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棘與榮耀:新時代女排奮斗記
- 馬寅
- 585字
- 2020-01-17 11:15:35

1
郎平的底氣,源于積累和充分的準備。第二年組隊,她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有備而來。
經過2013年國家隊大范圍試訓,通過聯賽的觀察,在對全國適齡人才進行重新梳理之后,2014年中國女排的27人大名單終于出爐。
徐云麗留隊,魏秋月回歸,加上倫敦奧運周期成長起來的惠若琪、楊珺菁、曾春蕾和單丹娜,參加過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隊員只保留了六個人。人員進出的跡象表明,郎平下定決心帶領中國女排走上全面年輕化的道路。
發掘和培養年輕球員,需要更多對事業負責的年輕教練。“當中國女排的教練,必須全身心投入工作,無私更要無畏。”面對新加入教練團隊的安家杰、吳曉雷、于飛、李童,和已在球隊工作多年的包壯、袁靈犀,郎平想起了20年前恩師袁偉民曾經說過的這句話。
最具標志性的改變,是中國女排團隊中第一次出現了“洋面孔”。曾經給馮坤、趙蕊蕊做過手術的芝加哥大學醫學院著名外科醫生Sherwin S.W.,時隔六年再次與郎平攜手。這位美國奧委會運動醫學委員會委員,曾在郎平執教美國女排時擔任隊醫,郎平親切地稱他“侯大夫”“Doctor Ho”。看中他出色的專業能力,郎平希望“侯大夫”能幫助中國女排運動員減少傷病困擾,健康享受排球。
擁有體育教練證書和骨外傷專科臨床醫師證書的理療博士Elizabeth Darling,在多家著名理療康復機構擁有13年從業經驗,先后為多支美國奧運隊提供特聘體育醫療服務。郎平用誠意說服這位女性康復師,暫別家人和孩子,孤身一人來中國為女排眾將訓練征戰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