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虎口脫險
- 春秋戰國:一段你應了解的歷史(第四卷)
- 茅廬小生
- 2817字
- 2020-02-07 13:55:19
時間進入到了第二年,公元前311年,年近五旬的贏駟已經感受到了健康和精力的衰退。在位二十六年來,他每天殫精竭慮,勤懇工作,將父親留給自己的國家不斷地發展壯大,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秦國的鄰國中,暫時沒有哪個國家能和秦國抗衡了。但贏駟還沒有實現父親“包舉宇內,并吞八荒”的理想,就感覺到了命運終結的征兆。
贏駟得了重病,臥床不起了。
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贏駟仍然不忘為這個國家做出決策和規劃。他最擔心的還是南方的楚國,在病榻之前他再次給了弟弟嬴疾虎符,要求他攻打楚國,為藍田之戰死去的秦人報仇。無往不勝的嬴疾立刻出發,帶領秦軍從魏國南下,攻下了三百多年前齊桓公會盟楚國的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楚國因為懼怕秦軍,不敢出兵反擊。
這時,有人給贏駟提出建議,認為楚國一直以來防備中原諸侯,在北方布滿重鎮堡壘,軍力強大,秦軍從北向南進攻不是很明智。秦國應該利用巴蜀之地的地理優勢,從西向東進攻楚國。而楚國最靠近巴蜀的地方是黔中郡(今湖南省西部和貴州省東部一帶),秦國要先行拿下這個地區。
但是黔中郡地處偏遠,又是荒蠻的山區,秦軍長途行軍去進攻顯然不是很現實。張儀就提出來,楚王對漢中被占一定耿耿于懷,不如把武關以外的漢中土地還給楚國,用來換取黔中郡。
贏駟便派人再次出使楚國,把換地的意愿告訴了楚懷王熊槐。哪知,這位昏君的答復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熊槐說:
“寡人不要你的土地,只要你們秦國把張儀交給楚國,寡人就把黔中割給你們?!?
很顯然,熊槐恨死了張儀,想殺了他出氣。
秦使連忙把這個消息回報給了贏駟,贏駟也是大吃一驚,用自己丞相的性命去換取一片土地,這未免太荒唐了。但得知消息的張儀卻主動求見贏駟,表示自己愿意去楚國換來黔中郡。
贏駟不解地說:
“你上次用商于六百里土地騙了楚王,他能饒了你?”
張儀解釋說:
“臣認識楚王身邊的佞臣靳尚,靳尚又熟悉楚王的寵姬鄭袖,鄭袖的話楚王沒有不聽從的,臣能夠利用他們兩人脫身。而且,現在秦強楚弱,臣是大王的使節,楚王不敢亂殺。就算臣死了,以一條命給秦國換來土地也是值了?!?
于是,贏駟就把張儀派為使者去往了楚國。在去往楚國的路上,張儀便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隨行的人員,并給他們一一作了安排。
果不其然,張儀到了郢城,迎接他的不是儀仗隊,而是幾個兇神惡煞的武士。張儀連熊槐的面都沒有見到,就被鎖起來關進了監獄里。但張儀對此毫不慌張,他悠然自得地躺在牢房里,等待著自己被釋放的那一天。
而張儀的隨行副使見張儀被抓,立刻按照張儀事先的安排,帶著一批財寶暗中拜訪了靳尚,向他轉述了張儀交待的話。腐敗的靳尚見錢眼開,收下了張儀的賄賂,答應救張儀一命。
第二天,靳尚進宮找到了鄭袖,對她說:
“夫人知道嗎?您快要失寵了?!?
鄭袖大驚,連忙問:
“這話從何說起?”
靳尚說:
“大王把秦使張儀抓起來準備處死了。但秦王是最喜歡張儀的,現在他為了救張儀,準備割讓上庸六縣,還要送大王一名絕色美女,以及一批能歌善舞的女子。將來,大王一定會寵幸秦國的美女,從而冷落了夫人。夫人要勸勸大王,把張儀給放掉?!?
這個鄭袖,是一個自私而且陰險的女人,長期以來她一直霸占著熊槐的后宮,任何與她爭寵的女人都會被她殘害。過去,熊槐喜歡過一個從魏國來的美女。鄭袖虛情假意地和魏女交朋友,送她很多衣服和首飾。等到魏女信任了她之后,鄭袖就對她說:
“大王雖然寵愛你,但他不喜歡你的鼻子。你見他時,最好捂住鼻子,大王才會長久地喜歡你?!?
魏女聽信了鄭袖的話,每次見到熊槐的時候都捂著鼻子。熊槐大惑不解,便問鄭袖是怎么回事。鄭袖就說:
“賤妾前幾天聽她說不喜歡大王的體味?!?
熊槐大怒,破口大罵道:
“這個放肆的女人!”
他下令割掉魏女的鼻子,并把她打入了冷宮。
這樣一個工于心計的女人自然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使她失寵的機會,她便在晚上對熊槐吹枕邊風說:
“人臣各為其主,張儀先前欺騙大王并不是什么錯。秦國還沒有得到黔中,就派丞相來出使,說明秦王看重我們?,F在大王這般不禮遇張儀,還要殺了他,秦王一定會暴怒而出兵攻打楚國。到時候秦兵殺來,懇求大王能準許賤妾和子女們到江南之地避難,不被秦人凌辱?!?
鄭袖在熊槐身邊哭哭啼啼,鬧了好長的時間。熊槐禁不起鄭袖的折騰,心軟下來,便稀里糊涂地下令釋放張儀,還給予了適當的禮遇。
但是,熊槐并不是說沒有保留。他派人向張儀表示說,放了他可以,但黔中郡是不會給了。
張儀就在心里嘀咕,要是這么回去了,豈不是空手交差?好不容易在鬼門關前走一趟,怎么也得帶點功勞回去。
于是,張儀獲釋之后不久拜見了熊槐,游說他說:
“秦國土地廣闊,占有天下之半;武力強大,可與諸侯對抗;四境有險山阻隔,東邊又繞著黃河,西邊還有險要的屏障,國防鞏固如同鐵壁銅墻,還有戰士百多萬人,戰車千輛,戰馬萬匹,糧食堆積如山,法令嚴明,士卒赴湯蹈火,拼死戰斗毫不畏懼,國君嚴厲而又英明,將帥足智多謀而又勇武。假如秦國一旦出兵,奪得恒山的險隘就像卷席那樣輕而易舉。諸侯們合縱攻秦,不過是驅羊攻虎的行為。大王加入他們與秦國為敵,在下以為這是不明智的行為。秦兵出函谷關,能使韓魏兩國屈服;從巴蜀順江而下,能深入楚國的腹地,諸侯就算肯救,援軍趕來也要半年的時間。大王不如聽在下的,與秦國約為兄弟之國,雙方互相派太子做人質。在下還能請求秦王獻上一座萬戶的大城市,再獻一名美女給大王做妾。兩國締結同盟,永不互相攻擊,這樣不是很好嗎?”
張儀的想法是,帶一紙秦楚盟約回去,也是一項不錯的業績。至少秦楚連橫,破壞了諸侯們的合縱,秦國將來一段時間能騰出精力在中原繼續擴張了。
熊槐向來是沒什么主見的人,聽張儀這么一說,覺得很有道理,便把什么國仇家恨統統拋在了腦后,笑瞇瞇地說:
“楚國僻陋,托東海之上。寡人年幼,不習國家之長計。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聞之,敬以國從?!?
在熊槐謙虛的言辭中,他已經再次把張儀這個“大忽悠”奉為“恩人”了。送別之際,熊槐送了許多珍寶給張儀,還派了使者和一百輛馬車護送張儀回國。
張儀離開后不久,被派去出使齊國的屈原回來了。屈原得知熊槐放走了張儀,便說:
“張儀先前欺騙了大王,臣以為張儀這次前來,大王一定會烹了他,沒想到大王不僅把他放了,又聽從他的游說與秦國結盟。大王您糊涂??!”
熊槐卻不以為然地說:
“放了他我就不必割讓黔中,還能與秦國聯姻,不是很好嗎?”
屈原只能無可奈何。
張儀在楚國人一百輛馬車的簇擁之下,得意洋洋地往秦國駛去。他覺得,自己又一次為秦國掙得了利益,回國之后肯定又會被大力封賞,沒有人會再瞧不起他這個其貌不揚的矮個子了。
然而,當他的車隊駛入秦國地界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個噩耗。
贏駟去世了。
那一天,正好是公元前311年的秋季,秦嶺的山路上下起了綿綿的秋雨。雨滴打濕了張儀手中的結盟條約,張儀頓時覺得心里一陣冰涼。前方的道路已變得泥濘,似乎不再能帶他去往咸陽那高大華麗的王宮了。
而咸陽的王宮,在迎接著它新的主人。
參考文獻
《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竹書紀年》、《華陽國志》、《呂氏春秋》、《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