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詩歌的聲律
- 西來通掃
- 田間小東
- 1226字
- 2021-09-13 16:53:49
這里僅代表個人的觀點,或者是我自己寫的時候的在意的一些規律吧。學習和寫的過程中自己發現了一些。
簡單從音樂的布局來說,或者是從人的思維方式來說,每個句子至少都有兩個組成部分。
有了自己的音樂,從它誕生開始便是復數,從這里可以理解成我們音樂中的拍子和寫作詩歌的節奏至少是二元的。
也就是一重一輕,一重一輕,一重一輕。
從拼音上來說,嗯,個人顯示用現在的漢語詞典也就是標準普通話就已經很足夠了。
個人愛好過去或者是喜歡地方方言的人,可以自己嘗試著學習以前的生普,比如說清平樂或者說宋代的關羽官方語言在以前的也可以自己考究,不過這對于我自己創作來說并不是很重要的內容。
在古代的發生標注上面有四種聲調,平上去入,肉身實際上是一種修辭的爆破營,根據現代的經過整理的4聲發聲方式來說,不是很重要了,對于現代漢語來說。
像平仄對應的一些簡單的規則。
一句之中平仄對錯,兩句之間平仄對立。
在我個人的理解上面,或者說是在我寫詩實際應用的規律上面,可以不用太在意這些,因為通過對聯我們可以知道。寫詩的對句在對平仄之前應該是先對它的節奏劃分。
我們知道漢語當中組成一個單詞的通常是或者說擁有一個完整意義的單詞,通常是一個字到4個字。在寫詩的時候,詞語很少會用到單獨一個字來表達某一種意象。所以經常會節奏劃分的第1個表達完的意思的停頓。正好處在第2個字的位置。或者說是第4個字。
這樣算下去,不論是五言七言或者六言,最后一個字通常平仄是相反的。
所以重點是先劃分它的語氣停頓的地方。然后再進行平仄的對照。
自己強行的去背韻書和備注他們的平仄規律的各種表現形式,反而是舍本逐末。
從事實上來說,各地方的方言。用來朗讀詩歌都有它獨特的意義。也有他獨特的審美風格和特點。但是為了互相之間能夠更好的交流和作品的傳播,個人還是建議就統一使用普通話。當然地方方言不能丟。
中國雖然有很多的少數民族,但是除了特別人口少的幾個。少數民族其他的大多數民族雖然方言不一樣,發音方式和一些單詞的發音可能不一樣。語氣語調也可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屬于漢藏語系,也就是說詩歌的品質和他們的押韻等等朗誦的感情等等在所有的漢藏語系之下是通用的。
不僅僅是從語系上來說,可以說全世界所有的語言都可以用來寫詩,雖然說單詞的發音的因素不一樣,發音次數等等可能有很大的區別,音調用來表達的情感或者說是用來區分,是否有這樣的作用也有區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押運和發聲次數的對應和工整。幾乎是所有語言種類詩歌都追求的美感。
而更深層次的描寫手法和景物描寫的用的詞匯等等那些相對優美高級一些的表現手法,則更是所有的詩歌都在追求的。所以寫浡建議用通用語言,也就是說使用英語或者說是普通話,這些自己比較能接受和身邊的人比較能夠理解的語言。
詩歌和音樂本身是獨立開來的。但是他們又從來沒有徹底區分開過。所以在寫詩的時候適當的學學音樂,然后讓詩歌以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是可以的。
用上面說的這些發現的規律可以完全正確的理解和解釋,粘對錯替的規則。從事實上來說并不沖突。