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行路
- 農村的星空
- 五品刺衛
- 3097字
- 2020-02-16 20:18:00
買書花去了代注恒不少的錢,但還不是整個大學期間他最大的一項開支。買書雖貴,但好書難覓,真正一定要買的正版新書不是太多。很多書可以通過借閱然后筆記抄錄的方式把精華吸收存儲,還有一些書甚至看完了都沒有什么值得記錄的地方,這些書代注恒現在都不急著買,甚至未來也未必需要買。
真正花去代注恒最多錢的項目還是“行路”,因為時間關系,他不可能每個計劃去的地方都能步行而去,尤其是每個周末,他按照計劃都要“出行”,這就需要汽車火車票錢。
代注恒大學四年60%以上的周末都不在大學里,甚至不在大學的城市。
他首先從城市附近的一些城市和縣城,有特色和名氣的鄉鎮開始自己的“行萬里路”。然后他會利用大一些的節日如暑假寒假五一周國慶周去更遠一點的點。以大學的城市和自己家鄉的城市為圓點,逐步向周邊的地級市、縣城擴展開去。
他計劃在大學畢業前把省內所有地級市都走一遍,結果只完成了70%。他還計劃在30歲之前把全國的各省自治區的省會、最著名城市都走一遍。在40歲之前把亞洲5個自己愿意去的國家的首都和著名城市、著名風景區走一遍。在50歲之前把世界上非亞洲的11個國家和25個城市走一遍。
代注恒的“行路”可以叫做旅游,也算不上旅游。出游之前,他會先要把功課做足,到這個地方去的交通工具、總體時間安排、民風民情觀察、特色小吃品嘗、住宿的安排、旅游景點的票價和時間安排、城市公共活動場所和廣場綠地的觀察、城市行道樹和規劃、建筑風格等??傊?,是按照社會學、民俗學、旅游學、生物學、建筑學等眾多領域知識的角度去觀察和實踐的。
按照文化學的知識來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這叫做文化的區域性特征。每個不同區域的文化可能在飲食、民俗、語言、服飾、建筑上都各具特色。代注恒后來常聽到網絡媒體和視頻網站上出現:“世界那么大,你去過哪些地方,還有哪些地方沒去過?”“世界那么大,為什么你只知道待在一個地方,不出去走走?”之類的宣傳。
代注恒給自己的每個周末都確定了不同的出行目的地,如果是比較近的鄉鎮、縣城他就步行而去,或者在路邊找一處景色優美的地方坐下看書,直到日落。
除了步行以外,或者有些時候去借一輛自行車騎車去出游。如果是比較遠一些車程在2小時以上,或者火車車程3小時以上的地方,就乘坐汽車或者火車去。
經過他的計算,他發現在國道省道上車程1小時一般他步行就需要8小時左右,騎車需要3個小時。如果是縣道村道車程2小時時,步行也需要6個小時以上,騎車需要3個小時以上。
為了時間上的安排,可以說,在以他的大學為中心,半徑在25公里范圍內的鄉鎮或者縣城,他一般都是步行去的,半徑在50公里范圍內的或者乘車或者騎車;半徑超過50公里的地方,他一般都會考慮乘坐汽車或者火車去。
他喜歡乘坐火車,因為在長途的火車上會有不同地方不同性格不同年齡的很多乘客,有時候他能夠從火車上的乘客中聽到很多美妙而獨特的故事,也能夠和一些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可能認識的乘客交上朋友。
他曾經將自己從小乘坐的火車的時間和乘坐火車跑過的路程進行過統計,截止到大學畢業,他總共“坐著火車行走”達到15231公里,“在火車上生活”515個小時。
代注恒在大一的時候有個關于火車的夢想,他想將中國的每條客運鐵路都乘坐火車走上一遍,在當時那可是個6萬多公里的大夢想。
在那個00年代初的時候,網絡還不發達,手機還不普及,代注恒不知道世界上是否還有和他一樣喜歡走的人,但是他相信,世界上一定還有和他相似的人,只不過,可能永遠大家都不會認識而已。
他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有那些和他一樣喜歡徒走的人,而且即使喜歡徒走,個人徒走的目的和目標也不相同。
代注恒后來看了一部電影叫《阿甘正傳》,那部電影中男主角福瑞斯·甘在電影臨近尾聲時開始跑步穿越美國的壯舉,而且跑了三年多。他覺得自己的喜歡走和阿甘喜歡跑還是有一個共同之處的,那就是“展望充滿希望的未來,忘記沒有價值的過去”。
代注恒不喜歡約朋友一起徒走,他喜歡一個人聽著音樂安安靜靜的徒走,邊走邊思考,邊走邊觀察,喜歡停下來看看就看看,喜歡停下來玩玩就玩玩。
一旦開始走,他就會按照自己的節奏走,每走一步,他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臀中肌、臀大肌、腹直肌、腓腹肌、腓骨肌、脛骨肌等在運動,感覺到自己每一個腳印都印出了一段新的歷程,感覺到自己的眼睛又在一個新的角度觀察到了新景象或者從新的角度觀察了舊景象的不同風光。
有朋友問他:“你一個人徒走,不覺得寂寞,不覺得無聊?。俊彼灿信笥严矚g徒走,但是僅僅是喜歡和多個朋友一起走,或者和女生一起走。
一個他小學時候和高中時候都是同學的好朋友吳奉午就特不理解他的行為,他是個時間至上主義者,認為徒走是反科學的,非常浪費時間,他的理念是,能乘飛機不乘火車,能乘火車不坐汽車,能打的士不坐公交,能開車絕不走路。鍛煉身體,那就去健身房吧。
他可是個從家出來買個西瓜僅僅兩三百米也要從車庫開車來回的效率主義者。
吳奉午認為,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可以用來享受可以用來創造,可以制造快樂也可以消磨傷痛。
他總是選擇好目標,然后以最快的時間去實現,在現代社會,各種新型設備的出現,不就是為了提高效率,使人類的時間變得更寶貴使人生厚度寬度深度得到無限拓展嗎?至于實現目標的過程那不是他要的,沿途的風景對他沒有意義,最終的目標才是人生價值所在。
大家都知道,人類社會不斷的發展,現代社會之所以成為現代社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由于人類開發創造了很多工具,使人類不論在時間和空間的利用上都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突破,隨著人類各項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類的選擇范圍也就越來越大,所以,現代社會各種各樣的思想、各式各樣的生活模式都突然擺在大家面前。
可以說,現代社會區別于古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現代社會可以給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而古代社會的選擇就非常有限。
每一個個體都有按照自己意愿進行選擇的權利,但前提是不能以破壞或傷害社會公眾和他人利益為前提。
有人就覺得打麻將是人生快樂,也有人覺得打麻將非常浪費時間對身體也不好。
有人覺得沒有游戲耍很無聊,也有人覺得耍游戲又浪費時間又浪費錢。
有人覺得狗肉好吃,也有人覺得狗狗可愛又有用吃狗肉無恥殺狗殘忍。
有人覺得讀書無比快樂,也有人覺得浪費時間消耗精神損傷眼睛。
有人覺得旅游快樂,也有人覺得旅游費錢費力還有可能破壞環境甚至遇到生命危險。
有人覺得挑戰是種可貴的精神,也有人覺得這是吃飽了撐著難受。
有人覺得呆在家里做家務帶孩子是種溫馨,也有人覺得這是混吃等死。
有人覺得花天酒地的歡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經典,也有人覺得這種生活是奢侈糜爛墮落的表現。
現代社會,人們可以選擇的目標和目的地都無限擴大,什么思想什么思維什么模式什么理念都涌現出來,到底哪種最好這種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沒必要去看不慣別人,甚至指責別人,只要做好自己,成為自己生命的設計師和導演就行了。
代注恒從叢舟出發時,看到城市邊上路邊有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沒有廣告的內容,一幅巨大的偉人像,看著腳下的一片城市,圖中還有一句經典名言。
經過路上6個小時左右的行走,經過棗山、紅廟、石埡等地終于來到銀池縣城,已經是下午5點過。
這不是代注恒最好的狀態和最好的速度。他沿途并沒有一直按照節奏不停的走,而是不時到岔路或者路邊的山坡上去喝水看風景。
同一段路程,因為心情不同都能夠體味出不同的感覺,何況這是個全新的路程,以前代注恒沒有來過走過,未來雖然看似很長,其實眨眼就到了,沒有特殊的原因,他是不會再來的了。
中國是個很大的國家,人口多城市多,一個人的一生能夠到過多少個城市,見識過多少個城市的風采呢?
除非是專門的旅行家,誰也不可能毫無目的的去一個城市,去盡量多的看看這個世界各個不同城市到底是什么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