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注恒的童年幾乎是在各種獎勵之中渡過的,他在三年級到六年級四年間所獲得的榮譽甚至超越了這所學校其他800多個孩子的總和,是農科院十余年間在城區讀書的前前后后近70個孩子的所有獎狀榮譽之和的十倍以上。
他的小學作文被作為范文給中學部的初中生甚至高中生學習,尤其是記敘文《獅子山下》、說明文《地球儀》、散文《花園谷》和《我的父親是文學》等四篇文章不但在校內引起轟動,甚至還被帶去了其他城區重點學校作為范文給學生們學習。
數學方面,幾乎沒有他不會的題,班主任姬老師和學校數學組長范老師都說過類似的話:“代注恒做不出的題,估計全校都沒有孩子做得出,全區恐怕也不見得有孩子能做出來,就是全市,能做出來的也不會超過三個!”
一個人口60萬的區,90年代初全區同齡的孩子大約不會少于5千人;一個人口900多萬的地級市,90年代初全市同齡的孩子應該不會少于6萬!5千人中的翹楚,6萬人中的優秀,這就是小代注恒的數學實力。
50米跑步在體訓時最快達到過7秒54,急行跳遠最遠的一次是4米52,立定跳遠最好成績1米88,這樣的成績曾經讓體育老師非常渴望,市體校都曾經來勸說鄧益蓉讓孩子走專業體育的道路。
乒乓球也曾經創造過連續更換對手42人都保持了3比0的比分,也就是說連續得分126分,42個對手中有他的同班同學,有學校體訓生,甚至還包括了學校體訓生中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他的直板橫拉技術簡直有點后來的乒乓球世界冠軍王皓的意思,更神奇的是,他的左右手都能打乒乓球,直板橫板都好使,尤其是右手直板和左手橫板都既能搶沖又能相持。
在那個絕大多數孩子都能打乒乓球,卻又幾乎都不知道乒乓球專業術語的時代和環境中,能夠連續接住對方3次強拉的孩子真的不多。前三板、中臺相持、后臺削球、擺短等等技術,代注恒上手都非常快,往往看到別人使用這項這項技術,要不了一個星期他就開始能夠熟練運用。
他的球感非常好,能夠一邊走路一邊顛球,曾經連續從早晨9點半一直到下午3點連續顛球,中午吃飯都不停!
個子不高限制了他對籃球的興趣,否則說不定在籃球場上也會引人注目。
在熟悉的人當中,代注恒是個博學幽默的人,因為看過太多的書,所以能夠用各種幽默方式帶給別人快樂;因為看過太多的書,所以能夠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去理解一個現象一個人;因為看過太多的書,所以他有著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論和技巧。
舅舅對代注恒期望很高,認為他以后可以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律師。
舅媽郭永珍對代注恒也非常喜愛,認為他以后可以成為自己一樣的科研工作者、農技師。
爸爸對代注恒的期望是文學家。
媽媽對代注恒的期望是大學教授、學者。
干媽任惠啟對代注恒的期望是政府領導。
干爹對代注恒的期望是醫學家。
姬老師對代注恒的期望是數學家。
陳老師對代注恒的期望是經濟學家。
趙老師對代注恒的期望是全國冠軍甚至亞運冠軍。
馬校長對代注恒的期望是企業家。
王山河對代注恒的期望是工程師。
曾經教過代注恒下圍棋的農科院辦公室老主任桂行田對小恒的期望是像聶衛平一樣的圍棋大師。
不知道當時有多少人對代注恒充滿著期待,也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和同學充滿著嫉妒。
代注恒的人生之路該怎么走?怎樣的道路才是這個貌似什么都可以的孩子最適合的。正因為什么都可以,可能就變成了什么都不可以。
專注是一個人成功非常重要的特質。曹雪芹專注于《紅樓夢》、李時珍專注于《本草綱目》、王羲之專注于寫字、王冕專注于畫荷花、菲爾普斯專注于游泳、C羅專注于足球、詹姆斯專注于籃球、郎朗專注于鋼琴、丁俊暉專注于斯諾克……
代注恒應該專注于什么?他自己沒有想好,他的父母替他想好了嗎?
立志要趁早,得志不靠巧。
其實誰沒有過志向?世間有多少人實現了自己的志向?
成功者多數都是改變過志向的。王羲之最初可不是立志成為書法家的,他是學畫不成后專心練字的;王冕最初專心練字,后來志向改成畫畫;魯迅先生最初是實業救國,然后是醫學圖存,最后才是文學報國;郭沫若先生最初可也沒立志成為文學家;很多企業家更是隨著市場的變化,改變過自己的夢想和志向。
代注恒不是沒有志向,他的志向遠大,可是志向遠大不代表就一定能夠實現。人生的坎坷曲折給了很多人磨煉和力量,也增加了人生歷程的寬度、厚度、深度、、廣度、難度。
頂著無數人的羨慕嫉妒與和同樣多的美好祝愿,代注恒進入了市里最好的名牌中學,雖然和幾乎來自全市108個鄉鎮的所有小學優等生在一起競爭。
在更大的舞臺上面對著更強大的競爭對手,代注恒仍然德智體全面發展,取得了語文、數學、化學、物理等多個學科的全國競賽各種獎狀和榮譽。
在語文上,他的雜文《一件小事》、散文《陽光》、記敘文《鴛鴦鴨》、議論文《“嚇”令營》和《文字雜談》等文章不是獲得競賽大獎就是被登載到報刊雜志上。
在數學上,雖說不是小學那么一騎絕塵,也算全市唯一推薦去省里參加全國決賽的三個同學。
地理上,他翻爛了二十四本全世界全國全省的地圖冊,頭腦中裝著世界上95%以上的國家,這些國家的面積人口主要民族首都港口山脈海峽湖泊河流等等知識。他甚至能夠在一張白紙上把世界上超過150個國家的地圖默畫出來,和地圖冊上相差不大。
歷史上,他看完了二十四史,對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意義知之甚深。開始寫做后來被稱為“穿越類”的小說。
物理化學上,他是所有物理化學老師眼中的優等生,而且是那種總是提出奇怪問題的有腦子的優等生,而不是那種復印機、刻錄機、收錄機型號的優等生。
在中學的英語課上,他畫了三百多張臺灣地圖,夢想著祖國早日統一;還利用英語課完成了四部小說,一部武俠小說、一部穿越小說、兩部足球小說。
當代注恒遺憾的考上一所省內普通大學時,多少人唏噓不已。
說好的北大清華、同濟復旦呢?說好的天才天賦呢?
農科院中開始有家長用現代版“方仲永”來形容代注恒,并且在家中反思著如果給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更好的立志教育。
代注恒人生中第一次挫折來自英語。
名牌學校的學生小學畢業后整個假期都在自學或者找家教提前學習。代注恒的暑假卻在研究甲骨文和百家姓。他甚至在暑假里還制作了一架能夠在水里自動滑水前進的木船模型。
當名牌中學的英語老師毫無職業道德的一心只想通過補課家教成為先富起來的人時,代注恒不但厭惡這個教師,也同樣厭惡這個學科。
初二的時候,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更加強化了代注恒仇視英語的理由。
不能用英語成績不好來否定代注恒學習語言的能力。在大學四年里,他自學Fran?ais、русскийязык、Deutscher、Espa?ol、にほんご、???,幾乎都能夠很快上手,尤其是Fran?ais和にほんご幾乎都可以實現日常交談,看懂書籍和網站。
代注恒從英語開始,抵制美國的好萊塢大片、可口和百事可樂、潘婷和飄柔洗發水、麥當勞和肯德基、柯達膠卷、耐克鞋、康泰克感冒藥甚至電腦。同時也抵制英國的力士香皂、中華牙膏等英國貨。他甚至拒絕乘坐各種英美品牌的別克、林肯、福特、蓮花、路虎等汽車。
學習法語一年抵得過學習英語七年,能看懂巴黎申辦奧運會的法語網站,卻看不懂倫敦申辦奧運會的英語網站,代注恒不是語言學習能力有問題,是腦子的選擇功能有問題。
在初中時,代注恒希望用其他學科來填補英語的坑,結果勉勉強強的保住了重點高中的機會。在高考中,代注恒用語文、政治、歷史的極致來填補英語的坑,結果第一次失敗了,主要是數學不但沒幫忙,而且還需要別的學科幫忙。第二次高考,代注恒基本上把數學的小坑填上,才得到了去普通本科大學讀書的機會。
自己的經驗使他初步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和英語才是現行教育中的王中王,其他學科馬馬虎虎都可以,甚至敗個一科兩科的都不影響大局,只要英語數學抓住了,就有了中考高考的命運之匙。英語數學兩科都是大坑的,基本沒有大學命,英語數學有一個大坑的,基本只有專科大學或者普通大學的命。怪不得滿街都是英語數學的培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