了宴會的那一天,趙盾絲毫沒有防備就去赴宴了,晉靈公先是借口要看趙盾的佩劍,趙盾就動手去解自己的佩劍,準備呈遞給國君。其實,等趙盾解下佩劍,晉靈公就準備借口趙盾要行刺,招呼預先埋伏的武士沖上來殺害趙盾。就在關鍵時刻,趙盾的車右提彌明發現情況不對,快步走上堂去,說:“臣子侍奉國君飲酒,超過了三杯,不合乎禮儀。”接著,他不由分說就扶趙盾下堂。晉靈公馬上放出那條猛犬向趙盾撲去,提彌明徒手搏擊猛犬,把它打死了。此時,晉靈公埋伏的武士蜂擁上來,趙盾和提彌明兩人且戰且退,提彌明為了掩護趙盾逃亡,不幸遇害。

就在趙盾要絕望的時候,有個武士突然把戟掉過頭來,保護趙盾,這個武士叫作靈輒。早先,趙盾打獵的時候,看到靈輒餓倒在地,就給他東西吃,靈輒留下一半食物不吃。趙盾問起原因,靈輒回答:“我在外當奴仆多年了,不知道母親還在不在,現在離家近了,請讓我把這些東西送給她。”趙盾感動了,堅持要靈輒把食物吃光,同時額外預備了一筐飯和肉送給他。趙盾就這樣救了靈輒母子倆。如今靈輒做了晉靈公的甲士,主動報恩,保護趙盾逃出了宮外。趙盾見國君要殺自己,不得不在當天倉促逃亡。整個故事就被稱為“鬧朝擊犬”。

以上就是《左傳》對晉國此次政治風波的詳細記載,突出了晉靈公的種種不道德行為,向讀者傳遞出“晉靈公該死”的信息。而趙盾即便涉嫌殺害晉靈公,也帶有正當防衛的意味,責任很輕,甚至有“為國除害”的成分在。《左傳》明顯偏向趙盾,忽略了許多重要的事實。我們只有對一個歷史事件先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才可能作出客觀的評價。那么,本次晉國政治風波還有什么重要事實呢?

首先,趙盾是一個權臣,掌握國家的軍政實權。在趙盾的勢力影響下,趙氏家族在晉國的勢力急劇膨脹。晉國趙氏的勢力發源于趙盾的父親趙衰,趙衰是追隨晉文公流浪各國,并且輔佐他成就霸業的功臣之一,當時趙衰只是晉國諸多重要大夫中的一位。但他的兒子趙盾擔任了執政的正卿,并且排擠其他功臣,兼任了中軍元帥。晉國軍隊分上、中、下三軍,三軍聽命于中軍元帥,趙盾就等于集軍政大權于一身。他在國內強制推行法治,并提攜同族子弟,專權二十余年,權勢如日中天。

趙盾的勢力強大到什么地步呢?他能夠左右國君的廢立。這就涉及第二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趙盾原本反對晉靈公夷皋當國君。晉靈公是費了一番波折才當上國君的。

晉襄公臨終前托孤給趙盾,囑咐趙盾擁立太子夷皋。晉襄公死后,趙盾召集文武群臣商討立嗣問題。他認為太子夷皋年紀太小,不利于晉國圖強爭霸。趙盾公開主張迎立流亡秦國的晉襄公的弟弟公子雍為新國君,并且派出了大夫士會等人去秦國迎接公子雍。當時,國內反對趙盾的勢力也派人前往陳國迎立流亡的公子樂。趙盾察覺后,派遣殺手在半路刺殺了公子樂,同時逼走了反對派勢力。眼看迎立公子雍就要成為定局了,不料,太子的生母、晉襄公夫人穆嬴強烈反對。她天天抱著太子夷皋去晉國宗廟哭啼,每次朝會時,她和夷皋也是持續不停地哭泣。穆嬴不僅哭個不停,還公開責問趙盾:“國君臨終前將太子咐托給你,說太子全靠您的教育輔導。現在先君還沒入土,你就要放棄自己的責任,辜負先君的信任嗎?”穆嬴為了兒子夷皋的前途,就差給趙盾下跪求情了。趙盾心軟了,最終同意以太子夷皋為新國君。夷皋即位后就是晉靈公。

晉靈公年幼不懂事,趙盾進一步聚攏權力,幾乎就是晉國的攝政。事實上,各諸侯國已經把趙盾當作晉國的掌權人,而趙盾也飄飄然了,把自己當作了國家的代表。當時晉國還是中原霸主,趙盾兩次作為晉靈公的全權代表,在扈地主持諸侯會盟。其他國家都是國君親自參加,訂約立誓,晉國卻是趙盾參加。他干了國君才能干的事情,趙盾以臣子身份,會盟諸侯,開了一個歷史先河。

這些事情,晉靈公看在眼里,心里難免會有想法。這就涉及了我們不能忽視的第三個重要事實:晉靈公夷皋和掌握實權的趙盾君臣不和。趙盾對夷皋繼位的反對、趙盾架空國君夷皋的權力、趙氏家族在晉國勢力膨脹,這些都足以讓晉靈公對趙盾不滿,進而怨恨。在晉靈公年紀還小的時候,他的不滿和怨恨還只是小孩子的情緒罷了。可是,等到晉靈公逐漸長大,到了血氣方剛的年紀,不滿和怨恨就要尋找渠道宣泄出來。《左傳》記載的晉靈公的種種不道德行為,的確是晉靈公做錯了。可是如果把上述事實都考慮進去,這些記載何嘗不能理解為一個被架空了的年輕國君,無所事事,進而對權臣的一種變相反抗。晉靈公和趙盾雙方,都對公元前607年九月底晉國的一系列變故負有責任。

權力的一大屬性是排他性。專制君權更是具有絕對的排他性,絲毫不允許他人染指,否則就稱不上是“專制”了。君王的權力,是不會和臣子分享的。一旦臣子使用了專屬于君王的實權,勢必造成君臣矛盾。可是,君王又離不開大臣的輔佐,尤其是有才能、有威望、有經驗的元勛重臣的輔佐。比如,晉靈公剛繼位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孩子,不可能親自執政。趙盾在此時包攬政務,掌握實權,事實上是幫助晉靈公治理國家,客觀上避免了政局動蕩,是符合晉靈公的利益的。即便是晉靈公長大成人可以親政了,由于能力和精力的局限,他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過問,都處理。每一個君王都離不開大臣的輔佐,君臣盡管會發生矛盾,但又是不可能分離的。君王勢必要讓渡一部分權力,與臣子分享,幫助君王的,往往就是趙盾這樣的宰相級人物。其中的度就很難掌握,君王讓渡的權力太少了,大臣難以發揮輔佐的作用;君王讓渡的權力太多了,很容易產生權臣奸相,進而威脅到君王的權威乃至安全。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會看到,古代政治會始終存在專制君王掌握的“君權”和以宰相為代表的“相權”之間的矛盾。晉靈公和趙盾的矛盾,只是早期的君權和相權爭斗的一個表現而已。此后,這種矛盾會貫穿中國古代史。趙盾式的權臣威脅到君權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君王也設計了種種制度來限制、分割相權,防止權臣的出現。無論是秦漢時候的虛設三公,丞相職位輕易不授予他人,還是到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實行集體宰相制,再到明朝的廢除丞相,另外設置內閣,最后到清朝的軍機處,都是君權和相權斗爭的表現。雖然在歷史上出現過諸多的權臣奸相,但大的歷史趨勢,還是君權壓倒了相權。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大趨勢:秦漢時期,君臣議事,雙方都是相對而坐,丞相進出,國君都要起身迎送;到了清朝,君臣議事,皇帝高高端坐在上,軍機大臣要跪聽圣訓,進出都要跪拜皇帝,然后倒退而出。

我們再回到趙盾。晉靈公遇害后,趙盾主持迎立了晉襄公的兄弟公子黑臀為新國君,史稱晉成公。晉成公看到侄子晉靈公的遭遇,不與趙盾爭斗,繼位后將國政完全委任于趙盾。晉靈公的遇刺客觀上推動了晉國的大臣專權。此后,晉國卿大夫勢力繼續膨脹,君臣矛盾逐漸激化。趙盾死后,矛盾爆發了,趙家被滿門抄斬,只有一個孤兒趙武,因為門客的保護幸免于難,后來在其他卿大夫的幫助下光復門楣,這就是“趙氏孤兒”的故事。“鬧朝擊犬”和“趙氏孤兒”,可以看作兩個“姐妹篇”故事。兩百年后,晉國被國內的趙、韓、魏三家大夫瓜分了,史稱“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趙盾的八世孫趙籍正式建國,史稱趙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鹤庆县| 齐齐哈尔市| 宿迁市| 敦化市| 苏尼特左旗| 台北县| 梅河口市| 鄂州市| 抚松县| 南康市| 浪卡子县| 奈曼旗| 曲周县| 天峻县| 望都县| 延寿县| 开封市| 洱源县| 阿尔山市| 饶平县| 集贤县| 曲周县| 麻阳| 灵丘县| 南岸区| 舞阳县| 罗定市| 阿拉善右旗| 灵石县| 高清| 昌宁县| 耒阳市| 黄山市| 区。| 唐海县| 辽宁省| 盐源县| 攀枝花市| 延庆县|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