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時代文化產業商業模式
- 陳少峰 黃向軍
- 1425字
- 2020-04-03 12:51:41
前言
如今的時代正持續處于生活方式移動互聯化的歷史性變革之中。確保企業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必須從更廣闊的層面去建設,必須關注四個情況的變化。對這四個情況的關注,構成了本書的敘述結構。
第一個情況,必須從三個層面把握“商業模式”。具體商業模式的建設,當然需要遵循產業、行業、企業經營三個層面的經濟規律。在過去,文化產業的格局與模式是相對穩定的,因此只需要關注行業甚至只需要關注企業層面的商業模式建設即可。但是,互聯網科技這種滲透性生產力,正在改變人類生活的全部方式,時間與空間都在被重塑,文化產業本身也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不僅傳統文化產業被卷入互聯網世界,而且新興的文化產業領域不斷涌現。當代文化企業的生存,必須從產業的層面重新再定位。因此本書分為三大部分:上篇討論如何把握新常態,從移動互聯時代的視角重新審視文化產業;中篇討論如何把握文化行業的根本特征,解析文化行業商業模式的內在運作機理;下篇討論文化企業類型在新時代下的可能性,分類解讀不同行業文化企業自建商業模式時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
第二個情況,必須重新審視文化產業的領域與可能性。移動互聯帶來的跨界融合現象,不僅僅讓傳統文化產業不得不被融網,而且,文化產業的領域闖入了大批“新興力量”,整體全面被重塑。類似科技的生產力屬性,文化同樣具備滲透性,文化與移動科技的結合,決定了文化產業鏈的基本模式,全系統思維與娛樂綜合體成為必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被產業化,但是在移動力量的影響下,各種原本非文化領域的傳統產業被重塑,商業模式開始文化化。文化產業進入全產業鏈時代,企業核心競爭力必然體現為獨特的商業模式。因此,想要把握文化產業層面的商業模式,需要掌握移動生存的思維、文化產業的經濟本質、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效果、全產業鏈的中國式生態、時代的挑戰命題,以上是上篇的五大主題。
第三個情況,必須關注文化行業構建商業模式的內在機理。沒有盈利模式就不存在商業模式,但是盈利模式絕不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需要不斷在實踐中升級。企業在行業中競爭,進行二次創業是必然的。在文化行業中提升競爭力,本質是對“內容為王”規律的把握,商機決定了行業模式成立的根基。在運營中,掌握文化行業價值觀治理的本質,動態打造生命型文化企業,玩轉“軟實力、全系統、創意產品”幾大要素,就能在行業中謀得發展。以上是中篇五個章節的主題。
第四個情況,必須重新審視移動時代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特征。移動時代不僅僅將企業經營數字化,這種數字化同時還重塑企業的屬性,不同屬性的企業,商業模式各自不同。在移動時代,企業類型不僅僅可以被條塊化分類,而且可以從滿足社會需求的角度審視,它們彼此構成金字塔式的層級式類別關系。最廣泛存在的企業類別,是全媒體式生存的企業。這類企業要么被“去中心化”,依附于壟斷企業周邊,遵循著“小而美”的時尚規律而存活,要么自己完成強中心的蛻變,成為其他企業的平臺。與這類企業不同,正在興起的是依賴新教育生存的企業,這類企業本身泛中心化的生存需求,與全媒體行業彼此互補,相互融通。同樣正在興起的泛體育企業與大旅行企業,也各自擁有強大的潛在發展機遇。但不管這四類企業如何不同,整體上都遵循全產業鏈的生存之道,從線上向線下延伸,多角度構建自身的產業鏈生態。這是下篇五章的主題。
從總體上看,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都在面向未來,以未來為導向構建企業自身現在的商業模式。價值觀導向與治理,是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的根本與核心。
黃向軍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