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維導圖輕松學:44位思維導圖認證師的學習筆記
- 久亞教育 思維導圖雙證班社群
- 1263字
- 2020-03-20 10:23:44
1.6.2 乘法口訣
乘法口訣從3000多年前一直沿用至今,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從生活到學習甚至到高等數學都離不開乘法口訣,背熟乘法口訣表是小學階段計算的基本功,更是每個孩子必備的技能。
1. 乘法口訣表歷史
乘法口訣表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存在了至少3000年。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九九乘法口訣表就開始流行了。從《荀子》《管子》《淮南子》等書中都能找到乘法口訣的雛形。后來乘法口訣表東傳入高麗、日本,經絲綢之路西傳入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這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化的一大貢獻。
在文學作品當中有乘法口訣,比如,《西游記》中唐僧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功德圓滿,孫悟空會八九七十二般變化。在我國的民俗中有乘法口訣,比如,表示節氣的《九九歌》,即便是現在人們一般把那些有心計、會算計的人形容為心里有“小九九”呢!
2. 學習乘法口訣
乘法口訣這部分內容人教版安排在小學二年級上冊,每當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總有孩子特別得意地告訴我:“老師,乘法口訣我早就會了。”看那自豪的表情也許是想告訴我,假期的時候也會主動學習吧!
不知道大家還能不能記起《三五太難了》的視頻,視頻中的小女孩讓我們覺得既可愛又可憐,這就是機械記憶的產物吧!
我想告訴大家乘法口訣的學習不是背背口訣那么簡單,背只是表象,我們要研究口訣的來龍去脈,知道每一句口訣的來歷、是什么意思,還要能夠運用口訣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們經歷“編制口訣——記憶口訣——運用口訣”的過程,才能讓孩子們真正掌握乘法口訣。
3. 一句口訣的魅力
如果你是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剛學完乘法口訣,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口訣背得都滾瓜爛熟,但是用的時候卻要搜腸刮肚,有時還要從“一一得一”背起,才能正確回憶出來。那是你沒有學習思維導圖,今天就跟我一起看看一句口訣到底有什么魅力。咱們就以“四五二十”為例來展開說明。
(1)從乘法意義的角度來說,可以表示幾個幾相加,如“四五二十”表示4個5相加或者5個4相加。4個5相加可以列加法算式為5+5+5+5;5個4相加可以列加法算式為4+4+4+4+4;它們都可以列成乘法算式:4×5或5×4。你看,在學習乘法口訣的同時我們還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更加簡便。
(2)我們還可以用圖示的方式表示4個5或者5個4。4個圓為一份,這樣的5份就是5個4;5個圓為一份,這樣的4份就是4個5。當然用一幅圖也可以表示兩種意義,橫著看每行5個,有這樣的4行,是4個5;豎著看每列4個,有這樣的5列,是5個4。
(3)乘法口訣還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孩子們會去商店買文具,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們借助這個生活情境來編題:一本筆記本5元錢,我要買這樣的4本多少錢?一支黑色水筆4元錢,買這樣的5支多少錢?再如,孩子們在學校里會分組、排隊,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們來編題,一個小組5個人,4組多少人?
(4)當然我們還可以進行一些拓展練習,比如3×5+5,因為3個5加1個5合起來是4個5。所以,也可以用“四五二十”這句乘法口訣得出得數,這可是乘法分配律的雛形呢。
如果你不是二年級的小朋友,是不是還能聯想到更多和乘法口訣有關的知識點呢?期待你與眾不同的見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