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2 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課堂

思維導圖像一座燈塔,幫我指明前進的方向,它在我的課堂上,幫助我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1.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

在日常的學習中,我們會把摩托車和小汽車、電動車和自行車歸類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也會發現2、4、6、8等數字之間存在的規律,而且得出8后面一定是10的結論;一個人沒有去過杭州西湖,讀著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腦海中也會迅速出現“粉色的荷花和碧綠的蓮葉”的景象。

這些現象都是人的思維和想象的反映。心理學中,人們把思維分為3種: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以下特征。

(1)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

小學生的年齡大多為6~12歲,雖然說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在慢慢地逐步發展,但還是帶有很大的具體性,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他們的思維基本上是與形象事物相聯系的。

例如,我們在教小朋友“蘋果”這個詞語的時候,經常會出示蘋果這個實物圖片,為的就是讓孩子們通過實物圖片來加強對詞語蘋果的記憶。小學生抽象思維過程的形成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漸漸完善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通過具體形象幫助孩子完善抽象思維。

(2)概念思維在逐漸形成。

概念在思維認知的發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孩子只有形成了知識點的概念,才能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初步具備自己的認知。

認知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其認知在幼兒就開始萌芽了,而到了小學,就已經初步具備自己的認知。例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問學生“這道題你是怎么解題的?”孩子是說得出解題的過程的,雖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有時候可能會感到困難,但是孩子已經能呈現自己的思維了。

2. 思維導圖的優勢

思維導圖是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將我們的思考和想法用圖像的形式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運用流暢的線條把各級主題的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連接,這就是文字和圖像之間快速轉換。

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里博士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我們都知道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在正常情況下,大腦是整體進行工作的,接收外界的信息由胼胝體進行傳遞,左、右腦瞬間建立信息交流和溝通。

而左、右腦的機能都是有分工的。左腦又叫理性腦、抽象腦和學術腦,它主要負責邏輯、語言、數學、文字、推理和分析。右腦主要負責圖畫、音樂、韻律、情感、想象和創造,所以,它又叫感性腦、藝術腦和創造腦。

在我們的應試教育中,從小就一直在強化我們的左腦,而忽略了對右腦的訓練。傳統的線性筆記就是其中很明顯的一項,從小到大我們做的筆記都是密密麻麻的一行行文字,多數是為了考試,考試過后就再也不想翻閱這些筆記。通過對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的了解和思維導圖實踐過程中的感受,我總結出思維導圖有以下優勢。

(1)模仿大自然的機構。

如圖1-14所示,上面是思維導圖,下面是我們的腦細胞結構圖,二者的結構是不是很相似?是的,二者都是由一個中心節點,然后以360°向外發散的,所以我們的大腦是非常喜歡這樣自然的呈現方式的。

圖1-14 思維導圖與腦細胞結構

(2)充分調動左右腦機能。前面我們講到大腦分為左右腦,而左右腦的機能是有分工的。思維導圖圖文并茂,所以可以同時調動左右腦機能為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服務。圖1-15所示為左右腦機能分工思維導圖。

圖1-15 左右腦機能分工思維導圖

(3)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思維導圖中很重要又很難的一項就是關鍵詞的提取。因為我們要把整篇文章的重要的詞語提煉出來,有時候甚至需要自己總結概括出關鍵詞。而思維導圖中的分支是有層級關系的,如美麗的家鄉,關鍵詞“家鄉”“美麗”,我們要把名詞“家鄉”放在前面,把“美麗”放在下一級分支。

(4)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思維導圖中的發散性思維就是培養孩子的想象力,例如:由“快樂”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孩子會說玩游戲、美食、旅游等;或者出示一幅圖,你想到了哪個詞。

通過聯想訓練,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而思維導圖的繪制沒有規定一定要繪制成什么樣,只要是自己思考的結果,能夠幫助自己學習的圖都是好圖,所以它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進行創作,這無疑就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

3. 思維導圖與《日月潭》

看到前面的介紹和圖片,很多讀者也許會覺得繪制思維導圖很難,其實只要掌握了繪制方法,繪制思維導圖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接下來,我將通過一個教學案例《日月潭》,具體來講解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小學低年級,大家都知道識字和詞語的積累是重點,那思維導圖和字詞積累又有什么關系呢?《日月潭》這一課要求會寫9個生字:名、勝、跡、央、麗、華、展、現、披。

如何讓孩子把這些字記牢并能積累、組詞呢?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需要用多種方式來學習字詞。這里介紹思維導圖中的一種:樹形思維導圖。圖1-16所示為生字組詞的樹形思維導圖。

圖1-16 生字組詞樹形思維導圖

《日月潭》這篇文章是作者吳狀達的作品。豐富多彩的字詞學習,是不是讓您更加期待課文這部分的內容呢?

日月潭

日月潭是中國臺灣最大的一個湖。它在中國臺灣中部的山區。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華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

思維導圖的核心要素有中心圖、分支線條、關鍵詞、色彩與小圖標。在課前,我們可以先在黑板上繪制好中心圖,如圖1-17所示。

圖1-17 繪制中心圖

日月潭湖中央有個小島叫光華島,于是我就用小島來表示《日月潭》這篇課文的中心圖。看到圖1-17,肯定很多讀者會有疑問,這幅圖太復雜了,課間10分鐘根本不夠用,其實可以用簡筆畫來畫小島,當然這在備課的時候就要準備好。

《日月潭》這篇課文首先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的優美風光,接著介紹了日月潭名稱的來歷,然后描繪了它在晨午時分、晴雨天氣的不同情況,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日月潭的由衷贊美。

所以我把課文分為3部分,分別是地理位置、名字由來和景色特點。這在布置預習的作業時就可以讓孩子先梳理出來,對于低年齡段的孩子,剛開始對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學會概括和歸納總結。

接下來就是繪制一級分支了。整幅導圖我是分為4個分支的,關鍵詞分別為:位置、名字來由、景色和詞語積累,這樣一來,一級分支也就確定了,具體如圖1-18所示。

圖1-18 繪制一級分支

因為詞語積累是重點,所以在第四個分支我把詞語積累加上去,目的一是讓孩子意識到字詞的重要性,二是讓孩子加深對字詞的印象。一級分支完成后,就可以進入課文,用下級分支來梳理課文內容,這也是建立記憶連接和構連新知的過程。

然后,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對各分支內容進行完善,讓思維導圖的文字內容變得完整,具體如下。

(1)位置:日月潭在“臺灣”“中部”的“山區”,而且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湖”,那里的環境是“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在其周圍還有許多“名勝古跡”。

(2)名字由來:在“湖”“中央”有個“光華島”,它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南邊”像“彎彎”的“月亮”。

(3)景色:

a. 清晨寫到的景物有“湖面”的“霧”、“天邊”的“晨星”、“山上”的“點點燈光”。

b. 中午,“晴天”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美景”和周圍的“建筑”;而“雨天”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則是一面“輕紗”,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就像“仙境”一樣。

(4)詞語積累:這部分內容是課后題的讀一讀和記一記的內容,而三級分支是二級分支的同類詞語或者近義詞。課文內容梳理完成后,和字詞一樣,讓孩子按順序齊讀一遍,梳理自己的思路。

最后要做的就是在重難點處添加小圖標。思維導圖中的小圖標應用,是幫助我們激發聯想和形成記憶點,目的是幫助我們強化對內容的記憶。在這一環節,完全可以讓孩子來完成,孩子的想象力遠比我們想象中要豐富。

如本案例中,“位置”這個關鍵詞用指南針來表示,因為有了指南針,你就能知道自己在哪里;“名字由來”用泉水的源頭來表示;“景色”用一幅風景圖來表示;“詞語積累”用塔來表示,因為積累詞語就像聚沙成塔的過程。

在課堂中,老師還可以讓孩子到黑板上來畫出他想到的小圖標,這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還能活躍課堂,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小圖標添加完成之后的思維導圖如圖1-13所示。

通過《日月潭》這篇課文進行案例分析,大家對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課堂應用是不是更加清晰了呢?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應用,思維導圖的應用非常廣泛,還可以用于單元知識整合、作文思路梳理、知識點復習、課外閱讀等。

喜歡思維導圖的伙伴,可以通過案例中的方法進行頭腦風暴,嘗試用更有創意和更有趣的思維導圖來呈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乡市| 山阳县| 大田县| 蓬安县| 柞水县| 遵义县| 玛沁县| 彝良县| 浠水县| 桐乡市| 名山县| 石阡县| 盱眙县| 江城| 保靖县| 桦川县| 同仁县| 崇左市| 柳林县| 永胜县| 五寨县| 阿坝县| 新昌县| 西青区| 常德市| 准格尔旗| 松桃| 娱乐| 长治市| 固原市| 昔阳县| 黎川县| 蓬溪县| 轮台县| 岱山县| 莱芜市| 巴东县| 马尔康县| 闸北区| 上高县|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